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叙事速度与历史之谜 ——读王安忆《五湖四海》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东东  2023年01月04日17:07

作为一部浓缩的长篇小说,《五湖四海》近于中篇体量,但以惊人的快速、高效的叙事,描摹了一幅时代速写与风情画,在将要触及历史之谜的时候,却奇异地与历史之谜擦肩而过。这就使得小说成为生活风俗的展示,而未能上升为历史意识的沉思,不过,后者始终作为叙事运作的思想背景乃至动力而存在——即使作者有意无意想要忽略这一点。它围绕一个家庭开枝散叶的过程而展开,始于一对船民夫妻水上的爱情,终止于一次经济生产中的事故,他们的后代的故事在现实中延续……由于与小说之外的生活并无两样或者近似于生活,因而其命运让作者——其次是我们这些读者——丧失了继续关注的兴趣。

小说故事真正开始于“邓小平主政国事,政策松动”,在此之前,张建设和修国妹已成婚。之后,他们的故事主要是他们的生产劳动也即经济生产的故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在这个意义上,这部小说也构成了一部家族小史诗。男主人公的名字“张建设”,可以说是对经济发展主义的隐喻,儿子叫“舟生”,女儿叫“园生”,代表了他们的家庭经济从水上挺进陆地的不同阶段,从个体户一直发展为家族企业。

在一本描述“经济腾飞”的小说中,经济生活和人们的情感生活只不过是一体两面,但在王安忆笔下,经济生活表现出一种决定性作用,至少,情感生活的隐秘也是由经济生活推动和塑造,小弟与燕生的无果恋爱就是如此——这也许是小说中最有趣味的故事安排了,而其余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王安忆似乎不知道如何摆脱敦厚而清白的男主人公,于是就让张建设在一场偶然的工地事故中丧生,随着他意识的终结,小说也就结束了。作为老板,他根本没有必要参与一线工人的具体劳动,但突然心血来潮,“一时技痒,推开其中一名工人,扶着割炬一端操作起来。”这是一个封闭的经济叙事,在小说的视野中,似乎经济生活只能为经济生活自身所打破,而不会出于其他因素,比如爱情、权力或政治经济学。话说回来,张建设却也可能是当代文学中最为清白无辜的经济人形象,他的功利理性可以预言时代、参与时代却不能超越时代。

而修国妹由于小弟的亲事告吹而近乎精神崩溃,——家族企业如果不会因“准亲家”的加入而壮大,至少在情感上也更为完整——,但修国妹的排解方式竟然是在高公路上驾车放飞自我: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推动的手在哪里?……很可能,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寄身于高速。高速公路是一座多维空间的模型,它将不可视变成可视……那些速度爱好者……哲学家!……河道是未经过提炼的原形,高速公路是形而上。前者是感官世界,后者是理性思维。即便如修国妹的具体的人生,在速度里也体会到一种抽象的快意。

最后由于任性也出现在家族企业的工地上,发生了一场无伤大雅的事故。如果说,张建设无意中体现了“经济人的末日”,修国妹则被借以反省“单一的现代性”。叙事的速度就是时代的速度,而叙事的平顺同样得益于时代的平顺,风起云涌,而又波澜不惊。愈到小说后半部分,王安忆愈借助于修国妹的视角进行叙事。这其实让作者受限于自己笔下的人物,而不能充分展开思想讨论。即使“两口子在床上谈经济学”,也是浅尝辄止。王安忆其实是有思想能力的。在这篇小说中,她让修国妹和女儿女婿谈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也是如此,女婿一家都是小学老师。小说,尤其现代汉语小说本来就是唯物主义的文体,即使那些带有唯心主义旨趣的小说,也要通过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达到。而小说前半部分,作者跳出来所发的议论,却反而显得不那么真实,

小妹比上面两个晚生,连头带尾不过三年和五年,差不多是挨着,却像两代人。因是最末的那个,爱娇的日子仿佛没尽头,永远当她小。她也仗着“小”,任意索取,多少有些盘剥家人的感情,也可见出,秉性里缺少忠厚。某种程度上,是要归于社会的潮流。自我觉醒,个性解放,启蒙运动往往这里开花,那里结果,思想革命普惠大众,总是最利己的那部分。所以,就让她有理由随心所欲,百无禁忌。稍做一点规矩,便反讥为“过时”。

而有点旁逸斜出,与作者以往的作品《启蒙时代》似乎也未能有效对接起来。不过这也正好表明作者思想和才能的多面。

《五湖四海》包含一种双线或复调叙事,充满了经济生活与情感生活之间的张力。二者孰轻孰重,作者有自己的理解,在叙事上也不断调整二者的份量。作者试图以情感来调剂、补充和理解经济,她无疑是站在情感一边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其实是一部相对单纯的小说。经济生活风起云涌,情感生活波澜不惊,这也许应该是我们的生活理想,而王安忆就表现了这一理想。这样来看,平顺的叙事也是一种美德,因为它意味着生活的美德。王安忆似乎没有耐心思考当代历史在不同阶段的转折契机或玄妙之处;其结果就是,《五湖四海》既没有成为时代的挽歌,也没有成为时代的赞歌,——这也许正是她的郑重和高明之处,由于较真而变得晦涩。“文章合为时而著”,这其实适合不少当代小说。《五湖四海》是一部经济发展主义的世情小说,世情随时代流转,历史之谜实在是超出于每一个作者个人的预想。

(本文系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特约评论)

作者简介:王东东,诗人,学者,译者。现为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诗歌作品入选《中国新诗百年大典》《北大百年新诗》等。曾获北京大学未名诗歌奖、汉江•安康诗歌奖、DJS诗集奖、诗东西青年批评奖、后天批评奖、徐玉诺诗歌奖、周梦蝶诗奖。正式出版有诗集《空椅子》《云》《世纪》等。有专著、译著、编著(主编)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