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2022昆明城市诗歌节”举办
9月24日上午,“虹——2022昆明城市诗歌节”在昆明开幕。“虹——2022昆明城市诗歌节”由昆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昆明作家协会、大益文学院承办,昆明世博园、云南褐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象好在协办,以诗歌之名,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和云南本土的众多诗人们欢聚一堂,让昆明这座百年来被西南联大精神浸润的城市,再次焕发出盎然的诗意与活力。
中国文联名誉副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丹增
中国文联名誉副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丹增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本届昆明城市诗歌节。他表示,“现在疫情下,能够举办这样又精又美的诗歌节活动,要归功于昆明市文联党组书记陆毅敏和昆明作协主席陈鹏,他们筹集资金、依靠人脉请来了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希望这个诗歌节能够长期办下去。”丹增说,昆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城市,他引经据典,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环境等多维度多方面论述了昆明作为中国诗歌重镇的重要意义,引得台下不断发出热烈的阵阵掌声。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诗人吉狄马加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诗人吉狄马加谈到,丹增先生的讲话让他重新认识了昆明,云南省也是他来过次数最多的省份,云南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作为新时期彝族汉语诗歌书写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他率先谈到了彝族的历史与云南这块大地有着紧密地联系,“作为一个诗人,对一片土地的向往,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联系。特别是作为一个彝族诗人,和云南的这种精神联系,和这片土地的诗的摇篮是永远割不断的。”
吉狄马加认为,云南自古以来就是生长诗歌的地方,能举办这样的诗歌节让他非常高兴,这不仅是云南诗坛的盛事,也是全国诗坛的一大盛事。尽管目前因疫情影响不能邀约国际诗人参加,但他相信在昆明市文联的支持下,在昆明作协主席陈鹏的带动下,昆明城市诗歌节将成为西南地区很重要的一个诗歌品牌,希望能持续办下去,不断积累,成为无论是对昆明,对云南,还是对整个世界性的诗歌交流发挥更大作用的诗歌品牌。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缪开和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缪开和代表云南省文联和云南省作协对本届诗歌节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本届诗歌节征文大赛的获奖诗人表示热烈祝贺,对莅临本届诗歌节的各位领导、嘉宾、诗人、作家和读者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有时候只需要念出‘云南’二字,就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他认为,昆明这座城市于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本届诗歌节的成功举办,必将为日渐璀璨的昆明诗人群带来新的思考与深的启示。他真诚地期盼在为期两天的诗歌节活动中,能不断提高昆明、云南的诗歌创作水平,并衷心希望昆明及云南的诗人、作家朋友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勇于创新突破,不断攀越高峰,奏响新时代的文学主旋律,描绘新征程的恢宏新气象,用多姿多彩、多韵多情的诗歌表达,展现昆明及云南的和谐之美,多彩之美,发展之美,展示昆明及云南的诗意形象、美丽形象、可爱形象。
昆明市文联党组书记陆毅敏
昆明市文联党组书记陆毅敏说,“昆明是一座春天之城,也是一座诗意之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学传统。”她谈到那些文学大师们笔下的昆明,给昆明浸染上了浓重的诗意,同这里的自然春色与人间烟火融在了一起。时至今日,“昆明不断涌现出的诗歌新生力量,构成了富有活力的中国当代诗歌风景线,形成了昆明独有的一种特殊文学生态。本届诗歌节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文化背景下诞生的。”最后她说,“当前,昆明正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化国际中心城市,这个过程也必然推动文化事业与之同步发展。城市诗歌节是体现昆明新时代文化强市和加大开放力度的一个文化节日,它高度契合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质。祝愿昆明城市诗歌节成为全国诗歌的盛会。愿诗人朋友们创作出更多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优秀作品。”
昆明作协主席陈鹏
昆明作协主席陈鹏率先感谢莅临现场的各位朋友们的支持,让首届昆明城市诗歌节终于变成现实。他回忆起自己与诗人于坚、海男、雷平阳等人的结识,感慨云南诗歌队伍之壮观,成就之大。他说,“昆明是中国诗坛绕不开的重镇,甚至是,中心。让他这个生活在昆明的小说家压力巨大,又相当自豪。”他认为,本届昆明城市诗歌节的成功举办,将为昆明作家群的未来注入非凡的诗歌精神。最后他说,“既然首届诗歌节办起来了,首届小说节还会远吗?我相信,有昆明文联领导的大力支持,这个梦想,会实现的。有诗有小说的城市才是完美的文学之城,有诗也有小说的生活才是天堂一样的生活,也希望昆明能不断借助这样的重要活动,成为中国的昆明,世界的昆明,面向未来的昆明。”
诗人于坚演讲并朗诵
开幕式后,诗人朗诵及演讲环节举行。于坚、吉狄马加、雷平阳、李元胜、海男等诗人饱含真情地分享了昆明这座城市对他们的诗歌创作的意义,并热情朗诵诗歌,让现场的每个人遨游在诗歌的世界里。其中于坚谈到,“昆明是会使你成为一个存在主义者的地方,而不是成为一个本质主义者。”他说自己曾有很多次机会离开,但他将死在这个城市,死在他无比的热爱这个城市。他从古滇青铜器、马可·波罗、徐霞客等等的身上,意识到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学到了生生之谓易,生生之大德。他说,“昆明这个大地就是我的老师,我要永远向它学习。你只要不辜负这片土地,昆明就会爱你,就会让你好在。”此外,他谈到,“昆明这座城市让西南联大的那批大家们摆脱束缚,不再僵化,重获灵感。”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诗歌主题研讨。于坚、海男、雷平阳、耿占春、陈家琪、人邻等诗人围绕“昆明,给了诗歌什么?”这个主题展开研讨,分享了他们眼中的城市与诗歌,他们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与生活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