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华书局110周年:无负时代 守正出新
来源:人民政协报 | 谢颖  2022年09月20日08:46
关键词:中华书局

2022年北京图书大厦中华书局柜台区

1973年春,点校组部分学者与中华书局工作人员在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中华书局合影。姓名标注为启功先生亲笔。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11种)

今年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所设的“陆费逵邀您上车”立牌打卡区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系列

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年仅26岁的陆费逵创办了中华书局。

2022年1月1日,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中华书局灿然书屋重新开业,在迎接新老读者的同时,共庆中华书局110周年华诞。

从通过书刊出版开启民智,到打造代表新中国古籍整理最高水平的历代典籍权威版本,为学术文化发展贡献力量……走过110周年,中华书局郑重宣布自己的局庆口号——“创新向未来”。

在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周绚隆看来,创始人陆费逵先生在时代浪潮中敢于奋进,勇于创新,做出了无负于时代的业绩,从此,“守正出新”就成为历代中华书局人的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于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中华书局,这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书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守正传承,为中华典籍赓续活力

2006年4月5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专家论证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蔡美彪、徐苹芳、田余庆、白化文、傅璇琮、程毅中、陈高华、安平秋、杨牧之、陈祖武等著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讨论修订方案。因身体原因没能到场的季羡林先生在书面发言中饱含激情地说,中华书局决定立项启动整理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满足了“我这个耄耋老人的愿望”,“令人高兴”。

为何学者们如此重视这次修订工程?这还要从50多年前说起。

1958年,国家设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华书局为小组办事机构,被赋予专业整理出版古籍的时代新使命。最为世人瞩目的,无疑是从1958年至1978年,中华书局组织全国专家学者整理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让国史焕发新貌,既是时代呼声,更是人民所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历经20年,集全国200余家单位两百多位顶尖专家学者之力,终告完成。经标点、校勘、分段,它超越了以往所有版本,文字准确、校勘精良、眉目清晰、版式美观,正式让大部头古籍文献书籍从图书馆、博物馆的馆藏之宝,走入千家万户,成为能实实在在阅读利用之书。这套书被认为是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的标志性成果,有“国史标准本”之美誉,对中华文化传承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不过,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出版,虽成就巨大,但受当时客观条件的制约,在点校编辑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遗憾。进入新世纪以后,史学研究、考古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文献资料的利用也更为充分,学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修订工作变得日益迫切。时代需求与成熟的时机合拍,2006年中华书局启动点校本的修订工作,集合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从2007年开始,全面推动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2013年,《史记》修订本正式出版发行,至2021年12月,修订本《史记》《新五代史》《旧五代史》《辽史》《魏书》《宋书》《南齐书》《隋书》《金史》《梁书》《陈书》先后出版,计11种。

出版优秀且精良的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是中华书局的传统,也是中华书局的安身立命之本,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无疑是其“守正”最合适的注脚,精选版本、精准校勘,古籍整理精品的背后是多年的辛勤付出。“齐梁陈”三书修订主持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景蜀慧去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表示,10多年来,修订组投入了大量时间和心力,对修订内容反复讨论修改,集思广益,前后几经易稿。希望通过修订工作,为广大读者提供古籍整理的精品,并推进这一段历史的研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对完善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强化古籍工作保障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也将为古籍整理学术出版事业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要做高质量、高水平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周绚隆表示,书稿质量是中华书局的重中之重,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推出更多的古籍整理精品,为中华典籍在新时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普及出新,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进入新世纪,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日益浓厚的兴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源泉。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得下大气力做好普及工作,如何让文化典籍以更多更新更好的形式进入寻常百姓家,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作出更多的贡献?这对出版业来说,既是重大挑战,也是蕴含着创新的机遇。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繁体直排的古籍出版物专业性强,颇有望而生畏的距离感,但他们阅读传统经典的需求又十分强烈,需要与专业学者不一样的图书形式与阅读路径。这也正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转化的需求,用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的话来说,“出新”就是认认真真地满足市场要求,让更多的读者来享受高水平的学术文化成果。中华书局不断以整理古籍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推出经典文本的普及读物,周绚隆告诉记者,“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系列丛书(简称“三全本”)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本普及读物,通过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全本全注全译的方式,使经典名著更能被大众读者所接受。此外,“中华经典藏书”“中华国学文库”“国民阅读经典”“中华经典通识”“中华先贤传奇人物故事汇”等系列图书的出版,引领了经典阅读风尚,在弘扬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这也改变了中华书局图书单纯高、精、尖而“曲高和寡”的局面,形象焕然一新。

中华书局对自身出版传统文化精品的定位,天然地回应了时代的要求。近年来,策划出版了一大批质量上乘、有社会影响力的精品图书,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国诗词大会》《故宫营建六百年》《发现三星堆》《黄河与中华文明》《百年革命家书》等。

“对于大众普及读物,我们要提供对当代人精神世界建构、价值观培养、审美意识丰富有关联、有帮助的产品。”周绚隆希望通过图书出版,让传统融入当代生活,成为当代人阅读和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中华书局还要不断创新理念,虽然传统文化是中华书局的主要特色,但是不应只固守于此,要与当代生活产生多方面的联系,进一步拓展出版边际,如非虚构写作等。

拥抱新技术,百年老字号“潮”起来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北京图书大厦,一座特别的公交站牌吸引了众多读者前来打卡,原来这是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所设的“陆费逵邀您上车”立牌打卡区。陆费逵与4位读者的Q版人形立牌站在公交站牌下,身后是流动贩书卡车,充满了浓浓复古风,带领大家瞬间穿越了时光回到过去。4位读者脸部留空,供读者朋友们拍照打卡。有读者表示,习惯了网购图书的自己,已经好久没有逛过书店了,原来书香四溢的实体书店能带来更加丰富、更加触手可及的阅读感受。

一年一度的读者开放日,已经成为中华书局与读者美丽的约会,扶老携幼,同赴书香之约,是记者经常看到的情景。而应接不暇的仪式讲座、展示展览、数字化互动、联动直播等更让人惊讶于这家“百年老店”的“新潮”。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媒体融合时代,110岁的中华书局不仅毫无老态,反而摇身一变,成为“网红博主”“带货达人”和“跨界玩家”……

创新意味着多种可能,自然也就呈现出多种面目。近年来,中华书局借助业界优质的数字出版平台,推出各类电子书;推出系列中文古籍数据库;谋划书局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大型数字出版资源库和学术出版平台。2014年,“中华经典古籍库”发布,通过多种平台进入图书馆、高校、研究机构,乃至个人终端设备,数据库持续更新,为读者提供越来越便利的查询服务。足不出户、掌上指尖查古籍,多少人曾经的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而且,体验日益提升,资源日益丰富。“面对新技术的重重挑战,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集中力量应对数字化趋势,既实现了纸质图书与数字化产品的齐头并进,更为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积累了融合出版的宝贵经验。”周绚隆说。

“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110年前陆费逵先生的话语依然激荡人心。而“创新向未来”,既是对百年精神的传承,也是对百年后的前路期许。周绚隆表示,对于中华书局来说,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是内在的精神动力,也是沉甸甸的时代使命,要坚持“弘扬传统,服务学术,传承文明,创新生活”的出版宗旨,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发挥出版在弘扬民族精神、增进价值认同、引领社会风尚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