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来华首秀
来源:北京青年报 | 王加  2023年01月13日09:19

拉斐尔·桑齐奥 《加瓦圣母》 约1510-1511年

展览: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

展期:2023.1.17-5.7

地点:上海博物馆

在人们饱受新冠疫情折磨三年之后,全面放开的2023年伊始便迎来了首个令美术爱好者无比兴奋的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展览将于1月17日至5月7日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英国国家美术馆(简称NG)作为英伦三岛最重量级的西方绘画艺术殿堂,为本次展览可谓下了“血本”:在展出的52件油画作品中,涵盖了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凡·戴克、伦勃朗、普桑、克劳德·洛兰、委拉斯凯兹、卡纳莱托、戈雅、J.M.W.透纳、康斯特布尔、塞尚、马奈、莫奈以及梵·高等多位享誉世界的西方绘画巨匠名作,可谓星光熠熠。即将在2024年迎来200岁生日的英国国家美术馆无疑在“寿诞”之前为国内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诚意的视觉饕餮。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中国首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美博物馆和美术馆开始和国内艺术机构展开合作。这其中,英国伦敦的几家国家级大馆尤为活跃:以文物和器物类藏品为主的大英博物馆,在2017年先后与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备受瞩目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大展,近年来又与苏州博物馆开启了长期合作;坐落在泰晤士河畔、专注于500年来英国绘画收藏的泰特英国馆,于200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J.M.W.透纳绘画大展,并携“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亮相了2021年浦东美术馆的开馆庆典;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A)也于去年在广州、成都、湖南等地开启了巡展……掐指算来,唯有英国最著名的西方绘画殿堂、坐落于特拉法尔加广场的英国国家美术馆尚未来华展出,仅于2020年年初在东京国立西洋博物馆完成了亚洲首展,所以此次来华首秀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受17至18世纪席卷欧洲的“启蒙运动”影响,各大历史名城掀起了一波公共艺术机构的创建热潮。1683年,全球首座现代公共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步入18世纪下半叶,众多今天享誉世界的欧洲博物馆和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诞生:1769年,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收藏(今乌菲兹美术馆)开始对公众开放; 1779年,巴伐利亚州的皇家收藏(今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老绘画收藏馆)开门迎客;属于当今“世界四大博物馆”,以法国皇室收藏为主体的巴黎卢浮宫和以俄国叶卡捷琳娜女皇私藏为基础的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冬宫)博物馆也分别于1793年和1852年放下身段,向公众开放。

和上述名馆相比,1824年5月10日开张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绝对是个“异类”——它在创办前没有任何皇室或贵族收藏,而是“先建馆再收画”,以身为艺术爱好者的富商大贾和私人藏家们想要和公众分享其珍贵收藏的初衷而创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从规划初始就被列入公共事业的美术馆,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初始资料明确记录着“绘画作品的收藏并不仅是为了培养艺术家或者博得有修养观众的一时愉悦,而更是为了将其献给那些个人没有能力收藏这些画的人”。时至今日,“NG”除特展外所有常设展仍全部免费参观,在近两个世纪后的今天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极富前瞻性和现代意识的理念。此外,“NG”还是全世界第一个向儿童开放的美术馆——这不仅是出于对少年孩童的爱护,更是为了让当时那些请不起保姆和仆人来照看孩子的人们能够带着孩子一起参观。由此可以看出,英国人“从娃娃抓起”的耳濡目染从二百年前就开始了。幸运的是,如今我们不出国门也能让自家孩童参观这些不远万里而来的艺术品了。从这个角度而言,“NG”来华首秀的确为疫情后重启的生活开了个好头。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

纵览欧洲各大美术馆,几乎每家都有其独特的藏品口号。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堪称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宗祠;罗马波尔盖塞美术馆是巴洛克艺术的殿堂;慕尼黑巴伐利亚新绘画收藏馆以“从戈雅到毕加索”的藏品范围引以为傲……相比之下,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广告语”堪称是最为霸气的一个——从乔托到塞尚。馆藏超过2300件的油画收藏横跨整个西方美术史,囊括从13世纪中期到1900年西欧各画派的作品。由于英国伦敦各大艺术机构特点鲜明且品类互不构成竞争(大英博物馆主打全球各国历史考古文物,绘画类仅包括欧洲历代大师素描手稿和版画收藏;从国家美术馆分离出来的泰特英国馆陈列英国本土的500年美术史;V&A以装饰艺术和设计类藏品闻名于世;泰特现代馆聚焦当代艺术),英国国家美术馆不仅在全英绘画类艺术机构独孤求败,还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拥有西欧绘画作品最多、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美术馆之一。

虽然现在西画外展是国内一大艺术浪潮,但也不乏浑水摸鱼的。有些展览题目起得非常博眼球,进了展厅定睛观瞧却没几张对得起票价的。不过,这种情况是绝不会在本次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国内首展中出现的。“NG”在上海博物馆的首秀打出了一个近似于其馆藏口号的标题——“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虽然从严格的作品年代细分来说,借展来沪的展品清单应是“从梅西纳到莫奈”,但顾及到波提切利的名望、梵·高真迹极少来华的现实,以及近几年沪上“遍地莫奈”的奇观,现有标题也无可指摘。展出的52幅油画真迹全部出自历代大师之手,涵盖了从神话、宗教历史题材,到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和静物画等所有绘画门类,张张经典毫无充数之作:

