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衡阳柳色深》出版发行
近日,湖南作家、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甘建华主编的《船到衡阳柳色深》,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船到衡阳柳色深》是衡阳有史以来第一个正规出版的散文选本,书名典出“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游历衡阳的诗句,汇辑了熊红久、萧通湖、李慧星、康国雄、罗志刚、贺成授、郑菊芳、凌奉云、彭誉泉、蒋南、伍泽生、陆亚利、肖素芳、王锦芳、谢芳芳、黄峥荣、杨震、邓前程、谢冬梅、夏桢翔、曾利华、伍卫军、罗诗斌、陈学阳、周苡、肖芬芬、资若铭等30位中国散文学会衡阳籍会员的120篇优秀作品,其中不乏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名家名作。年龄最长者旷瑜炎先生已是八旬老翁,最年轻的甘恬生于1994年,可谓真正的三代同堂,共修衡岳湘水当代散文作家谱系。
本书出版发行得到中国散文学会的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贺信说:“湖南衡阳是蓝墨水的上游,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山脉绵延,文脉深厚,水脉流长,血脉传承。在这块世人钦仰的热土上,曾经诞生过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纸圣蔡伦,与德国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的天地大儒王夫之,中国历史上592名状元就有衡阳何克明、彭浚,近现代许多文人雅士奇男秀女亦出于雁城衡阳。本书主编、著名作家甘建华曾有名篇《喜欢衡阳的101个理由》,现在又增加了一个理由:衡阳拥有全国地级市最多的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而且众筹出版了中国散文学会全国各地会员的第一个选本。30位三代同堂的优秀会员,倾情奉献各自的美文佳作,共修衡岳湘水当代散文作家谱系,真是可喜可贺可敬可赞。”贺信最后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了部署。《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的适时出版发行,值得全国其他城市散文作家们交流学习,值得各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借鉴效法,共同推动中国散文事业的发展繁荣。”
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石英、吴泰昌、王宗仁,推许本书“实乃创意新颖、创新积极之举,具有开风气的时代表征”。中国作协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谭谈先生认为:“本书是对衡阳散文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衡阳散文作家队伍的一次全面检阅。” 陆春祥、沈念、陈长吟、邢秀玲、梁瑞郴等全国各地散文学会领导、作家也发来祝福寄语。
《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出版发行,国内高校专家学者:中南大学晏杰雄、湖南大学刘长华、湖南科技学院杨金砖、湖南传媒艺术职业大学张建安、兰州大学郭茂全、山东师大顾广梅、河南大学刘军、青海师大刘大伟、上饶师院刘正伟(台湾籍)亦发来读札短评。驻衡高校南华大学罗玉成、马汉钦、全华凌、王路宁、衡阳师院任东华、文玲、湖南工学院何璐、湖南环境生物学院刘剑飞等教授、文学博士,纷纷探讨本书的文化地理学价值与乡土散文写作趋势。大家共同期待文脉深厚、血脉传承的衡阳,今后能够走出更多的散文名家,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中国散文之花。
附:14位全国散文作家寄语
谭谈(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
收读甘建华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心里感觉十分欣慰。
本书是对衡阳散文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衡阳散文作家队伍的一次全面检阅——谨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王宗仁(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翻阅《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老中青三代30位作家,皇皇400余页,给人一种沉甸甸的秋收感觉。
衡阳的散文创作能够取得如此让人羡慕的成绩,这是他们热爱生活、潜心写作的必然成果。还因为他们有热心能干的文学领头人甘建华,他近年同时为青海、湖南编选了多部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在青湘两地竖立起几块文学丰碑。
谨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
陆春祥(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
祝贺甘建华兄主编的衡阳散文作家优秀作品选《船到衡阳柳色深》顺利出版。
我与建华兄见面数次,聊文坛轶事,聊散文创作,相谈甚欢。
衡阳有船山,有南岳,皆为我所向往。王夫之略知一二,衡山至今无缘攀登。好在有《船到衡阳柳色深》,你们大体量的家乡描写,优美而动情的叙述,助我抵达向往之佳境。谢谢你们,让我和衡阳相遇于纸上。
若有合适的机会,我一定会来衡阳,领略你们文字里的胜境。
仅以上述寄语,谢谢建华兄的热情相邀。
祝首发式暨分享会取得圆满成功!
