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非凡十年:擦亮“作家”品牌 打造中国文学出版旗舰阵地
来源:文艺报 | 李晓晨  2022年10月10日08:55

作家出版社员工合影

新中国70年文学成就座谈会暨《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研讨会现场合影

作家出版社2021年度好书专家评选会现场

在中国当代出版的格局领域中,作家出版社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家自诞生之日起即以“作家”命名的出版社,历经近70年岁月洗礼,始终坚持为文学精品提供传播阵地,为人民群众出版好书,推出了无数在业界和读者间产生深远影响的优秀作品。今天活跃在中国文坛的许多著名作家,其处女作、代表作大多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作家出版社所走过的道路,见证了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镌刻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深刻印记。她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单位、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等等。如果将作家出版社的前行之路比作一条河流,那么,新时代的十年便是这条河流波澜壮阔的部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大河上下,涛声阵阵——

新时代的十年里,作家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推进五大优质产品线建设,实施“精品出版”“品牌经营”“融合发展”“人才集聚”等新战略举措,加强现实题材出版规划,努力擦亮“作家”品牌,打造中国文学出版旗舰阵地,以精品出版助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文学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心怀“国之大者” 做大做强主题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时代新征程,作家出版社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刻把握时代命题与文学命题的关系,把做大做强主题出版与多出精品相结合,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推出了一批批反映时代巨变,抒写民族伟大成就和人民精神图谱的优秀主题图书。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套60卷本的“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与读者见面。新书发布会现场,由这套丛书砌成的数字100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新俄国游记》《少年漂泊者》《可爱的中国》《八月的乡村》《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文库精选了60部兼具时代精神、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经典著作,以此向党的伟大历史致敬,向中国文学传统致敬。此外,以初版本的形式“复刻”,正是希望再现这些作品的原版原貌,带领读者重新回到百年文学风云激荡的历史现场。有评论家认为,丛书充分展现了一代又一代作家脚踏广袤大地,同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担当。“时间是艺术的试金石,这些作品之所以难以被时光泯灭,既在于其所蕴含的思想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也在于它们在艺术上为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的成功,得益于作家出版社近年来实施的五大优质产品线战略,其中主题出版即是重要一环。现在每年约有20余种选题进入这一产品线,对于这些选题,出版社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激励扶持力度,同时从编印发和宣传营销等多方面匹配社内外优质资源,最大限度保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新时代的十年里,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到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作家出版社用一部部精品图书,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留下重要而独特的“信”史——

40卷本的“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选取各个时期、各个体裁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创作成就。“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计划出版120部,旨在为民族先贤树碑立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百部优秀剧作典藏”遴选百余位剧作家的100部优秀戏剧作品,总结回顾百年来中国戏剧文学的历史巨变与伟大成就。现实题材作品佳作迭出,《生死守护》《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吉祥的天空》等备受关注。《战“疫”之歌》《上海表情》《答卷》《生命卡点》《抗“疫”者说》《人间光亮——武汉生命记忆》,汇聚起全社会抗击疫情的正能量。“世界文学经典文库”持续引进具有文学价值、思想价值的经典作品,为中国读者开辟了一扇扇管窥世界文学的窗口。“网络文学名家名作导读”“网络文学名作典藏”,互补联动,市场预期看好。“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推动文艺批评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为切实改进批评风气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21世纪文学之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发现、扶持了大批有创作潜力的作家,许多文学新人由此获得了广阔的成长天地。

在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作协实施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中,作家出版社向各地作家、基层文学工作者广发“英雄帖”,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地约稿,拓展更有成效的组稿工作。截至目前,已收到来稿600多件,涉及生态保护与乡村治理、养殖种植和电商产业、粮田建设与现代农业、少数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新时代乡村发展变迁的各个方面。创作者既有生于乡村、长于乡村的基层青年作家,也有受过高等教育、扎根乡村的一线干部,有始终致力于观察乡土的农村题材写作者,也有秉持创新精神不断开拓进取的知名作家。

对于所征集的稿件,出版社进行严格的审读论证和全流程管理,既把握选题质量,优中选优,也密切加强同作者的联系,鼓励、引导、培育其成为展现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创作力量。此外,充分调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文学向影视、戏剧、网络音视频等形态和传播媒介的IP转化,强化文学作品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充分释放文学潜能和价值,持续提升文学传播的影响力、到达率。

对于新时代主题出版,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有着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主题出版既能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又能在引领大众阅读风尚、提高全民素质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要把做强主题出版与多出精品结合起来,才能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精品,努力打造文学高峰。伴随着向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新时代的主题出版一定会迎来新的辉煌。

