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上线播出 与余华、苏童、西川一起,在海岛书屋感受阅读风景
来源:文学报 | 袁欢  2022年11月19日07:06

11月10日,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上线播出。节目组在风景优美的海南分界洲岛打造了一家真正的面朝大海的“分界书屋”,邀请作家余华、苏童、西川、旅行博主房琪作为常驻主理人,程永新、叶兆言、祝勇、欧阳江河、黄蓓佳、肖全等一众文艺界好友也将作为嘉宾一一来访,他们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聊文坛往事、谈阅读、写作与生活的意义。

《我在岛屿读书》以“治愈式”的慢综艺形式,将阅读经典再次引入大众视野,作家们的“老友记”也让观众在舒适自在的氛围里,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思想精髓,引导阅读的自然发生,启迪人们追求心灵与精神的丰盈。

苏童说:“作家,是文字背后的影子。”对于大众而言,这个节目正是一次走进作家的机会。从首期节目来看,房琪便作为年轻的视角切入,她近距离与作家们接触后,推翻了一些固有的想象,同时问出节目的一个宗旨,“作为一个年轻读者,想要寻求一个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读好书的答案”。喜欢阅读言情小说的她,大方分享了自己喜欢桐华、匪我思存、韩寒等作家作品,并直言并不觉得“羞耻”。苏童立刻肯定了她的观点,“阅读不存在羞耻感”,在他看来,阅读不分贵贱,他极为尊重年轻人的阅读取向,但他进一步做了一个有趣的类比,书的营养价值还是不同的,好比读琼瑶等言情小说,可能召唤人往前走五米,但如果读托尔斯泰等经典作家作品,那么读者可能就会前进五十米甚至更多。在这一层面上,他鼓励阅读经典。“经典作品的光辉,不会被岁月磨灭,只会随着时间,焕发出更大的光芒。”寥寥几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苏童和房琪实现了有效的“跨界沟通”。

而作家谈论阅读往往具备独特的吸引力,他们带领读者进入某本书的路径不是“方法论”式的,常常只是朴素地陈述自己作为读者的切身感受,却因为对阅读的热爱自然而然生发出感染力,让人很难不被打动。余华说:“阅读让我知道自己是谁,让我知道我的内心还是很宽广的,因为我可以接纳各种各样的我所没有经历过的经历,我所没有产生过的情感。前提是,这本书一定要与你相遇。”他讲述自己35岁时才与鲁迅相遇,分享读《狂人日记》《孔乙己》时是如何被大师震撼到的。他们还聊到了沈从文、毛姆、海明威、《白鲸》和《全唐诗》,正如苏童所说:“你能拒绝经典一次,不能拒绝它第二次。”西川也表示:“别人说你读懂了,你被打开了,而我最早是被一些不懂的东西打开的。”读不懂的书,反而激发他对文化的好奇。他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阅读使你跨越这些你看不见的边界,进入到另一个对话范围中。”

几位作家老友相处,除了阅读和知识的分享,还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小插曲,带来了意外的幽默与惊喜。比如节目中,西川随手拾起沈从文的一本书,读道“慌慌张张,不必生活”,念完之后又纳闷自己怎么没读过。而此时,路过的苏童忍不住大笑,说书名是《生活不必慌慌张张》,一次小小的词序颠倒却别有趣味,让看的人忍不住笑出声来。当然还有余华打趣苏童的小说《离婚指南》就应该被批评;余华说他当年约稿时,除了约请的作家名,其余话语一字未改等文坛趣事。几人还一起回忆与作家史铁生的相处……听他们闲聊,话语之间,观众便被无形影响着,或许也将对阅读与生活产生新的感受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