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稳增长信心提振 烟火旺书香更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左志红 李婧璇 吴明娟 张君成 韩萌萌 田野  2023年01月05日08:02

2023出版业:拾级而上 增长可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的深化之年,出版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随着防疫政策的逐步优化,出版业将进入稳增长阶段。”“实体书店有望加速摆脱疫情影响,逐步回归正轨。”怀着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出版工作者以新规划开启建设新蓝图。

看行业态势: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环境向好”“恢复性增长”“线下回归”……展望2023年出版业发展态势时,多位出版单位负责人用这些词语来表达乐观心态。

“总体来讲,预计2023年出版业将逐步摆脱疫情等外部因素的扰动,逐步进入稳增长阶段。”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坚说,随着一系列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重大举措落地,出版业预计会出现恢复性增长。此外,2023年实体书店有望加速摆脱疫情影响,图书线下销售可能回归常态。

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涤分析,2023年,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持续深化,精品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出版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提速,加快自有品牌营销和渠道的构建正在成为出版企业下一个发展的风口。

就具体出版领域的发展,出版单位负责人也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总裁、总编辑林鹏尤为关注科技出版领域。他认为,科技图书将加快迈进高质量发展。科技出版要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战略部署,立足“四个面向”,重点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科学原始创新等方向精心策划出版一大批高质量学术著作。科技期刊也将加快迈入快速发展期。党和国家对科技期刊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卓越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在这些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中国科技期刊的出版规模、学术质量、国际影响力正在全方位快速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则特别关注主题出版和学术出版的发展。他认为,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出版业将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主题出版迎来一轮新的高潮。此外,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学术出版也将更加凸显主题化、原创化、大众化、数字化、国际化的特点,以更多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优秀成果,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融合发展是多位出版单位负责人谈到的关键词。林鹏认为,2023年,出版业将在中宣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引下,不断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黄志坚认为,出版融合发展将更重质量和回报。他分析,2023年随着市场好转、经营改善,出版业在融合发展方面的投资可能有所增加,但会更倾向于能够适配市场需求的项目、能够或已经产生现金流的项目,会更重视项目质量和投资回报率,使融合项目更多地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而非负担。赵剑英认为,疫情让出版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融合发展的重要性,随着各类市场主体的复苏,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将进入全面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吴涤认为,出版业将加快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浪潮之巅,出版业数智转型步伐将加快。

说重点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并预测新一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这极大提振了出版从业者的发展信心。在新的一年,出版单位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黄志坚表示,中国出版集团2023年将在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以高质量党建来加强企业治理能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持续优化组织流程,推进降本增效,加强资本运作,持续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完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二是以提高出版效益来改善供给质量。抓实重大出版工程,做大主流出版,强化基础性出版,提高出版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打造中国出版集团品牌集群。三是以推动融合出版来推进新型文化业态建设。立足集团出版特色和资源禀赋,加快传统出版业态转型突破、创新发展,推动新型出版文化服务扩大市场影响,推动新型文化科技融合业态快速成长。

吴涤表示,中文传媒将紧抓四个关键词。一是担负“责任”这个根本,始终坚持正确出版导向,不断擦亮“江西出版”品牌。二是聚焦“创新”这个关键。聚力聚焦产品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创新。三是锻造“统筹”这个能力。统筹好主题出版和市场出版、传统出版和融合出版的关系,统筹好线上和线下、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统筹好主责主业和多元拓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四是强调“转型”这个重点。围绕集团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探索专业出版转型升级有效路径,优化产品形态,开创数智营销,打造数字产业链。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表示,2023年,译林社将做好以下工作:在出版主业方面,大力实施“垂直化、专业化、市场化、融合化”战略,致力于建设国内世界文学出版的领军基地、人文社科出版的重要平台,成为基础英语教育内容资源与服务优质提供者、教研参与者;在融合出版方面,积极提升融合出版内容运营力,最大化实现内容价值变现;在国际传播方面,进一步尝试合作出版、国际组稿等创新模式,大力推动优质原创作家作品走出去;在团队建设方面,加速提升产品研发、策划、运作、营销能力,实现移动互联时代的团队力量新突破。

话重磅选题:深耕主业做精品

新的一年,出版单位策划了哪些重点选题?在产品线布局上有哪些考虑?将出版哪些重磅新书?

