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2,出版业的国际出版创新之路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渠竞帆  2022年12月19日09:44

“走出去”应注重深度、精度和温度

■李永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

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积极与海外合作伙伴恢复联系与沟通,开展网络会谈、线上面对面、云参展等国际出版交流活动。2022年,人大社在线参加了德黑兰书展、利雅得书展、伦敦书展、首尔书展、印尼书展、委内瑞拉书展等9个国际书展,在伦敦书展、首尔书展举办期间,还联合海外出版社共同举办外文版新书发布及座谈会,积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成果:2022年仍是版贸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一年,人大社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共输出版权200余种,较2021年有一定回升,输出量与引进量大体持平,但输出量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版权输出仍集中在已拓展区域,很难联系到新的合作伙伴。在此背景下,人大社深挖现有资源,不断向国外合作伙伴推荐图书,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线上参加国际书展并举办各种线上活动,不断提高中国主题图书的海外影响力。

疫情之下,人大社多次尝试与海外合作伙伴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年4月,第五届欧亚国际书展于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举办线下展。今年适逢中哈建交30周年,人大社组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成员单位参展,精选《之江新语》《摆脱贫困》《习近平讲故事》等600余种中哈俄英多文版中国优秀图书展出,由合作体成员单位哈萨克斯坦欧亚阿斯塔纳有限公司承办,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人大社还与该公司共同举办“中哈建交30周年出版交流座谈会”,与会汉学家、翻译家、学者、出版人就进一步推动中哈作品互译出版及图书落地开展了深入的交流讨论,达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中国的版权输出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近年来,中国出版“走出去”在数量上取得突破,扭转了版贸逆差过大的状况。但“走出去”质量仍有待提高,一些版权输出图书未能与海外市场结合,很多图书产品未能进入海外普通读者视野,导致版权输出未能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盈利的重要途径。因此,“走出去”的思想理念和实施路径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更要注重出版“走出去”的深度、精度和温度。

此外需要进一步了解海外读者阅读习惯,提升国际化视野。现阶段,中国出版业重点推进了多项对外出版交流项目,但从传播效果看,依然面临“不接地气”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对外出版项目未经海外用户调研,缺乏对其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的了解,缺乏对读者需求的精确把握。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化视野,放眼全球出版资源、作者资源,出版“走出去”思维从传统的“以书为导向”转为“以国际图书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2023年计划:2023年,人大社将从三个方面继续做好对外出版工作。一是继续扩大“走出去”成果,加大中国主题图书出版力度。人大社将进一步增强版权输出的针对性、实效性。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读者、不同市场,实行一地一策、一国一策。同时,在外向型出版物选题策划和翻译出版中,要着力把宏大叙事和鲜活表达有机结合,注重挖掘大题材与普通人的关联,贴近海外读者需求,做到平实朴实、准确鲜明,提升说服力感召力,把握好出版节奏、力度和时机,及时推出一批既有鲜明中国特色、又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出版“走出去”品牌。

二是积极挖掘各方资源,开发国际合作的新内容、新方向。人大社将继续尝试国际组稿,组织来自各国对中国友好的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以其亲身经历和学科积累为基础,从外国人视角看中国、写中国,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开拓新模式。在开发图书销售渠道方面,人大社把专业图书放到专业的发行渠道中推广、销售,制定能为外国人接受的图书销售方式。如根据国际市场惯例,在图书出版阶段将征订目录分发到海外图书馆和科研机构,甚至专业学者手中。人大社与HeinOnline合作的“中国法律与社会”数据库内容致力于收录来自中国的学术期刊或专著的全文,并在全球法学、政治、经济等社科领域进行广泛传播,从而在国际上产生持续影响,使中国法学、政治、经济等社科领域的学术研究不断走向世界。目前我们已合作出版的图书全部在数据库中免费开放。

三是策划组织宣传推广活动,切实增强对外传播实效。要想扩大国际影响力,既要工作做得好,更要宣传得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才能达到增强对外传播的效果。为此,人大社突破图书签约仪式和新书首发仪式等常规宣传模式,力求多元化、组织化、本土化,为出版社国际化业务和活动搭平台、拓空间。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为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地位,人大社计划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研究中心在明年五六月间邀请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约30位高端出版人,举办高端出版人论坛和培训。此外,2023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人大社将再次举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高峰论坛,各合作体成员将再度聚首,共商国际学术出版发展战略。

资助项目应设立后期回溯机制

■李延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出版分社社长)

自2011年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就成立了国际出版分社,专门负责对外出版工作,这大大推动了我们的对外版权贸易。10多年来,社科文献社一直保持版贸顺差。今年的版权贸易在延续以往与欧美各国稳定合作的基础上,又借助亚洲经典著作互译项目加大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尤其是承担了中韩经典著作互译项目主承办单位的工作。

2022年成果:近两三年,国际出版工作受疫情影响较大,由于无法参加国际书展,也无法与海外出版商进行面对面交流,在开拓新伙伴方面困难较大。但是与已有的国际出版机构因合作已久,相互非常信任,所以版权贸易情况比较稳定。疫情进入常态化,国际合作只能顺应现实要求,利用信息网络加大线上的合作沟通与交流,包括定期开展线上交流会,参加线上国际书展等。

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我国图书“走出去”工作已取得长足进步,获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最大问题仍是“走进去”,也就是图书在海外出版后的后期影响力的问题。图书通过各种手段走出去了,但是出版后在当地到底有多少人在看,这不是图书印刷多少册而是售出多少册的问题。现在国家对于“走出去”图书的评审主要在前期,我们认为该书是否有走出去的意义,与外国读者是否真的需要阅读此类图书不完全重合。有些项目还会关注中期的翻译质量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会关注后期的影响力问题。一本图书出版后,后期宣传推广也极为重要。因此,建议对于国家资助项目不仅要关注翻译经费资助,还要增加后期宣传推广的资助,专款专用。另外,建议设立后期回溯机制,在图书出版一定时间(如3~5年)后,要求出版机构提交后期影响力的证明材料。

因为疫情不能参加海外书展,我们就借助外方合作机构进行图书的宣传推广。我们利用G20峰会即将开幕的热点,在2022年11月印尼书展期间,与印尼火炬出版基金会共同举办图书发布会暨“中印尼合作前景”出版论坛,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观众之热情远超预期。通过这次活动,把中印尼学术著作的互译出版打造成中印尼出版合作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中国和印尼出版同业参与,以实际行动推进“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

