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2年第三季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收获季节,送上秋意书单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郑 杨  2022年11月03日09:01
关键词:书单

第三季度影响力书单延续一贯的宗旨和分类,从七个不同领域(主题出版、文学、人文社科、教育艺术、生活科普、财经和童书),挑选出144种书,以出版时间先后为序呈现。本书单在出版机构征集季度新书目的基础上,参考各大排行榜,经过多轮筛选。欢迎您后续通过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阅读周报“好书探”公众号、视频号与我们互动,留下您的真知灼见。

主题出版呈现新气象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二十大召开之际,第三季度主题出版呈现新气象。在品质上更加精益求精,在表达方式和呈现形式上也更加丰富多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的英文版。该书中文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九个坚持”的重要论述为统领,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全面研究和深入解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新出版的英文版译文准确流畅,经权威专家审定,既忠实于原文,又兼顾国外读者阅读习惯;有助于国外读者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也是国内学习者的重要英文理论读物和学习材料。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指引:从小康到共同富裕》是一部中国小康社会发展图鉴,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阐释“小康”和“共同富裕”。十大专题、45个关键词、60幅图片,讲述国家、城市、村庄和普通家庭的沧桑巨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该书从顶层设计和社会实践两个层面展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不懈推进共同富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以生动的历史细节、精要的理论阐释、珍贵的史料图片追溯从小康到共同富裕的重要指引,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革命与复兴:中国共产党百年图像志》一书是首部以党史图像为载体全面展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的史诗性画册。该书不仅首次大量公开了中共早期革命的珍贵图像资料,还首次以党史影像全面系统地为强起来的新时代画像、立言、立传,是各级党组织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时代大书。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遴选该社出版的相关老连环画12册,重新整理修订,合为一辑,推出《青春万岁——共青团百年主题经典连环画》以资纪念。所选择的作品,出自姚有信、汪玉山、李铁生、盛亮贤、沈悌如等连环画名家之手,大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出版的佳作,汇集了12个不同时代的青年榜样的故事。这些动人的故事,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可以让当下奋斗中的青年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励他们勇做国家栋梁,争当时代先锋,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书写精彩人生。

透过个人命运,关注时代变迁

秋天带着绚烂的色彩悄然而至,2022年第三季度文学、社科、艺术类好书也进入丰收季节。葛亮的小说《燕食记》沿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作家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叶弥的《不老》,讲述一段短暂的爱情故事。文笔清新、理智。作家在关注于个人的情感的同时,将故事融入大时代之中,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仪凤门是南京的北大门,也就是城市后门。出了仪凤门,是长江边,官员们北上,军队出征,都要走这个城门。如果打了胜仗,附近老百姓便会聚集在这儿,欢迎凯旋将士。著名作家叶兆言暌违四年的长篇小说新作《仪凤之门》从仪凤门为圆点发散开去,将南京城大革命前夜的历史、南京近现代的历史融汇于以杨逵等男主角为首的人生命运浮沉之中,间杂南京城尤其是下关地区的地理、人文、社会发展等细微城市脉络,是一部草莽英雄成长奋斗的心灵史,也是南京城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小小的仪凤门,见证一个民族在历史巨流河中的砥砺与风霜,见证一座城与城中人的创伤与坚韧。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进入超现代的阶段,电影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艺术类好书中,重点推荐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总体屏幕:从电影到智能手机》。该书解读了超电影的出现,呈现出三大基本逻辑,即夸张化、影片时空的去限制化以及时空形式的复杂化。在高科技的助推下,人们迎来了总体屏幕的时代,见证了屏幕的膨胀和爆炸、影像的饱和及其过度供应。电影受到来自其他媒介的冲击与威胁——电视、广告、信息屏幕、娱乐屏幕(电子游戏/MV)、表达屏幕(录像艺术/数字艺术),电影的类别身份和符号身份被置于危机之中。然而我们见证的不是电影的没落,而是在这种媒介文化中超电影逻辑和精神的全面扩张,它渗透到各种媒介之中,世界从此被建立在电影风格之上的影像所塑造。书中的理论与探讨构成了超现代性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当今的电影和媒介文化、诊断今日全球的状况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另一本值得关注的艺术类好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该书以汉代至宋朝有代表性的墓葬壁画为切入点,解读图像背后的生动历史。这是一部由线条和色彩绘就的历史,皇亲国戚、豪门贵妇、边地小吏、异域来客、农夫牧人,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这部历史的主人公。从昆仑仙境到人间乐国,从春播秋收到南来北往,从觥筹交错的盛宴到车马喧闹的出行,墓室主人的日常生活、生平功业、希冀情感被表现在画壁上,时代的风尚、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风云被折射在画面上。每幅画,是一扇小小的窗口,透过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生命故事,还有大时代的起承转合。

儿童读物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儿童读物是孩子成长的良伴,在孩子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有时它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着社会价值观的投射。第三季度童书中有多部从孩子自身童年生活写起,反映时社会变迁的作品。《家国家园绘本·我的家乡十八洞》由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老师创作,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的方式,讲述十八洞村的变迁。邀请青年画家杨飞以水彩手绘的方式,画出好山好水好人好生活。

周晴所著的《小小的春夏秋冬》讲述12岁的女孩小小在上海弄堂里长大,她用一双童稚而又敏锐的眼睛来打量身处的世界,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她注定要与正在变迁着的弄堂一起成长,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有了一些思考,关于人生,关于生命,关于未来……而那些形形色色的为生活而奔波的人,都将留在她的记忆里,给她带来深刻和重要的影响。该书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小女孩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

青岛出版社推出的《高原牧场的孩子》以青藏高原上如诗如画的高山牧场为背景,讲述了男孩巴桑和朋友们的成长故事。在牧场,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巴桑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放牧、赛马、骑牦牛、摘野果,吸纳着大自然瑰丽豪迈的生命力,巴桑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成长为勇敢少年。作品以清丽的笔触,描摹出动人的少年成长群像;高原牧场的独特自然风貌、质朴坚韧的牧民形象、与大地同频的牧民生活,一幅幅新时代高原牧场的生活图景鲜活生动地铺展出来。大自然的美丽与辽阔、人性的真与善,共同谱奏出一曲动人的时代之歌,这是一部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