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读史可以让人明智
来源:解放日报 | 朱林兴   2022年09月27日08:12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何谓读史使人明智?就是懂得事理,周到而又有远见。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经济学者大体只能根据现在的数据判断现在的情况,继而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推测。但推测对不对,无法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加上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日增,加剧了数学模型推断的误差。

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历史累积。现实经济问题或多或少可以从历史中找到影子,并从历史还原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完善和丰富经济学工具箱。

对经济学者来说,读史明智十分重要。唯有如此,才能深入科学地探索、揭示经济发展规律,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经验与启发。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中,把“经济分析”划分为三块:历史、统计和理论。如果让他“三中舍一”,首先放弃的是理论;如再作选择,最后保留下来的则是历史。其理由有三:

首先,经济学内容实际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过程。如果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一定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就很难真正透彻理解历史时代进程中的重要经济现象。

其次,对历史的叙述不可能是纯经济的,必然要反映那些不属于“制度方面”的事实。看书读史可以提供好的方法,让人们了解经济与非经济的事实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以及各种社会科学应怎样联系在一起。

再次,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主要源于历史经验的缺乏。这一概括是非常深刻的。

那么,如何读史明智呢?这里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有重点、有选择地学习历史。历史书籍卷帙浩繁。人的精力又有限,只能有选择地看书读史。学习经济史,有利于完善和丰富经济学知识与理论,有利于完善和丰富经济学工具箱。

对中国经济学者而言,《食货志》《十通》应是必读的。前者收集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人口、资源、土地、财产种种统计数据,后者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典章制度演变。在重点学习中国经济史的同时,还应当了解世界经济史。

结合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有选择地对历史上某个时段、某个事件乃至某个人物的成败加以学习研究,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今天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正是在对古代丝绸之路深刻研究基础上的活学活用以及再创新、再发展。

二是将历史与政治、经济联系起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经济理论和经济学工具总是服务于一定政治的。分析研究历史进程中的经济问题,应当注意联系历史政治背景。

这对于经济学者历史地、辩证地、清醒地认识和运用历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看一些治国理政的史料,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三是对历史要有正确的认知。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有正确的历史观、科学的分析方法与理性思维。

历史可以让人明智,但历史知识大体是经验性的,有其局限性,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或者说现在运用不具备完全条件。同时,限于历史学家的立场和认知,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也难免受到影响。同样一件事情,不同历史学者或前人后人看法未必一致。所以,对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必须学会科学地分析和辨识。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