2023年计划:2023年,社科文献社的国际出版工作将继续稳中求进,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向全球学术出版领域不断推出优质的中国内容和中国现代化经验,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2023年,在做好中韩经典著作互译项目主承办单位的基础上,我们将积极争取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互译项目的承办工作,以亚洲经典著作互译为抓手,服务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各国互利共赢事业。二是深入挖掘有“走出去”价值的选题。在对现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出版社需求,主动发掘有价值、有市场的内容资源,以英语出版为主要方向,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据点,面向全球开展优质内容的多语种出版。三是搭建新型“走出去”交流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搭建新型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沟通中外学术界和出版界,实现国内外内容资源的无缝对接,服务中国学术和中国学者。四是探索连续性出版物“走出去”的路径。连续性出版物“走出去”前景广阔,积极探索我社期刊、皮书和集刊等项目的多种合作模式。

注重本土化开发及新媒体运营 增强“走出去”实效

■张冰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际合作部版权经理)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和世界疫情叠加,“走出去”工作面临很多新挑战。如何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始终是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走出去”的选题策划上,应加强内容建设,更加重视本土化开发,选题既要富有中国特色,也要易于引起国际读者兴趣及情感共鸣,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理解中国”丛书之《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就是一个范例。这本书英文版自出版至今已下载1.2万余次,获得国际读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传播途径短、宣传实效强、影响范围广的图书(如季刊),应进一步完善机制,使其能第一时间抵达海外市场和读者,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作用。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同国外主流平台,如知名出版社、新闻机构的合作,拓宽与海外知名学者、机构、媒体等渠道的合作领域,用好海外主流平台,使中国话语入耳入心,真正具有感召力、亲和力、传播力。

2022年成果:2022年,社科社继续扎实推进“走出去”出版合作,与国外签约133项,与海外合作出版图书34种,覆盖英文、德文、阿文等多个语种。我们还进一步推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丛书”“理解中国”“一带一路手册”等系列重点图书多语种出版并与国外知名出版社进行海外推广。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丛书”已签约119种,覆盖17个语种(含繁体字版);已出版12种,覆盖7个语种(含繁体字版)。“理解中国”丛书已签约109种,覆盖22个语种(含繁体字版);已出版54种,覆盖14个语种(含繁体字版)。“一带一路手册”已签约英文、德文、西班牙文等14个语种,其中英文版已出版,德文、西文、俄文、印地文等11个语种正在翻译中。

我们利用近两年积累的云会议、云展示等线上经验,进一步创新新媒体运营能力,实现了与海外合作伙伴更高效、更密集的交流。我们尝试运用海外合作出版机构、社科社海外分社、汉学家和海外专家学者等资源进行多方位多形式的对外推广,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对外出版和国际交流活动,扩大社科社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我们还充分利用各大国际书展平台实现更多亮相,寻求更广泛合作。如今年是中英建交50周年,社科社借伦敦书展平台,围绕“面向未来,合作共赢”的主题线上参展,《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入选线上展示精品图书;再如前不久的印尼国际书展,我们又挑选一批符合当地市场需求和适合版权输出的精品图书参展,这些图书内容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考古等领域,希望通过这些展品,帮助东南亚国家读者更好了解当代中国。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我们积极发声,策划国际化选题,出版了“理解中国道路”丛书中英文版。这套丛书在策划之初就充分考虑国际传播效果,提出“大家写小书”、控制篇幅等要求,同时在组稿、编辑过程中,组织汉学家、留学生试读,并根据反馈意见修订润色,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图书“走出去”的效果。同时,在选取译者、审稿专家、合作出版社、宣传途径等方面,我们经过多方讨论打磨,致力于打造一套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思想,同时满足国外读者需求和习惯的深入浅出的精品读物。

2023年计划:2023年,社科社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重点主题图书和精品学术图书的落地推广工作,策划更多、更好的国际化选题,利用国际书展、国际会议等契机,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工作。社科社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挥好中国学术“走出去”主力军作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多贡献。

加强市场化运作 提升“走出去”项目影响力

■王晓乐(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疫情在海外持续发展,何时能得到有效控制尚不明朗,版权贸易工作受到很大影响。疫情加速了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进程,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网络已成为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云会议、云首发、云展示等线上形式实现了更高效、更密集的交流;与版代线上沟通及利用IPR在线版权交易等线上平台更好地推动了版贸业务。此外,积极参加“线上展”“海外书展线上洽谈”等活动,提高了“走出去”的精准性和工作对接的准确性。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上述新渠道,做好“走出去”工作。

2022年成果:2022年年初至今,浙江文艺出版社引进版权53种,输出版权及合作出版图书32种(其中版权输出21种,合作出版图书11种),目前暂未实现版贸顺差。从引进版图书的国别来看,集中在美国、韩国、墨西哥等国家,主要为外国文学及儿童文学作品;从版权输出及合作图书的国别来看,集中在俄罗斯、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美国家,主要包括《望江南》《南方有嘉木》等文学作品,《望道》等主题出版物以及《剑来》等网络文学作品。

2022年,浙江文艺社版贸数量及金额实现较大突破,其中,实现版权合作出版的图书数量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2022年获国家资助“走出去”项目达11个,累计资助金额超200万元,这为“走出去”合作出版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21种图书实现自主输出,累计版税收入近3万美元。自有版权的市场化运作,是图书从“走出去”迈向“走进去”的重要一步。

同时,浙江文艺社在“走出去”项目的影响力上显著提升。《解密》《露天电影——苏童散文》《踏着月光的行板》等多部图书英文版入选“走出去”重点展示图书,《醒来》《望江南》等图书入选“走出去”重点版权图书并在各大书展的“阅读中国”专页上进行展示。我社的“《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多语种合作出版”项目入选2022年“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这是继“茶人三部曲”多语种合作出版、“网络文学精品‘走出去’工程”后第三年有项目入选。

中国文学要在海外主流国家占据一席之地,首先需要有能跨越不同文化、引起人类普遍共鸣的主题,也需要优秀的头部作品。目前,市场化运作的文学类图书版权输出相对成熟,重点作家及其作品有专人负责海外版权代理,因此在授权海外版权的条件上相对苛刻,对外方出版社的资质及预付金要求高,出版社获得头部产品海外版权变得越来越难。

其次,图书的海外传播不仅需要图书“走出去”,更需要“走进去”,单体社很少能在前期就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图书海外宣传营销活动。“走出去”工作要加强协同,仅靠各社自身人脉及资源的单兵作战模式,效果微小,难以有大格局上的突破,建议可加强通盘协调,整体规划,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协同作战机制,有计划有重点,以点带面,让“走出去”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再次,国内目前的翻译资助类项目主要提供翻译费资助,海外宣传工作需要的资金基本上是国内外出版社自掏腰包,这进一步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最后,文学作品要扩大影响,必须“借船出海”,特别是借助于影视剧、游戏、动漫、动画等多媒介形式,这是近些年来比较成功的路径。网络文学的成功输出与其改编的影视作品成功密切攸关。