林鹏表示,2023年,科学出版社将继续坚持“专业化、精品化、系列化、数字化”的内容建设理念,立足“四个面向”,围绕党和国家重大需求,做好重大出版工程建设。2023年,科学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的选题有《科技自立自强与建设科技强国》《迈向碳达峰:中国重点行业实施路线图》《深海勇士》等;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方面,有“聚集诱导发光丛书”“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及应用丛书”等选题;在面向经济主战场方面,有“生态农业丛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丛书”“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技术丛书”等选题;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方面,有“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丛书”等选题。

赵剑英表示,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将在三大板块重点发力:一是全力抓好学术特色主题出版,着重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丛书”、《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理论体系研究》、“理解中国道路”丛书等重点主题图书的出版;二是服务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策划更多研究新时代新征程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选题,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一带一路”与世界经济体系构建》等;三是加强重大历史研究成果、考古成果、古籍整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出版,进一步抓好《今注本二十四史》第4、5期,《中国哲学典籍大全》第二批,《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公众考古丛书”等重大项目的出版。

译林社2023年最重磅的一本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最新长篇小说。据袁楠透露,这部作品以情感模式的变化为枢纽描述并探讨当代社会的基本生存状况,彰显万物互联的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袁楠表示,2023年,译林社比较成熟的图书品牌如“人文与社会译丛”“医学人文丛书”“牛津通识读本”“方尖碑”等都将推出新品。译林社还布局了“译林中国古典”系列和“译经典”等新产品线。此外,译林社值得关注的图书还有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作品的百年诞辰纪念版,作家刘亮程全新散文集《大地上的故乡》,“中国好书”作者苗德岁最新作品《达尔文没想到:病毒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

北京图书大厦:

在“城市文化会客厅”大声喊:新年好

2022年12月31日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北京图书大厦,这里正逐渐恢复昔日的热闹场景,到店选购和阅读的读者明显增多。

大堂内的布置洋溢着节日的浓厚氛围,大厦一层入口处上新了假日生活主题展台,集中展示了《人世间》《远去的白马》《秦岭记》等优秀文学图书,《我爱我的祖国》《中国年》等青少年精品出版物,以及杨柳青年画、兔儿爷、中国结等传统年货。现场一位读者感慨地说:“一路进来,觉得已然开启享受充满书香和浓厚节日气氛的假日生活。”

20点50分,参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大声喊 新年好2022—2023北京跨年骑行路书”活动的第一批骑行队员抵达北京图书大厦。当天,他们从中国地质博物馆启程,经过62.8公里“2023+兔子”的骑行路线,最终抵达“知识创造未来”的北京图书大厦。

北京图书大厦总经理秦辉介绍,北京图书大厦参与此次活动,旨在以新颖的形式为店内和线上读者送上新年特别礼物,带领读者一起感受“城市文化会客厅”与“流动的都市之声”的完美融合。

北京广播电视台《一路畅通》节目主持人嘉佳与大厦营销负责人徐瑾一同带读者浏览了北京图书大厦为迎接新年特别准备的新书、好书和节日特色产品,并向读者朋友介绍了北京图书大厦的服务理念和新一年在引导阅读、助力书香京城建设方面的各项活动,与读者朋友一起用阅读开启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随着骑行队员的陆续抵达,大厦一层热闹非凡,队员们纷纷齐聚在“全国新书首发平台”的舞台上打卡留念。今年14岁的骑行队员杨子涵告诉记者,自己从角楼站参与进来,骑了3个多小时到达北京图书大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家里人都很支持我,觉得这项活动非常有意义”。谈到自己最喜欢的书,杨子涵脱口而出:“《红岩》,我读了13遍,被里面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这本书告诉我们信仰的力量,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学习。”

现场的读者、在线的网友在年轻骑友的带动下也纷纷表示,要参与到新年的阅读和运动中来。

秦辉表示,2023年,北京图书大厦将继续坚守文化主阵地,不断提升阅读环境和深化阅读体验,全面做好主题出版物发行工作,继续做好“全国新书首发平台”的品牌建设,通过店内、店外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向更多读者推荐好书,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全民阅读浓厚氛围,推进市民阅读量持续提升,让书香溢满京城。

河南郑州:

用诗歌敲响新年钟声

2022年12月31日晚,由河南省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郑州广播电视台承办的“书香润初心 阅读跨新年”2023跨年阅读活动在郑州广播电视台郑州交通广播举行,郑州新闻广播并机直播,抖音、视频号同步直播。

作为书香郑州全民阅读的重要内容,2023跨年阅读活动在《村居》《秋夕》等一组四季诗的朗诵声中拉开帷幕。活动以“跨越”为主题,共分5个篇章,包括“跨越历史的张望”“跨越时空的思念”“跨越时光的拥抱”“跨越城市的足迹”和“跨越零点迎新年”。在每个章节中以古诗词、经典诗歌、散文、小说片段为内容,与阅读同行,携手走进崭新的2023年。

