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灯盏2021》:温柔或炽热的灯盏们,终会汇聚为璀璨星光
来源:文艺报 | 云友读书会  2022年10月26日16:41

有书友自“云”中来,不亦乐乎?云友读书会成立于2020年5月,是中国作家网在疫情中联络策划的线上跨校青年交流组织。此读书会面向热爱文学的青年,通过线上学术沙龙、读书分享、主题演讲等活动,推动青年学人的文化与学术交流,力求以文会友,激荡思想。云上时光,吾谁与归?

《灯盏2021: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作家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

 

谭杰、欧逸舟、隋伦、饶秋晔4人正在讨论中

主持人语:2022年5月,中国作家网2021年度“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品选收录作品均为入选中国作家网2021年度“本周之星”栏目的优秀原创作品,延续往年作品选的体裁,分为散文(13篇)、诗歌(20组)、小说(14篇),包括47位作者,总计35万字。本期云友读书会的四位读者分别从三类体裁出发,对作品进行点评。

@谭杰:拨开世俗迷雾,寻找现实光照

《灯盏2021》收录的14篇小说将目光投向芸芸众生的人生况味,透过时代和现实的光照,发掘坚韧、悲悯、温情的力量。其中最令我注意的是吴彦飞的《阮郎归》。《阮郎归》延续了《太平广记》中刘晨、阮肇的故事设置,讲述了在时代波澜中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农村中青年罗之秋、卢云舟的故事。两人从乡村到城市求学、谋生、漂泊、定居之后,因各种契机中年重返乡土。他们努力与原生家庭、乡村恢复良性关联,传递出在城市化过程中,个体游走于城市和乡村的纠结、矛盾、释然的心路历程。

辛弃疾的《阮郎归》以“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起,小说的开篇也是这样一幅画面——夕阳下乱云飞渡,昏黄的天色与游走的浮云映衬纠缠。小说双调并叙,罗之秋、卢云舟二人看似两个平行的人生轨迹实则合成了一个个体的完整多面。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流入城市成为乡村青年人的生存常态,尤其是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在城市安家的青年人,如何抗争家庭和乡土的负面牵绊,如何回望乡土,处理与乡土之间生来亲密、后天疏离的复杂而矛盾的联系,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作者对这个群体现实生活和命运的可能性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欧逸舟:指尖触碰书页的熟悉与惊喜

拿到《灯盏2021》时,我一下就被封面明媚的牛油果绿色吸引住了。中国作家网的编辑们在繁杂的工作之余,为基层作者留了一扇窗,每周都会悉心选登一部原创作品,作为忠实读者,我也一直对这个栏目保持着关注。但当它们被集结成册,握在手中,竟是如此丰盈厚重,这是我不曾想到的,编者的用心与坚持,作者的赤诚与纯粹,更是令人感佩的。

王建刚《北漂的老人》借由主人公杨三泰的视角,聚焦北京像素这一近年来愈发具有代表性的地标社区,以及生活在此处的、为了子女北漂的老人。小说将生活在这“二十一栋时尚、动感、蜂窝状的高楼组成的大风车旋转样式排列的建筑群”中形形色色的人,以万花筒般斑斓的笔墨描绘出来。“北京像素”中的生活随着孙子的出生、成长渐次展开;俗世烟火,也串联起了遛狗的东北龙哥、搞摇滚乐的青年、乒乓球协会的老徐、清洁工老陈、被儿子卖了三套房的老孙等人的故事。小说尾声,70岁的老徐找到了真爱,这样的好运在变幻莫测的生活中似乎是一种偶然,却也是必然。

双鱼的小说《沂蒙旧事》以散文笔法写乡村生活、少年心事,颇有一些汪曾祺的韵致。主人公徐长卿年少而早慧,生活是那么地纯粹,快乐又是那么地简单,是槐花树上掉下来的小斑鸠,也是名唤“小肉揪”的小羊羔,更是与小燕的相依相伴。而这些简单的快乐都在成长的过程中逐一破碎。童年的坍塌、成长的阵痛、快乐与忧愁,一切都在小说中诗意而柔情地流淌着。

《关于苏茜》是我读来感到熟悉而又惊喜的一部作品,博爱胸襟在清苦生活中无限地舒展开来。编辑细心地标注这是一部作品的节选,也就意味着故事要远比我们读到的更丰富。我喜欢作者木俞在简介里谈到的,写作是带着距离地看待生活。也许,故事更多地生发于作者的想象。而我感受到的熟悉,或许是来自故事的设定与人物的名字,华人女性苏茜与黑人女孩苏西的对应关系,也是女性力量的一种显现。

黎幸欢《起薇山往事》写山乡,但故事内核是关于爱情,更多时候,炽热的爱情总是凄美地终结。张满昌《深夜出击》写一个丈夫为捍卫妻子而“出击”,但最终还是要与生活达成和解。杨帆《蜗牛邮局》既忠于小城生活的日常,又试图以充满想象力的叙事对其进行解构。期盼未来有更多丰富圆熟的作品,给我们带来更多阅读的惊喜;更期盼大地上温柔或炽热的灯盏们,有一天能汇聚为璀璨星光。

@隋伦:写作空间的想象、经验与语言意识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及时的文学信息资源,但碎片化阅读、浅尝辄止般满足于视觉表象的文学体验也普遍存在。所以,当看到《灯盏》书系出版的时候,我觉得它能有效克服零散和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现实问题,选编出版的过程也给文学传播带来了新的成长点和参照系。