浙江文艺社是国内网络文学出版的重镇和热门影视的风向标,出版了《后宫·甄嬛传》《芈月传》《沥川往事》《虎妈猫爸》等众多口碑极佳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其中《芈月传》已输出泰国、越南、印尼;《沥川往事》《结爱》等出版影视一体化项目已输出泰国。图书与影视联动,是版权输出的亮点及趋势,文艺社的《后宫·甄嬛传》也是图书与影视联动的典型。《后宫·甄嬛传》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在美国、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热播。借电视剧热播之势,文艺社加强了版权输出力度,《后宫·甄嬛传》的图书版权至今已输出越南、蒙古等国家。

2023年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之一是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习总书记提到了“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重点工作的出版工作,尤其是“走出去”工作,仍将是浙江文艺社长期布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明年,浙江文艺社将继续围绕主题出版物、传统文化类图书、优秀中国文学作品及网络文学开展“走出去”工作,通过申报国家级“走出去”资助项目及市场化运作,实现版权贸易“两条腿”走路。此外,浙江文艺社也将继续借助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线上线下平台及现有的版权贸易通路做好“走出去”工作。

浙江文艺社近年来电子书业务稳步发展,正逐步开拓海外市场,探索电子书“走出去”的发展路径。虽然亚马逊将于2023年6月停止Kindle电子书在中国的运营,但其海外业务不受影响,我们将加强与亚马逊合作,借助亚马逊平台“走进去”。近几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全球学习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国外还有部分用户阅读中文电子书,国外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名家名作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电子书有明确需求,基于此,我们非常看好电子书“走出去”“走进去”的市场潜力。

在精耕细作中寻找突破路径

■赵雅妮(中信出版集团版权经理)

中信出版集团一直以来坚持与国际接轨,通过市场化路径实现海外授权。市场拓展是我们“走出去”工作坚持的方向。2022年,中信出版克服疫情带来的各种困难,积极运作,实现了400种图书的版权输出,版权输出数量及收益和2021年基本持平。

2022年成果:我们重点拓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如与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出版社均建立联系并达成版权输出合作。从品类上看,今年中信出版关于中国经济的作品以及原创儿童读物均有不错的海外表现。

“走出去”最难的是市场开拓。在疫情进入常态化的新时期,之前的参加国际书展、与海外同行面对面交流的方法很难实现。与海外出版商通过邮件和视频会议交流,使沟通效果打了折扣,特别是在面对新客户时,这种虚拟的联络方式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认为,要努力探寻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如海外版权代理和海外汉学家、译者,可以成为发挥作用的沟通桥梁,各出版社都应该积极开拓这方面的资源。另外,市场开拓难度加大对版权输出作品的题材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编辑在策划阶段就要放眼全球,仔细研究国际畅销书的内容和市场策略,缩小和海外市场真实需求之间的差距。为此,我们社多次组织对编辑的专项培训,讲述版权输出注意事项,打开编辑的国家化视野。我们更希望行业主管机构能多组织国家层面的推介活动,从这一途径牵线搭桥,带动更多中国好书“走出去”。

面对疫情造成的不便,中信出版始终在积极探索突破路径,在深耕细作中找到一些可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加强与作者的沟通,积极调研作者海外出版背景和国际影响力,借势作者寻找“走出去”路径。如林毅夫新作《论中国经济》英文版在寻找版权输出的外方出版社时,我们的思路是看作者之前作品是否出版过海外版,同时考察作者参与国际会议、在海外发表文章的情况,从这些信息中寻找合适的出版信息。我们也辗转联系上了曾是林毅夫作品海外版的编辑,向海外出版社发出了合作意向,目前此书正在外方出版社的评审阶段。

二是关注并分析外方出版社动向,针对其感兴趣的图书制作专题书单,进行主动推荐。如我们在对一家出版社的长期观察中发现,他们有一段时间购买的图书全部是关于植物鉴赏和养殖类的。在进一步沟通中得知,该社推出了新的产品线。于是,我们立即整理我社曾出版过的类似主题图书,如《天台饲养间》《在家森呼吸》《海蒂的花园》等,制作专题书单,批量推荐。目前这家社正在积极审读书单中且合作意向明显。

三是根据海外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形态,促成海外出版。如中信出版的“逗逗镇全新成语故事”是有30个分册的骑马钉平装套系。海外出版社对图书内容很感兴趣,但对装帧形式比较犹豫,因为30册的体量对海外出版社来说过大,不利于销售。版权经理得知此信息后即刻反馈给编辑,编辑和作者共同商量解决方案,最终决定将30册按主题划分成五大类,但仍以套装形式出现,解决了外方出版上的难题,最终成功授权。

2023年计划:中信出版把海外传播作为重要的公司战略举措。明年的策略是,以重点图书和重点项目为抓手,结合国际媒体的宣传,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我们会做好国家资助项目的出版工作,另一方面,围绕主题主线,做出中信出版的输出特色。我们的几个重点项目包括:《百年不了情:我与伯父周恩来相处的日子》,这是为纪念周总理诞辰125周年出版的重磅主题图书;曹文轩和几位国际一线插画师合作的儿童哲思绘本也将在明年一季度面世;还有讲述美国人林登35年不同寻常的“中国梦”的《寻乡中国》等,我们会将这些图书作为重点在国际上推广。在推广方式上,明年我们会尝试与专业媒体合作,推出多维度、有深度的宣传性报道,在海外主流专业媒体上发布,推动“走出去”向“走进去”深化,这也是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重要突破。

利用海外社媒平台 推动图书“走进去”“走下去”

■张 芳(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主管)

2022年成果:2022年,南方出版传媒集团版贸输出数量超过300种,超过引进数量,实现了版贸顺差。这得益于工作中取得了几方面突破。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岭南文化题材成效显著,多版本输出讲好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南方传媒旗下出版单位出版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史》、“活力粤港澳大湾区丛书”“中国潮州非遗技艺丛书”“粤港澳大湾区原创儿童文学丛书”、《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等图书输出多个语种。二是科技科普类图书受到国外展商关注,实现了对外讲好中国科技发展的故事。“前沿科技视点丛书”和《5G的世界》《迈向深海——深海观测知多少》《探海观澜——海洋观测的奥秘》等科技类图书输出多个语种。

进入疫情常态化的新时期,我们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海外落地后如何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在海外产生一定影响力,就是我们所说的“走进去”和“走下去”的问题。我们要多在对象国主流媒体上对图书出版进行宣传报道,如为媒体寄送样书,请专家学者等有影响力的人撰写书评;了解图书在国外书店或网上书店的上架情况、销售情况、读者反馈意见情况,判断图书是否得到当地读者认可;图书是否能进入当地图书馆,以及读者借阅情况等等。只有做了这些推广工作,关注到图书出版之后的事情,一本书才算真正在海外落地,它落地的情况、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对今后出版的作品进行本土化改造。

