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星河:炸进科幻的漩涡 ——北京作家2022精品研推工程第二期星河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菁  2022年11月24日09:06

对于很多科幻文学爱好者来说,星河这个名字或许并不陌生,他的《网络游戏联军》《残缺的磁痕》等作品曾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星河是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从事科幻创作多年,其作品深扎青少年科幻文学领域,带有浓厚的青春气息。近日,由北京作协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2精品研推工程第二期——星河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乔叶,北师大教授翟文铖、张国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岳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王林,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葛竞,中国作家杂志主编程绍武,青年评论者孙海燕、肖汉、王一典、霍安琪等就其中短篇小说集《白令桥横》和长篇小说《炸进时间漩涡》的创作进行研讨。

将科幻与科普无缝焊接

星河的大学专业是建筑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在很多评论家看来,阅读他的作品既是欣赏故事的过程,也是重温和吸取新的科学知识的过程。

邱华栋认为,星河的创作在科普方面意义重大。他提及自己的一段经历:曾经去某地采风,问及当地的山、树都是何时以及怎样形成的时候,导游一问三不知,由此可见很多人科学知识贫乏。而星河短篇小说集《炸进时间漩涡》里的每个短篇都涉及一个科技知识,能使青年人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知识性的启示,提升科学素养。他坦言自己喜欢软科幻,尤其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全集》,为其中甜蜜的想象和硬科幻相杂糅的风格所着迷,他觉得星河的作品也有这样的特质。此外,星河的长篇小说结构意识很强,“单章双章”“来回叙事”的结构新颖,语言舒爽、精确、干脆,“作品的底色一如人的底色”。邱华栋认为,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异军突起,星河需要思考如何在这种大格局下创作。

“什么是好的科幻文学作品?”在程绍武看来,优秀的科幻作品要具备四个元素:科、幻、文学、人文关怀或者人文精神。星河的科幻作品以扎实、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基础,比如小说《酷热的橡树》用算法进入社会和《路过》表现对月亮的想象,都以真实客观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其次,他的科幻作品与现实结合密切,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想象表达对科学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设想;第三,他的小说语言干净、利索,叙述的魅力、张力和节奏都很突出。程绍武还提到,人文价值和人文理想也是支撑一部科幻小说能够走得远、传得久、立得住的重要因素。无论写的是几万光年之外还是上万年时间之后的事物,最终立足的还是人在情感、生活上的困境。

葛竞对《炸进时间漩涡》印象深刻,故事以生活化的游戏场景开头,小读者既感兴趣又很熟悉,同时以现代视角切入关于时间的哲学命题,深入浅出地将流行元素、儿童趣味、生活质感都融入到科幻文学的创作中。她从儿童文学创作角度谈到,如何带领儿童读者顺利跨越科幻文学门槛非常重要。科幻文学领域异彩纷呈,且能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更加立体的、和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世界观。葛竞认为,科幻文学像“背着沉重负担跳舞”,既要具备传递知识、观念的功能,同时又不能影响情感表达和塑造人物,如何将负担变成跳舞时更精彩的道具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像电影《星际穿越》里用空间和时间结合来表现柔软与坚硬兼容的父女之情,星河的《炸进时间漩涡》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精神信念是人类面对未知和多变的世界最重要的推动力和力量。

“跳得起来也能坐得下去”

“星河是一个能跳得起来也能坐得下去的作家”,星河多年的老友李林荣这样评价他。他的小说既有强大的想象力也有“接地气”的描述,生动地演绎了“将科幻作为对未来生活的一个现实主义推想”,虽然他的作品大都是科幻文学,但其中展现的叙事技巧和套路又属于纯文学领域。在李林荣看来,在星河小说中能够看到中国文学三十多年历程中小说叙事的技巧、主题提炼、题材选择方面的完整脉络,不同的是这一脉络所贯穿的是科幻作品,这也被当代小说研究者所忽视。星河是中国科幻文学划时代转折节点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在中国科幻文学能够抵达的疆域之内,他已经形成全面覆盖。譬如小说《酷热的橡树》实际上通过反讽式的重构对美国“谍中谍”叙事套路做了本土化的突破,语言戏谑、简练、明快,颇有王朔的风格。他的作品在语言和人物形象构造、故事情节推进等多个侧面上体现融合和跨界的冲击力和突破性。