大体来说,《灯盏》里的诗歌风格素朴自然,语言淳厚质直,对自然与故乡、亲情与爱情等的抒写真挚深沉,表现出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与关怀,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的质感。其中刚杰·索木东《重阳》(外二首)对家乡以及甘南的生命记忆,在地域观念和内涵上都有着深刻的体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阔自由的想象空间。而安蓝的《旷野之上》(组诗)是面向自然的书写,诗歌以平等阔达的生命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清醒认知。木一伊《树林中的小屋》则细腻感人,诗人以舒缓的语调和对时间的感觉,表现出流淌在生命深处平静的爱与光芒,在温馨的画面里凝聚出饱满的精神力量。有意味的是,《灯盏》里的诗歌虽然以现实题材居多,语言和艺术手法也并不复杂,但在当下更为聚焦个体经验的诗歌写作中,这种有意识地拒绝修辞的自我束缚的表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勾销了诗歌与复杂现实的隔阂,使诗歌不至于变得过于零碎和不解。如水过河的《背景》(组章)在语言上就比较直接、有力,具有一种真切的纪实感,使人感受到温情中暗暗涌动的空怅寂寥,也透射出诗人生命中鲜活的体验与经历。野老《种菜所悟》则通过简朴自然的语言,构建了一种主体想象中的乡村生活,其中沉淀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中也很常见,它通过诗人巧妙的构思和联想,蕴藏着对现实的深层反思与揭露,也可以说是以“模糊”的表达凸显“清晰”的神韵。《灯盏》里的诗歌能看到诗人通过艺术处理所进行的间离,在对生活经验的关注和表现上,承载了诗人足够的想象与创造,显示出诗人主动的艺术自觉意识,表现出的审美空间也更加有意蕴。如西厍《玻璃、废墟及其他》中对事物辩证的构想,语言本身所带有的成熟爽利和诗的主旨融为一体,从而与诗的意义之间形成足够的张力,冷峻里透着深长意味。董欣潘《秘药》(组诗)在谦稳的表达中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其对海洋的观察与理解,使海洋更具现代想象的丰富内涵,展现出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王永苓《山中》(组诗)则是结合自身经验的冷静表达,日常意象在诗人笔下复合缠绕,产生阅读上的疏离与陌生,使诗歌充满形象的质感。而诸如何军雄《庄家的青春期》(组诗)对于“静”的体悟、罗国雄《月下忆荷》(组诗)从古典中汲取诗意、菩提花开《明亮的事物》(五首)中谣曲般的节奏与律动感等等,都对诗歌的表达有着新的开拓和延展,它们和《灯盏》里的其他诗歌一样,通过独特的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参悟和呈现,丰富了时代中开放多元的诗歌场域,不断增强着诗歌写作的现实意义,而我们所理解的诗的意义,也在阅读和审美中获得了解放。

@饶秋晔:美学信仰与生活重构

《灯盏2021》散文卷的作者们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美学想象融入鲜活的生命体验,直觉观照并艺术再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物的关系,重构独具特色的物我空间和美学生态,给人以丰沛的艺术体验和审美享受。

扎西才让在《他们》中用散文诗一般的文字,勾勒出色彩鲜明、极具民族韵律的艺术群像。他的笔触带着倒钩、毛刺,粗粝奔放又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绵长。《说书艺人》一章将怪诞与现实揉捏成团,发酵出独特的风味,馥郁的浪漫主义芬芳和浓醇厚重的土腥气混元包裹在说书艺人的形象之上。格萨尔王时代的小喽啰,专门为坏人出谋划策的术士,清一色的红马红袍、戴着金色头盔的天兵天将,喘着粗气和天兵天将厮杀的野兽从扎西才让的笔尖喷薄而出,藏地英雄史诗的浩然磅礴之气随即在读者心中久久回荡。《房子》则被浇筑上鲜明的哥特风格,阴郁和隐喻不急不缓地交织在字里行间。扎西才让用怪诞阴森又凝练细腻的笔法驱使倾巢而出的鬼怪、割断动脉的忧郁青年、乌鸦、蚯蚓、板虫、蜥蜴……在“房子”里狂欢,氤氲出诡异神秘的艺术氛围,也让读者与房子一起陷入长久的冥思。

《烟火探微》中,徐玉向将视角投向最朴素日常的锅、碗、盆。他的文字质朴而极富张力,看似不经意的字句章节井然有序地演奏着民间生活小调,艺术再现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诗意想象,文字鲜活生动,充满情趣,蕴藉悠长,读之如饴在口。通过这些纬情入文的细致描写,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作者在灵感烛照下,借烟火探微生活琐碎,拢金石器皿以为载体,捡拾起经岁月历练而沉淀出的民间智慧和生命哲学。

同样聚焦人间烟火,毛银鹏的《人间点滴》则透着一种从容宽厚和对世界、人生理解的善意。他并不追究遣词造句的骈俪绮靡,而是以冲淡闲适、轻灵朴讷的语言,轻描淡写盈盈满满、蓬蓬勃勃的人情世相。近似白描的文字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将语言形式与艺术情思完美交融,始终带有一种雅驯和洗练,句短味永,泻畅通脱。鲁北明月的《沿着盲道往前走》带有鲜明的哲理散文的况味。他着墨于细节描写,将盲道的条状凸起比喻为八卦图中的“坤”,又笔锋一转,“这盲道给一个特殊的人群独享,必是有大德隐约其中的”。诗性和理性的质素注入“盲道”,感性的情怀和哲学的品格自然涌动。字里行间闪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沉思。诗与思汇聚成思想的洪流,突破了对具体意象的描绘和对个体生活的思考,升华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