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民文学》2023年第2期|刘庆邦:泪光闪耀(节选)
来源:《人民文学》2023年第2期 | 刘庆邦  2023年03月06日08:04

刘庆邦,一九五一年十二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遍地月光》《黑白男女》《女工绘》等十二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黄花绣》等七十余部。有《刘庆邦短篇小说编年》十二卷。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哑炮》获第二届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篇小说《红煤》分别获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长篇小说《遍地月光》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长篇小说《黑白男女》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家长》获第二届南丁文学奖。长篇散文《陪护母亲日记》获第二届孙犁散文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首届林斤澜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五十三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大利、西班牙、韩国、越南等外国文字,出版有七部外文作品集。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泪光闪耀(节选)

刘庆邦

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郑重宣布,经过多年艰苦奋斗,革命老区遵义实现了整体脱贫。当年5月,遍地鲜花盛开之际,中国作家杂志社组织全国各地的十几位作家,到遵义实地采访。在短短的三四天时间里,作家们马不停蹄,连续走访了务川、湄潭、汇川、仁怀、习水、赤水、竹元等市、区、县和一些乡镇、山村。通过座谈和现场踏勘,我们了解到不少脱贫攻坚的实例。之后,作家们从各自的角度,写了所见所闻和独特感受,以“中国作家走进遵义采风小辑”的形式,集中发在2020年第9期《中国作家》上。我写的文章题目是《谱写遵义新史诗》,意思是,如果说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所谱写的里程碑式的革命史诗的话,脱贫攻坚之战则是英雄的遵义人民所谱写的可歌可泣的壮丽新史诗。在文章中,我除了概述遵义的全面变化,还以点证面,着重举了遵义市汇川区芝麻镇竹元村从“高原孤岛”变为“美丽山村”的实例。接我们去竹元村的中巴车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拐来拐去,驻村第一书记谢佳清不失时机,在车上就开始给我们讲她的扶贫故事。她所讲的为争取扶贫项目多次流泪和哭求的经历,让我深受感动,留下了难忘印象。我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谢佳清的由衷敬意。全国的驻村第一书记有五十多万,我认为谢佳清应该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和牺牲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还认为,竹元村快速、全面、彻底、现代化、高质量的巨大发展变化,堪称是全国乡村变化的一个典型,非常值得书写。我简要写了竹元村在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教育、卫生、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后,最后写道:看到竹元村的新面貌,联想起自己小时候的贫困经历和我们老家的变化,我心潮起伏,几乎有些眼湿。我脑子里接连涌现出了好几个题目,如鲜花盛开的村庄、山乡巨变看竹元、竹元开创新纪元等,似乎都不尽意,都不能充分表达我的心情。我想,竹元村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美丽乡村的旅游目的地,能在竹元村住一晚就好了。因日程安排紧,我们未能在竹元村留宿。留点儿念想吧,日后,我或许会一个人到竹元村住上一段时间。

两年之后,在2022年端午节期间,我克服疫情造成的重重阻隔,终于如愿以偿,又来到了竹元村。我原来说想在竹元村住一晚,这次去可不是住一晚,在驾校的一间宿舍住下后,一住就住了12天。竹元村海拔高,落差大,平均海拔高度在1100米以上,气候清爽宜人。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人家处有白云,每天早上都有云雾在山间涌现、缭绕。雪白纯洁的云雾有时不但遮住了村委会办公楼旁边一座挺拔的金顶山,还铺展在办公楼前面的文化广场上,宛若仙境一般。我在竹元村期间,谢佳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差不多每天都抽出时间跟我聊一会儿。除了在她的办公室里聊,她还冒着连绵的小雨,带我在山里行走。全村共41个村民小组,我们几乎都走到了。谢佳清对组组户户的每一个村民都很熟悉,我们边走边聊,走到哪里都有聊不完的话题。常常是,聊到动情处,谢佳清满眼都是泪水,我的眼泪也模糊了双眼,连笔记本上的字都看不清楚。我不得不摘下老花镜,用纸巾擦擦眼角,才能和她继续聊。还有的时候,我被感动得喉头哽咽,说不成话,无法把交谈进行下去。我只好喝一口水,压一压哽咽,或扭过脸看别处,调整一下情绪,方能接着交谈下去。我已是年逾古稀的人,原以为自己的激情已经衰退,情感已经淡漠,得知谢佳清的一系列事迹,我的激情似乎又燃烧起来,情感又变得充沛起来。回到北京之后,不管做什么事情,我脑子里老是不时回旋起谢佳清的形象和事迹,兴奋和抑制有些失调,甚至有寝食难安之感。忠实于自己的所感所思,那就写起来吧。