“星河是时代的先行者。他在九十年代就开始写赛博朋克,作品呈现惊奇美学的结构。” 岳雯谈到。她将星河的小说概括成“大”。当代文学的传统主要写“小”,很多作家容易描写、袒露不易发现的细微事物,却很难有能力描述“大”。要写“大”,势必要脱离固定视角变为游离视角,从不同视角描述。她特别喜欢星河小说中各种各样的巧思和脑洞。比如小说《章鱼》,当人工智能和章鱼之间发生想象不到的对话,比如怎么互相协同、互相打掩护、互相帮助来实现越狱,这种想象非常奇妙。当大家都为星河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所着迷的时候,岳雯被他的奇妙巧思和在完全想象不到的地方打开新的天空感到震撼。从文体意义上讲,星河的贡献恰恰在于“综合性”,抑或称为“在而不在”。在她看来,星河并非为了写科幻而科幻,而是借助科幻的形式表达一个更深邃广阔的世界,故而他的文体呈现某种综合性,有一些科幻并不能完全容纳、完全包裹的东西,所以他的作品显示出“在而不在”的状态。

张国龙称星河具有能将“细小的事写出花,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他以《聚铁铸错》为例,虽然小说讲的是一个动物医学学生的日常,却充满张力、机趣和小哲理,举重若轻,轻轻一点就很“抓人”,“星河需要做的是撕掉贴身上的标签,你不需要成为一个科幻文学作家,但事实上你已经被标签化。”

科技外衣下包裹浓烈的“情感”内核

一提到星河,很多人对他的固定印象是儿童文学作家,其实远不止于此。他的写作有童真的一面,更多的是以科幻想象的方式探讨了人性、未来、世界等意义深刻的主题。他在科幻创作、儿童文学、科普写作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重要贡献。

科幻本质是什么?葛竞认为是人类用科学解释世界和生活。同时科学也包含哲学的本质,当科学和文学相结合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关于哲学的命题,因为人类不是按照科学原理解释人生、人性,而是用一种更深刻的哲学思考方式解释世界,表达对世界的看法。通向科幻文学的通道,就是情感的通道。星河的作品能够在童言童语、生活细节中蕴含很多值得回味、深思的东西,甚至和庞大的、与科学有关的世界体系相呼应。她还谈到,他的小说有着非常有趣的鲜明对照,前面的故事写得很有生活气息,但是一旦进入到冒险的段落就“很硬核”,情节紧张、激烈,有气势。这种柔软和坚硬、轻松和紧张的对比让其作品有一种节奏感和丰富性。

乔叶觉得,星河的作品之所以值得被探讨是因为这些作品表现一种美好的情怀,以及主题和人性的丰富性。传统与现代、精神与现实、人与自然等时代主题都被追究和探讨,人性的各种维度也有着丰富的展示。家庭、社会、媒体、流行文化等诸多元素都在小说中有所反映和渗透,读完让人很有收获和感触。此外,她还提到了星河的写作情怀,他的写作中贯穿着像血液一样的激情和真情,以及充沛的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令人惊叹。文学对时间、年龄、岁月都是宽容的,星河虽然已不属于青年作家,但就写作时间而言还是青壮年,他对写作葆有的执著和纯粹之心,一定会让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很多科幻作家书写工业文明的一贯套路是将其描述成对人类的侵害,人类要坚守人文立场。据岳雯观察,星河对这一主题的态度更加辩证和审慎,他认为工业文明成就人类当下的生活,虽然他也认为人类的内部空间受到某种伤害,但据此拒绝已经达成的人类文明,实则否认了人类文明的道路。星河通过京腔京味的抒情性语言将严肃性知识、对人类的幽思、现代文明的思考凝聚起来,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思辨性,超越一般科幻小说的范畴。

翟文铖从星河的作品中感受到洪荒岁月和人类未来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故事性和科学性结合得非常好。他以《白令桥横》为例,像文中的无机物却具有生命一般生长的能力,整个故事都沿着这种“莫须有”的建材展开,一切都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这种想象力令人敬佩。

星河觉得自己虽然平常看上去是个特别“稀里马哈”的人,其实骨子里很内向。他是理工科出身,没有受过一天文学训练,自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文学的认知都靠自悟。虽然自己的阅读量很大,科幻、文学均有涉猎,但是不成体系,比较散乱,如果没有指点很容易误入歧途。有时候同行之间也会有比较严肃的讨论,但大多情况下都仅限于谈经典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和幻想性,文学性鲜少提及。基本上每创作一部小说,他都会研究一门科学的基本概念,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和文学的冲突会显得尤其强烈,这也让他倍感矛盾。此外“对人物刻画比较苍白”的科幻小说通病也让星河陷入深深的反思。自己的作品最终归属到纯文学领域还是儿童文学?他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研究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