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乡村振兴·广西故事 《广西文学》2022年第9期|吴美群:仫佬妹的电商梦
来源:《广西文学》2022年第9期 | 吴美群  2022年09月29日08:07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干出了一番让人刮目相看的事业。她不仅自己创业成功了,还带动了当地的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她被评为河池市十大杰出青年、广西道德模范,获得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奉献奖,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她就是罗翠美,土生土长的仫佬妹。

她的公司是仫佬山乡最早成立的一家电商公司,位于桂西北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城区西面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仫佬家园。

我来到她的公司采访了她。中等身材,眉清目秀,脸庞透露着几分精明与干练,风风火火的性格似乎与文文静静的外表沾不上边。

地处桂西北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全国的仫佬族主要聚居于此。离罗城县城约一公里处,有一个仫佬族村寨叫大罗村。四十年前,罗翠美就出生在大罗村的一个农户家里。

大罗村,地理位置优越,村屯临近县城区;交通条件便利,罗(罗城)柳(柳城)二级公路穿屯而过。村后还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为养殖清水鸭和种植蔬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大罗村成了县城区农副产品供应的“后花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儿时的罗翠美家境贫寒,很早就学会了为父母分担家务,小时候就帮助家里把种植的蔬菜挑到集市上去卖,不管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她一直看守着自家的菜摊。

寒冬腊月看守菜摊,在罗翠美的记忆里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一个寒冷的冬日,她一个人守着自家的菜摊。地处九万大山南麓风口地段的仫佬山乡,冬天风特别大,呼啸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扑打在人们的脸上,又冷又辣。

衣着单薄的她被寒风吹得面红耳赤,连打冷战。尽管心里焦急,但还是没能把菜卖出去。

有了这一次寒风中卖菜的经历,她便常常想:家乡地处边远的山区,人口较少,消费能力有限,如果有一种能够飞越大山的销售渠道,把家乡新鲜的蔬菜销售出去,不用在寒风中苦苦等待那该多好呀!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天晚上,罗翠美做了一个奇特的梦。菜市上,菜农们各自守着自家的菜摊。因为没能把菜卖出去,大家都伤心地哭了起来。哭声越来越大,飘到了天上。顷刻间,一位白发苍苍手持神鞭的老人从天而降。老人问大家,你们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菜农们说,因为我们的菜卖不出去。老人微微一笑说,这好办。只见老人神鞭一甩,那菜摊上所有的菜便乘风飞越大山飘到山外的大市场,山外的人们争相购买,不一会,菜便卖完了。那老人又甩了一下神鞭,那卖菜所得的钱,又一张张飞到老人的手中。老人把钱一一分给大家之后,便又飞到了天上。

那神鞭多厉害呀!她在梦中醒来,喃喃自语。

这是罗翠美儿时的一个梦,虽然那时她还不知道有电商这个渠道,但这个梦想已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脑海中。

罗翠美自小就是一个善于思考总结的人。寒风中卖菜的经历,让她悟出了一个经商的门道:冷买热卖。

冷天雨天,菜不好卖,难挑回去,许多山里来的菜农都会低价卖出,好轻松回家。此时集中买进来,然后高出进价上门推销给酒店,就会赚取差价,增加收入。由于罗翠美讲信用,许多山里的菜农都信任她,每逢菜不好卖的时候,都愿意把菜兑给她。有时农活紧张,山里的菜农为了赶时间,直接把挑来的新鲜蔬菜转手给她。这样一来,罗翠美加入了贩卖蔬菜的行列,成了一名早出晚归的卖菜妹。

一个偶然的机会,罗翠美来到了浙江打工。

她有一个堂姐,在浙江省慈溪市开了一家五金厂,由于业务较忙,便叫她过来帮助管理。

一年之后,堂姐又介绍她到一家电子厂工作。这家电子厂原来只有五个人,专门生产线路板。经过几年的努力,员工猛增到一百多人,订单遍布全国各地,老板买上了豪车,建起了别墅。