留下来

谢佳清原是遵义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员,侦查监督处副处长。2015年7月,经检察院的选拔和推荐,她第一次到芝麻镇附近的贫困村新民村,当上了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一在村里住下来,谢佳清就开足马力,全身心地投入紧张而有序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经过谢佳清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只用了七八个月时间,新民村的人均收入就达到了脱贫标准,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既然已经完成了驻村帮助脱贫的任务,谢佳清可以理所当然地回到检察院,穿上板正的检察制服,继续做庄严的检察工作,并可以天天回家,过方便而优越的城市生活。然而就在这时,竹元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因事回城去了,急需另派一个人去竹元村接替第一书记的工作。检察院的领导考虑到谢佳清在驻村工作中成绩优异,且积累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就征求谢佳清的意见,希望她能去竹元村当第一书记。谢佳清说,既然党组织这么信任她,那就去吧。领导要谢佳清不必马上答应,先去竹元村看一看,回头再商量。领导介绍说,竹元村是全贵州省为数不多的深度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的艰难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竹元村地处三山夹两沟的深山老林,总面积18平方公里。村里不通公路,附近连简易的硬化路都没有,只有一些坑坑洼洼的沙石路。从遵义市到竹元村的直线距离不过几十公里。可检察院送谢佳清去竹元村的越野车在险峻的山里绕来绕去,颠簸三四个小时才到目的地。他们早上出发,到竹元村已近中午。村里的老支书和村主任听说过谢佳清在新民村带领群众脱贫的事迹,并听说谢佳清有可能到竹元村当第一书记,把谢佳清叫成谢书记,对谢书记的欢迎很是热情。午饭总是要吃,可村里没什么好吃的。老支书和村主任为了表示对谢书记的欢迎,就在附近的镇上订了一份烧羊肉,托人骑摩托车把羊肉送到村委会。别看镇上离村里只有十几公里,因山间小路崎岖难行,等烧羊肉送到,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谢佳清说她不爱吃肉,不同意给她订羊肉,说午饭吃不吃都没关系。可老支书和村主任态度坚决,不容推辞。在等午饭期间,老支书开始向谢书记介绍竹元村的基本情况。竹元村937户,4729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07户,1847人。截止到2015年,年人均纯收入876元,离脱贫所规定的标准差得很远很远。老支书说,别看竹元村偏僻贫穷,当年红军四渡赤水时,一部分红军于1935年3月24日曾在竹元村露宿住过一晚。红军还向一户姓杨的村民家借过五石苞谷,并打了借条。谢佳清听得眼睛一亮,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她说借条很有意义,问借条还在吗?老支书说,杨家搬家时,把借条弄丢了。谢佳清说:借条可以证明竹元村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啊,丢失太可惜了!

