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凸显“丝绸之路”题材长篇小说《大绸商》出版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2年11月03日15:13

近日,山东作家张葆海创作的长篇小说《大绸商》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被列入2021年潍坊市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

昌邑位于渤海湾南岸,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华侨之乡”和“中国丝绸文化之乡”。自明代起,昌邑北部柳疃一带就兴起“织绸热”。当地人独创性地用野生的柞茧缫丝后织出绸布,具有“轻薄如纸、柔软如绵、坚固耐穿、出汗不沾”的特性,人们称为“柞绸”或“柳绸”。到清代中期,柳疃及周边村庄织机总数达到两万多台,从事织绸和丝绸贸易的人数达10万左右;北京400多家丝绸商号中,昌邑丝绸商号约占三分之一。嘉庆年间,昌邑绸商便背着“绸包”上北洋、下南洋、闯东洋、走西域,将“柳绸”推向世界,并融入浩瀚的“丝绸之路”,年出口柞绸60万匹,使昌邑成为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1933年,柳疃丝绸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纪念世界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目前,柳疃丝绸技艺为山东省非遗项目、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长篇小说《大绸商》以昌邑悠久的丝绸文化为背景,以清末民初阎、亓、李等丝绸产业家族分分合合的商业竞争和矛盾纠葛为主线,反映了清末民初中国经济与丝绸市场的动荡及各阶层人物的命运沉浮,凸显了昌邑人自力更生、吃苦耐劳、开疆拓土的创业精神和诚信为天、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面对产业危机,主人公阎立信等爱国绸商以诚信为本,巧妙化解矛盾,维护民族品牌。作品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王尽美、邓恩铭等早期共产党人在爱国绸商的掩护和配合下,巧妙地护送共产国际代表安全回到苏联,开辟了通往苏联的“红色丝绸之路”的故事。从此,中国共产党依托这条红色丝路来往于中苏之间;共产国际通过这条红色丝路向军阀控制下的中国传递着先进思想和工作部署,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九一八事变”前夕,得知柳疃丝绸是日军战机内饰和飞行员服饰的最佳面料时,爱国绸商顾全大局、不计得失,一面与日特巧妙周旋,一面将工厂和库存的丝绸全部烧掉,同时,积极动员捐献钱物,支持抗战,绸乡人不屈不挠、诚信为天、不甘沉沦、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作品以弘扬爱国、诚信为主旋律,对于传承和扩大昌邑丝绸文化品牌有着积极作用,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全社会诚信立业、爱国奉献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绸商》作者简介:

张葆海,现任职于中共昌邑市委组织部,系中国剧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新闻作品集《大地求索》、报告文学作品集《时代风采》、中篇小说集《且听蝉鸣》、长篇纪实文学《生命密道》、长篇小说《村里村外》《澡堂》《大清神鼎》《大绸商》等,主编或副主编《昌邑乡村文史大观》《渤海走廊红色文化教育丛书》等地方历史文化图书30多部。先后被授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优秀人才、中国时代杰出新闻文化贡献奖、“齐鲁文化之星”高层次人才、潍坊市首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人才、潍坊市“风筝都文化奖”、昌邑市“丝绸之乡”文化奖、昌邑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