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黎光委员:三份提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艺术教育
来源:中国艺术报 |   2023年03月06日15:39

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委员、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王黎光深感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他看来,“在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艺术教育是对应于教育强国顶层设计必须积基树本的实践探索,也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烙印祖国印记和树牢文化自信的根源”。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王黎光委员提交的三份提案都聚焦艺术教育的相关领域,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建议构建中国音乐教学法

王黎光谈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音乐教育模式基本是照搬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例如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艺术教育理念,匈牙利柯达伊、德国奥尔夫、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等。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在建院之初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都是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综合类大学音乐教育学科大多数也都以“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三大教学法为准绳。曾有学生时代“谁不是‘斯坦尼’谁就没有艺术标准”的争论,也曾有教师“我研究并执教了三十多年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培育了千万中国学生”的慷慨激昂。在王黎光看来,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不是坏事,但全面复制并长期没有建立起中国的教育体系就凸显出我们现行教育的短板和漏洞。

据2022年的最新统计,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56所(本科1270所、专科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王黎光提出,其中艺术类11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校以及百所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学校的主课教材大都因人施教、因人设课,以艺术教育不可固化为理由,淡化应有的教育教学国家标准。“传统文化不要总是抱怨社会不予重视,而应自身寻找推陈出新的发展差距和顺应时代审美情趣的创新途径;艺术教育不能盲目照搬,而应积极探索吐故纳新的教育体系和顺应中国式现代化艺术教育的途径。中华文化既博大精深又大含细入,为我们吸收借鉴西方文化精髓,构建中国音乐教学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艺术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王黎光认为,中国的有志之士始终没有放弃中国音乐教学法和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很多教育家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民美育,亟待中国音乐教学法的出台。

因此他建议:教育部及相关权威部门在组织编撰、资源整合、协调共建等方面充分调研,精准把脉,成立中国音乐教学法建设机构。规避教材建设文人相轻及院校相争,顺应时代发展,建设“中华文化之标准,中国乐派之教育”的音乐教学法。

建议全面普及五线谱记谱法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简谱记谱法已不能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艺术要求。”王黎光坦言。据了解,简谱是一种最为基本并十分简易的记谱方法。史料记载简谱源于16世纪至18世纪之间,后由法国及德国的音乐家、数学家加以整理,19世纪得以不断改进和推广,使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代表音阶中的七个基本音级,英文用C、D、E、F、G、A、B来表示。1901年,中国兴起“新式学堂”,由于“学堂乐歌”效法日本的音乐教育,因此,简谱由日本传入中国。五线谱是一种通过在五条等距离平行横线上标记时值来表达的记谱法。源于希腊,19世纪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五线谱的总谱、分谱及高低音组成的大谱表以高低音谱表中间加线代表中央C,形成展示音乐作品完整的记谱方式。相对于简谱,五线谱在音程关系和音符视觉上有其和声容易识别,旋律一目了然的效果,因此被称为音乐中的“世界语”。

“音乐由节奏、和声、旋律三大要素组成,节奏有长短快慢之分,和声有协和与律动之别,旋律有喜怒哀乐之交替。同样一部作品的乐谱,无论是歌曲、器乐曲、交响曲等等,简谱记录则凸显嘈杂无章,五线谱则体现明白易晓。”王黎光强调,目前,全世界除中国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使用简谱,其现象说明,简谱已不能满足现代人情感表述的音乐记谱需求。从教育现代化就是用“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培养人们”的观点来看,取消音乐简谱的使用恰逢其时。

王黎光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更要在文化根本上做准备。不能轻视音乐艺术及其他艺术教育的建设,起始于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教育全民化和教育终身化的重中之重。音乐记谱现代化是对传统音乐记谱的超越,是传统音乐记谱在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的文明转化。这个看似是小事一桩,实际是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因此他建议:取消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简谱的使用,全面普及五线谱记谱法。让音乐教育与世界同行,与中国式现代化同向。

建议严格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2022年12月29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作出系统部署。王黎光观察到,《意见》并不是要禁止非学科类培训,而是要在加快规范非学科类培训的前提下,强化培训质量,推动其为各年龄段学习爱好者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发挥积极作用;《意见》明确依法经营、执证培训是法治社会对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要把证照齐全、资质合格作为规范校外培训所需的基本条件,杜绝门槛低、收费高、质量差的现象等涉及方方面面。《意见》总揽全局,调研深入,总体思路清晰,是一个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重要文件。

“目前,非学科类培训师资问题凸显,一些机构鱼龙混杂、牟利营销、无视质量,扰乱了行业发展秩序,侵害了艺术学习者合法权益。如有资质的几百家音乐社会考级机构中,衍生的培训承办单位有几十万家。”王黎光通过调研了解到,有不少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师资力量欠缺,没有适应于专业学习的教学设施,“有时一个简陋的街面门脸,悬挂个牌子,抄袭个名目,高举个旗号就开张大吉了。”《意见》就如何解决师资缺乏资质的问题明确指出,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衡量一个机构是否正规的重要标准。教育部、人社部在2021年9月印发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作出规定,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王黎光认为,任何一个文件出台都只是第一步,落实才是令出如山的关键。不解决非学科类培训师资质量的问题,规范校外培训的《意见》将难见成效。

因此他建议:成立落实《意见》专委会、委托专业院校培训师资人员、建设全国师资数据库及制定录入准则、编撰国家标准校外培训教材、明确培训机构基本设置准则、加强培训市场价格监测、统一规范管理排查整治机制。把《意见》落到实处,为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美育基础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