陈长吟(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
甘建华先生是全国著名散文家,又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选家。他从青海高原返回家乡湖南衡阳以后,又为故地主编出版了《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天边的尕斯库勒湖》《云彩里悬挂着昆仑山》《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等文学选本,每一部都获得了中央权威媒体的推介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褒扬,被誉为“在青藏高原竖立了几块文学丰碑”。
手头这本新著《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亦是他主编出版别具特色的湖湘散文选本。透过衡阳一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的创作实绩,折射出中国散文的博大精深以及沉潜普及。披读此书,我对衡阳的散文同道深为敬佩,对湘南的那片厚土也更加神往。
邢秀玲(重庆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几天前,收到青海师范大学校友甘建华快递的《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封面设计清新雅致,装帧印制精美高档,乍一见到即有十分好感。煌煌大书荟萃了衡阳当代30位作家的散文120篇,每人4篇,合计47万字,捧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书名取自“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泊衡州》诗句,用典贴切,深意蕴藉,将我的思绪引向了柳色幽深、雁排长空的古城衡阳,想起王勃的序、李白的诗、范仲淹的词、徐霞客的文,无一不是对衡岳湘水风雅与荣耀的咏叹。即使我从未到过衡阳,也已对它心驰神往。
打开眼前的厚书,首先拜读了建华主编撰写的万字前言。这位硕果累累的作家、诗人,近年又成为慧眼独具的编选家,之前已为第二故乡柴达木盆地编选了七八部诗文选本。他站在中国散文及文学地理学的高度,梳理了湖南衡阳几千年来的文脉,阐明了本书编选的整体构想,还逐一点评了各位作者的创作风格。全文高屋建瓴,旁征博引,文采飞扬,气势恢弘,读之令人钦佩不已。
尽管我对书中的30位作者不够熟悉,但通过建华主编的介绍,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迥异:或古色古香,或标新立异,或委婉曲折,或直抒胸臆,或如小桥流水,或似大江东去……
从我先睹为快的《涅瓦河畔的诗人们》《亲爱的哑叔》《步云桥记》《奶奶》等篇什来看,可谓构思巧妙,词藻华茂,情真意切,酣畅淋漓,彰显出湖湘血统作家的气质风骨,抒发了老中青三代的家国情怀,带给读者温暖人心、砥砺奋进的力量。
我肯定还会细细拜读书中的精彩篇目,以发现更多的华章美文,滋养日渐荒芜的心田。我也期待文脉深厚的名城衡阳走出更多的文坛大家,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散文之花。
梁瑞郴(湖南省散文学会会长,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获悉《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首发式暨分享会即将举办,甚为欢欣鼓舞。
古往今来,衡阳即为文人骚客荟萃之地,也是湘楚文学的重镇,大家辈出,俊星驰骋,为中国文学的长廊增光添彩佳话连篇。
衡阳为王夫之先生故里,他虽然并不是以文学名世,但他的哲学思想与高尚人格,对衡阳文学也有着骨血影响,衡阳历代作家的优秀作品莫不让人感受到船山文化的气味。夫之湘西草堂立,天下不敢小衡阳。
我对衡阳的崇敬,始于此,而且是终身追慕。
甘建华主编近年来致力于湖湘文化尤其是衡阳地方文化的发掘、收集、整理、光大,从事着极有意义的名山事业,我曾赞叹其为“湘南四才子”之首。《船到衡阳柳色深》汇集衡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的优秀作品,无论是文学价值、文献价值还是审美价值,都是值得推崇和赞颂的。
我一直认为,地方文化或文学的整理积累,除了文学价值之外,若干年后,可能更具有史料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甘建华主编出版《船到衡阳柳色深》是又一件赓续文脉、功德无量的善行义举。鉴于此,我愿意为他喝彩鼓掌,同时祝愿衡阳散文家们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张人士(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会长):
欣闻挚友甘建华主编的《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我谨代表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全体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会与湖南散文作家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其中甘建华先后获得第三届四川散文奖、首届《格调》美文奖,2017年在苏东坡故里眉山获得冰心散文奖得主在场散文创作竞赛奖,《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两报副刊同时发表《眉山的异乡客》,此文入选当年两个全国散文选本。通过政府组织和民间笔会等形式,我们分享两地散文作家的创作心得,建立了长久而深厚的友谊。我们愿与衡阳散文作家群携手并进,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创作交流,共同推动中国散文事业的发展繁荣。