电子厂老板传奇式的创业效应,让她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她投资创业的热情,也增强了她投资创业的信心。

于是她决定出来闯荡一番。

她辞职来到了杭州市。

通过几天的市场调查,她决定做服装批发。在西湖边上的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她与人合伙租下了服饰批发门面。

“不懂潮流,就去一些商城里模仿服饰款式,自己委托加工厂生产。”罗翠美回忆说。

当时市场竞争尚小,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打拼劲头,她很快挣到第一桶金。

然而,就在她生意刚有起色准备继续发展的时候,父亲病了。

罗翠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小时候,她就听说杭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来到杭州后,她忙于打拼,无暇观赏美景。

这天晚上,苦闷的她一个人来到西湖边散心。

看到西湖,她想起了自己以前上学读过的苏东坡《夜泛西湖五绝》的诗句:“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诗中所表达的那种惆怅之情,不正是她此时的心情吗?

此时,她无心欣赏这美妙的西湖夜景,脑子里想的尽是生病的父亲。恍惚中,她似乎看到了瘦弱的父亲,吃力地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大门口,倚着门边,翘首期盼女儿从远方归来。

思前想后,她决定放弃生意回家照顾父亲。

的士—火车—汽车,罗翠美一路风尘,离开了繁华的都市,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回来啦,不在杭州做生意啦?”

“没办法,父亲病了。”

“在家难哦,我们种植的蔬菜水果都卖不得好价钱,都不知道怎么办呢。”

“妹,你在外面见过世面,你得帮帮我们呀!”

在家乡,她看到村民们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许多父老乡亲还在为填饱肚子发愁,他们常常因为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灵通,导致很多生态农产品烂在田间地头也无法销售出去。

乡亲们失望、落寞、无奈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罗翠美的心。

如何才能帮助乡亲们呢?

乡村的夜晚,宁静而又寂寞,罗翠美坐在自家的晒楼上,望着远处黑黝黝的山野,心里一片迷茫。返乡创业,路在何方?

想来想去,她忽然想起了在杭州的超市。

城市有超市,农村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

于是,罗翠美投资在县城开了一家占地三千平方米的大型生鲜超市。

许多人质疑,农产品怎么可以放在超市里卖?

然而,开业第一天仅农产品的销售额便达到了三万元,这大大坚定了罗翠美返乡创业的信心。

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连连出现亏损。

“我该怎么办?”罗翠美来到了村后的小河边,坐在那里苦苦思索,不得其解。

忽然,她的手机响了起来。

“喂,姐妹,在忙什么?”

“不忙。”

“不忙,那来杭州耍几天,我们好久没有聚会了。”

“好的,见面再聊吧!”

一个从浙江打来的电话改变了罗翠美接下来的经营方向。当年在浙江时结识的朋友邀她赴杭州聚会。

聚会期间,朋友带她来到了浙江安吉。

在浙江安吉,她看到,村民将竹子精加工为各种工艺品,再依托互联网与物流将产品送至全国各地的客户手中。

吃晚饭的时候,罗翠美向她的姐妹们倾诉了自己的苦衷。

“我在家乡开生鲜超市,不知道为什么连连亏损。”

“罗城地处偏僻,城区人口少,销售量不大,开生鲜超市,不亏损才怪呢!”

“同样是绿水青山,广西的农特产品质量也很好,为什么别人可以拿来换钱,你家乡的好东西却只能自己消化呢?”

“你为什么不可以做电子商务,向外销售呢?”

了解到罗翠美在县城经营传统的线下生鲜超市的情况后,她的姐妹们建议她改变经营方向,做电子商务。

从浙江回来后,罗翠美决定在县城投资电子商务。

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做什么电子商务,干脆去炒房来钱快!”

“在农村做电商,你是不是疯了?”

