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将古诗化为美味佳肴
来源:北京晚报 | 贾珺  2023年03月01日07:17

《射雕英雄传》的女主角黄蓉是个烹饪高手,为了让洪七公留下来教郭靖武功,她亲自下厨,烧出多道美味佳肴。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两道:一道是“好逑汤”,用的是荷叶、笋尖和樱桃(预先将樱桃核剜出,填入斑鸠肉);荷叶与笋尖象征公子,樱桃暗喻美人,再加上斑鸠,对应的是《国风·周南·关雎》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另一道是蒸豆腐,把一只火腿剖开,挖出二十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廿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去不食”。这道菜的菜名取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称为“二十四桥明月夜”。

黄蓉的父亲是“东邪”黄药师,不仅武功超凡,而且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黄蓉自幼受其熏陶,所烧菜肴滋味绝佳,连菜名也别出心裁,饱含诗意。她还做过一道炙肉条,名为“玉笛谁家听落梅”,听起来很像一句古诗,却是金庸自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的镛记酒家与美食家蔡澜先生合作,根据金庸的小说炮制“射雕英雄宴”,这几道菜都位列其中,据说味道不错。

众所周知,中国人非常讲究取名,无论是人名、地名还是器物、建筑、风景的名称,都力求字词雅致、富含韵味,在饮食领域也不例外——好听的菜名比比皆是。用古诗给菜品命名,进而借古诗的意象来创制新菜,是最高的境界。

记得我小时候看过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名厨特别善于以古诗为题烧菜,人称“诗厨”。有位秀才不服气,觉得他是凭借珍稀的食材取胜的,如果换成家常的食材,肯定无法附会古诗。秀才拿来一片青菜叶子、两个鸡蛋,让名厨烧一道“诗菜”。名厨接过食材,说只烧一道菜不算本事,他可以用这点东西烧出三菜一汤,各以一句古诗为名。

第一道菜,将半片青菜叶子切丝,配上两个圆圆的煎鸡蛋黄,号称“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道菜,将另外半片青菜叶子铺在盘底,再点缀一排切成片的煮蛋白,便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将一小碗蛋白蒸熟,堆在盘子里,即为“窗含西岭千秋雪”。最后,将剩下的蛋液做成蛋花汤,汤上漂着两个蛋壳,恰似“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的一首《绝句》以煎、煮、蒸、羹四种形式完整地呈现出来,令出题的秀才深深折服。

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里有一个片段:乾隆帝与紫薇、小燕子以及一众侍卫近臣共同郊游野餐,临时生火烤鸡,炒些菠菜、豆腐,紫薇随口用古诗将这些菜命名为“在天愿作比翼鸟”“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分别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春思》和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不过从清宫的《膳底档》来看,所有宫廷菜品的名字都十分直白,诸如“燕窝鸡丝香蕈丝火熏丝白菜丝镶平安果”“锅塌鸡晾羊肉攒盘”等,并无诗意,倒是民间宴席喜欢玩儿这些花哨。

在这方面登峰造极的当属宋朝陶穀《清异录》所载的一段逸事:“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鲊、脍脯、醢酱瓜、黄赤色汁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唐天宝年间,诗人王维将长安东南八十里外蓝田辋谷中的一处废园买下,亲自勾画经营,修造了一座全新的园林,定名为“辋川别业”,其中包含华子冈、鹿柴、茱萸沜、辛夷坞等二十处景致,清幽雅致,美不胜收。王维和他的朋友裴迪为每处景致各题了一首五言绝句,合成一部《辋川集》,还亲笔绘制了一幅《辋川图》长卷,诗、画、园“三位一体”,堪称千古绝唱。那位法名为梵正的尼姑是五代时期的一位名厨,她参照《辋川图》传世摹本制成二十道菜品,算是“辋川诗”的化身;闻香品味之际,联想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名句,实在令人沉醉。北宋文人苏舜钦曾以《汉书》下酒,如果他能品尝到唐诗化成的美味佳肴,一定会更添几分雅兴。

现如今,餐饮业的竞争相当激烈,一些高档饭馆推出的创意料理经常借古诗来命名,例如浙江新昌推出了一席“天姥唐诗宴”,十五道菜品包括“翠色春更碧”(春饼)、“飞流直下三千尺”(榨面)、“为缘春笋钻墙破”(鞭笋)、“满城尽带黄金甲”(焗螃蟹)等,新奇有趣。希望这些菜品并非徒有虚名,而是像黄蓉和梵正烧的菜肴那样,不仅诗意盎然,而且好看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