在两个半小时的活动中,乔叶、南飞雁、翟宏为、杨桐等省内外文化名人分享了阅读体会,郑州广播电视台郭应巍、刘阳等优秀主持人通过讲述、朗读来展现文学佳作的温度和力度,展示文化郑州的魅力和活力。大家在浓浓的文化氛围里,共同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跨年夜。

郑州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许连利表示,2023跨年阅读活动的成功举办,将会引领更多的郑州市民多读书、读好书,进而让更多郑州人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上海市徐汇区:

在“第二书房”以书香开启新年

新年首日,备受关注的上海徐家汇书院暨徐汇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首批读者走进位于徐家汇源核心区域的这座“市民第二书房”,以书香开启新年。

新落成的徐家汇书院总面积达18650平方米,分为地下两层、地上三层,设有近800个阅览座席,是一座开放、创新、融合,集文献阅读、展览讲座、艺术鉴赏、文创集市、旅游导览等服务为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

徐家汇书院由西岸美术馆设计师、英国著名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担纲设计,内部则由知名建筑设计师俞挺带领团队完成。位于书院中庭的“光启之门”艺术装置,是基于土山湾中国牌楼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化再造,以3D形式通过现代设计与建造技术对传统建筑进行了全新演绎,也展现了书院既回望历史,又诠释当下时代精神的定位与目标。

作为人人可享的优质文化资源,徐家汇书院在各个区域的功能设置上,都力求营造出“人书一体”的阅读氛围。

在一楼少儿区,设有低幼、幼儿、小学和中学等四大分类板块,延续了徐汇区图书馆20多年来对少儿和青少年阅读的关注。二楼服务区,集外借和阅览两大功能为一体,复古的海派彩绘玻璃点缀其中,令人在阅读之余也能静心凝神,感受城市的文脉精髓。三楼特色文献区,珍藏了书院的“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等大型成套丛书以及各类方志,晚清至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报纸、杂志的全套影印本也可在这里查询。

此外,徐家汇书院还划分了阳光阅读区、“光盒空间”、24小时阅读区,满足市民读者不同时段、不同方式的阅读需求。

作为徐汇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总馆,徐家汇书院还将衔接全区13个街镇的分馆以及徐汇辖区内的书店、出版社、“书香行者”以及“灯塔书房”等阅读空间,引领整个城区浸润书香。

(舒抒 据《解放日报》)

黑龙江哈尔滨:

书店人气回升 员工干劲十足

1月1日,黑龙江哈尔滨中央书店内人头攒动,收银台旁也排起了长队。“人气回来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央书店总经理韩晓光兴奋地表示。

据韩晓光介绍,目前书店整体流量已经恢复到3年前同期的50%。“这个数字已经超过预期,因为放开的时间还很短。相信随着节日的到来,人流量会进一步提升。”

人气的恢复也给书店工作人员以信心。韩晓光表示,中央书店的员工们干劲十足,一切行动听指挥,接待好每一位到店的读者,“有的员工身体刚恢复,就坚守岗位,没有畏难情绪,这让我们很感动”。

天津:

小长假客流回升明显 高质量服务不曾间断

“元旦小长假客流明显回升,尤其是每天中午、下午的客流量显著提升,晚饭后也会迎来一波小高峰。”广州购书中心天津店总经理李庆治介绍,该店的图书销量较上一个周末增长约80%。让他信心提振的还有转化率,从之前的一两本图书,到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三四本甚至更多本抱过来结账,“我们发现不少举家出行的顾客会把图书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孩子,有的是爷爷送一本,奶奶送一本,爸爸妈妈再各送一本,孩子一下子就收到了好几本图书,非常开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1月1日上午在广州购书中心天津店内看到,之前因为扫场所码而收窄的大门被重新打开,感觉敞亮了不少,读者在店内一边逛,一边和同伴聊天,拿起感兴趣的图书翻阅后径直走到收银台结账。“包括绘本、科普、动漫在内的少儿类图书,经典中外文学名著以及人物传记占据了这几天排行榜的前几名。字典词典这一类工具书以及字帖的增长,则反映了假期销售的特点。”李庆治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销售稳步提升,既是文化自信在图书上的生动体现,也反映了读者越来越倾向于有品质的阅读。

李庆治介绍,结合物流逐步恢复和今年春节库房停发较早的情况,书店提前补充新品并及时调整陈列,精心布置了经典文学作品、获奖作品的专架,“你看,我们在传统文化类图书的展示台上方挂起了红红火火的灯笼,摆上了象征‘好事发生’的柿子和花生,气氛一下就有了”。