面对朋友与家人的劝阻,罗翠美的想法没有动摇。

2016年9月,罗翠美在罗城注册成立了第一家电商公司——广西中欧鲜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为农户提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技术、农资供应、金融服务链接、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等服务。公司采取“互联网+订单农业+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吸纳和带领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抱团脱贫致富。

公司成立之初,罗翠美花了很多钱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投放广告,希望通过制造流量带动销量。结果,几十万元广告费投了出去,公司销售业绩平平,不见起色。

“怎么会是这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面对问题,她自言自语,不知所措。

“浙江那边电商发达,肯定有不少的好经验。你到那边走走,说不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呢!”有人建议她外出取经。

于是,罗翠美赴浙江取经。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郭红东教授的一番话对她影响很大。

“你在县城起步做农村电商,只做产品供应链即可,千万不要投资电商平台。”郭教授解释说,农村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在于独特的生态农产品,以及深加工的产业链。

回来之后,罗翠美将公司定位为“本土农村电商”,并撤下了相关电商平台的广告,开始了艰难的电商创业之路。

公司刚成立时,四十平方米的办公区只有两名员工,一名负责文字编辑,另一名是自己的助理。罗翠美相继投入二十万元培训外来员工。令她苦恼的是,辛辛苦苦培养的员工刚作出成绩便被别人挖走了。

“那段时间真的是筋疲力尽,自己的强项在于下乡与村民打交道,真正的电商技术还需要专业人才来操作。”回忆公司刚成立的那段艰难的日子,罗翠美感叹不已。

罗翠美想出孵化本土电商人才的策略。她招聘了四十余名员工参与日常运营。起初,这些员工经常出现上传照片不清晰等低级错误。

她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引导他们“走路”,手把手教他们使用电脑、制作出电子发货单及发短视频的相关技能。

许多员工,刚进公司时不仅不会操作电脑,甚至连微信都未使用过。通过操作技能培训之后,如今这些员工不仅可以娴熟地制作出电子发货单,还会在闲暇时间拍摄短视频发在网上。

凡事都得摸索。产品包装不够时尚,罗翠美便委托给专业的公司。如何使上传的照片更加美观,罗翠美上网自学了一个月才弄明白。快递发出后,一些客户没有第一时间签收导致产品腐坏。于是,罗翠美在发货后迅速发短信给买家,提醒对方及时关注物流信息……直到现在,罗翠美还保留着一有空便去浙江“取经”的习惯。

解决了人才短缺的难题,接下来就是稳定货源。

稳定货源,必须建立农产品基地。为了建立农产品基地,罗翠美吃尽了苦头。

“下乡的时候,人家都把我们当成骗子进村一样,都不理我们。”罗翠美回忆说。

罗翠美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天河镇维新村的尴尬场景。

那天,她来到维新村,面对她描绘的农村电商前景,村民们不为所动。村民们都把她当成骗子,任她如何宣传,都不理不睬。

“怎么想做一件好事,就那么难呢?”罗翠美想不通,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

罗翠美不甘心,她带领团队带着甜豆种子与肥料再次来到维新村。

在镇妇联和村委会的帮助下,罗翠美召开了一次推心置腹的现场会。小小的村委会议室里,挤满了前来参加会议的村民。

“许多老板拿到货就跑路了,谁知道你会不会跑?”村民们当面提出质疑。

“我是本地人,能跑到哪里去?”罗翠美哭笑不得。

“那如果我们种植了,到时有收成了,你能够保价全部收购?”村民们再次提出质疑。

“这一点我保证做到。”罗翠美肯定地回答。

“那你拿什么保证?”村民们穷追不舍。

“我免费为你们提供甜豆种子与肥料,并按时上门收购。”罗翠美依旧肯定地回答。

经过激烈的争论,村民们被罗翠美的诚意深深感动,大家愿意试一试。

为了表示诚意,罗翠美当场免费为村民发放了甜豆种子与肥料,并承诺自己会上门收购。

两个月后,村民以每斤五元的价格将甜豆卖给她。一些种植面积较大的村民只用两个多月就成为“万元户”。村民们被甜豆“短平快”的经济效益打动了。在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下,罗翠美的甜豆基地很快便建成了。