首位将“油画之父”扬·凡·艾克独创的油画技法从尼德兰地区引入意大利境内的文艺复兴画家安东内洛·达·梅西纳名作《书房中的圣杰罗姆》、拉斐尔在“偷师”了达·芬奇金字塔型三角构图之后完成的《加瓦圣母》、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首位创作独立风景画的北方文艺复兴“多瑙河画派”画家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夫尔《人行桥风景》、卡拉瓦乔早期“明暗对照法”的代表作《被蜥蜴咬伤的男孩》、以自己家乡命名的桑索菲莱托本人最著名的《祈祷的圣母》、凡·戴克爵士引领风潮的双人整身肖像《约翰·斯图亚特勋爵与其兄弟伯纳德·斯图亚特勋爵》、奠定西方风景画经典构图的克劳德·洛兰《圣厄苏拉登船的海港》、伦勃朗生前最后一幅“自拍”《63岁的自画像》、2021年“NG”刚刚以950万英镑从私人藏家手中购得的托马斯·劳伦斯爵士名作《查尔斯·威廉·兰姆顿肖像(红衣男孩)》、J.M.W.透纳的希腊神话风景巨制《海洛和利安德的离别(希腊诗人缪撒尤斯)》……上述这些西方美术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经典,加上“NG”在精挑细选之后出借的其他大师名作,让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来华“处子秀”有望登上2023年度大展宝座。

符合国情的策展思路

展览共分了八个展区,按时代顺序依次是“波提切利和15世纪意大利绘画”“拉斐尔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期”“戈塞特和北方文艺复兴”“卡拉瓦乔和意大利西班牙的巴洛克绘画”“伦勃朗和17世纪北欧绘画”“卡纳莱托和18世纪欧洲绘画”“梵·高和印象派绘画”和“透纳和英国绘画”。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年初英国国家美术馆在日本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开启亚洲首展之后,同一批展品又先后在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和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进了巡展,其中澳洲站的标题都和此次上海博物馆展览同名。上述三站均展出了61件画作,以梵·高《向日葵》为主打,通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收藏”“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凡·戴克与英国肖像画”“壮游”“西班牙的发现”“风景画与‘如画’”“在英国的法国现代艺术”七个主题进行呈现。有的按时代及地域划分,有的按传承关系归纳,还有的按照艺术风潮解读,是一个符合西方艺术史规律且颇有针对性的策展思路。

那么因何巡展到中国内容就变了呢?

事实上,此次中国展的策展思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八个展区的主线是按照年代纵向划分,为观众浓缩成一个高度概括的西方美术史。具体到每个展区,则是从各个时代选出一位艺术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巨匠作为主打,映衬出他在所属时代的象征意义,再辅以其他大师来烘托出这个时代的“百花齐放”。如此安排显然是考虑到了国人观展时的审美喜好。要知道,日本自19世纪“明治维新”开始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加之同期浮世绘艺术在欧洲的风靡,以及梵·高溢于言表的“日本情结”,日本民众对于西方绘画的熏陶早已超过了一个多世纪,他们的西画观赏起点比我们早得多。反观国内,除了绘画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小众艺术爱好者,绝大多数观众如今还停留在追逐“大名头”的阶段:一个展览究竟有多少如雷贯耳的名字、有多少举世瞩目的名作是他们的首要关注焦点。鉴于此,“NG”来华首展豪华的展品清单显然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上博团队根据国情需求来调整展览内容也算因地制宜。唯一遗憾的是,亚洲巡展前三站的“标配”——梵·高的《向日葵》未能参展,想必主要是因为去年10月14日轰动全球的突发事件——此作被名为“停止开采石油”的激进环保主义者泼了两罐头番茄汤,因真迹外罩有玻璃而幸免于难。取而代之的是梵·高1890年去世前几个月留下的风景画遗作《长草地与蝴蝶》,也兑现了主办方“一定保证梵·高来华”的承诺。

若干值得商榷的细节

然而,若从细节上推敲,八大展区的主题划分仍有些许值得商榷之处。文艺复兴盛期泛指从“豪华王”洛伦佐·美第奇去世、达·芬奇开始创作《最后的晚餐》的15世纪最后十年开始,到1527年的“罗马之劫”为止。还有一种更为笼统的概括:就是拉斐尔从生到死的37年。但在第二单元“拉斐尔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期”中,只有拉斐尔、提香和柯勒乔的画作属于此范畴,其余包括丁托列托等三位均不属于盛期文艺复兴。第五单元“伦勃朗和17世纪北欧”包括凡·戴克爵士、伦勃朗、扬·斯蒂恩、彼得·德·霍赫等七位尼德兰地区的名家,其中六位均出生在荷兰并活跃于“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唯有凡·戴克出生于现比利时安特卫普。鉴于荷兰和比利时在地理上属于西欧北部并非北欧,所以此章标题并不严谨。第八单元“梵·高和印象派绘画”是所有主题中画作最丰富的区域,但绘制这八幅名作的大师有一半都不算印象派:“巴比松七星”之首卡米耶·柯罗属于写实主义范畴,梵·高、塞尚和高更则都是后印象派代表人物,题目突出印象派则略显牵强。最后,若非“NG”要求以英国本土绘画结尾来凸显“主场优势”,那么将庚斯博罗、托马斯·劳伦斯爵士、康斯特布尔和J.M.W.透纳等人放在莫奈、梵·高和塞尚之后,显然脱离了按照作品年代划分的展览主线。

当然,面对如此群星璀璨、名作云集的大展,上述“挑刺”或许显得吹毛求疵了。瑕不掩瑜,“NG”携手上博这场通过52张大师真迹、涵盖四个多世纪西方美术史的国内首秀,毫无疑问将在2023新年伊始掀起新一轮的观画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