村委会的办公室是几间破旧的木头房子,他们正说话,忽听得头顶的楼板上呼呼啦啦一阵响,谢佳清顿时有些惊恐,问:屋里是不是有老鼠?她说她胆小,从小就害怕老鼠。老支书和村主任面面相觑,都不敢承认屋里有老鼠,他们担心要是承认了屋里有老鼠,有可能留不住这位城里来的女书记。老支书说外面没有老鼠,咱们到外面走走。他们沿着田边的一条羊肠小道,向山下的一个居民组走去。时间是2016年的3月,崖畔的杏花正在开放,扑面而来的是春天的气息。谢佳清看到不远处有一座破旧的木头房子,问这家是什么情况?老支书告诉谢佳清,这家的男孩子姓王,男孩子外出打工期间,谈了一个对象。对象怀孕后,男孩子把对象带回家里。对象一见男孩子家里穷得叮当响,埋怨男孩子骗了她,天天和男孩子吵架。孩子生下后,她不等孩子满月就抛下孩子走了,一去不回头。男孩子认为就是因为家里太穷了,才没有把对象留住。他一时没有致富的门路,就铤而走险,干起了盗窃的勾当。结果,男孩子因犯盗窃罪被判了15年徒刑,现在还在监狱里关着。被妈妈抛弃的女孩儿今年已经6岁,家里有卧病在床的奶奶,还有年近九旬的曾祖母,都是靠小女孩儿给她们做饭吃。听罢老支书的讲述,谢佳清的表情凝重起来,她不由地感叹:男孩子的遭遇太惨重了!小女孩儿太可怜了。老支书补充说,像男孩子这样的情况在竹元村不是个别的,据他所知,全村至少有十几个相貌不错的小伙子,都是把怀了孕或生了孩子的对象领回竹元村后,那些耐不住贫困的对象就丢下小伙子和孩子走掉了。她们大都在试婚阶段,没办结婚证,走了也就走了。谢佳清说:这样的事例,最能说明一个地方的贫困程度,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这时村主任接到一个电话,说送羊肉的在山里走迷了路,把羊肉送到另外一个村去了,把羊肉送到竹元村,恐怕要下午三四点了。时间还长,老支书建议谢书记去一个水窖那里看看。老支书说:那个水窖,还是几年前你们检察院作为扶贫项目帮我们建的呢。他们在杂草掩映、乱石嶙峋的山路上向上攀登,登了半个多小时,才到了建在山坡上的水窖那里。水窖是一座用钢筋水泥建造的正方体容器,水窖的窖口盖着一张半米见方的水泥盖板。老支书指着刻在水泥盖板上的字让谢书记看。谢佳清看了水泥盖板上的七个大字,一腔热血一下子沸腾起来,她满脸通红,眼里渐渐涌满了泪水。盖板上刻的是什么字呢,是“吃水不忘共产党”。字像是在水泥盖板刚刚打成时用干树枝刻画上去的,写得并不是很好,字迹的凹坑里生出了丝绒状的绿苔,但一笔一画清晰可见。这就是革命老区的人民,党为他们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他们都铭记下来。那一刻,谢佳清想到,自己也是一名入党二十多年的共产党员,想到党章所规定的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并想到当年她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暗暗下定决心,要在竹元村留下来,再苦再难也要留下来,一定要帮助竹元村的村民战胜贫困。

先修路

牵牛要牵牛鼻子,不能拽牛尾巴。要使竹元村脱贫,必须抓住关键问题。谢佳清在竹元村上任后,换上最普通的衣服,穿上轻便的旅游鞋,背起女儿淘汰下来的旧书包,书包里装着载有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讲话读本、笔记本,书包两侧还分别装着雨伞和凉开水,她和村干部一起,每天在大山里奔波,到每个村民小组实地调查。路比较远的地方,她只能坐村干部的摩托车前往。山路宽不到一米,有的路段一侧是峭壁,另一侧是深渊,摩托车在碎石头上弹弹跳跳,很是惊险。据说在2013年,镇里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和一名辅警骑着摩托车下乡办案,就跌进了深渊,双双以身殉职。然而谢佳清对村干部说:只要你们敢带我,我就敢坐。其实,每一次坐摩托车,她都紧张得心脏似乎都要跳出来。为了能得到切身感受,掌握实际情况,她只能咬牙坚持。在山路特别立陡的地方,连摩托车都不能骑,当年已是48岁的谢佳清只能由村干部在前面引路,她手脚并用,一点一点往上爬。比较年轻的村主任夏应礼想拉她一把,却不好意思拉。谢佳清对他说:夏主任,你拉我一把嘛!我小时候得过风湿性关节炎,现在膝盖髌骨软化,两条腿乏力得很。夏主任这才敢拉住谢佳清的手,奋力往上拉。

