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讲好中国故事 书写时代精神 ——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长篇小说述评
来源:文艺报 | 朱昱熹  2023年02月08日08:25

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评选中,《远去的白马》《千里江山图》《平安批》《琵琶围》《铜行里》5部长篇小说获得“优秀作品奖”。这五部获奖长篇小说在主题表达的深度、题材开掘的广度和手法创新的力度上各具特色、各有突破,是近年来中国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

创作主题愈加鲜明,用心描绘民族复兴的精神图谱

近年来,广大文学工作者秉持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自觉将文学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相结合,生动讲述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绘就出百年大党砥砺奋进的壮丽画卷,奏响了一个古老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铿锵足音。

红色文化成为长篇小说创作的激昂旋律。《远去的白马》根植于真实的历史故事,以东北解放战争为背景,书写了一支由游击队员、支前民工等组成的“杂牌部队”37团在血与火中淬炼成长为一支钢铁队伍的全过程,彰显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主题。作者朱秀海深情地说:“这部小说创作历程让我明白真实是创作者最强大的武器。”有了对真实历史的了解,才会有真正的感动和创作的热情。《千里江山图》聚焦革命年代地下党的艰苦斗争,以类型化叙事对主题小说进行了探索,以合理真实的人性逻辑洞察极端环境下的人物内心世界,达到了红色题材、谍战类型和先锋叙述的圆融表达,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

传统历史文化成为长篇小说创作的深厚沃土。《平安批》以侨批行业的发展为中心和主要线索,描述了20世纪初潮汕侨商下南洋的艰难创业史,彰显了以郑梦梅为代表的爱国潮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重情守义的传统美德和浓烈的家国情怀。《铜行里》以位于沈阳铜行里胡同的老字号“富发诚”百年来三代铜匠的梦成与梦碎,揭示了工匠精神只有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道理。这两部小说通过描摹行业的百年兴衰得失,展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了美好明天不懈奋斗的壮阔历程。

时代发展变化成为长篇小说创作的丰沛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彰显了当代中国最宏大的“主题”,也提供了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创作最精彩的“故事”。《琵琶围》聚焦脱贫攻坚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以脱贫干部在短短9个月内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完成最后的钉子户搬迁和脱贫任务为主线,同时设置了为哑伯解开经历之谜的暗线,将历史上江西赣南中央苏区革命精神与当下贫困山村脱贫攻坚的干部事迹连接起来,凸显了共产党人百年来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人民立场更为坚定,深情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近年来,人民奋斗的身姿、昂扬的面貌在新时代文学创作中得到了生动展现。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倾情塑造人民英雄,倾力反映人民心声,倾心书写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可以说是获奖长篇小说的鲜明精神底色和美学追求。

英雄是时代的坐标,英雄来自于人民。《远去的白马》塑造了赵秀英这位从人民中走来的女英雄形象,她在战争中屡建奇功,战争胜利后她隐去功与名,任劳任怨地度过一生。《千里江山图》以鲜明坚定的情感立场刻画了为革命甘愿牺牲的地下党员陈千元、董慧文、卫达夫等革命者群像,他们用生命照亮了风雨如晦的暗夜,共同绘就了一幅革命中国的“千里江山图”。《铜行里》通过父子对话的形式,讲述了“软铜册”上记载的近百个与铜器有缘的人物。从富发诚开山之人富掌柜到为护卫寺庙铜钟而罹难的九佬,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32个司号员再到改革开放后下海经商的民营企业家,作者用笔雕刻出了一幅人物性格各异,但都身怀炽热家国情怀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百年百位忠烈图”。

《平安批》的“批”即信,指的是当年下南洋的华侨通过批局给国内亲友的汇款和家书。小说展现了以主人公郑在梅、郑乃诚为代表的侨商重信守诺、坚韧不拔的内在品质及收平安批的女眷们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形象,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信念都承载在一张张薄薄的“平安批”上,钩沉起深厚的潮汕文化。小说《琵琶围》每一章都以一首峙城客家歌谣或灯彩戏引入,带有浓郁的赣南客家乡土味道。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在这部作品里不仅仅是点缀,而是成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扶贫干部何劲华和金彩凤分别是峙城县灯彩制作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儿子和县剧团演员,他们用当下中国新的时代精神为当地独有的文化记忆和艺术形态赋能,帮助琵琶围内的贫困户实现了心灵的突围和精神的重塑。这些小说深挖地域文化这口深井,将宏大主题审美建构在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里,将地方性、特殊性的知识和经验升华成具有整体性意义的中华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展现了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

组织引导更加有力,助力推出文质兼美的精品力作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在促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方面,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在工程有力推动下,中央和各地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单位不断加大文艺创作组织引导力度,形成了以机制保障创作、以评论提升质量的良好态势。

小说《远去的白马》《千里江山图》《平安批》《琵琶围》《铜行里》等,或被列为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或受到各省(市)文艺作品工程扶持,其中多部入选有关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文艺创作重点跟踪项目。在充分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的基础上,相关部门组织评论家提前介入和深度参与也是打磨优秀作品的途径之一。江西省委宣传部专门为《琵琶围》作者协调了创作假,使其有长达一年的时间深入田间地头,采访100多名扶贫干部,为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平安批》初稿完成后,广东省作协专门召开作品审读会,邀请专家围绕作品的完成度、题材的进一步开掘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多条修改意见,推动作品打造成真正的厚重之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推动下,广大文学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投身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不断创造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文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