为推动版权贸易,我们一方面积极参加线上国际书展,以书展为平台扩大“走出去”的朋友圈。今年,我们相继参加了伦敦书展、阿布扎比书展、首尔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等重要国际书展,举办了20多场线上文化交流活动,其中“讲述广东故事——《广东加速度》等图书版权推介会”成为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展团的重点活动之一,获得上级单位高度评价。另一方面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创建了“我来自广东”的机构账号,及时发布对外活动视频和图书信息,还以“#Guangdong Books at Frankfurt 2022”为话题共发布了40多条系列帖文。其中,“从‘吃’中读懂广东——粤菜精品图书版权推介会”“讲述广东故事——《广东加速度》等图书版权推介会”2个视频均有数千浏览量和数百个互动留言,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南方传媒旗下的新世纪出版社加强与海外图书馆、画廊等文化场所和海外学者、插画师的交流与合作,与旅美插画师和绘本作家保持密切联系,并达成长期合作。经多方努力,在美国迦太基市Elements画廊的“汉语学习角”长期设立“新世纪出版社图书展架”,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今年8月举办了以“童享中国故事,品读华夏文明”为主题的图书推介活动,集中介绍新世纪出版社的中华传统文化类儿童故事绘本,受到当地华人喜爱和认可。经过一系列推广活动,让海外的孩子从童书产品中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海外读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效提升了图书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023年计划:明年,南方传媒将发挥广东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大湾区文化圈建设。将继续增强国际组稿能力,组织编写 《国际视野下的四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英文版、中文版),邀请国际上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声望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探讨、发展建言,向世界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崭新面貌和发展规划,从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的角度,打造有说服力和深度的出版物,激发国际社会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关注,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辨析度。同时,我们将继续参加2023年香港书展,举办南国书香节澳门分会场,打造湾区人文建设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力引擎。南方传媒还将发挥港澳地区独特的区位和文化优势,以及香港对接英语国家、澳门对接葡语国家的平台优势、自有书报刊和数字内容的综合优势,与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澳门出版协会合作,分别建设大湾区优质内容走向英语国家和葡语国家的基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推动学术著作“走出去” 开拓跨界合作新契机

■谢 娜(北京大学出版社海外合作部主任)

今年受疫情影响,国际往来受到限制,我们和海外出版同仁见面的机会少了,对版权贸易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对此我们积极应对,一方面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保持与原有合作伙伴的沟通,另一方面积极通过版权代理协助拓展海外市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的国际出版合作范围也越来越大,但是疫情影响了对这些潜在合作机会的发掘和开拓,所以我们注重与一些特色版权代理开展合作,他们在东南亚或非洲等特定地区有较丰富的出版资源,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我们的优质内容与国际出版资源整合起来。《解读中国经济:聚焦新时代的关键问题》斯瓦西希语版就是通过版权代理实现了版权输出。

2022年成果:从年初至今,北京大学出版社共输出版权近100项,签约项目数量是引进版权的2倍多。版权输出涉及17个语种,在输出语种数量上实现新突破。我们首次尝试输出了《解读中国经济》斯瓦西希语版权,并入选“丝路书香工程”,这是面向非洲读者介绍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一次成功尝试。

北大社的“走出去”图书以学术著作为主,翻译难度和翻译成本较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国内学术界深入合作,同时努力争取各类国家“走出去”项目的支持,为确保图书高质量“走出去”创造最好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学术图书的外译出版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中、外、编、译、学为一体的有机过程,因此我们不断加深与学术界的联系、调动优秀的学者积极参与进来,以高质量实现学术图书“走出去”。我们依托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项目,接触到很多专业背景、语言能力俱佳的老师,通过他们再吸引相关领域母语专家加入翻译团队,不仅保证了学术著作的翻译质量,图书出版后也能通过国际学术圈的互动产生更大影响。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不断拓展着出版形态的边界,也为我们带来了跨界合作的机会。北大社与新加坡LingoAce合作,携手推动海外中文在线教育发展。LingoAce主要做海外少儿中文培训,双方合作的首批40多种少儿中文读物已上线,双方还将在中文教师培训、青少儿中文读物出版等方面继续长期深入合作,推广国际中文学习。北大社还与德国企业培训行业领军企业Learnship开展合作,开发面向各行业精英的中文商务培训课程。Learnship的教学团队对我社“新丝路商务汉语教程”等多套商务汉语教材进行了数字化编排,目前总课时长达540多个小时,线上课程将通过Learnship的虚拟课堂进行教授。这两次跨国合作将北大社的优质内容与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技术和资金优势结合在一起,不仅拓展了北大社图书“走出去”的渠道与形态,也为我们和作者带来了可观收益。

2023年计划:明年我们将发掘并出版更多好书,继续推动各语种的版权输出,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更多开拓。各类国际书展是宣传图书、寻求合作的理想平台,我们也将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这些国际书展。此外,北大社也在计划升级出版社官网,打造全新的英文板块,为国际读者和出版界同仁提供了解我们和联系我们的窗口。

用“全球话”思维 夯实版贸工作新机制

■吴小红(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对外合作部主任)

2022年成果:2022年,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全球市场为背景,按照社里对版权贸易顶层设计的五个维度——版权输出、版权引进、国际组稿、合作出版、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出版社、版权代理商、知名作者的合作。通过精品输出、平台打造、机制构建以及高端人文交流,积聚版贸优势,推进版权优质项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走出去”水平。

2022年1~11月,苏少社完成非华语版权输出51种,我国港台地区输出10种。版权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多部原创“走出去”图书在海外获得专业好评,其中包括黄蓓佳代表作《我要做好孩子》英文版入选美国儿童文学协会评出的“2021年优秀儿童文学译作”,“童心战‘疫’·大眼睛暖心绘本”及《青铜葵花》僧伽罗文版获斯里兰卡教育部推荐,《追星星的少年》越南文版入选“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太平洋,大西洋》越南文版入选“丝路书香工程”。

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优质的原创精品内容,另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利用展会平台,促成多场高端人文交流。如今年4月伦敦书展期间,苏少社输出英国的两部作品《青铜葵花》《我要做好孩子》成为中国出版联合展台举办的“青年读者汇·英国站”活动讨论议题,图书受到现场嘉宾热烈好评。5月,苏少社组织著名作家黄蓓佳以视频方式参加牙买加金斯顿图书节,赠送《我要做好孩子》样书给牙买加康沃尔、米德尔塞克斯和萨里三个县的学校图书馆,金斯顿图书节相关网站对《我要做好孩子》进行宣传推广,活动取得较好成果。

