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解放军文艺》2023年第2期|李世发:不让导弹等阵地(组诗)
来源:《解放军文艺》2023年第2期 | 李世发  2023年03月03日08:18

李世发,笔名木非可。1992年出生于云南大姚,毕业于楚雄师范学院,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入选《十月》杂志第十二届全国诗会。作品发于《解放军文艺》《十月》《青年作家》《滇池》等刊物。

 

不让导弹等阵地(组诗)

■ 李世发

《青山贴》

起伏的群山,像是

踊跃的铁的兽脊

那些覆盖其上的松树、云杉

装载着亘古的沉默和粗粝的冷峻

与我们对视。我们在这里

每天走自己的路,再走自己的路

一步一步向上,同云杉松树

一起历经同样的风雨

生命也像有了根须一样

深深地扎进这片土地

 

 

《风景》

山里的风景

每季有每季的特点

每天有每天的变化

你看,前面那几朵小野花

昨天还是花骨朵

今天就已经盛开

车窗外,随处可见的诗意

和坐在我身边,打起鼾声的小战士

形成鲜明的对比

 

幽深的坑道,焊花飞溅开来

远处传来一阵嘹亮的号子声

排成“一”字的官兵,咬牙向前挪动

肩膀上扛着碗口粗的电缆

安全帽上贴着“我是党员我先上”

切割,打磨,刮白……

坑道内热闹开来

汗水打湿了他们的肩膀

 

晚谢的几缕斜阳

挂在不远处的山头

早开的繁星

隐动在火烧云之间

片刻,天色暗了几分

星光却愈发明亮

一阵轰鸣的引擎声传来

坑道里奋战了一天的战士

踏着星光归来

 

 

《放电缆》

“一二、一二、……”

岩层中,传来激情的号子

数百人排成“一字长蛇阵”

碗口粗的电缆被他们托举,如同

擎着苍龙一般,迅速 “腾向”空中

 

敷设完毕

汗水湿透的衣服

灰尘布满的脸颊

在一阵欢呼声中,忘记了伤痛

忘记了疲惫,甚至忘记了

双手磨起的水泡

双肩蹭掉的皮

……

 

 

《老兵和阵地》

夜色已深,营院寂静

老兵的目光,从营院向山峰移动

停留在月色中

那年深秋。客车在连绵起伏的

山岭之中盘旋,满山的野杏花

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迎接他的

一片落叶,和群山下沉默如星的岩石

以及每个人心中的战斗豪情

 

手背上的疤痕,便是战斗过的痕迹

短短三年,大小的会战十余次

但具体什么时候留下的

老兵却想不起

也许天还没亮,他又要离开

迎接他的,一样的大山

一样的森林、岩石,以及

一样的战斗豪情

 

 

《与浮躁相对》

走进深山,很多内心的浮躁

都慢慢平静下来

比如夕阳西下

牧羊人慢悠悠地赶着羊群

和满坡晚霞

大学生士兵王泽在营区石头、墙壁上

画的狮子、雄鹰、骏马、猛虎和山景

都活了起来

送饭车在颠簸的山间盘旋

炊事员小张兴高采烈地讲着

自己又学会了新的菜品

一线官兵晚饭后从口袋掏出一支香烟

点上深吸一口,享受片刻的宁静

或把头埋在双膝上,静静地猫着

随后又和岩石、钢铁,甚至是一根螺丝钉

打起了仗

星光满天,劳累了一天的战士

从坑道里走了出来

新鲜空气以百米冲刺的速度

钻进鼻孔,蔓延至每一个神经末梢

坐在斯太尔的车厢板上

发自内心地感叹:“露着的天,真好看!

月亮追着车跑……”

夜深,月筛树影

营门的哨兵站得笔挺

查岗的连长轻声靠近

一起注视着寂静的营区

 

 

《导弹工程兵的一天》

六点半,我们被哨声惊醒

二十分钟的早操伴着朦胧的月色

和早起鸣叫的鸟儿

七点,还算丰盛的早餐,来不及细细品尝

以最快的速度填饱肚子,才洗漱

收拾床铺

七点半,上坑道的客车

开始出发,初升的太阳穿过树林

山脚的小野花正开,勤劳的小蜜蜂

已在花丛,遗憾的是

窗外的这些景象,没人会去关注

我们沉沉睡去,有人打起了鼾声

八点,我们走着长长的队列

穿过幽深黑暗的阵地,二十分钟后

机器的轰鸣声响起,铁锤敲击岩层的声音

响起,官兵大干快干的号子声

也响起……

“阵地早一天建成,就能

早一天投入使用。”开工动员上

指挥长说的这句话,我又一次想起

十二点,炊事班送来午饭

我手中的馒头还未啃完,便听见

从不远处的行军床上传来的鼾声

我这才注意,坐我旁边的新兵

鼻梁上的白灰,以及被涂料

染白的几根头发,我知道

他今年十八岁,不禁也想起

我的十八岁

十四点,我们又开始重复上午的工作

直到送晚饭的班长从我面前经过

我对时间才有了概念

晚饭后

我们在一根烟上,做了祷告

晚上早点下班

还在墙角讨论起国际形势

起头的是排长,不过二十分钟

我们又戴上安全帽向施工点位走去

一遍一遍重复着简单的动作

打磨、刮白、接线,焊接……

防尘口罩里粗重的喘息

顺着脖颈流淌的汗珠,以及

高温、潮湿、烟尘等无时无刻

挑战着我们生理极限的恶劣环境

像一头头猛兽,或是假想的敌人

想将我击于足下,但信念

让我战胜了它

当我们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出阵地

月亮却爬上头顶,跟我一路

回到营区,炊事班做好了加班饭

我不知道,饭香和睡意

哪一个先到

 

 

《家,是导弹工程兵背上的另一座山》

白天,我们在漆黑的坑道

晚上,我们从坑道出来

黑夜似乎占据了我们的一天

有时候老张很高兴,女儿

能叫爸爸了,但离家才几月

隔着手机屏幕,女儿盯着他看

一个字也叫不出来

节点工程接踵而至,大山里的重任

是包括老婆孩子在内的平常百姓

无法想象的。有时候,老张

会小心地把女儿的照片

从口袋里掏出来,仔细瞅一会儿

又放回口袋

坑道深处,家是导弹工程兵

背上的另一座山

那年,李志阳父亲左腿骨折

妻子辞职,回老家带孩子和操持家务

李志阳下决心转业回家,旅首长和营连领导

希望他留下,他是供气专业的稀缺骨干

“革命道理谁都懂,可是

我家人也需要照顾,都在等我啊!”

每次,他只能在心里吼出这句

 

夕阳傍山,红了晚霞

千里之外的老家,也这么美吧

 

 

《伸长》

秋老虎发着余威

“完不成任务就是打败仗!”

一番动员后,那一道道焊缝

一块块钢板就成了敌人

紧张的气息,被天然屏障

包裹得严严实实。坑道内的天

只有一个色,不分黑夜和白昼

深邃的龙宫中

化作道道霓虹的焊花

熏得大家睁不开眼的烟雾

以及快速伸长的一根根龙骨

爬满了整个施工区。和龙骨一块儿伸长的

还有我。入伍时脑海里闪现着

手握钢枪、站岗巡逻的画面却被现实

来了一巴掌,迎接我的是电锤、电镐……

和长达八个月的施工会战,以及

因长期不见阳光而变白的皮肤

日渐完善的阵地悄无声息

同样悄无声息的

还有蛰伏于此的导弹工程兵

以及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生长

竣工那天

心里所有的石头,都完全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