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谢佳清和村干部们得出了一致的看法,竹元村之所以长期陷入深度贫困,最关键的卡脖子问题是道路不通,无路可行。关山重重,沟壑纵横,因不能行车,就使竹元村处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孤立的原始状态。冬天取暖要烧煤,村民们只能用背篓装煤翻山越岭往家里背。村民要盖房子,只能借助马匹的力量,一趟一趟往山里驮砖瓦。一户人家等把房子建成,把两匹马都累死了。一户农家喂肥了一头400多斤的大猪,需要动员起八个青壮男人轮番抬,才能把大猪抬到山外卖掉。那些在山里生长的杏子、桃子、李子等时令水果和时鲜蔬菜等,因为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烂掉。更让人吃惊的是,村里的一些老人和孩子连汽车都没见过。这种状况正如竹元村的村民在花灯调里唱的那样:“正月里来正月正,遵义有个竹元村,山高坡陡穷得很,走亲访友路难行。”

找到贫困发生的症结所在,谢佳清在和驻村工作组、村干部,以及从市里请来的专家共同制定脱贫攻坚规划时,就把修路放在了规划的首位。他们制定的规划从实际出发,重点突出,切实可行,很快得到了汇川区党委、政府的批准。区里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把规划下发到区属各单位,以调动全区的力量,帮助竹元村脱贫。规划有了,但要把规划落地,使千年的天堑变通途,谈何容易!修路时,须由各村民小组的村民,把自家门前的小路修成宽度和厚度够标准的毛路,才能有专业的筑路队加以硬化,变成永久性的水泥路。修毛路没有报酬,占地也没有补偿,有的村民不干了,使修路工程难以顺利进行。遇到阻力和困难,谢佳清就组织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并带他们到遵义会址、土城、苟坝、青杠坡战役纪念馆等红军革命遗址参观,以激励革命斗志,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一些不愿修路的村民,谢佳清逐户登门去做思想工作。对个别实在说不通的村民,用谢佳清的话说,我就吼他们,我大声对他们说:国家出钱给你们修路,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错过这个机会,后悔就晚了。你们不为自己着想,难道不为子孙后代着想吗?别人家门前都通了路,只有你们家仍然无路可走,你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以后都会埋怨你的,都会骂你的!吼着吼着,我突然有些伤心,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以至泪水咽住了喉咙,吼都吼不成了。我的吼没吓住人家,我一哭,倒把那个村民感动了,他说好好谢书记,你不要哭来噻,我答应修路还不成吗,我马上就修还不成吗!

就这样,在全体村民和筑路队的通力合作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所有规划蓝图中的路都修通了,不但修通了村里通向城镇的19.8公里公路,村内还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原来全村只有村委会门前不到两公里的硬化路,到2018年,全村的硬化路总长达到62.7公里,村民们过年时在新编的花灯调里唱道:“通组连户都硬化,车子开到院坝头。”