1月2日10点刚过,记者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看到,年轻父母带着小朋友在少儿阅读区享受着亲子阅读时光,自习室里有学生认真地温书复习,几位结伴而来的读者凑在电脑前全神贯注地检索,馆藏丰富、环境舒适的图书馆依旧是广大天津市民喜爱的知识“充电站”。“为了让读者拥有一个美好的阅读体验,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坚守阵地,实现了全馆区全天候服务时长不缩减、高质量服务不间断。”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馆长马文艳说。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馆员们有的在耐心地解答读者咨询,有的穿梭在书架间整理图书,还有的在全馆安全巡检,提醒读者做好个人防护。“我们对归还的图书进行统一消杀后再上架,每天开馆前、中午、闭馆后对开放区域进行全面消杀、不留死角,尽全力为读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阅读环境。”滨海新区图书馆业务部主任张秀敏介绍。

为满足广大读者线上参与阅读活动的需要,天津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联合中国知网天津分公司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庆元旦贺新春 传统文化伴你行”——2023年书香天津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网友不仅可以通过“书香天津”微信公众号参与“传统文化知多少”网络知识竞赛,还可以扫码观看解读中国历法的主题展览以及“名家谈传统文化”云讲座。

国家图书馆:

寻年俗 读好书 享年趣

寻年俗、读好书、享年趣……近日,国家图书馆精心策划了“新征程 新气象 新篇章”2023年元旦、春节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系列活动,让广大读者度过一个书香年、文化年。

1月,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六、七、八展厅展出。被称为20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档案,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各地博物馆、研究院以及相关档案保管机构。本次展览将这四大文献荟萃一堂,共同开启中国学术发现之旅,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

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后,还将通过直播活动、线上展览等方式与观众互动;将文物陈展与VR技术深度结合,联合字节跳动公益共同开发该展览“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巡游记”,利用VR技术生动讲述展品故事,增强互动体验。

春节前夕,国家图书馆将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共同举办“古籍保护与利用”项目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古籍修复成果展示”“抖音探馆直播”“公众体验”三部分。

在倡导年俗文化方面,国家图书馆还与全国图书馆界、各地读者开展联动,共品年味、共寻年俗、共度年节。

从1月1日到1月27日,国图讲坛将在线上陆续推出“玉兔呈祥 书香迎春——中国人的新春盛事”新春特别活动,通过主题丰富的视频内容和生动有趣的互动话题,为广大读者细细讲述中国人延续数千年的新春故事。其中,荐读栏目“年味儿与书香”,主要围绕年节主题的经典书目、文津图书奖相关图书等,发布阅读书单和荐读视频。

1月14日起,中国图书馆学会倡导的“书墨飘香 悦享新年”春节主题活动将正式启动。由国家图书馆提供新春文化大礼包,通过各级图书馆与社会公众分享,传递书香春意。据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春文化大礼包包括“兔园册府——2023年新春典籍文化展”、古籍数字化文献和讲座等精品资源,让观众在品读典籍文献中了解春节习俗与兔文化。

1月16日至2月17日,国家图书馆将联合全国各级图书馆共同开展“网络书香·阅见美好”春节传统文化专题阅读推广活动。活动依托“网络书香·阅见美好”微信小程序开展,从小程序现有资源和国图年画中,遴选出传统文化、节庆习俗等主题资源,涵盖30种电子图书、10种有声书和20幅年画图片等多种载体形态,制作成专题页面,推出春节阅读专区。

甘肃兰州:

在书香中度过新年第一天

1月1日,在甘肃兰州,逛书店、读好书成为不少市民开启新年的选择。记者当天走进甘肃省新华书店西北书城看到,不少读者在这里选书、读书、购书,在书香中度过新年第一天。

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西北书城于2022年12月12日正式恢复营业。但连续数日来,无论是进店读者人数,还是销售情况,一直是低位运行。西北书城工作人员王超告诉记者:“这两天,西北书城进店读者人数逐渐回暖,每天大约有2000多人次,日图书销售码洋9万多元。”

在西北书城一层的主题出版物展区,勉励人们热爱读书的标语豁然醒目。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循着楼梯拾级而上,书城三层的少儿主题馆虽然看不到几个月前熙熙攘攘的场景,但也有不少家长陪伴在孩子周围,以阅读为纽带,共同享受着温馨快乐的亲子阅读时光。正在陪孩子阅读绘本的读者史先生说,这个绘本馆里有太多优秀精美的儿童绘本图书,他三岁的孩子很喜欢这里。“之前一有闲暇,都会带孩子来这里。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好久没有来了。现在疫情情况逐渐好转,所以趁着元旦假期带孩子来逛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连日来,甘肃省新华书店各门店积极主动适应疫情防控新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全面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加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力度等一系列措施,稳步推进图书发行市场逐渐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