周闻道(四川眉山市散文学会会长):
湖南作家甘建华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作家使命意识及文化地理慧眼,选编推出了《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这部立足湖湘历史地理人文、紧贴时代脉搏的地域散文精品,是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繁荣发展中国文化事业,增强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创新壮举,是文学和作家在场的生动表现形式,可钦可敬,可喜可贺。
丁建元(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船到衡阳柳色新——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集结了老中青30位作家的华章,组成了衡岳湘水绚烂多彩的美文长廊,这是湖南文坛的重要收获,也是中国散文界的一件盛事。我谨代表山东省散文学会对甘建华主编的辛劳付出表示由衷的钦佩,对远在南方未曾谋面的其他文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湖南衡阳,南国名城,与北方的齐鲁大地远隔万水千山,对寻常人而言似乎是一块陌生之地。但对于山东的散文作家们来说,我想大都知道衡阳的神奇与美丽,它在古诗文里闪光并和大雁联系在一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每到深秋时节,大雁南飞之际,我想它们是到衡阳栖息越冬;春来的时候,它们又北返带回衡阳的消息。而甘建华先生今天寄来的这本书,就是一只反季节逆飞的大雁,封面是淡绿色的,题目有新的“柳色”,这是最为动人的春消息。
衡阳在衡山之阳,我有幸到过南岳衡山,才知道这里崇拜祭祀的是火神祝融。祭拜的时候,不光要敬香,还要点上鞭炮。我想湖南人的性格里,肯定有火神的文化基因,他们劲直坚韧,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敢作敢当,有火的激情、火的热烈和火一样摧枯拉朽的力量。在《船到衡阳柳色深》这本书中,我领略了衡阳美丽的山水风光,渔舟唱晚,蒸湘夜雨,酃酒荷香;也知道了这块土地上的岁月峥嵘,蔡伦、罗含、赵葵、王夫之、彭玉麟、洛夫等先贤圣哲皆出生于此。现在又有老中青三代30位衡阳散文作家,写历史人文、山水胜迹,写贤者风范、岁时风俗,写童年往事、亲情乡谊,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文字,有着鲜明的地方记忆与大爱情怀,能让人从平静的叙述中感受到火一样的温度。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们虽然都是业余从文,但是写作技巧娴熟圆润,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各自呈现出风格不同的才情,有的甚至达到了很高的文学境界,为当代散文创作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可谓一只翱翔苍穹的大雁,把山东和衡阳连在一起。祈愿我们以散文为纽带,搭起友谊的彩桥,同时盼望文友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衡阳散文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祁建青(青海省散文学会会长):
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船到衡阳柳色深》,汇集衡阳当代散文作家群30人120篇,以作者出生年齿为序,上至耄耋老翁,下讫年近而立的青年才俊,三代人共谱衡岳湘水文学新篇章。这是中国散文学会全国各地会员的首个选本,也是衡阳有史以来首个正规出版的散文选本,一举创下两个第一,实属难能可贵。
湖南衡阳,地灵人杰,薪火相传;甘氏建华,眼界开阔,筚路蓝缕。我与主编建华兄相识已久,他年轻时求学、工作于青海高原,开创了“西部之西”(The West of China's West)的文学写作版图;而今返乡著书立说,造福桑梓,成就散文界一大盛事,引以为湖湘文学界骄傲,我亦深以为荣焉。
董中锋(湖北省散文学会会长):
散文是一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古老文体,也是对个体和人类命运终极关怀、对现实生活深切观照的现代文体。《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的出版发行,给中国散文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本书将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汇集一册,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祝本书首发式暨分享会取得圆满成功!
甘茂华(湖北宜昌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秋末初冬看湘水奔流,文脉深厚听涛声依旧。欣闻由知名诗人、散文家甘建华先生主编的《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将举办隆重的首发式暨分享会,谨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
这个散文选本富有创意,也具有文学魅力,对繁荣当今散文创作意义深远,值得称道,值得学习。这是衡阳籍作家以散文的形式回报乡土,以绵延的乡愁感铭生活,以历史的记忆观照现实,以地域文化特色滋润文学与人生的厚重之作,吹响了衡阳散文作家群的集结号。山高水长心相通,我在长江三峡边,遥祝本书首发式暨分享会取得圆满成功!
