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西藏作家协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来源:西藏文联 |   2022年11月09日17:41

热情拥抱新时代 讴歌中国式现代化

吉米平阶

党的二十大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充分展现了我们党自信果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永不懈怠、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十大报告总揽全局、气势恢宏,贯通历史与现实,融合理论与实践,联系国内与国际,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报告通篇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和实践力量,充满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执着和坚定,充满砥砺奋进、创新图强的豪迈和底气,充满谋划复兴伟业、擘画强国蓝图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这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树起了新的历史坐标,深刻揭示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密码,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谋划了科学的战略安排,特别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入阐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九条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这些概括,不仅是党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更是大会作出的十分重大的政治判断和理论贡献,也为文化文学工作提供了丰厚思想滋养和科学创作指引,迫切需要我们深刻理解把握、融会贯通,把它转化为潜心创作的内生动力和真情实感。我们要在创作方向上,更加突出民族复兴的主旋律;在创作题材上,更加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大主题;在价值立场上,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基调;在艺术表现上,更加突出美丽中国的主色调;在形象塑造上,更加突出团结奋斗的新史诗。

作为一名文学战线的老兵,我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找准方位,增强大局意识、增强使命担当、增强行动自觉,做到学在前、做在前、走在前,增强政治自觉,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坚定自信自强,深刻感悟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历史机遇;坚持团结奋斗,深刻体会汇聚民族磅礴力量的重要作用。

二十大报告,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专门一节,讲述新时代文化工作,作为新时代的文学工作者,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中国社会“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的沧桑巨变中,找准自己的坐标,锚定前行的方向。

新时代十年,中国实现了伟大变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空前活跃,现实的呈现,往往比当下的文学表现更精彩,更震撼人心。未来的中国,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学面临的现实将更加波澜壮阔,更为激荡人心。为此,我们不得不反问自己,文学的活力、创造力、想象力何在?文学怎样重拾信心,充满智慧?文学怎样面向未来,描绘中国中国式现代化?

学习报告,我体会到:我们要敢于冲破禁锢心胸的藩篱,善于向一切有益的文化和领域学习,迎接中国之变、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勇于否定和超越自己,胸怀天下,在时代之问下思考,在人民创造中创造,努力担当时代文学使命,使文学展现独特的魅力,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按照中国作协的通知要求,西藏作协要全面抓好落实,推进新时代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一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推动文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围绕大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牢记“国之大者”,心系伟大使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二要秉持人民至上,响应人民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根本途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三要坚定文化自信,拓展文学胸襟。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文化自信,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努力构建文学事业新发展格局。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握好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工作,超前谋划明年工作,确保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四要树立系统观念,扩大文学影响力。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形成出作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文学工作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最大程度地争取读者、凝聚读者,使文学永葆领风气之先的旺盛活力。五要紧扣“做人的工作”,为文化强国建设凝聚磅礴力量。要发挥作协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进一步做好团结人、凝聚人的工作,加强对有代表性的作家、党外作家、体制外作家、新文学群体作家、港澳台作家、海外华人作家的团结引领。加强少数民族作家培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加强青年文学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文学事业的“百年大计”,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队伍。

(作者系西藏作协主席)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嘉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未来我国文化建设作出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如何发挥文化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推进我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我们每个文艺工作者昂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新任务、赋予的新使命。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号角,是民族的精神命脉,理应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和最大能量。更要把文学作品的思想性置于重要乃至首要的位置。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真善美的道德情操等,都是文学创作中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重要主题和重要内涵。面对新时代新征程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努力表现和揭示我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历程,以及从中焕发出来的崇高而闪亮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文化对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深刻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激励我们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具有本源性地位,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的时代表达。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指导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灵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深厚基础,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文化资源与力量源泉。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创新创造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让文化更具魅力,让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必须要呼应时代前进的脉搏,饱含对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力量的守望传承。

西藏悠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灿烂明珠,和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有着自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光荣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高举党的二十大伟大旗帜,要响应自治区党委的指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互鉴交融,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巩固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将具有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作者系西藏作协副主席)

身入心入情入 创作精品力作

米玛卓玛

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10月16日,在京召开,天空蔚蓝,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望过往十年的奋斗历程,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报告单列第八部分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就文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深刻阐述了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回答了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文学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藏的战略性任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和治边稳藏重要论述的指引下,西藏广大作家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实践中,迎来了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当前,我们国家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西藏在伟大祖国的温暖怀抱中,一步跨千年,迎来了跨世纪的腾飞。去年,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庆典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藏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西藏各族人民是极大的鼓舞。在做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广大作家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刻认识大局,主动融入大局,有效服务大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需求,在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完成艺术的创造,在作品的艺术创造中完成个人的重塑。

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历史方位,提高政治站位,锚定发展定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把新时代文学放到“两个大局”中去认识,把握先机,主动认领,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以手中的笔,深刻反映新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塑造新时代的新人形象,书写新时代的新史诗,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要努力以人民立场彰显文学力量。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人民是创造者,也是见证者。我们要要深刻把握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拥抱人民、书写人民、服务人民,把人民作为创作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学评价接受的主体,不断提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能力和自觉,以“四力”投身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从中发现新生活的多种可能,开凿新文学的多种样式,在“身入”“心入”“情入”中创作出反映新时代、具有大气象的精品力作。

(作者系西藏作协副主席、秘书长)

以更强的文化自信自强为社会主义文化铸辉煌

次仁罗布

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闭幕,但学习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兴起。二十大的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为我们描绘出了未来中国的美好图景。