战胜病魔

修路只是竹元村脱贫攻坚的建设项目之一,同时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还有三十多项。区里的水利局帮助修水库,建水厂;电力局帮助更换电线杆,架设高压线;教育局帮助建学校、幼儿园和教师周转房;卫健局帮助建卫生室;网络通信公司负责建维基站;等等。好比竹元村是汇川区的最后一个贫困山头,各路大军齐聚竹元,在进行一场攻坚拔寨的集团式冲锋。一时间,炮声隆隆(修路开山需要放炮),硝烟滚滚,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好像真的把竹元村变成了一个战场。在这场战斗中,谢佳清无疑是总调度、总协调、总指挥。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处在全天候工作状态。可能因为她过于紧张了,也过于劳累了,身体出现了不适,腹部阵阵作痛,动不动就有力不从心之感。她到医院一查,是子宫癌前期病变。谢佳清一惊,天哪,这怎么办?医生建议她马上住院动手术,陪她去医院检查的丈夫也劝她立即动手术。可是谢佳清不想住院动手术,除了医生和丈夫,她不想让领导、父母、妹妹们、村干部和村民知道她生了重病。父母都已年迈,倘若知道她生了病,会担心,心疼。她有四个妹妹,有的是市交管局的副局长,有的是区政府副区长,有的是私企掌门人,都是厉害角色。她们要是知道二姐得了病,一定会找到二姐的上级领导,坚决要求把二姐调回市里。她们的大姐得的就是癌症,38岁那年就离开了人世。她们已经失去了大姐,再也不能失去二姐。更重要的是,全村的脱贫攻坚战斗正处在紧要关头,她作为被大家称为主心骨的攻坚指挥者,此时临阵离开工作岗位,有可能会影响攻坚的进度。她问主治医生,能不能通过吃药保守治疗?医生说,药物治疗不是不可以,只是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长期服药对肾功能和肝脏都有伤害。为了不离开工作岗位,尽快打赢竹元村的脱贫攻坚战,她把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决然选择了药物治疗。回到竹元村后,她瞒下自己的病情,一边悄悄吃药,一边谈笑风生,照常工作。药物的副作用果然很大,因药里含有激素,服了一段时间药后,她身体虚胖,体重猛增二三十斤。同时转氨酶严重超标。为了调理身体,使自己有精力继续工作,她又让中医给她开了一些中药,天天在办公室里熬药汤子喝。到了吃饭时间,她不去吃,在办公室里喝药。村干部问她为啥吃药,她说是为了减肥。心中的苦处只有自己晓得,她守口如瓶,绝不向别人吐露半分。在吃药期间,过一段时间,就要去医院取样活检一次,每次活检,都把她疼得死去活来。为了工作,她以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硬是战胜了疼痛。药物治疗持续了八九个月时间,当最后一次活检报告出来,医生打电话告诉她病灶消失的好消息时,未等医生把话说完,她就喜极而泣,泪流满面。

种核桃

种核桃,是整个芝麻镇曾经引进的脱贫项目之一。由于投机商人提供的核桃种苗不合格,核桃树栽下六七年了,一直不见挂果。当地农民因此得出一个结论,此地不适合种核桃。还在新民村当驻村第一书记时,谢佳清就请教了核桃种植专家,并让专家化验了土质,证明当地完全可以种核桃。在竹元村上报的40多项脱贫规划项目中,把种核桃作为一项列了进去。可能鉴于以前的教训,种核桃的项目未能获得批准。执着的谢佳清不甘心,有一天中午,她趁区委姜书记检查完竹元村的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在吃午饭的短暂时间,向姜书记重新提起种核桃的事。姜书记让她也吃饭嘛,有啥事儿吃了饭再说。谢佳清说她不想吃饭,让姜书记只管吃自己的,姜书记边吃,她边说,不耽误姜书记吃饭。她向组织上保证,一定会把核桃种成功。种核桃成功后,一是可以帮助贫困户脱贫,二是可以挽回以前的脱贫工作在群众中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她说得又快又急,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眼泪哗啦啦流,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女孩子。这饭还怎么吃,姜书记的眼圈也红了,不得不放下筷子,他说有话好好说,不要哭嘛!谢佳清道了对不起,说她也不想哭,但她管不住自己的眼泪。姜书记马上喊过在一旁正端着饭碗吃饭的市扶贫办主任,对他说:我们要相信佳清同志,她是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你们重新议一下,尽快批准种核桃的项目。