谭曙方(山西省散文学会会长):
近日收到由甘建华主编、百花洲文艺书版社出版的《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我谨代表山西省散文学会向入选本书30位衡阳籍散文作家致以热烈诚挚的祝贺!
集结衡阳籍具有创作实力并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的作家佳作,真是一个先锋创举,对我们山西乃至全国文坛都具有启迪意义。相信不久,会有许多城市的作家仿效衡阳经验,推出各自的文化地理散文选本。衡阳也会因为这部开风气的作品集增添城市文化魅力,本书30位衡阳籍作家也会因这部作品而流芳文坛。
历史是有记忆的,做好了当下就是衔接了过去,也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跟着衡阳籍作家看衡阳、看中国、看世界,当会是一次奇妙的旅行。
沈念(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南岳绵延,湘水长流。衡阳文脉深厚,气象万千。欣闻《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出版,并将举行隆重而热烈的首发式暨分享会,谨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衷心祝愿衡阳散文作家写出气蒸衡岳、芷香四水的更多佳作,回馈脚下的土地与丰沛的生活。
附:国内高校17位专家学者畅谈《船到衡阳柳色深》
晏杰雄(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中南大学文新学院教授):
衡阳寰中佳丽,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蓝墨水的上游。独拥五岳之一南岳衡山,孕育了纸圣蔡伦和天地大儒王夫之,“东方莱茵河”湘江穿越全境,石鼓书院为中国古代书院之雏型,这在湖南乃至全国城市都是独有的优质人文地理资源。
现当代以来,衡阳文学在新诗创作、历史小说、新潮小说、爱情小说方面已有炫目表现,洛夫、琼瑶、唐翼明、唐浩明、海岩、残雪、王志等衡阳籍大家频频发力,让衡阳成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个陆标。但散文方面显示度似乎不够高,而在各门类文学体裁中,散文实则是最能接续文脉的,甚至是“整个文学写作的基础”(张炜语)。
这次由甘建华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船到衡阳柳色深》,集中展示了衡阳30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的散文佳作,之前均已见诸海内外报刊,作者代际也从20世纪40年代绵延至90年代生人。这个文化地理散文选本不仅策划创意新颖迥异流俗,而且意味着继新世纪衡阳诗人群之后,衡阳散文作家群业已成型,衡阳散文将在当代文坛占有一定的位置。
衡阳目前拥有全国各地市最多的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他们散布在五县二市五区,职业不同,身份各异,却都不事张扬潜心创作,荦荦大端而不可胜道。综观本书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文气充盈,文采斐然,守正创新,情思深致,远超一般地域性写作的狭窄,自觉靠近悠久深远的中国文学大传统,令人悄然动容焉!
刘长华(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船到衡阳柳色深》不仅是当代衡阳散文作家群优秀作品的集结,更是衡阳文学中兴时代业已到来的曙光。明末清初高珩曾作《衡湘道上》一诗:“山水高深各异方,兼长合是数衡湘。东吴回首无乔岳,妩媚青山似女郎。”衡岳湘水饮誉天下,人文历史独擅胜场。衡阳作家有理由为衡阳文化、衡阳精神深感自豪,谱写出属于各自心中一阕阕颂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与期待,在“寰中佳丽”的优质土壤中,衡阳文学和散文上的“南岳”会很快出现。
杨金砖(湖南科技学院教授):
衡阳乃吾湘文化重镇,从东汉纸圣蔡伦、东晋名士罗含,到明末湘学至尊王夫之,晚清湘军名宦彭玉麟,以至现当代文化达人与文章高手,真是不可胜数。
昔日读吾友甘建华专著《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曾对衡阳灿烂的历史人文深为景仰。今读其主编出版的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船到衡阳柳色深》,荟萃衡阳当代30位作家120篇雄文,堪称地域散文的典范之作,更是敬佩得五体投地。
《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的策划与出版,充分体现了甘建华先生的渊博学识与宽广襟怀。他从中短篇小说而新闻采编,从文化散文而文史笔记,从文艺批评而地理诗创作,甚至旁涉英语翻译、字画鉴藏,不仅样样皆通,而且业绩不俗。尤其是在赓续地域文脉、传承文学道统、凝聚同仁共识、打造文化品牌、提携青年后进方面,更令人有“湖湘人物真难得”之叹。
