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与莫言师的淡水之交
来源:《中国人物传记》 | 青铜  2023年02月01日09:56

今年春天,突然接到《炎黄春秋》网络主编王双的电话,说《作家文摘》请她推荐作家们写一写与莫言先生文学交往的文章。当时,我正巧在微信“师兄师弟师妹群”观看短视频“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与中国当代作家”。王双说,看见我近期分别在《作家》、“今日头条”、《安庆晚报》和朋友圈发表或转载了与莫言文学交往的文章,就想让我也写一篇。我回答王双,最近香港《紫荆》杂志又发表我一篇《感受莫言的文学光环》散文,里面讲述了军艺文学系第一届学员莫言师兄对我这个第五届小师弟在文学创作中的帮助指导,从而感受到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文学光环对我的影响。而且,莫言作为“中华慈善总会慈善爱心大使”,通过书写一百个福字筹集了五百万元现金,与云南白药集团签约捐助,救治西部地区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莫言的善举得到了社会上的普遍赞誉。王双说,题材和内容不错,可以再写写。

回想起我的文学启蒙,源于1986年春,作为解放军总医院的一名青年政治干事,被推荐参加总后勤部的文学讲座班,主讲人是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王宗仁。宗仁老师对我的中篇小说《军校琐忆》和一篇散文进行了斧正,刊登于《后勤文艺》和散文集《湘西散记》。1992年秋,总后从全军的各单位挑选了十几位爱好文学的青年作者,举办了第一届业余文学创作笔会,组织者是总后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卢江林和创作室主任王宗仁。可以说,王宗仁和卢江林是我文学创作之初的恩师。他们对业余作者非常关心,非常爱护,创造机会,注重培养。

当然,如果溯源到我喜欢文学的萌芽之路,还得益于小学老师张宗鼎、中学班主任彭广福、军校学员队长李祥云和教导员宋祖标的培养与呵护。张老师让我们写朗读“老三篇”的读后感,我的百余字小文受到他的表扬;彭主任在解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让我知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李祥云队长在学员队菜园里巡看瓜菜的长势时,意外地发现正在背诵课外读物《唐诗三百首》的我,遂夸我学习认真刻苦;我在军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得一百米季军,宋祖标教导员在全队大会上宣布给予我队嘉奖;我作为学员队通讯报道员,得到赵虎贤副教导员的悉心指点,要求多写学习和训练中的人和事。回忆起老师们这些点点滴滴的鼓励,我发到“军校同学群”后,引起战友的共鸣,而年近八旬的李队长则宽厚地乐呵呵道,当年我们青春勃发,现在越老越恋旧啊!两位教导员也时常在群里与同学们互动鼓励,不忘初心,踔厉奋进!

1993年春夏,我听说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要在全军招生,就萌生了报考的想法,得到了马泰泉和石钟山的鼓励。于是我一边积极复习功课,一边请教文学名家。有一天,作为好友的文学系第三届学员石钟山把我带到了第一届学兄莫言面前。

那时,莫言作为军艺文学系第一届35人中的骄子,声名已震撼京华,对我来说如雷贯耳!莫言勉励我一番,并赠送了一本他在华艺出版社刚刚第二次印刷的小说集《白棉花》,在扉页上题写了苍劲的莫式钢笔行书:“祝欧阳青考上军艺。莫言。93.5.16。”莫言在自序中把好小说当成“难以捕捉的幽灵”!当我翻开飘着墨香的《白棉花》第一页读起来时,一下子被“遍身死毛的牛马”,“扭着刀刃一样的脊梁骨”这句经典的描写震撼住了!感觉描写得入木三分。我庆幸与莫言结上了文学缘。

1993年秋,我通过全军统考有幸考入军艺文学系第五届,由衷地感谢莫言师兄的良好祝愿!具有魔幻感觉的是,将近26年后的2019年初,我们第五届同学与师兄莫言愉快重逢,并进行文学雅聚,他再次在同一本小说集《白棉花》的扉页上为我签名,高兴的写下了:“欧阳青司令雅正,戊戌腊七又签”的珍贵赠言。也许印证了我对莫言师兄的尊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光阴,我始终珍藏的《白棉花》在书柜里散发着纯洁的光!