第一批种300亩核桃的指标批下来后,谢佳清选择在湾子村民小组种植。竹元村的土地宝贵得很,种了核桃树,就不能种苞谷、高粱、红薯等其他农作物。谢佳清自己挨家挨户做工作,还让村民组长蔡玉刚帮助说服村民。犹豫之后,村民们答应了种核桃。转眼到了年底,谢佳清之前在海南看中了一套面积不大的房子,三十多万元即可买下,她打算趁过春节长假时去买下房子,让父母过冬时去住。可她刚到家,蔡玉刚给她打电话,说有几家答应种核桃的人家又反悔了,说他们因种核桃已经上过一回当了,不愿意再上当。谢佳清只好返回村里,继续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她打了保票,要是核桃树三年内不挂果,她就用自己准备买房子的钱赔偿给各位。这样来来回回一耽误,她就没去成海南,没买成房子。过罢年,海南房价飞涨,原来三十多万能买下的房子飞涨到一百多万,她就买不起了。好在湾子组种下的核桃树当年就挂了果,可把村民们高兴坏了。

除了种核桃,谢佳清还在村里扶持开展了养牛、养猪、养羊、养兔、养鸡和种红高粱、种脱毒土豆、种中草药等多种种植和养殖脱贫项目。仅和茅台集团公司签订的定向种植酿酒用8000亩红高粱一项,一年就可以使村民增收1400多万元。到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900元迅速提高到12000多元,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

决不让一个学生失学

谢佳清帮助竹元村的村民们脱贫,并不满足于他们在物质上的脱贫,她放眼长远和未来,还极力帮助他们在文化、智力和精神上实现脱贫。她主张创办幼儿园,改善村小学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老师建居家式宿舍,以及办法治和道德大讲堂,都是为了培养后备人才和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

她到竹元村一上任就了解到了,那个被妈妈抛弃的小女孩叫王安娜。她很快联系相关企业,为王安娜家争取到了一万多元赞助费,让王安娜到幼儿园生活学习。王安娜一到入学年龄,她又及时安排王安娜到学校上学,并让班主任老师给王安娜当“代理家长”,帮助王安娜健康成长。谢佳清还了解到,全村有70多名在外地上学的贫困家庭的学生需要资助,她发动一些企业结对帮扶,筹集了30多万元经费,帮助那些学生在外地各级各类学校安心就读。

谢佳清偶尔听村干部说到,村里有一个叫蔡琴的姑娘,初中毕业后被一所民办高中录取,一年的学费需要一万多元。此前,蔡家欠银行已到期的三万元无息扶贫贷款还没还,哪里还能拿出一万多元为她交学费呢。无奈之下,她只好放弃学业,带着多病的父母和智障的哥哥,到附近的仁怀县打工挣钱还贷款。蔡琴在一个宾馆里当服务员,谢佳清和村干部驱车去宾馆找到蔡琴,希望蔡琴能继续上学。蔡琴悲观地说:谢书记,我回不去了。谢佳清问为什么?蔡琴说,她要靠打工挣钱还清贷款,并养活一家人。她们正在交谈,宾馆的经理过来了。谢佳清对经理做了自我介绍,讲了蔡琴家的困难情况,说她此行的目的是想让蔡琴继续上学。不承想经理为谢佳清一心为民的善良举动所打动,慷慨解囊,答应为蔡琴家还清三万元贷款,支持蔡琴继续上学。紧接着,谢佳清给她所认识的一位遵义市职业高中的校长打电话,把蔡琴因贫困失学的情况讲给校长听,看看校长能不能接纳蔡琴在职业高中就读。校长说,扶贫也是他们学校的责任,同意蔡琴到学校插班就读,并免除蔡琴的学费。至于蔡琴想学什么专业,谢佳清把手机交给蔡琴,让蔡琴与校长视频通话,直接跟校长讲。校长说了几个专业,蔡琴选定的是幼教专业。这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把蔡琴感动得抱住谢佳清大哭不止,她说:谢书记,谢阿姨,您就是我的恩人哪,我怎样感谢您才好呢!谢佳清说:你不用感谢我,感谢党就好了。

…… ……

(本文为节选,完整作品请阅读《人民文学》202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