有了甜豆基地的经验,罗翠美又着手创建富硒米基地。

当罗翠美带领团队带着稻种与肥料来到黄金镇寨道村时,她才知道沿用维新村的经验根本行不通。

那天晚上,在村委会组织的村民会议上,罗翠美苦口婆心地宣传创建富硒米基地对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作用,并承诺免费提供稻种与肥料,保证上门收购,让村民们赚到钱。

罗翠美的话音刚落,会场上便吵闹成一锅粥,沸沸扬扬。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农民讲究的是实惠,不见兔子不撒鹰。”

“你说的那么好,可到底如何谁知道?”

“讲多没有用,你做示范给我们看看才算数!”

不欢而散的结局,让罗翠美始料未及。

没有办法,罗翠美只好带领公司技术人员亲自到寨道村进行示范种植。

然而,天不作美。

就在秧苗刚刚插下去的当晚,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望着窗外铺天盖地的雨幕,罗翠美彻夜未眠。她在心里默默地祈求:老天爷啊,你就不能帮帮我呀!

第二天一大早,罗翠美和公司技术人员急匆匆赶到寨道村。只见:示范田里,刚插下的秧苗,像一条条死鱼一样漂浮在水汪汪的稻田里。此情此景,罗翠美欲哭无泪。她顾不上伤心,和公司技术人员一起,捞起裤脚,蹚着浑水,来到稻田里小心翼翼地捡起漂浮的秧苗。

人手少,工作量大,忙了好久,累得腰酸腿痛,她和公司技术人员才完成三分之一的工作量。

就在罗翠美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村主任林德昌带人帮忙来了。

大家赶紧排水,并将秧苗一蔸一蔸重新插下田,累了整整一天,才重新插好那些漂浮的秧苗。疲惫不堪的罗翠美走到田头,便坐着不想起来,她太累了,身累、心累。看着重新插好的秧田,她终于松了一口气。

之后,罗翠美和公司技术人员又起早贪黑精心管护着示范田。

功夫不负有心人,示范田终于获得了好收成。金黄的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令人赏心悦目。

村民们服了,都自愿要求种植。

在罗翠美及公司技术人员的耐心指导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全村都种植了富硒优质稻并获得了好收成。

为了保证与村民长期合作,罗翠美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链一园”策略,相继在全县六十七个村庄建立了六十七个电商服务站。

罗翠美坚持从“一产”做起,以“农”为本,将过去零散的农产品种植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经营,通过实施“互联网+订单农业+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与三千五百户贫困户合作发展富硒大米、本地糯玉米、百香果、红心猕猴桃、黑木耳等电商扶贫订单产业。贫困户出土地出劳动力,电商企业提供跟踪技术服务,公司运用多种电子商务营销手段,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和广度,完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真正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等核心问题。

稳定了货源,罗翠美又着手打开销路。

扶贫工作的开展帮助她打开了最初的销路。2017年春节前夕,县里组织六十名致富带头人到深圳市福田区参观学习。罗翠美抓住这一机会,带去了自己公司的特色农产品。在深圳,不少公司白领很喜欢这些来自大山的绿色食材。一些单位刚开始只是礼貌性地购买,渐渐地便成了固定的客户。

深圳之行,提升了罗翠美与大型客户谈判的底气,更坚定了她创新销售方式的信心。

“传统的电商创业,属于先种植后销售,有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而我们公司采用‘互联网+订单农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根据客户需求种植相关产品。别以为依靠订单产品销量上不去,我们现在忙客户的订单都忙不过来。”罗翠美自豪地说。