增强“双效”意识 聚力原创精品出版

把内容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新时代的十年间,作家出版社继承优良传统,以国家文化建设为己任,不断增强“双效”意识,坚守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平出版理念,集中优质资源、优质作家、优质编辑队伍,聚力原创精品出版,努力推出更多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好的精品图书,切实把内容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为推出更多原创精品,从创作、出版、传播的各个环节持续深入发力。出台《关于加强原创精品图书出版的意见》《关于建设“五大优质产品线”的通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推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优秀图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家社出版发行的图书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百余个重要奖项,多部图书入选年度“中国好书”榜单。仅以2018年为例,有陈彦的《主角》、徐剑的《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周晓枫的《小翅膀》同时入选年度“中国好书”,这在中国出版界尚属首次,被誉为出版领域的“现象级”事件。

2020年,作家社策划推出包括《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国家温度》《出泥淖记》《春风已度玉门关》《爱的礼物》等在内的“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丛书”,丛书入选2020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以及第十届中国数字博览会助力脱贫数字内容精品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留下了珍贵的国家记忆和文学记忆。在这其中,作家李迪因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采访过程中积劳成疾,于当年6月与世长辞,他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也因为其质朴的情感、动人的故事入选2020年度“中国好书”。

遴选“双效”原创图书持续3年,成效显著,出版图书既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暂坐》《笑的风》《俗世奇人》《烟火》《女工绘》《喜剧》《人民的财产》《最后的农民工》《长安》《中文桃李》《铜行里》《兰台遗卷》等,这些图书有的获得重要奖项,有的入选各类图书榜单。

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取得长足发展。今年截至5月底,全社共通过选题585个,印制图书429种,其中新书179种,印制总册数488万册,总码洋2.22亿,发货码洋2.16亿。《白鹿原》《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暂坐》《苦难辉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苏菲的世界》《人民的财产》《天局》《乡土中国(作家经典文库)》等势头强劲,成为图书市场上的超级畅销书和常销书。

谈及精品原创出版,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张亚丽格外看中“作家”品牌和选题质量。她表示,作家出版社今后将继续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优化选题结构,珍惜“作家”品牌,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掘中国作协的背景资源,聚焦当代作家长篇原创精品。布局五大优质选题板块,着力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又丰富多彩的出版样态。加大精品图书出版扶持力度,鼓励编辑增强策划意识、原创意识、精品意识,沉下心来把优质选题做深做透,同时深入研究出版新业态,不断探索出版的新边界和新形式。

推进融合发展 寻求“破圈”良策

努力实现出版创新传播创新

从当下出版市场来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出版格局、内容生态、受众对象以及传播形式。如何在新时代推进融合发展,寻求“破圈”良策,从而实现出版创新和传播创新,已成为出版企业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为推进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导和遵循原则。顺应时代发展,作家出版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将数字化建设作为中长期发展重点,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重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有机融合,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

建立上下联动的运营机制,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作家出版社官网正式改版上线,自有APP及云服务平台围绕图书展开深度数字化开发,重点开发手机客户端应用,包含有声书阅读、系列短视频及活动直播回看等形式的内容呈现。头条号、抖音号、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组成的新媒体矩阵影响日盛,吸引了众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

在中国作协“两大计划”中,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征稿阶段开通面向各地作协和社会大众的征稿邮箱,在官方网站设置专题页面,积极挖掘精品选题,寻找优秀写作人才。与此同时,不间断推出融媒体创意产品,分时段、跨平台、多圈层、分众化推送内容,为创作计划加热升温,以期充分挖掘创作成果价值,形成多介质产品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释放“两大计划”的巨大能量。

同各大平台开展深度合作,通过版权多元转化促进资源增值。比如,《生死守护》与腾讯视频签约,影视版权收入610万元;与掌阅、阅文、抖音、微信读书等签约,梳理版权信息制作电子书制作标准,完成1400余种电子书加工,收入同比增长30%;根据《人民的财产》改编的电视剧《突围》、由《乡村第一书记》改编的电视剧《花开山乡》、由《北辙南辕》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带动了图书热销。

改革创新,开拓营销新路径。同淘宝、京东、当当、浙江博库等合作,开通抖音、快手小店,与微店同步进行图书上架、更新,定期在官方平台直播带货。如今读者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电商平台尽情选购喜欢的图书,此外还可以参加直播互动,听作家、评论家分享观点见解,针对感兴趣的话题提问求教,共同讨论。出版社也会邀请优质明星分享读书感悟,吸引粉丝变为忠实读者。疫情期间,在实体书店业绩下滑的情况下,作家出版社网店销售占比大幅提升,探索出了新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渠道。

强化刊社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多方共享和平台呈现。为统合力量、优势互补,作家出版社与文艺报社、人民文学杂志社、诗刊社、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杂志社、小说选刊杂志社,达成“刊社一体、资源共享”合作协议,探索多渠道、全方位的新发展模式,使真正具有文学创作实力的作家、代表时代强音的作品得到及时、全面、深入的发掘和推介。出版社旗下的《作家文摘》《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发展势头良好,《作家文摘》发行量在同类报刊中处于领先位置,曾被评为“百强报纸”等,“《作家文摘》悦读会”“读者俱乐部”等产生很大反响。《中国校园文学》入选“中国精品期刊展”,创办“青年号”,开通“中国校园文学网”,同时还开发了“种子作家社”这一新媒体平台。