郭茂全(兰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由甘建华先生主编的《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汇集30位衡阳籍当代散文家的120篇佳作,既是衡阳散文界的“集结号”,又是湖南文学界的“百花园”,也是中国散文出版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衡阳山脉绵延,文脉深厚,水脉流长,血脉传承。”这是书中作者的生态故乡与心灵家园,他们作品中描述的亲人、乡邻、乡事、乡村,抑或羁旅、城居乃至异域游记,皆能做到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可以说,衡阳的大河文化孕育了神思飞扬灵动、情感深厚热烈的散文家,蒸湘儿女浓浓乡情潺潺流淌在散文集中;衡阳的大山文化培植了气韵生动圆满、文字清新隽丽的散文家,南岳赤子殷殷诗意蓊郁生长于散文集中。
甘建华先生为本书所撰万字前言《一方水土养一方文》,是对衡阳文学尤其是散文发展历程与创作阵容的全面评述,用情之深、用意之诚充盈于字里行间,让我充分领略了甘氏语词之美与衡阳散文之美。听说近期将举办这部大书的首发式暨分享会,亦可见识衡阳文艺评论之美,可谓多美绽放,美美与共,其喜洋洋者矣!
顾广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衷心祝贺30位衡阳散文家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以如此有意义且独特的方式集结出版《船到衡阳柳色深》。这部格调高雅、旨意高远的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充分展现了老中青三代人的书写半径,一方面基于衡岳湘水的世居畛域,另一方面远远地超越了生活本身。他们试图建构深具湖湘历史文化、山川形胜、交通物候、风土人情特色的叙事谱系与抒情谱系,在或浓烈或疏淡的艺术多样性中,从地方性的咏叹走向与世界的对话。
刘军(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衡阳雁去无留意”,源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意表达,衡阳这个地名自此成为守望归来的一个代名词。由甘建华先生主编的《船到衡阳柳色深》,是一部文化地理散文选本,将使“寰中佳丽”雁城衡阳更为世人所知。
最近这些年来,文学的地方性成为热词。地方性是一个小于民族性的概念,既是作家写作的出发点,也是情感的维系所在。它聚合了作家最熟悉的人与事,最熟悉的词语表达及万物的表情,相互间凑拥在一起,尖顶处摆放的恰恰就是人们通常言之的童年经验。一般情况下,地方性往往以碎片的形式分解在作家不同的作品中。
《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书名典雅蕴藉,“柳色深”既有春深如海、繁花似锦之意,也有留守与相望的期待之情,同时隐含才情并茂、自成一片森林的寓意。作为一部集纳30位散文家的文本,将一个地方的文化内蕴以不同色块拼贴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是湖湘一地文学实力的精彩呈现,也是衡阳一城文化建设的成果展示。期望衡阳散文作家群再接再厉,在攀登之路上不断触及高处的天空。
刘大伟(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我曾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描摹过甘建华学长的“三张面孔”,即新闻记者、作家诗人和地理学教授,这样的身份确认实质上为其作为“多面手”的创作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近年交往的不断深入,益发认定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地理编选家。
经由其操刀主编已经付梓的青海诗文选本选刊,包括《这里也是一片沃土》《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天边的尕斯库勒湖》《云彩里悬挂着昆仑山》《<巴音河>散文专号&诗歌专号》《<金银滩文学>诗歌专号——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人36家专辑》,等等,甫一面世便好评如潮,尤其在编校速度、选稿质量和排版印制方面均为上乘。建华学长视青海为第二故乡,尽管离开柴达木盆地已有多年,但对雪域高原的拳拳之心,风闻者无不感动莫名。
新编《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由全国名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无疑是建华学长回馈家乡衡阳、致敬前辈乡贤、梳理湖湘文脉、呼应游子乡愁的又一文化功德。这部颇具差异性和辨识度的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入选的30位作家以年齿为序,各携4篇力作佳构亮相,不仅彰显了衡阳老中青三代散文家的整体创作实力,同时呈现了本书主编非同一般的眼光与魄力,并为学界提供了一份探寻衡岳湘水文学富矿的重要研究资料。作为其母校青海师范大学的学弟,我由衷祝贺这本书的顺利出版,期待以建华学长为代表的衡阳散文作家群笔耕不辍、佳作不断。
