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作品—— 魏兴良:圆梦广厦谢党恩 ——仅以此文,献给党的二十大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魏兴良  2022年08月24日12:20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有绘不尽的壮丽画卷,也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为充分展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共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网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作品,用文学形式讲述新时代故事。目前,活动已收到大量投稿,自今日起,本网将陆续刊发其中的优秀作品。

 

广厦,大房子也。

要做好梦,必须在一个温暖而又宽敞的好房子里才能进行。

所有的美梦,都要在一个温馨的家中才能形成。

说起家,得先说我祖辈的家。

老关嘴,一个地名。

也是我祖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我至今都难以相信,那个地方何以居住人类。

那个地方,三面环山,险峻异常。

从一座小山包里,伸出一只放倒的“T”字型手臂,紧紧抓住险象环生的悬崖峭壁,像猪的嘴巴,悬挂在半空中,因此,那地方得名“老关嘴”。

那老关嘴的脊背上,零星地散落些泥土、石头、和草木,就组成了生存的基本。

我的祖辈,因欠地主地租,被驱逐到这座山上,在这砂石和草丛中,搭建几间茅屋,安放几架欲坠的简易木床,还有三块石头架起的锅,三五床破如渔网的棉絮,还有七八张饥饿的嘴巴和无奈的脸色,这就是家了。

日月星辰见证了祖辈们的困苦和艰辛。他们用人拉着沉重的犁铧(没有牛),在暑色还没初露时,就走向了那几块只有骨头的土地里。

一声声沉重的喘息声,一片片被耕翻的土地,如同枯黄的条条草绳,可怜地躺在石缝之间,等待种子驻足“小屋”。

很快,种子下地,如野坡上的草虫,安静地躺在泥土里,等待春风春雨的到来。

该收获了,一阵风吹过,干瘪的颗粒在风的作用下,扬过尘埃和秕壳,剩下少许可以食用的谷子或麦粒。这点粮食,根本无法满足全家人最基本的温饱。无奈,祖辈们只好去挖野菜充饥。榆树皮、车前草,还有能够吃的其他野菜,都是他们最好的食物。

日子,就这样艰难地过着。

老关嘴的风不停地吹过。四面透风的泥巴墙,在风的摇曳中,发出艰难的“嚓嚓”声,很是吓人。尤其是冬天的夜晚,西北风的翅膀,像凶猛的老鹰一样,撕裂着摇摇欲坠的茅草房;雪花满天飞舞,借助风的淫威,也铺天盖地砸向茅屋。

恐惧,袭击整个夜晚,还有白天。

祖先们哟,苦难中依然挣扎着,生存着,挺立着,如同这坚硬的岩石。他们除此外,没有别的选择。

一年又一年,就这样挺着。他们几乎不知道有春夏秋冬的轮回,在那悬崖的荒漠中,过着“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日子。

这就是我祖辈的家 ,一个没有温暖,没有佳梦,只有恶梦的平民窟。

那时,他们做梦都在想,多么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哟!

我出生在新中国诞生前几个月,不久,第一次有了家。那家,虽然比较简陋,是从地主手里分得的几间旧偏房,全家十几个人挤在三间小屋里,却也感到温暖。穷人翻身了,当家做主了,那小小的三间屋子,不仅是家的象征,更是共产党恩情的体现。父母常对我们说:要永远记住共产党的好,是共产党给了我们这个家,才有全家人的安身之处……

长大一些,我常常梦想有一个更好的家,几经努力,都先后得以实现。

1968年3月,我参军到部队,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娶妻生子,组成了家庭。有房才有家。全家先是住公房,住的是爱人乡村教书时,学校里分得的穿斗瓦房,虽然不太宽敞,但温馨、和谐。我在机关单位上班,爱人教书育子,每到周末,全家三口齐聚一堂,谈天说地,与孩儿嘻戏,倒也其乐融融!

改革开放,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工资收入不断增长,我和妻子,也先后调到县城工作,我们开始自己买房了,2000年县城花不到四万元,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新建楼房顶楼(7楼),经过装修,于2000年 5 月搬到了真正的新家。

住进新房,顿觉又是一片新天地!

清晨,站在窗前,看大街上车来人往, 听城市的喧闹声,甚是兴奋!夜晚,观城市万家灯火,繁荣与灿烂,尽收眼底!全家人吃完夜饭,看电视,聊家常,孩子温习功课,我与爱人或上楼顶眺望小城夜景,或轻歌一曲……晚风轻拂,华灯闪烁,心情美好。

2019年5月,我退休了。退休后又随儿子在省会城市生活,有房有车,衣食无忧,孙子乖巧,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满满!有车有房的梦想,在新时代变成了现实。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家的变迁,折射出国家的巨变!我深深地感到 ,只有国家强大、富裕,个人的小家才能幸福美好!也只有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里 ,才有我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肆虐 ,中国首当其害。是党和国家 ,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举全国之力,奋起抗疫,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山河无恙,人民幸福。在抗击疫情期间,家的地位和作用,尤显重要。全民居家抗疫,我家也同全国人民一样 ,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宅家抗疫数十天,虽因疫情来势凶猛,开始有些担忧和郁闷。但因有家这个港湾,有儿孙的陪伴,还有电视上不时播出的抗疫好消息,很快 ,我们就从郁闷中解脱出来。每天陪孙子上网课(孙子读小学三年级),和他一起在客厅里度步锻炼、玩耍,看每天的新闻;还有爱人一日三餐的可口饭菜……我们在家的温暖中,慢慢习惯了宅家的生活。当我们结束居家隔离,走出家门,看到外面灿烂的阳光和感受和煦春风的洗礼时,心情格外舒畅!我深深地感到 ,要是没有一个好时代,没有一个和平安宁的好环境,没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遇此瘟疫,那该是怎样一个结局喲!

在建党101周年和20大即将召开之际,梦圆新时代,更觉党恩似海!我常常想,我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能有我今天如此温馨幸福的家吗?我们唯有高举党的旗子,不忘初心,跟党走一辈子!让家国情怀,根值心的深处,代代相传,直到永远!以实际行动, 报达党和国家,这是我们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觉悟和最朴实的情怀。

此刻,我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唱一支山歌给亲爱的党听,给祖国母亲听:

“感恩亲爱的党∕亲爱的祖国母亲∕感恩你把我们从苦难∕带向新生∕把我一个农村娃∕培养成党和祖国有用的人∕在您的阳光照耀下∕我们虽已是老人∕但我们却焕发了第二次青春∕跟着你∕海枯石烂心不变∕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前进,前进,再前进∕奔向共产主义光辉灿烂的前程!”

【作者简介:魏兴良,男,退休公务员。四川营山县人。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四川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营山县作协副主席,文学季刊《文脉》副主编。从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星星》《中国散文家》《中国散文诗》《散文诗世界》《农民日报》《中国乡村杂志》《鸭绿江》《四川散文》《山东散文》《读者报》《扬子江晚报》《散文时代》《中国诗歌月刊》《长江诗歌》《南充日报》《南充晚报》《嘉陵江》》《南充文学》等省市50余家报发表散文、诗歌、散文诗等文学作品80多万字,出版有散文集《流水的回声》《时光的碎片》《我的甲午记事》《几度芳草绿》《秋去春又来》和诗集《梁上余音》,有多篇(首)散文、诗歌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