二是聚集版权优势,确立版权经营新理念。我们加强中青年作家作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实现赵菱代表作《乘风破浪的男孩》、杨娟代表作《青春恰自来》先后在越南出版发行。三是我们稳步推进国际组稿、经典互译、江苏名家名作项目的出版和传播。国际组稿“美丽童年国际儿童小说书系”是苏少社原创的国际组稿项目,我们邀约世界知名作家,为中国读者原创儿童成长小说,苏少社拥有全球版权。该项目已出版意大利篇《十四岁的旅行》、匈牙利篇《裴多菲街8号》,版权先后输出越南和马来西亚,获得较好的社会影响。2022年,我们扎实做好该书系新西兰篇《十一岁》的出版和发行。该书由新西兰知名作家凯伦·布林创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谈凤霞教授翻译。图书甫一出版,即获得专家、学者一致好评,先后入选2022年《中华读书报》春季书单、凤凰好书月度榜、亲近母语分级阅读书目、大众书局季度好书榜。另外,我们与柬埔寨高棉出版社合作的中柬互译计划,先后输出国际安徒生奖作家曹文轩代表作,引进柬埔寨经典作品,为中柬文化交流做出典范。江苏文学名家名作项目,先后出版《我要做好孩子》英文版、《野蜂飞舞》英文版,获得好评。该系列英文版的出版发行,对未来海外传播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如何拥有“全球话”思维,把握国际话语权,是未来“走出去”将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我们将在组建外国专家队伍、筹备对外翻译出版国际传播人才、创建海外高端译作者方面多做努力,通过项目合作,逐步提升“走出去”图书的质量。另外,我们还将夯实版贸工作新机制,配合事业部做好版权引进、推荐、洽谈、营销工作。通过优质版权购买、洽谈、续约等工作,增强版权贸易双向管理的经营效能,提升版贸工作的整体水准。

近年来,苏少社版权输出的成功案例,是“童心战‘疫’·大眼睛暖心绘本”的版权输出。该书系是苏少社社长王泳波2020年带领团队重点打造的生命教育绘本。图书以抗“疫”的国情、民情和世情为背景,立足生命教育。从儿童视角,以绘本的形式,借助柔软的文学故事,展现了疫情下人们的精神面貌、生活感受和防疫措施。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版权输出尼泊尔、黎巴嫩、印度、美国、法国、德国等19个国家,影响扩大至亚洲、欧洲、北美、非洲、大洋洲等地区,成为“现象级”海外出版精品案例。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以这套原创生命教育绘本的海外推广为契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授权操作流程,讲究版权“走出去”策略,提升版权“走出去”内涵,突出版权“走出去”的影响力,以推进版权双方合作共赢为基础,获得海外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和尊重,为未来海外推广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版权推广过程中,我们加强与国际一流出版人的合作与交流,创建海外专家合作机制,保持国际化的出版视野及高度。以“童心战‘疫’·大眼睛暖心绘本”为例,我们从三个方面创新思路,积极做好海外推广。一是立足优质内容,讲好抗“疫”故事。二是依托版贸平台,保障海外推广可持续。三是加强交流及宣传推广,扩大海外出版影响力。图书版权输出后,苏少社倡议,加强与国际出版人的交流,推进海外主流媒体从思想内涵、文学特质、文化共通之处评价、宣传和报道该书系,跟进落实海外图书的出版进度,提升了海外推广国际影响的核心竞争力,也通过版权输出,将抗“疫”故事中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传递给全世界。

2023年计划:2023年,面对纷繁复杂的海外市场,高质量版权“走出去”会越来越不容易。我们需要重点分析海外读者需求,细分目标读者,在渠道拓展和平台建设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借势。首先要立足原创精品内容;其次是依托政府项目支持;另外通过译者的海外影响力,加强图书出版后的宣传推广。

借书展平台拓新 数字版权输出大幅增长

■刘 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国际合作部副主任)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近年来一直加大原创图书出版力度,精心做好“走出去”工作,版权输出数量远超引进数量。

2022年成果:得益于今年电子书、有声书版权输出量大幅增加,年初至今版权输出数量较2021年同期增长超过20%。2022年,中少总社原创图画书《怎样叫醒胖小猪》《一句话的故事》英文版分别获得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School Library Journal)星级书评,《喊月亮》英文版获得美国《柯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积极评价。中少总社还入选2022年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从整体少儿市场来看,随着“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国少儿出版在国际少儿出版界的地位、影响力日益提升,原创童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受制于产业成熟状况、意识形态差异、文化障碍等因素,中国少儿出版“走出去”仍存在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版权贸易存在明显逆差,版税及预付金普遍较低,国际市场份额有待提升;版权输出区域结构有待完善,进入发达国家存在壁垒,主流出版市场开发不足;缺乏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少儿图书奖项及榜单,缺少进入国际出版视野的机会;版权贸易人才、境外出版发行机构运营管理人才等专业人才匮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发挥综合协同作用。

我们知道,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在语言文化、教育背景、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千差万别,反映在各国童书市场和对少儿出版的偏好上也各不相同。中少总社在疫情进入常态化的新时期,主要是进一步了解海外市场,加强交流,稳定现有合作伙伴,开拓新的版权输出渠道,创新版权输出形式和合作模式,在不能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和国际书展、国际论坛等交流平台,保持沟通和对话,确保版权贸易顺利进行。

原创儿童文学是中少总社优势板块之一。在疫情进入常态化的新时期,中少总社不断攻克难题、苦练内功,深入了解我国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经过分析、研讨后,挑选出具有输出潜力的优秀作品,进行专业的英文翻译,重新包装后推向海外,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果。

2021年,我们通过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线上展与俄罗斯一家TOP3出版社建立联系,主动向对方推介多部儿童文学作品,之后我们敏锐捕捉到这一潜在客户,与对方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保持高频率多途径的密切沟通。最终,奇幻类畅销书系列“神秘的快递家族”、科幻小说系列“阿多拉基”、中国古典风格的小说系列“白鱼记”、《谜境·青鸟》、校园小说系列“麦小米的100个烦恼”及心理悬疑推理小说系列“紫雾心谜”陆续输出俄罗斯。为了使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尽快浸入当地读者,我们配合俄罗斯出版社积极开展各项宣传营销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疫情给国际版权合作平添了障碍,但也为电子书、有声书等多形态出版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此形势下,中少总社开拓了原创儿童文学纸质版、电子书、有声书等多种形态的版权输出。中少总社去年还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与知名有声书公司Storytel新加坡公司建立联系,输出“紫雾心谜”系列有声书版权。目前,该系列有声书已在Storytel官网上线前7册内容,参与有声书录制的主播反馈说,非常期待录制下一本书,很想了解主人公接下来的故事。

2023年计划: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走出去”能够使世界认识当下的中国少年儿童,借以了解当下的中国。这些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成功输出,为版权人员进一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参考和自信。为此,我们希望在2023年继续加强海外出版合作及数字版权贸易,使版贸成果进一步扩大。除了各大国际书展,我们会继续与国内外各出版社、版权代理机构加强联络和交流,实现有效的合作共赢。我们也希望与中少总社的海外出版方加强合作,利用双方资源和线上、线下渠道,对已出版图书进行更多海外推广,让我们的图书产品更深入地走进当地民众中,赢得他们的喜爱。

成立海外子公司 推动原创童书深入海外市场

■何 璠(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版权经理)

