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来源:文艺报 | 文苏皖  2022年10月12日09:49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年前我怀着对文学的热爱,朝圣一般入职了中国作家协会,开启了在文学刊物当编辑的人生里程。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培养教育下,十年间,我从《人民文学》到《小说选刊》,从一名青涩的毕业生到一名光荣的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责任编辑,春风拂动,山河清远,我步履坚定地走在实现自己青春理想抱负的征途上。

按照行规,新入职的出版社编辑通常要从校对干起,而杂志社的新手编辑则要从发行部门学起。我是多么幸运,遇到我入职的领路人,干了一辈子发行工作的“老发行”王志山老师。王老师认真教我领会期刊发行的重要性,从给杂志装信封、贴地址、发快递,到讲解用纸、装帧、定价、定位;从开车带我挨个走访北京邮局零售报刊亭,到图书订货会上与分销商谈判;从寻找人脉资源扩大发行渠道,到清点核对零售商退回杂志库房的销售数据……王老师事无巨细,耐心传帮带,教会我从一本期刊的流程末端观察业界的发展变化,为今后的编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他身上,我看到一位文学工作者对文学的崇敬,学到他尽职尽责、踏实肯干、为文学服务的敬业奉献精神。只可惜,在2015年冬季一个北风呼啸的中午,我眼见他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离世对我是一次沉重的精神打击,更是我入职6年来最大的考验。接下来的两年间,我强忍悲痛接过王老师的接力棒,独当发行工作的一面,顺利完成期刊正刊和外文版的各项发行任务。如今回想,那两年时常在睡梦中惊醒,生怕在发行数据上出现小数点的错漏,生怕遇到印厂等开机而纸张还在运输路上,生怕因为我的疏忽耽搁杂志的上市。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和配合下,我平稳完成了发行部的工作。这段经历和历练,为我后来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奠定了基础。

我入门当编辑的领路人是崔道怡老师。记得入职不久,2009年中国作家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诗歌朗诵会上,崔道怡老师穿着红毛衣、白衬衫,白发苍苍,手捧红色文件夹,站在舞台中央,郑重、肃穆地领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领诵使我第一次对文学编辑这个职业肃然起敬,同时也深感这正是崔老师的夫子自道,是他40年来对编辑工作奉献精神的写照。7年后,2016年的冬天,崔道怡老师又被请回杂志社,给年轻编辑做了一次传帮带的恳谈会。我的笔记本里认真记录下崔老师说的话:文学编辑要但问耕耘、不计收获、不求闻达,要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业务素质。他举例说明了我们编辑工作的“准、宽、细、慎、严”五字诀,看稿要准,选稿要宽,改稿要细,退稿要慎,发稿要严。让我们做到尽心尽力,无愧无悔,有始有终。一位老前辈的谆谆教诲点亮了我编辑生涯的领航灯,强化了我热爱编辑事业的初心,夯实了我对编辑职业意义与尊严的理解。这次恳谈会,让我切身感受到作为一名文学编辑、一名青年文学工作者的使命。

我真正入行当编辑的领路人是徐坤老师。2017年,徐老师把我从发行部要到她分管的事业发展部任副主任,带领我东奔西走,出外颁奖建基地搞采风,起草合同,讨价还价,确定行程,处理突发的人员调整、票务更换、行程变更……做一些看似渺小却又无比重要的细碎琐事,在实战中锤炼我结识作家、组织社会活动及与合作方打交道的能力。同时徐老师督促我不断在学业上精进,努力完成业务晋阶,干好编辑主业。她的鼓励,让我有勇气报考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硕士班,增长知识和才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完成了学业,并有幸能与作家鲁敏、杨遥等成为同学;她一篇篇仔细地修改我和其他青年编辑的稿签,耐心讲解每篇作家手稿中的气韵和肌理、每篇选载小说的特点和缘由,教导我们时刻把握文坛创作的脉动和风向。按照这个方向,我在编辑道路上砥砺前行,一路高歌猛进,责编的许多作品进入各种年选和排行榜。我责编的马平小说《高腔》2018年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打造成脱贫攻坚的精品剧目上演;我责编的季宇小说《最后的电波》2022年由国家话剧院改编成话剧《铁流东进》,作为第七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开幕大戏;我责编的董夏青青小说《在阿吾斯奇》2021年获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2022年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成为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责任编辑,是我职业生涯最为高光的时刻,背后承载的是我十年的青春和汗水,十年的历练与精修。2019年秋我调入《小说选刊》工作,任编辑部副主任,三年时间不到,就取得辉煌业绩。在2022年评选出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中,10篇获奖的中短篇小说里,《小说选刊》选过的就占了7篇,以优异成绩为“披沙拣金,功归无名英雄;名标金榜,尽是后起之秀”这句茅盾先生的发刊词交出了当今《小说选刊》的答卷。

细节决定成败,点滴铸就辉煌。犹记2018年冬季,我们在杭州颁发年度奖,那次活动隆重盛大,邀请了王蒙、蒋子龙、刘心武等文坛名家,以及作协的多位领导、老师到杭州现场参加典礼。当时徐主编带着我和事业发展部几位同志一起与杭州电视台商量颁奖典礼的细节和规程,从北京一路商量到杭州,事无巨细,细致到安排哪个同事跟随哪位作家,作家们的行程都有专人紧盯。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一辈作家,要重点照顾,两名编辑盯一个人。那是我入职以来第一次参与组织如此重大的颁奖典礼,还是在京外异地“拉弓射箭”。活动结束后,在陪同王蒙老师一起返京的飞机上,我还在总结回顾学习到的经验,谨记这种大型颁奖活动应该注意的细节。从那时起,我记住了“工作一定要细化”“一定要注意两个安全:政治安全和人身安全”这些至理名言和工作要求。这个成功案例,这些记忆与思考,在2021年《小说选刊》组织的大型活动“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30位鲁奖作家鲁迅故乡绍兴行”中有了用武之地。我作为《小说选刊》编辑部副主任和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从参与政府招标草拟百万合同,到指挥大队人马出行遵守防疫措施,及至会议节目彩排、分组采风、稿件结集出书,全程基本上由我主要实操完成,办出了一届盛典级的大型文学活动,广受主办方和与会作家的好评。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屈指可数,但青年时代这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认清自身方能知晓定位,坚守初心方能行稳致远。我的青年时代在中国作家协会度过,经过多个岗位的锻造,从当年发行部的一名助理编辑到如今成长为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责任编辑,从懵懂无知、爱好文学的青年变成如今综合型的文学服务者、组织者。十多年来,是中国作家协会培养了我,造就了我,让我实现理想,贡献青春和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未来十年我将不断努力,继续为文化育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