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图书市集现场直击 现场付款 快递到家 边逛边直播
9月16日~9月18日,2022北京图书市集在朗园Station举办。近200家全国知名出版社、文化机构、文创品牌齐聚摆摊,作家现场签售,编辑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更有多场文化沙龙和新书分享会,带给读者全沉浸式的图书体验。
应疫情防控要求,此次活动从去年秋天历经数次重启和延期,终于在今年9月16日下午3时开启。现场参与读者众多,场面火爆,门票在9月17日就已售罄。
整个市集可大致分为摊位区、沙龙区以及活动区。摊位区主要由出版社、实体书店和文化机构相关人员担任摊主,摆摊售卖自己旗下受欢迎的好书、文创品,售品不乏限量版及珍藏纪念版等。
各摊位纷纷立起3折、5折、8.8折的牌子,童书区还出现了5元一本的原版绘本,折扣力度虽然比不上电商大促,但是也吸引了读者提着帆布袋、甚至拉着小推车前来搬书“进货”。
编辑练摊 销量超预期
图书市集举办的三天正好赶上北京的“秋老虎”,天气炎热,摊主和读者顶着酷热,热情不减。新星出版社星书坊店长大琳(化名)是市集第二天参与摆摊的摊主,上午10点刚开市她就感受到读者的热情。据其透露,当天晚上就几乎把三天的备书量都卖光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营销编辑抖抖(化名)提到,周六日两天客流量很大,直到晚上8时快收摊了还有很多读者到摊位前看书。书籍销售情况超出预期,“带了16箱的书,最后剩下不到3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李迪斐表示,三天时间里到摊位前的人流基本没有断过,“因为我们是从外地库房发货过来,担心退货,所以两个团队共用一个摊位,一共只发了6件货,2万码洋左右,重点书第2天就已基本售罄,到第3天下午,所有图书都售完了”。此外,文化公司一页的摊主、营销编辑小羽(化名)带去的书也基本售罄。
童书区受到了小读者的热情欢迎,父母和孩子们纷纷围在装满书的箱子里试读挑选,图书市集变成了一座天然亲子互动园。接力出版社编辑海梦雪表示,此次图书市集的客流量超出了预期,带去的图书基本售罄。奇想国的编辑们本以为工作日不会有太多顾客,但实际上从周五(9月16日)下午3时一开市光顾摊位的读者就没有间断过,他们不停地给读者荐书、讲书。《海洋的奥秘》《每个人都重要》《亚哈与白鲸》《山中》等书先后补了几次货,还是没能跟上售卖的速度。摆摊过程中,编辑Miracle(化名)遇到了一位小女孩,因为太喜欢《兔子出海》和《好饿的兔子》两本书,就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下来,让身为责任编辑的她很感动。六耳(化名)也在忙碌中注意到一对母女,小女孩的下巴还不及桌面高,但是已经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自己专注地看书了,奇想国总编辑黄晓燕折服于这位妈妈不打断孩子阅读的教育智慧。
此外,还有众多作家、编辑亲自出摊签售,读者可以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享受挑书和买书的快乐。抖抖觉得,和读者亲密接触十分有趣和难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读者对书的印象和反馈,也遇到了很多忠实读者来到摊位打卡。大琳在摆摊的同时遇到了很多边逛边直播的朋友,有专业解说风格也有幽默唠嗑风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海梦雪前两年第一次参加市集时遇到一位法语译者,当时尚未建立合作,而这次已经带上她翻译的书来参加活动了。提前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又在市集相遇,感到格外惊喜,“很感慨,很默契”。不只是在自己的摊位荐书,奇想国的编辑ao(化名)也忙里偷闲地逛了其他摊位,在文创摊位买到可爱心仪的物品,还看到了大学期间痴迷的约翰·迪克森·卡尔、尤·奈斯博和斯蒂芬·金的新书。更巧的是,在一个风格潇洒的文创摊位上还遇到了一位有意出版绘本的摊主,两人顺利交换了联系方式。
沙龙交流 样书多售罄
沙龙区在3天内举办了15场公益沙龙和6场付费沙龙。史航、顾桃、梁鸿、张莉、陆烨华、赵婧怡、小庄、张云、三书、巴哑哑等知名编剧、纪录片导演、学者、作家现场交流,畅聊远方的声音、女性书写、悬疑推理、古典诗歌、科普写作。读者接受知识的洗礼,倾听真实的心声。
广西师大社做了一场《故宫三书》新书分享会,参加活动的读者很多,但由于所带图书数量有限,活动后很快售罄,摊位上仅剩一套已拆封的样书。面对络绎不绝前来询问该书的读者,编辑们临时提供了“现场付款、快递到家”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又“预售”了10多套《故宫三书》。
记者参加了9月18日下午的公益沙龙“那些古代诗人的过瘾人生——《曾许人间第一流》新书分享”。该书作者、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彭敏作为主讲嘉宾,畅谈自己创作该书的缘起和心得,人文科普达人吕宸也从自己专攻的西方艺术史角度进行了阅读分享。在读者互动环节,除了对该书本身的交流提问,也有参与者问到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内幕”,彭敏也诙谐风趣地透露了如何玩好飞花令的小技巧和录制现场不为人知的花絮片段,引起了场内阵阵欢笑,气氛轻松热烈,令参与者意犹未尽。
活动丰富 以书结新缘
活动区主要提供给读者进行休息和用餐,30多个咖啡、酒饮摊位在炎热的天气里就是清爽的“充电宝”。除了提供美食,活动区还有丰富的精神食粮,新京报与小红书平台合作的诗歌漫游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参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写下一句诗,放入红色的信封,然后拿走一张陌生人写下的诗句,与素不相识的知音进行灵魂的交换。另外,检票进入园区时,工作人员会发放一个折页,读者可以参加集章活动。各个摊位均有带有logo的原创纪念印章,吸引到场读者打卡留念。逛完书市看着满满的折页,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尽管天气炎热、位置略偏,但此次北京图书市集的火爆程度依然不减。可见,在疫情持续、线上阅读发展的当下,纸质书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编辑、作者当面交流,加深了自己对思想的领悟。以书为纽带与陌生人结缘,更是与整个世界建立起了温暖的连接。此次市集让Miracle过了一把开书店的瘾,“在当下并不太容易的出版环境下,读者的反应给予我很大的信心,让我能继续葆有热情投入接下来的编书工作”。广西师大社除了走市场图书,也带了一些印数不多、平时市场动销较慢的艺术类学术图书,李迪斐和编辑们本以为这些书很难被读者带走,但最后都遇到了认识这些作品以及作者的读者,也都看到这些书有了归宿。海梦雪表示,每年参加市集都能收获很多乐趣,因为销售图书不是主要目的,和小读者与家长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喜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对编辑很有帮助,可以直观地判断孩子们是否喜欢书的内容,“童书的客户是家长,用户却是孩子”。大琳提到,在这次活动中可以了解到很多其他出版社平时未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的书。各位摊主也纷纷表示希望多一些线下能和读者亲密交流的机会,场所可以安排在交通更便利、环境更舒适的室内,增加展示图书的摊位面积。许多从外地专程赶来参加书市的摊主还建议,希望能增加配套的快递和物流服务,给读者和摊主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