2021年《作家》第11期杂志发表我的一篇散文,记叙了军艺文学系师弟师妹时隔20多年与莫言师兄的重逢与雅聚:2019年元月7日下午,我和第五届同学前往大师兄设在京师学堂的办公室。只见“莫言国际写作中心”几个大字闯入眼帘。我看见了在电视中、在书画里经常出现的大师兄儒雅、睿智、宽厚、谦和的身影!此时,我的意识里,是不敢把莫言称作师兄的,只感觉到称他为世界级文学大师才敢叫得出口。如同我的面前突然出现福克纳或萨特一样,我脱口而出的只会有两个字“大师”!所以,我立刻被莫言的强大气场所震撼。

在小型会议室落座。莫言一句既出:“我对第五届学弟学妹的亲切感觉一直是自然流露的”,“你们不要称我大师,叫大师兄最好了!”我们一下子又拉近了与他的距离。渐渐地,大家谈兴颇浓,中心话题都是文学。

《作家》杂志的宗仁发主编把我这篇散文标题定名为《与莫言大师兄的雅聚》。我在文中叙述了这次聚会的情况:

2019年元月12日,戊戌腊月初七,这个阳光温煦的寒冷午后,我开着特斯拉MDS75D新能源汽车,到北师大国学堂迎接大师兄,莅临军艺文学系第五届同学倾情雅集现场南长城大酒店。途中,姜宝才和李亚陪大师兄畅聊新时期文学界,尤其是对文学系首任主任徐怀中,第二任主任王愿坚敬佩有加。进入雅集大厅时,女同学热情上前给大师兄献鲜花,佩戴红围巾。

师兄莫言与第五届27名同学落座。背景墙上的“莫问风雨,言说春秋”八个大字十分醒目。此藏头联原创是郭木同学,由青年书法家龙伟博士书写。主持人柳宗龙宣布雅集活动开始,并向大师兄简介现场的各位师弟师妹。接着,由我代表同学们致欢迎辞。

我说,这是战友的重逢,这是文学之家的团聚。古有羲之“兰亭盛会”,今有莫言“魏公村雅集”,我们意在向母校军艺致敬,向尊崇的师兄莫言致敬。我们甚至想,若干年后,文学史上会记住这次大师兄与师弟师妹帮教互动、儒雅风流的宴咏聚会。

我致欢迎辞完毕,由这次雅集的首要发起者姜宝才简述活动缘由、筹备、组织、实施过程。之后,大师兄一句:“初心莫忘永不改,都是魏公村里人。”掀起了这次文学雅集的高潮。接着,何况、杨卫东、川妮等同学发言。大家畅所欲言,赤诚相见,叙述莫言师兄的关心关爱,汇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文学成就。

雅集之后,大师兄和师弟师妹们一起展示书法才艺。如果说小说散文是大师兄闻名于世的法宝的话,那么书法则是他才华横溢的另一利器。只见横幅生宣长卷,一会儿从左往右挥毫泼墨,一会儿又由右至左闪转腾挪,引得众人喝彩鼓掌。喜爱书法的杨卫东、姜宝才、李玉谦,也为大师兄的纵情挥洒而鼎力铺衬。

锦上添花的是,耄耋之龄的徐怀中将军把他发表于《人民文学》2018年第12期的长篇小说《牵风记》,签名送给第五届学子人手一本。这样,我们又感受到了莫言恩师的文学惠泽。半年后,90岁的徐怀中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最年长的获奖者。

这次自发的文学雅集,无疑又使大师兄的文学光环给我们第五届师弟师妹增添了一种执着向前的勇气与力量。

现实场景又使我回想起25年前的1994年炎夏,在魏公村与师兄莫言的第一次简约文学雅小聚。那天晚上,我和第五届几个班的同学以AA制的方式在新疆街的餐馆以薄酒诚请莫言师兄。25年后,再翻出这张喜悦的合影彩照,依然能感受到他与师弟师妹们的青春气息。

联想到宗仁发主编与我之间的25年,也是感慨良多。我与他年龄相仿,我在军艺上学时,他已是著名的《作家》杂志主编。王宗仁、宗仁发,是我经常念叨的良师益友。记得当年,莫言、余华、残雪等新锐、探索、先锋小说家的名篇经常刊登在《作家》上,令我羡慕不已。眼界和境界很高的宗仁发,经常从长春到全国各地组稿,北京自然是一个重要目标,而军艺文学系肯定不会漏掉。我们认识以后,他对我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帮助和指点。于是,我的短篇小说《青苹果》发表在《作家》1996年第11期上。一下子就登上当代文学的制高点,我自然十分兴奋,感激宗仁发主编赏识。后来,因为部队军事工作的需要,我竟中断了小说和散文的创作,而宗仁发则赞同“一辈子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的观点并努力践行,始终坚守在《作家》的制高点。宗仁发的文友遍天下,包括莫言和大江健三郎等当下著名作家,几乎都和他有过文谊友情,还有我等众多籍籍无名的作者也在他的文学联系人之中。25年后,我的散文《与莫言大师兄的雅聚》重登《作家》,并有幸与大师兄的“两块砖墨讯”《红柿娇儿》同期同框。我感慨时间的距离和空间的跨度真是有点魔幻,与莫言师兄和宗仁发主编失去25年的联系,又接续上了。

