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拳承:古村秘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赵川  2023年02月24日16:17

《拳承:古村秘事》

作者:赵川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2年11月

ISBN: 978-7-80774-028-5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大湾区民间武术文化传承为旨趣的非虚构作品。全书以洪佛拳为介质,呈现一座深圳历史村落伴随时代大潮起伏演变的百年沧桑。作者赵川十年追踪,又经数年田野调查,足迹跨越海峡两岸,对洪佛拳的来龙去脉以及武术流派文化进行了细致溯源、梳理;文本以国共不同阵营两个代表人物的命运起伏为主线,对洪佛拳九代传人的传奇故事进行了精彩描写与刻画;对洪氏族人的命运变迁进行真实记录;借由尚武风习,反思当下的“阴柔”世风,对当今“娘炮”文化进行了有力鞭挞,并高声呼唤尚武精神回归。

本书获评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22年度十大好书”。

 

作者简介

赵川(原名赵桂平),皖南人。自任职高校及至从业传媒计30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高级记者,长期供职于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曾获国家新闻特等奖等计20余次。出版《台湾漫记》《台湾老兵口述历史》《茅洲河:流淌的深圳记忆》《拳承:古村秘事》等多部。迄今已发表各类文字500余万字。

“老兵”一书入列多个读书排行榜前茅,被广泛推介、转载及摘编等,其与“漫记”两书各为350余家图书馆馆藏。“茅洲河”一书获评第八届深圳“十大佳著”,由此改编的4集纪录片在央视CCTV-9黄金时段播出,并译制成英语版由央视CGTN环球播放。

 

后记

不怎么写后记这类东西。觉得文本叙事,该交待的都在其中了,相信用心的读者都能看懂;又不想落俗,谢天谢地一番,实则有矫情、八面讨巧之嫌。当然,实有题外之意、非表达不可者除外。责编叶小姐说你可以写点什么放在后面,又说已将页面留下,我理解她是同情这本书的遭际,更是一番美意。

想想也是,这本书折腾我太多太久,其本身也确实命运多舛。波折多了,就有打开、抻平的必要。

原本抱有极大兴趣写这个深圳本土绝无仅有的题材,而且也有责任义务为之。不知何故,特别是采写初期,想象中“众人皆赞,咸来襄助”的美好愿景始终没有出现。相反,诸事皆不顺、心累得紧。想必有人会觉得,故事发生的街道及村庄与你过从甚密吧?不是,真不是,不瞒你说,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更多是自讨苦吃。

先是采访极为不顺,人为障碍多。既很不爽,久之则索然寡味。中途已然搁笔数月,因申请了一项出版资助,承蒙厚意,说是此款若退还不仅环节多,且无先例。情状如同一枚未过河之卒,只得往前硬拱。何故如此?据闻,某神秘人因误解而坚执己见,抑或有他想。村人无辜。

再是出版“遇人不淑”。书稿好不容易弄出来了,否极终会泰来,出版环节想必会顺风顺水吧,还特意找了位在出版社任编辑的老朋友帮忙,所皆诺诺。签订出版合同、数次往返修改,再是三审三校、书号申领、排版设计、装帧美化……虽痞沓延宕,周折近一年,总算熬到了印刷环节。书讯也出了,未曾想临了却遇人走茶凉之困,这家高校出版社竟出尔反尔,及至前期所费周章归零。实在奉陪不起,只能改弦更张。

现在改成什么模样,我真的不甚明了,全拜托现时编辑了,因为实在没兴致再去揭锅翻炒久熟的冷饭。其实也无需大费周章。

成此书,与我有三点记怀:一是审美疲劳、兴味索然时,无药可医;二是波折太多,受了伤,甚觉人心不古,亦无解;三是个人信誉受损,资助选题原本当年结项,因采写不顺延至次年,又因出版再误,两年间空耗糜多,此生此事绝不可再次!

世间事,几多无奈。有些时,会被自己感动……

原以为这是一个奇人奇事奇趣的好故事,书中人物自带神秘气息,又兼具时下热门非遗传承旨趣,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偶然得之于桑榆的绝好素材,正是“我们深圳”这座“文化荒漠之城”所稀缺。虽真人真事,但读者可当小说来读。未料落得这么个局面,犹良家碧玉误识渣男,可惜了。

谁料深圳这座年轻都市里,竟有一座悠悠数百年的古村,奇的是竟走出两位身怀武艺、命运跌宕、分处两岸、营垒敌对的人物。这类村落也许就与你的居所仅一墙之隔,他们的子嗣也许正与你同桌就餐也未可知……即便是一片“荒漠”,也非等同于“无文化”呀,需要用心发现与发掘倒是真。

成书虽荣幸,但颇多遗憾。一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最具故事性、令人唏嘘的部分,只能被剪头除尾,或整章拿掉,无缘同读者见面;二是原稿中曾有一章讲述古村某位“练家子”的内容,因其另类、不走“正道”而被村人排斥,以致不能入书。总之,该铺陈放大的缩略了,该闲笔带过的却安然留存。这是没办法的事,如果将来有机会再版,少些牵绊,会将这部分章节加入,或干脆重构。

有些后悔将这本书处理成非虚构作品。此举无疑是自废武功,绑了自己的手脚。这让我十分羡慕那些成天闭门造车、天马行空、恣意驰骋的纯虚构写作者。如果现在有人问,你觉得虚构与非虚构作品哪一个更难写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告知是后者。

十多年前曾经在宝岛的一段工作经历,得以有了这本书的缘起。多年后,偶遇洪伟江先生,正是他机缘巧合下的牵线引路,才有了后续“故事”的发生发展。田野调查中,洪德志等人,还有洪佛拳协会众拳师们提供了大力帮助。深圳作协一位评审老师,他的一番话鼓舞了我,让我又重写了部分章节。李炳银、丁时照两位先生,在百忙中精心作序,为本书大幅增色,他们的无私相助及褒扬推我振作前行。洪永强、周至譓先生,他们作为岭南武术文化的研究及推广者,给予了大力协助,提供了宝贵资料。革命前辈洪恒基的家人,他们的热心配合,坚定了我“访”下去的信心。当然,还有一些无法提及姓名的人士,这本书的成型出版,没有他们的帮助,断无面世的可能。本书责编叶怨秋小姐是一位出道不久、留学归来的地质学博士,她做事工细,出了不少好主意。还有,帮忙协调办事的魏琴燕小姐,挨了不少冤枉批评。

拉杂说了这么多,实则难以概全。此外,本书涉及的各方面若有不周不妥、甚至错漏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

希望读者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