经过多年努力,作家出版社正逐渐从传统的图书产品出版社向文化内容提供商、服务商转变,从单一的以纸质产品为主的传统出版企业,向纸质、数字出版、版权经营和相关文化产业并举的立体格局转变。通过平台再造、流程优化,促进各种出版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平台终端、技术应用、管理手段共融互通,使得出版物的形态更加立体化,传播更加多样化,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共生、此长彼长。

讲好中国故事 创新“走出去”路径

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融入世界文学成为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版权输出,助力当代文学“走出去”和“走进去”。启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海外推广计划,建设中文作品译介平台,启动系列文学电影计划。中文作品译介平台借助社会化协作力量,突破中文作品面临的翻译困境,文学电影计划则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以外,为文学的传播尤其是海外传播开辟了巨大空间。

策划重点选题,实现更多文学作品海外推广。多部图书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其中,《兄弟》(捷克语)、《大国重器》(意大利语)等入选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长恨歌》入选“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中国好书”书目。《金谷银山》(意大利语)、《上上长江》(波兰语)、《寻找张展》(蒙古语)、《眼欢喜》(亚美尼亚语)入选当代作品翻译出版工程。《金谷银山》《生命册》《此心此念:太行之子吴金印》等的俄文版入选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山本》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中文图书20强。《活着》《红高粱家族》等入选“亚洲经典互译计划”基础书目。《出泥淖记》《国家温度》《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分别出售英文、德文版权。《安魂》(瑞典文)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对手》(英文)、《多瑙河峡谷》(俄文)、《喜剧》(西班牙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俄文)、《笑的风》(阿拉伯文)签订版权输出协议……

于2019年推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典诗歌文库》,堪称“走出去”战略的杰出果实。文库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补充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据悉,该文库计划5年内出版35种41册,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和规模。丛书遴选“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诗歌名作,从各语种原文诗歌直接编选并翻译,兼有原创性研究和填补空白的特点,自启动以来,在调查研究、资料搜集、版权联络、编选翻译等过程中,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大力支持和热切期待。丛书主编、西班牙语翻译家赵振江谈到,该项目所涉及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出版系统全面的文学选集,其中很多诗作都是首次在汉语世界面世。

经过多年探索,作家出版社在版权保护和“走出去”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在专人负责、专项推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走出去”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也因此,出版社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被评为“2021年度十大著作权人”,多次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表彰。

以改制为起点 向改革要动力

汇聚起文学出版的磅礴力量

行走在作家出版社的走廊里,一位位著名作家、编辑家、出版人的照片迎面而来,他们代表着深厚的历史传统,更昭示着希望和未来。回顾作家出版社的前行之路,改革与发展始终并辔而行。近70年里,她始终以当代中国文学主流作家为出版依托,以力推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作品、扶植文坛新人为己任,大力促进海内外文学交流,出版了众多读者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进入21世纪,作家出版社和许多文化单位一样,共同面临着转企改制的机遇和挑战——

2011年,按照中央文化单位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由事业单位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2018年,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同年12月正式更名为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9年7月8日,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这一天来之不易,这一天意味深长。这标志着作家出版社完成公司制改革,即将开启现代文化企业发展的新征程,而这也是中国作协推进中央文化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

揭牌仪式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作家出版社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意味着将由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今后要按照公司章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发挥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制之后,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接受更大的考验与挑战,同时也一定会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改革的蓝图已经缓缓展开,改革的探索正在有序进行。

眼下,作家出版社的深化改革路径正在稳步推进;未来,一个实力雄厚的文学出版企业将通过汇集优势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实现华丽转身。在这一并不遥远的规划之中,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将同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进行资产重组,最终完成改制上市。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指出,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要为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转企改制做好基础性工作和准备工作,提高站位、统一思想,把自身发展融入集团改革大局,在深化改革中勇挑大梁、担当责任,不断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集团改制创造良好条件和发展契机,通过不断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在出版行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文学事业和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再立新功。

未来必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作家出版社全体同仁都深感责任与使命重大。以改制为新的起点,向改革要发展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才能汇聚起文学出版的磅礴力量。

对于这样一家出版社,作家曹文轩曾对其寄予美好的祝福:“她将在新的起点上,思想更解放,理念更先进,创新更大胆,思路更开拓,探索更深入,行动更有力,执行更坚决,成为优秀的现代文化企业,成为更多作家之家,从而引领出版新时代,让中国文艺创作、文学出版从高原走向高峰。”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踏上新的征程,以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历史机遇为契机,作家出版社必将不忘初心,践行出版使命,发挥品牌优势,在坚持社会效益为先的前提下,向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文化企业的方向前进,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推进新时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劈波斩浪,迎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