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蒙词话2:写中华古典诗词的秘技
来源:长江日报 | 王蒙  2022年10月26日08:40

■ 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们都在那儿夸赞江南实在是好,游人感觉到的是最好搬到江南生活,终老于江南。春水如天,水天一色,水之蓝更加碧蓝鲜艳。游人躺在雕舫画壁的船里,听着雨声睡去。

酒垆旁的侍女,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她们的手腕,雪白洁净。在没有太老迈以前请不要急于回返故乡吧,回到家乡,想念起江南来,你会苦恋得肝肠寸断!

上面的解释中包含了个人的体悟,原词要含蓄得多。“尽说江南好”,联系下文是说春水、碧空、画船、听雨,那么这个好就首先是风光好,但欣赏风光的多半是有闲阶级,没有受过流浪之苦的人,也不妨设想“好”是说江南富庶,生计好,或者江南温热,冬天好过,或者江南酒好人好女娃好,人似月。

“只合江南老”,那么,缺少审美能力与心绪的老百姓呢?就是再说江南好好好,最多也不过是希望定居老死于江南而已。或者理解为,说的是从北方来到江南游玩或做事的人,不可能终年在此,来一回老一回,跑一趟老一趟。还可以理解为,人与江南俱老矣,人会衰老,江南也会衰败,美景也在老去。或者是说人生易老天难老,春水不老,风光不老,其他不老,而我们都老了。

而“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句如黄金,字如珠玉,情如春水,美如画舫。还乡而肠断,缘由多矣,含义广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也是“还乡须断肠”,还乡以后发现,在未还乡的时间段里,已经发生了那么多生离与死别,家乡依旧,亲友全非,当然也要断肠……发现故乡的诸多艰窘与愚蠢野蛮,听到种种哀鸣抱怨,还是好受不了。

那么笔者的字面解释:“没有老先急着回家乡,”算是最潇洒轻松的了。“还乡断肠”之句其实内涵大了去了,这样的句子,出于唐人,大于唐人,出于词人,大于诗词,出于韦庄,大于韦庄,这是那时人生的普遍况味。

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说是未老之前不必急着回老家,回到老家你会伤心难过的,这样的话语需要确切的解释吗?只需读一下这十个方块字,你不是蓦然被触动了吗?大家都在写乡愁,都在“home sick”,韦庄一反其道,告诉你不要急于回乡吧,回去了你会伤心得肝肠寸断呀!没有解释你也为之一惊,为之一震,为之疑惑,为之动情,还呆呆板板地穷解释什么呢?

再说一下,“菩萨蛮”这个词牌。据说这个词牌是外域输入的节奏。开始两句像是七绝的首联,然后两句像是七律或七绝的尾联。然后四句大致是五绝,平仄、节奏、音韵,几乎没有十分脱离唐诗。

然后将话题扯开,想起了沧州老乡纪晓岚对“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删节故事,纪昀将之改为“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那么,韦庄此词,将两句七言删作五言,更是绝无不可。尽说江南好,一个“尽”字,根本用不着“人人”了。接着去掉“游人”二字,留下“只合江南老”更有意思了,何必限于游人呢?工农兵学商诸界人士愿意定居在江南的应该比游人更多呀,游人去的地方更多得多啊,游的性质不可能是走到哪儿老到哪儿啊。当然古人的游不仅是指旅游与游戏,可以指种种出行,或指尚未完全确定自己的方向的人。

把韦庄的《菩萨蛮》删成两首五绝,比把杜牧的七绝删成五绝更可行,杜牧的诗里,“纷纷”是不可少的关键字,核心词之一,窃以为。

而这里的“人人”与“游人”,删之无碍。这又透露了一个秘技:您要写中华古典格式诗词吗?许多句子可以删去主语,更多的时候可以超越主语与宾语的区别,还可以将主、谓、宾、定、状、虚、实……颠倒着用。

■ 温庭筠《遐方怨·凭绣槛》

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靠着绣花精致门窗,掀起丝织帘帐,仍然收不到你的来信啊,只看着春天的大雁从江南飞走。那骑着战马的郎君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来呢?我无法得知。(眼前只有春深景色),迟开的海棠花正在凋落,而春雨下得密集。

女子的口气,或谓包含着文化的密码,讲的是被动的期待,命运的变数,信息的缺乏,求助的无从。有绣槛,有罗帷,没有郎君,没有安居乐业,没有夫妻恩爱,也没有郎君信息。大雁飞去了,成双成对,纵横南北,郎君不见书信,不见回归,一切都不知,但是,知道你最想知道的事情的风景,仍然非常美丽。

八十年前,童稚的王蒙被“海棠花谢也,雨霏霏”八个字迷住,成年后王蒙早已翩翩放飞了全文,这八个字则天造地设,迷恋一生。还拼命设想霏霏的雨与纷纷的雨的区别。纷纷与霏霏读音接近,感觉不同。纷纷扬扬是口语,是大而密的急雨,霏霏是细雨,是悄悄的雨,是口语中没有的雨,是动静不太大、实际上下得很密实的雨,是难以解释,难以动情,难以借酒浇愁,却仍然一样地“断魂”之雨,断肠之雨,饮泣无声之雨。

幽美、中上层人士、雅致、孤单、思念、费解;婉转、沉醉、欣赏、自怜;却又空虚得难捱。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心态、社会心态、阶层心态与性别心态呢?

发现了没有?请尽情地阅读、吟咏、背诵温庭筠的《遐方怨·凭绣槛》吧,仅仅词牌与首句,仅仅乡槛、罗帷、春雁、征马已经够唯美的了,再加上“海棠花谢也,雨霏霏”,读者已不胜其美丽温柔娇羞淑雅风致了,何以再加上白话文的解释呢?可别闹成佛头着粪、画蛇添足呀?

读书求解,这很正确。但是艺术包括语言艺术,与理解同样重要的,有时候比理解还重要的,是感悟、感觉、感染、感动,这首词里的花和雨,不是讲植物学花卉学,不是讲天气气象季节,是在讲人的、你我他她的感受与心绪,是在摹写人对于世界、命运、遭遇、万物万有的感应与感情。

你喜欢它,你受它的吸引,你爱它的每一处的字音形义,你获得了美的愉悦,它触动了你的心弦,你觉得读过这首《菩萨蛮》是件幸福的体验,可以了。祝贺你与1200年前的词人的心曲相通与心灵共振吧,你将会活得很有滋味,很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