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编后记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2年09月23日16:42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讲话》不仅对延安文艺运动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是指导、规范和引领共和国文学发展与文艺实践的理论纲领,对新时代文艺探索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本刊特设栏目,组织专题文章对《讲话》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文艺主张进行研究。范玉刚的《在双重视野融合中洞察〈讲话〉的问题性》从“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及其文艺功能的发挥”这一问题出发,回到《讲话》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历史语境中,重新认识《讲话》的逻辑起点与价值落脚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思考《讲话》对当下中国文艺理论建构的价值作用。霍俊明的《毛泽东的新诗主张及其当代影响》系统地梳理了从1938年至1965年,毛泽东多次谈到的有关新诗创作的主张,聚焦毛泽东新诗创作实践与理论建设,对他的这些理论倡导与实践创作是如何被贯彻、推广并被提倡、模仿,以及如何影响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诗歌发展进行了细致论述。两篇文章均在理论思考与史料梳理方面做出了有成效的探索。

“理论研究”栏目中,丁帆的《大革命时代里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抒写》以颇具激情的笔调回顾了法国大革命中浪漫主义文学如何参与并受其影响发展的,由此确认浪漫主义与“革命”“启蒙”之间的联系,追溯“浪漫主义”的变迁及变异过程,并高举雨果式人性与人道主义书写的旗帜与精神。王文静、王立平关于“现实主义”的对话,从近年来现实主义创作的现象、质地或立场出发,谈及对当下文学创作潮流以及过往诸如“现实主义冲击波”等现象的看法。

“文学史研究”栏目中,龙永干的文章分析了康濯不同的身份认同与创作之间的关联,总结了“鲁艺”学员、“办社”干部和“右派”作家三种不同身份对康濯不同时期的创作影响。邵部的《“老同志”遭遇“青年人”——〈在同一地平线上〉与1980年代文学话语转型》以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及其引起的争鸣作为考察1980年代文学话语转型的一个观察案例,通过对个案的史料梳理呈现“老同志”和“青年人”两代人的思想分歧和话语转型,很有文学史和社会学意义。

“网络文学研究”栏目中,黄发有的《网络文学研究的反思与突破》对当下网络文学研究的整体现状进行了宏观的反思,提出了网络文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切实的针对性。

“最新文本”栏目中,张光芒、王冬梅、王金胜、杨辉、王威廉等人分别对叶兆言的《仪凤之门》、厚圃的《拖神》、贾平凹的《秦岭记》、霍香结《铜座全集》等最新作品进行了及时的跟踪评介。四篇文章均能立足文本、深入解析。

此外,“诗歌研究”“格非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湖山之间》研究专辑”等栏目中的文章也都各具特色,亮点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