凭借这种模式,罗翠美与深圳一家大企业签下了一千万元的订单。2017年至2020年,罗翠美承接深圳客户订单超过三十万宗,销售额达三千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罗翠美创业致富后,不忘回馈社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钟喜荣是罗城黄金镇黄金社区新维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五口人靠仅有的四亩山区耕地维持生活。搬至安置点后,年过五旬的她在县城找工作屡屡碰壁。了解到钟喜荣的困难情况,罗翠美首先让她在线下超市从事后勤工作。试用期满后,将其提升为超市生鲜组组长。现在,钟喜荣每月有两千余元收入。

钟喜荣说:“收入逐步稳定,对生活也是充满了希望,下一步打算把老父亲也一起接出来住。”

蒙书敏是罗城怀群镇伦洞村的致富带头人,在罗翠美及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她带领全村留守妇女种植了一百多亩的百香果,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收入增加一倍以上,实现了全村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目标。

陈中平是罗城黄金镇寨道村的村民,刚开始不相信公司种植富硒米可以致富的宣传发动,认为那是骗人的。为了让村民们相信,罗翠美带领公司技术人员亲自到寨道村进行示范种植。在她的热心帮助下,陈中平带领村里的贫困户种植富硒优质稻,当年就获得了好收成,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供不应求,户均增收五千元以上。

罗翠美说:“作为仫佬山乡的一家电商企业,我们将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打造罗城特色农业品牌,引进国内销售平台,把罗城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吸引更多的脱贫户参与现代农业产业,使更多的脱贫户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实现致富增收,巩固脱贫成果,为助推仫佬山乡的乡村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路艰辛,我无怨无悔。我创办电商公司,为的就是寻找一条脱贫致富的路,为自己,也为仫佬山乡的父老乡亲。”回顾艰难的创业历程,罗翠美感慨万千。

儿时的电商梦终于实现了。罗翠美的电商公司现在也有了她儿时梦中的白发老人那条神鞭一样的神奇功能。如今,罗城的富硒大米、本地糯玉米、香菇、木耳、土鸡蛋、百香果、红心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纷纷插上电商的翅膀,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仫佬山乡的产业发展。

她的公司也由原来一间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小小办公室发展到如今占地二十亩的电商产业园。经营范围涵盖农特产品基地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大数据平台、抖音直播等。队伍也由当初的两名员工发展到如今上百号人的电商团队。此外还和拼多多、美团等社区电商合作,共享共配,逐步实现产业数字化。

如今,罗翠美又奔波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她通过实施“全媒体互联网+订单农业+基地+农户的一二三产业链”有机融合发展模式,助推农产品进城进区走向全国各地。

她在罗城东门镇荣木村投入六百多万元打造电商订单基地,带动脱贫户五十多户年均增收两万元以上,土地分红年均二十多万元。

她实施校企合作,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注入新生力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她在县城移民搬迁安置点——仫佬家园,投资创办两家线上线下实体超市,带动移民搬迁脱贫户稳定就业。

她实施电商渠道下沉,整合物流统仓共配,以县域为中心,配送到镇到村到户,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进城的难题。

春天的仫佬山乡,处处春意盎然。山坡上,草木苍翠;小河边,流水淙淙;田野里,蛙声飞扬。

我到电商公司采访罗翠美的那天,她正和公司的工作人员忙碌地将一袋袋写有“中欧鲜农”的稻种装上车子,准备送到位于罗城黄金镇北盛村的公司富硒米基地。

“只要肯耕耘,终会有收获的。”采访结束,罗翠美又匆忙地赶到乡下的农产品基地。

看着罗翠美匆忙的背影,我的目光被拉到很远很远的一片稻田。那稻田里的禾苗,在明媚的春光里,极力地向上生长,展现着蓬勃的生机。

【作者简介:吴美群,仫佬族,广西罗城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文艺报》《散文选刊·原创版》《当代广西》等报刊发表散文多篇,现供职于河池市罗城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