2022年成果:2022年年初至今,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版贸业务数量较去年稳步提升,共输出图书版权93种,实现版贸顺差,首次实现版权输出至南美国家。在海外落地的图书得到海外出版业关注,如《大风》在瑞典出版后,瑞典最大的晚报《瑞典快报》(Expressen)刊登了该书书评。同时,这些落地图书还收获了海外奖项和荣誉,如《大风》入选2022年博洛尼亚优秀童书奖特展,《一根绳子》荣获2022俄罗斯图书印象奖。

疫情导致出版社无法线下参加大型国际书展。这些书展曾是我们维系老客户、发掘新伙伴以及举办原创图书海外版权推介活动的重要平台。为应对这一新变化,我们适时调整,开创多种方式,保障版贸工作顺利开展。创新之一是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疫情发生后,我们制作了英文版原创图书书目、英文图书样章、图书英文宣传视频等原创图书推介物料,通过邮件方式将新书书讯发送给已有过合作的海外出版社。同时,还通过线上会议以及参加各书展的线上连线活动,与海外出版社会面,向他们推介原创图书。这些做法取得了不错效果,如出版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原创绘本的瑞典出版社在看到书讯后,联系我们购买绘本《一根绳子》的版权,该书今年已在瑞典落地。此外,我们还通过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的线上连线活动推动了绘本《9只小猫呼——呼——呼——》泰文版输出,2021年该书在泰国正式出版。

另一创新是积极搭建海外合作平台。许多海外代理机构已陆续恢复线下参加全球各大书展。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积极与来自意大利、韩国等多地的代理机构建立联系,请他们通过书展展示和推介我们的原创图书,原创绘本《大风》西班牙文版通过这一渠道实现了版权输出。此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还主动搭建属于自己的海外平台,于2021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克罗地亚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熊猫出版社,该社成立的目标之一是推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优秀原创图书深入海外市场。熊猫出版社聘请在克罗地亚有丰富童书出版经验的管理者和编辑,旨在深入当地市场,用符合当地读者阅读习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借助克罗地亚联通欧亚的地理位置优势,将这些中国故事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

熊猫社成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疫情期间与海外出版业保持联系的重要窗口。除了参与克罗地亚的“希贝尼克国际儿童节”、克罗地亚国际书展等活动和展会外,熊猫社还在黑山的波德戈里察国际书展、波黑的萨拉热窝国际书展、博洛尼亚童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搭建展台,宣传展示其首部原创作品《我是嘟宝》及翻译版《夏天》和《一个男孩走在路上》(中文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同时,熊猫社还在波德戈里察国际书展和萨拉热窝国际书展举办两场宣传推广活动,黑山总理、文化部长,萨拉热窝美术学院教授及著名波斯尼亚儿童文学作家出席了活动,吸引现场观众热情参与讨论。

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还存在一定距离。与我们出版引进版图书的印数和支付版税相比,输出版图书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解决这一问题还应从版权贸易的核心内容入手,开发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产品。目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有过一些尝试,包括海外子公司聘请在当地有多年童书出版经验的编辑策划符合当地市场的选题,以及请中外作家合作出版绘本,并在两国同时出版。

2023年计划:明年,我们将在保持版权输出数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着力落实原创图书在海外的落地。同时将借助各书展提供的线上会面平台、版权代理公司及海外子公司等平台在海外市场进行宣传推广。

实现全球多语种版权运营的联动效应

■朱 静(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国际事业部编辑)

2022年,我国出版业的版权贸易和国际业务依然面临严峻考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丰厚的原创图书资源和强大的作家资源的支撑下,与海外合作伙伴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开展和推进国际业务,紧紧围绕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将“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己任,取得了较好业绩,目前已实现年度版贸顺差。

2022年成果:浙少社今年的海外项目主要涉及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韩国、日本、蒙古、马来西亚以及阿拉伯语国家的合作伙伴。输出的图书项目集中在儿童文学作品“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汤汤幻野故事簿”,中华传统文化题材书系“中华文化传承之匠心工匠的故事”“原来,中国画这么有趣”,以及原创精品图画书《阿诗有块大花布》《阿诗的神奇树叶》《太阳和蜉蝣》等。

其中,“阿诗系列”两部绘本由于书中极具特色和视觉冲击力的插画以及温暖动人的故事,登上国际出版平台后,纸质书版权已输出韩国、法国、希腊、意大利、阿拉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电子书版权已输出斯洛伐克。英文版图书还以实物出口方式销往加拿大。全球多语种版权运营产生联动效应。

全球疫情进入常态化,版权交流依然以线上为主。2022年,浙少社参加了各大平台的多场国际化线上版权交流推介会,与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出版社开展了图书互荐。我们看到,即使在特殊时期,全球出版人对出版和文化的热爱没有减退,我们渴望彼此间的交流,积极在“云端”参与发布会、分享会,通过视频约见千里万里之外的客户。

浙少社与其海外子公司联手打造的“国际同步出版项目”,目前已完成10个出版项目,正在制作10余个出版项目,这些图书将陆续登陆海外市场。通过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全资出版公司,将适合国际市场的浙少版图书通过多国同步出版,实现精品内容走向欧洲、澳洲与北美洲。英文版图书的出版,对其他语种的授权起到促进作用,多部作品陆续获得其他国家的青睐。

浙少社经过多年精心运营,通过市场化运作输出版权,近年来在原创图画书和儿童文学两个类别上有所突破。但总体来看,中国童书作家和插画家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较弱,即使是国内大咖作家,海外落地出版仍然不易,需要通过一定规模的作品推介,加上长时间的积累,逐渐加深市场认知。

受疫情影响,这两年海外子公司运营难度增大。国际市场环境和经营机制与国内差别很大,因此,国际合作既有众多机会,也存在风险。浙少社与海外子公司逐渐建立起“出版业务互通,国际化经营管理”的跨国管理新模式,对海外子公司实行“本土化”战略。浙少社充分尊重并信任海外团队的专业能力,同时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依托自有国际出版平台,浙少社可以掌握话语主动权,把控出版内容和节奏,用市场化方式,让表达中国元素、中国内涵、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优秀童书直接进入英语国家的销售渠道,实现出版的国际生产链建设及优质IP的国际化全方位立体化打造,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对接海外市场需求 打通海外传播渠道

■高 燕(江苏求真译林出版社副总经理)