刘正伟(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文传学院专任副教授):
《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收辑30人120篇作品,共修当代衡岳湘水散文作家谱系,藉由发行大江南北,进而传颂天下。
我曾两次造访湖南衡阳,皆由本书主编甘建华兄热情接待,结识作家诗人,遍访风景名胜,合力促进两岸文化与文学交流。
现在拜读《船到衡阳柳色深》,往日在地作家间的情谊与山山水水风景柔情,藉由优美的文字与高尚的灵魂,又再一次浮现于我的眼前。
张建安(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副会长,湖南艺术教育研究所教授):
衡阳,这座湖湘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文脉昌盛,文事活跃。
古有东晋奇才、中国山水散文奠基者之一罗含,文化昆仑、天地大儒船山先生王夫之,20世纪有名满海内外的文学大家洛夫、琼瑶、龙应台,以及资中筠、资华筠姐妹,唐翼明、唐浩明兄弟,他们都是文学青年追慕的精神偶像。
在当下波澜壮阔的新世纪,衡阳有我一大帮文学朋友和兄弟,他们以各自的创作实绩辉耀中国文学的星空。今获赠甘建华主编《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此书的出版堪称湖南文坛又一盛事,令我为之格外欣喜,谨在长沙松雅湖畔遥致祝贺。
任东华(衡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
在中国文学格局中,衡阳是有着独特地位的,曾经养育了无数文化名流、文章大家。对此,甘建华先生在其名篇《湖湘文化名人衡阳十字歌诀》中有过系统梳理。而李白、杜甫、韩愈、黄庭坚、范成大、徐霞客等人对衡阳的独特书写,更使衡岳湘水声名远播令人神往。
当代衡阳也有许多优秀写作者,他们对斯土斯民投入深沉的情爱,浓墨重彩地书写风格各异的精彩华章,《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即是明证。甘建华主编与他的散文同道从不同角度,或写现实衡阳,或写浪漫衡阳;或从宏观处大开大阖叙事,或从细微处低吟浅唱抒情;或以衡阳想象诗和远方,或以他方寄托历史与感慨。衡阳是一个聚焦点,相关的记忆收拢又铺开,却始终屹立不倒,有沧桑与温暖,有苦涩与甜蜜,有穿越与沉浸,不一而足,美不胜收。
文玲(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乡土情结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和历史传承中,内心深处对家乡山河的热爱与依恋之情。中国古代文人正是有着强烈的乡土情结,“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眷念。反观今日中国文坛,由甘建华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船到衡阳柳色深》,非常鲜明集中地呈现了衡阳作家的乡土情结。
这部由30位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集体创作的选本,起点甚高,视野不俗,文质兼美,格局壮阔,颇有唐人王勃“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气势。有的作品择取典型事物、典型场景,展现美得不可方物的衡阳乡土风光;有的作品则以游记或者概貌介绍的方式,刻画旷野村落的风土物候,散发出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然而,它们都有助于揭示、提升本书书名的意蕴,充分展现衡阳当代散文家对“柳色深”的自豪与赞叹,进而催动衡阳散文作家群的再出发。
罗玉成(南华大学教授):
吾友甘建华主编的《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出版后,短时间内即引起国内散文界强烈的反响,认为其“具有开风气的时代表征”。我仔细翻阅后最深刻的体会,则是这个选本的文化意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认为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应当成为评价作品价值与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一个重要尺度。
散文理论家、苏州大学范培松教授谈到“在场主义散文”时,曾提出散文写作应“以人文关怀作为它的文化理想和终极目标”。我从本书中看到的人文地理与历史感兴,呈现出了衡阳的山川之美与百姓的生存境况,体现出作家们对家山风物的无限挚爱,以及对脚下热土与父老乡亲的深情关怀。入选本书的作品之前都公开见诸海内外报刊,主编从方方面面搜寻结集付梓,足可见出甘建华先生付出的辛劳及独特的文化视角。
全华凌(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文学选本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源,承载着作者和选编者认识世界与人生的宽广视野,以及“笔墨当随时代”的审美观念。由甘建华先生主编出版的《船到衡阳柳色深》,在衡阳散文发展史上堪称首创,在湖南乃至全国地域散文发展史上,同样具有非同一般的标杆意义。