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乃至新时代10年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发生的深刻历史性变革。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亲历和见证了这一切。曾受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作协的邀请,到云南鲁甸的昭通县深入采访,以报告文学来报导云南的脱贫攻坚故事,参与了西藏脱贫攻坚报告文学专刊“世界屋脊的第二次隆起”的编辑工作,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专辑的编辑,自己为能够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感到无上的光荣和骄傲。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中,将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报告共15部分,关于文化建设的“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第8部分专门进行了论述。

今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就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文艺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要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西藏作协要改变以往的工作作风,适应时代的需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家的采风和创作上,推动他们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和新时代山乡巨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作品上。把作协的工作下沉到基层,组织作家、编辑到各地市,进行文学创作讲座,引导他们创作什么、怎样创作,与基层作者建立紧密联系,约稿改稿,指导他们的文学创作。同时发现文学新人,积极吸纳到作协的会员中。

文艺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一百多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经过历史的检验而得来的真理。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从迈入新时代以来,正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取得了这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才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我们不可能走得这般的顺利。因而,我们的文艺创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兴盛,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西藏作协让广大的作家牢固树立这一指导思想,让文学作品发挥立心、铸魂的功能,为我区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服务。

要在文艺作品创作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创作要以建党精神为源头,全方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宣讲、传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文艺创作的根本遵循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文艺创作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习总书记在报告里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坚守人民立场,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上,创作出更多让人民喜爱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的文化精神需求,用作品展现时代发展的生活图景,生命光彩,人生价值。牢记“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深刻含义,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深入了解人民,了解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感知生活的本质,领悟人民的心声,提高自己阅读生活的能力,从人民中汲取不竭的创作养料。西藏作协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作者系西藏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以评论的力量推动文艺讲好中国故事的西藏篇章

王军君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思想深邃、立意高远,既高屋建瓴、又立足当下,可谓激荡人心、催人奋进。报告的第八部分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题,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而只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内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报告第八部分提出的文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的本质要求。要想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对文艺评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要肩负时代使命,增强文化自觉与担当,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讲好中国故事,讴歌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不断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我们要在创作与评论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两字放在心中,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开展文艺工作,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展现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伟大形象,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作为一名西藏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要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坚持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中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必须认识到文艺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挥文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浸润功能,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意识形态的引领,聚焦重大现实题材,讲好中国故事的西藏篇章,讴歌新西藏的巨大变化,同时拓展文艺融媒途径,强化文艺批评,进一步探索以文艺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力量,让文艺评论在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的引导和反哺作用,进一步壮大文艺评论家队伍,办好《西藏当代文学研究》这一评论刊物,办好“新时代西藏文学高端论坛”,发挥好西藏当代文学研究会的作用,发挥好西藏民族大学文学批评群体对全区文学评论的带动作用和在内地的窗口和纽带作用,使文艺评论发挥好自身导方向、树精品、提审美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文艺作品和整体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西藏高校文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者,我们要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心怀“国之大者”,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文学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文学教育在塑造完善人格、滋养人文情怀中的强大力量,以文学教育的方式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文学人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加强对中华美学精神与文艺创作、文艺评论的学术研究,激浊扬清,切实担负起以学术研究导创作、出精品、提审美的重要使命,为推进西藏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更大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尼玛潘多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件盛事,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认真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特别关注和学习了关于文化方面的论述,倍感振奋,也深受鼓舞。

党的二十大对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从事文学创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认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具体到创作实践中,就是要解决好为谁写,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

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这个要求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是一脉相承的。人民创造了历史、书写了时代,因此,文艺创作就应该反映好人民心声,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不忘文学初心、牢记文学使命,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从波澜壮阔的时代全景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素材和灵感,全面、真实、深刻地把握和书写我们身处的伟大时代。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包含着对文学更高水平更丰富多彩的需要,当下的文学创作要满足人民的需要,就要始终把文学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成为社会正义与人性良善的守护者。

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加强内在修炼,提升自身艺术修养,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作为文学创作者,我们必须敏锐地捕捉和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想,把正确价值观念融汇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巧妙构思,对生活真实进行艺术提炼和升华,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特征,充分考虑当下广大受众的审美习惯,把个人情感体验和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以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总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向传统学习,同时也要放眼世界,向时代学习,克服浮躁,下苦功夫,真正写出有温度和力量的作品。

(作者系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

一点一滴见初心

高宝军

二十大报告的第九部分内容,从“三个时刻把握,三个深切领悟”谈一点个人粗浅体会。

第一点体会:时刻把握强国与富民的目标,在“一点一滴见初心”的为民情怀中深切领悟报告的民本思想。

细读二十大报告,“人民”是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再到“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共产党满满的民生情怀和为民初心,更是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呼应,听了以后如沐春风、耳目一新。特别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断,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面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点体会:时刻把握“扩量”与“提质”的结合,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心中深切领悟报告的民生温度。

从我的粗浅理解,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民生的内容,有量的论述,有质的要求。从“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这些目标,既有着眼普惠、面向普通、惠泽普遍的“三普”政策,又有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三高”目标,目的就是让民生服务有“温度”,让民生福祉有“质感”,最终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举措,既是“扩量”与“提质”的结合,也是“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

第三点体会:时刻把握“多予”与“少取”的宗旨,在“一言一行皆有民”的亲民之举中深切领悟报告的民心情怀。

无论是脱贫攻坚战,还是疫情阻击战,无论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是一些接天线、沾泥土、带温度的务实之举。这些行为,把群众的呼声当作“风向标”,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晴雨表”,都是一些雪中送炭的举措,彰显的是“多予”,强调的是“少取”,处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为民初心,永不停歇的服务脚步,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

(作者系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