江苏求真译林出版社隶属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专门从事对外出版和版贸业务。在立足凤凰、服务凤凰的同时,我们以专业版代机构的身份与全国多家出版社合作,开展版权输出。2022年年初至今,我公司版权贸易总体情况良好,输出品种数量超过100种,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2022年成果:在疫情进入常态化的新时期,求真译林社采取了一些创新举措,确保版权贸易完成既定目标。一是更加重视线上版贸的沟通和洽谈。虽无法线下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等大型国际书展,但是我们非常重视线上的版贸资源维护和开拓,有专人持续开发。通过这样的国际化平台,一方面尽可能呈现自己企业的版权产品,另一方面主动出击,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主动寻找和接洽外方出版社。在此过程中,我们开发了美国、英国、西班牙、白俄罗斯等新客户,实现了面对新客户的版权输出。二是积极参加江苏省级商务厅组织的服务贸易线上对接会。江苏省商务厅通过其广泛的国际商务资源,为省内服务贸易企业牵线搭桥,定期召开在线对接会,经过商务厅仔细遴选邀请契合版权贸易需求的外方企业。求真译林社积极对接与我们业务有关的外方企业,准备会前资料,一对一洽谈时精准针对外方客户需求高效对接,会后保持跟进。通过这样的精心准备,开发了新客户。在11月初举办的“苏新服务·智惠全球”线上对接会——江苏出版服务专场上,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这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国际出版市场。三是主动与外国驻华使馆及中国驻外使馆联络,开发与官方合作的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如我们通过中国驻阿根廷使馆联络当地出版社,经过洽谈和持续跟进,已经实现版权输出;通过与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联络,与巴基斯坦的大型出版社开展了业务往来。与使馆合作的出版社往往在该国具有较好声誉,是版权贸易的优质合作对象。四是聘请当地人作为公司驻外的特派员。求真译林社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分别设立了特派员,由当地人担任公司代表,在当地开拓版权业务,跟进图书翻译出版事宜,效果显著。

“走出去”的海外传播渠道不通畅。一些出版社的版权贸易缺乏稳定、长效的对外输出渠道,人才、人脉呈现萎缩态势。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出版社应充分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意义,确保对该业务的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国内像江苏求真译林出版社这样专注“走出去”业务的企业,正快速成长为专业的版代机构,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出版合作资源,全年代理输出品种逾百种。充分利用这样正规、专业的版代机构,将成为其他出版企业“走出去”业务的有益补充,更加低成本、高效能、稳定地实现版权输出。

2023年计划:2023年,求真译林出版社将在稳住英语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南亚、中亚地区的投入和开发。同时积极开展国际组稿,打造适合国际传播的图书品种。主要宣传渠道是国际书展、省级服务贸易海外宣传平台、当地出版商协会、国外社交媒体等。

中国文化媒体《汉语世界》开拓全媒体发展新路

■储丹丹(《汉语世界》杂志社主编、副社长)

我们所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变得越来越敌对。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负面评价激增,主要社交媒体平台甚至将与中国有关的内容定性为“虚假信息”进行限制。这使得中国声音在海外很难有效传播,也影响到中国书刊(尤其是非虚构类)的宣传与发行。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做中国文化类原创报道已经有16年,近年来受此影响,深感压力。

我们有专门的栏目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介绍中国好书和优秀作者。介绍过的作品包括早期的企鹅经典、海外出版的中国题材畅销书,以及中国作家的新书。我们的文学翻译和书评栏目都有很好的读者口碑,受众很稳定。我们与很多海外出版人、书评人都建立了联系,也把一些优秀的年轻作者推向了国际舞台。这些栏目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在国际出版行业,我们中国的文化媒体不能掉队。

今年正值中英建交50周年,我们在4月伦敦书展期间举办了线上国际论坛“来自中国文学的年轻声音”,邀请中国青年作家颜歌,英国作家、翻译金雪妮 (Emily Xueni Jin),英国独立出版商Sinoist Books经理丹尼尔·李(Daniel Li)共同探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话题。交流互动的内容非常有趣,也很有价值。这个小论坛在海外播放量逾千,收听人数和传播效果也远超线下活动。

我们发现,在海外市场,虚构类图书更易于接受,中国的女性作家、年轻作家更受欢迎。在这些方向上我们是可以突围的。另外《汉语世界》新增了中国当代诗歌新作的翻译欣赏,相信未来会有一批新的中国诗人进入国际出版人视野。

大环境艰难,我们更需要不断寻找突破口。国际舆论环境不友好,我们就自己发声,为自己代言。国际新闻出版界的奖项竞争,我们中国的媒体不能缺席。

两年来,《汉语世界》的图文报道先后获得亚洲出版协会(SOPA)颁发的“亚洲卓越摄影奖”“环境报道奖”“卓越艺术与文化报道奖”“解释性深度报道奖”,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协会(WAN-IFRA)颁发的亚洲媒体奖之“最佳特写报道奖”。获得这些奖项不容易,它们代表国际同行对中国媒体专业水平的认可,也是我们的内容和产品“走出去”的关键支撑。

2022年,《汉语世界》出版的图书进入北美、欧洲主流渠道销售,被德国纽伦堡大学图书馆、美国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加州圣何塞图书馆、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著名图书馆收藏。2023年,《汉语世界》的中国报道将进入道琼斯商业与新闻数据库Factiva,自此将覆盖全球商业领域400万专业读者。

除了传统形式的图文报道,我们内容生产的媒介形式还拓展到音频故事、视频故事。

播讲《汉语世界》文章的播客China Stories(“中国故事”)今年推出65期,累计下载近9万次;独立原创的音频播客栏目Middle Earth(“中土”)每月一期,播讲话题包括冬季体育运动、音乐节、电竞、说唱、古董等,累计下载量超过1.7万次,获得2022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协会亚洲媒体奖之“最佳播客/音频项目”银奖。

《汉语世界》拍摄制作的原创微视频系列One Minute China(“微观中国”),聚焦胡同生活、景德镇瓷匠等小而美的人文故事,在孔子学院网站广受欢迎。我们受海南省旅游文化部门委托创作的骑楼老街、福山咖啡、疍家渔排等地方特色视频故事,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助力当地文化旅游品牌对外宣传,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我个人来说,《汉语世界》早已不是一份杂志。内容生产不拘形式,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媒体融合是生存发展之所需,也是“走出去”的必由之路。

几年来《汉语世界》做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在国际上也积累了很好的声誉。2023年,除了继续生产优质、全媒体的中国故事,延续和放大社会效益之外,我们还将着力实现内容变现,以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我们的网站订阅和VIP知识服务(如阅读课、写作课、读书会等)将全面取代杂志销售,成为新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收入来源。

海外社交媒体仍然是我们的主战场。外部敌视和挤压会给我们带来重重困难,但也必将使我们更加坚韧。对中国的新一代作家作品,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我们有期待,也有信心。

立足全球市场 强化专业化运作

■郭 淼(天地出版社版权经营中心经理)

2022年年初至今,天地出版社共输出版权136种,引进版权64种,输出引进比达2.12∶1,实现了版贸顺差。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疫情导致的版贸市场困境中,天地社输出版权量逆势增长,创造了同期历史新高。年初至今,天地社版权输出总交易金额达6.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5.05万元,与版权输出量同步达到同期历史新高。