25年前的1997年,《大家》把我的短篇小说《初恋,鞭稍下的地螺》发表在当年第1期上。主编李巍曾两次书信指导我改稿。李巍因在1995年12月的《大家》杂志推出了当时可谓天价的十万元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而闻名遐迩。莫言则因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扑面而来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获得大奖。从此,《大家》一炮走红,莫言无人不知。颁奖那天,李巍和编辑部的杨世光、海男一行忙里忙外,我借来一辆车配合着义务帮忙。颁奖时刻,当莫言在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从王光英副委员长手中接过十万大奖时,我和《大家》的编审人员都在心里默祷和祝福他能够从此出发,走向世界,去冲击诺贝尔文学奖。17年后的2012年10月,莫言终于如愿以偿,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令人魔幻的是,因故停刊半年的《大家》,于2013年1月复刊,新任主编竟是退休多年的原主编李巍。《大家》的封面历来都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大幅黑白照片,而当年第5期封面,终于换成了中国人莫言。2013年,编发过莫言多部小说的《解放军文艺》主编王瑛,把我的2.3万字脱密日记体西藏边防纪行散文《蹲连住班》,刊发在当年第11期头条。

自2019年元月12日与莫言师兄雅聚之后的一年之中,我又两次在不同场合与他相逢雅聚,真真切切感受了这位中国当代最有国际影响力作家的个人魅力和文学造诣。

一次是2019年10月9日上午,在什刹海北岸不远著名的鼓楼西剧场,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高峰对谈隆重举行。主题是“故事:历史、民间与未来”,对谈主角是2012年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2008年法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我和第五届同学踊跃到现场,聆听文学名家的创作对话,感受文学名家的睿智风采。

作为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最新编辑出版的二十六卷本精装版《莫言作品典藏大系》隆重发布。

当天中午,我们众师弟妹诚邀大师兄在鼓楼大街的徽州小镇餐馆欢聚,庆贺两位诺奖获得者的文学高峰对谈圆满成功。姜宝才倡议建了“师兄师弟师妹群”,大师兄以“一斗阁”的网名欣然同意加入。

一次是2020年1月12日中午,恰逢第五届同学与大师兄雅聚整整一年之际,我们在北四环的安徽大厦,与莫言师兄和北京舒同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王振雅聚,见证了他们在“两块砖墨讯”第6期发布前的挥毫泼墨。“两块砖墨讯”融诗歌、随笔、杂谈、书法、摄影、绘画、音乐为一炉,是莫言以立体方式来真情传播文学艺术的视听盛宴。巧合的是,我和王振都曾在北京万寿路某部队大院各自为著名的开国将领服务保障,两人一见如故,堪称战友情深。

2020年春夏,我在写作上继续感受大师兄文学光环的温热传导。5月,他正式在“师兄师弟师妹群”对我们进行文学创作辅导。一是举办“网络拍摄月亮比赛”,以训练我们观察事物、注意描写、加强动手的能力。二是练习对对联,指导我们如何运用古典诗词平仄格律,掌握诗词词性,学习诗词技巧与鉴赏等等。三是布置了一道论文写作题,即《试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鹧鸪意象》,要求一万字以上,论文如果通过答辩可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经过一个多月的磨砺与推敲,我完成了论文。大师兄在群里批复说:“用三个小时,匆匆读了欧司令文章,感慨颇多,浮想联翩,深受启发。这是一篇材料翔实,脉络清晰,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术论文,达到了古典文学硕士专业论文的水平。”

平时轻易不以褒奖语言表态的大师兄,这次却一言中的地首肯,顿时在“师兄师弟师妹群”激起热浪,我本人更是倍受鼓舞。接着,大师兄又把我的论文转给老友、军旅三剑客之一的散文大家周涛。

年愈七旬、久居西域新疆的周涛老师,一向纵情傲物,文章素以“狂”著称。没想到,周涛前辈对我等后辈关怀备至,竟戴着花镜看完了我的论文,并回复莫言:“一是题出的好,出此题者必不是书呆子;二是文章无论文气,自唐入宋进金元,一鸟啣尽时空;三是作者真下了功夫,才学秉备,难得难得。”

【作者简介:青铜,本名欧阳青,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