该书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填补了两千多年来衡阳散文选本正规出版物的空白,作者队伍包括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六个年代生人,其中女作者几近三分之一;二是提高了入选作者的门槛,他们清一色都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其中三人还是中国作协会员;三是选文标准精严雅正,文化地理布点全面,所有作品都已见诸国内外报刊,许多作品被转载或获奖;四是坚持衡阳乡土写作,同时兼及湖湘、国内乃至海外,大都赓续了自东晋邑人罗含开创中国山水散文的发展脉络;五是衡南作为散文大县,13位乡党的写作风格各异,整体水平让人刮目相看。
马汉钦(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
衡阳千年文脉绵延至2022年起一高峰,《船到衡阳柳色深》堪称本土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该书收入30位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每人4篇,合计120篇,皇皇大著四百余页,令人惊叹并歆羡不已。
从作者队伍来说,自1940年代至1990年代生人,年长者已是耄耋老翁,年轻者尚未及而立之年,可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从山川地理来说,域内名胜如南岳衡山、湘西草堂、石鼓书院、纸都耒邑、状元故里、斗山二塔,境内大河如湘江、耒水、蒸水,四方乡野如相公堡、茅洞桥、冠市街、大甸村,甚至“我弯里的池塘”,无不包罗其中,布点全面,使之真正具有文化地理学的意义。
从历史人文来说,上至东晋罗含、东汉蔡伦、北宋周敦颐、南宋岳飞、明末王夫之、晚清彭玉麟,直至当代世界华文诗坛泰斗洛夫,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呼声甚高的耒阳籍女作家残雪,可见作者和编者的眼界之高、视域之宽,本书的文学、文史、文献价值斑斓毕现。
从文本阅读来说,每人写法各有千秋,文风别开生面,诚如书名所言,可以感受到衡岳湘水的地方性格与精神气质。
何璐(湖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浩浩湘水,巍巍南岳,雁城衡阳,人文荟萃。阅读甘建华先生主编出版的《船到南岳柳色深》,30位衡阳籍当代散文作家的120篇佳作,擘划独特的文化地理图景,抒写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印记,饱含衡阳人厚重质朴的家国情怀。尤喜9位女性同胞的作品异彩纷呈,各以温婉细腻的现代女性视觉,或叙说岐山诗会的雅集,或品味茅洞桥烧饼的醇香,或导览衡岳湘水的大美,或讲述石鼓书院的名游,或搜寻状元故里的人文,或凝思枯枝上的红果,无不见证衡阳女性优雅浪漫的精神风貌。
刘剑飞(湖南环境生物学院森林旅游专业副教授):
从新世纪前后开始写作《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甘建华先生以“家在衡岳湘水间”为创研基地,成功策划、主持、推广了系列衡阳文化事件,诸如中国现当代作家书画作品大展、纪念世界华文诗坛泰斗洛夫先生、石鼓书院雅集、岐山诗会、茅洞桥寻根等活动,均在海内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反响,进而重构衡岳湘水光辉灿烂的文化图景。
《船到衡阳柳色深——中国散文学会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的出版,则是甘建华先生和衡阳散文家们集中发力,展现春风十里、春色满园的家山图画。南宋范成大名句意蕴在疫后语境中,更能催发外地读者的向往衡阳之情。
王路宁(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讲师):
有一地之山水,便有一地之文学,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文”。而一地之散文创作,最能体现一地之风土民情,以及当地的文化内蕴与百姓的日常烟火。对于语言研究者来说,散文作家是一个时代最优秀的记录者,他们的腔调不仅体现在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书写,他们的风调更见于烙印在字里行间“梆硬”的方言词汇。
衡阳散文作家的腔调与风调,可从甘建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船到衡阳柳色深》略窥一斑。本书汇辑当代衡阳最具才情的30位散文家作品,他们从衡阳的方言宝库中撷取鲜活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幅幅衡岳湘水的时代画卷,浸润着扑鼻的乡土气息与浓郁的地域色彩。这是衡阳文化地理散文的一次集中耀世,必将在当代文坛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