2022年成果:天地社在以往向日本、俄罗斯等国输出文学、时政等类图书版权的基础上,今年首次向日本输出少儿类图书,将《熊猫大百科》版权输出日本知名童书出版公司——Hobby Japan株式会社实现预收版税60万日元;首次向俄罗斯输出励志类图书,将《关系力1:找对人生中重要的7个人》输出俄罗斯的曼恩、伊万诺夫和费伯出版社(Mann, Ivanov and Ferber),实现预收版税2000美元。此外,还首次将中文数字图书输出海外:与全球领先的图书馆供货商——美国贝克·泰勒公司(Baker & Taylor)及美国互联网阅读平台赛阅公司(OverDrive)分别签署数字图书分销协议,已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实现终端销售并产生可观收益。

在疫情进入常态化的新时期,天地社版贸业绩仍能够逐年实现突破,首先要归功于越来越多的版代公司将工作重心向对外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转移,促成了天地社多部图书的版权输出。其次是天地社版权输出始终以本版图书的优质内容为依托,形成了版权经营中心高效运转的“走出去”工作体系和成熟的专业团队,在部门经理统筹下,大众图书与少儿图书分别配一位版权经理,并设立电子书与有声书版权经理人各一人,进行专业化运作;立足市场,根据各国出版市场状况,有针对性地推荐对路的版权项目;立足全球,以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为重心,建立成熟的渠道体系;坚持“两条腿”走路,既大力加强自有海外渠道建设,同时重视与国内外专业版权经纪公司的合作;依托优质版权资源,根据国际出版市场变化,在重视纸质图书“走出去”的同时,大力加强数字版权“走出去”。

目前,“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难题包括:不同国家及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部分国际社会对中国存在误解、国际经济和国际往来在疫情打击之下并未完全恢复、翻译人才短缺、翻译出版成本过高。天地社目前主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优先考虑向已在当地市场树立品牌知名度的越南、韩国、泰国、中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及地区输出版权,同时以英语、俄语等大语种为着力点,逐步实现其他语种的输出,保证并巩固“走出去”工作的两个效益和可持续性。同时,积极申请各类“走出去”项目资助,为海外版出版和宣传提供资金保障,为天地社优秀主题出版物版权输出铺平道路。此外,在主题出版物海外推介过程中,把握建交、庆典等关键时间节点,适时向世界推介与当前时代紧密相关的优秀出版物。

2022年,天地社出版的新书《假装自己很外向》,在简体中文版尚未上市的情况下,就售出韩文、繁体中文、越南文3个语种版权。其中,繁体中文版和越南文版的竞价过程颇为激烈。这一案例为出版社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本书在中文图书预售阶段迅速售出3个语种,除了内容优质(具有普适性、科学性和感染力)的原因之外,还得益于天地社在国际版权市场中的品牌美誉度。天地社在心理学类图书领域出版了诸多畅销书和常销书,版权远销至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假装自己很外向》是天地社心理学图书产品线“蓝色心理”系列中的一本。在广发书讯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了“蓝色心理”系列上部作品《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已输出多个语种版权,并在出版两年后稳居心理学畅销榜前列,网络书店读者好评数高达3万余条。这为新书版权输出创造了良好条件,也让海外伙伴对“蓝色心理”系列后续作品的版权销售形成了期待。

2023年计划:2023年,天地社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始终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使命,以优秀的主题出版物为载体,向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读者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建设好自身的品牌形象,将着眼点放在全球市场,推进自身的出版国际化。我们将进一步开发好、利用好国际书展、国内外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以及各类版权代理、国外出版社等资源,进行自身版权的宣传与推广。

瞄准东南亚国家 借力海外伙伴渠道优势

■黄 夕(广西教育出版社版权经理)

2022年成果:2022年,广西教育出版社的“走出去”工作平稳推进,与德国、越南、老挝等多个国家达成版贸合作。《我在乌英苗寨这三年》英文版入选中宣部“中国书架”央企项目三期书目,该书英文版、阿拉伯文版、土耳其文版获第三届广西对外传播奖对外传播作品类一等奖。“东南亚国家语言学习丛书”之《汉语-老挝语口语基础教程》版权输出老挝,图书配套的教学音频在老挝国家广播电台播出,为推动中老语言学习交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疫情影响下,广西教育出版社通过线上展示平台、线上会议等方式,与国内外合作方保持密切联系,开展版权图书宣传推广取得了不错成果。如2021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多位国外出版人无法到场参加《我在乌英苗寨这三年》外文版新书发布会,为扩大图书影响,我们邀请了阿拉伯文学出版中心社长穆斯法尔·萨拉赫·萨比阿、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主席莫罕·卡尔诗、土耳其汉语教育文化出版集团董事长穆斯塔法·卡尔斯、中阿文化知名学者雅西等多位海外出版人录制了荐书视频,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我在乌英苗寨这三年》是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年结合脱贫攻坚时代主题策划的外向型选题,该书以新华社广西分社摄影记者黄孝邦3年蹲点记录乌英苗寨的发展为主题,记录了乌英苗寨终于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的故事。版权输出时,我们选择了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的3家知名海外出版机构。在推进外文版图书出版落地过程中,我们与海外出版方就图书的翻译审读、海外落地情况追踪、国际营销等环节及时沟通,最终选定了政治导向正确,翻译水平过硬,对中国政治、历史、文化感兴趣,且有中国主题图书翻译经验的3位译者,确保讲好中国故事。此外,我们借助海外出版机构成熟的销售渠道,使该书英文版覆盖到北美、欧洲、拉美、亚洲地区的主流销售渠道,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匈牙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多国的网站及实体书店,阿拉伯文学出版中心依托阿联酋阿布扎比书展、埃及开罗书展等海外书展平台,展销该书阿拉伯文版,让图书真正走进海外图书市场。

为扩大图书的国际影响,展示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广西教育出版社有意识地向多家海外知名出版社进行推介,实现了图书版权输出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在推进外文版图书出版落地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就发行渠道、海外馆藏、书评、媒体报道、奖项评比等事项与外方出版机构进行沟通,取得了较好效果。图书出版落地后,新华网及约旦《河流报》、埃及《消息报》等多家海内外媒体对外文版图书出版落地进行了专题报道,图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国大部分出版社因获取的市场信息不精准,导致图书选题不对路、供需渠道难以打通。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源头上了解海外市场需求,通过当地合作伙伴、出版社编辑、专家学者、线上线下经销商等渠道掌握市场信息,在选题策划阶段加强原创,做好本土化设计,与当地多家出版社建立联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送,切实增强外向型图书的海外竞争力。

2023年计划:2023年,广西教育出版社将以东南亚国家为重点开展版权工作,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交流,继续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联系。在国际数字化阅读形成风潮的时代背景下,开辟“走出去”工作新思路,探索数字产品“走出去”,此外,我们还将通过参加国际书展、线上交流、文化推广活动等形式,有计划地做好重点“走出去”图书,实现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