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作品—— 徐必常:遇见楼纳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徐必常  2022年08月24日12:18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有绘不尽的壮丽画卷,也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为充分展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共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网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作品,用文学形式讲述新时代故事。目前,活动已收到大量投稿,自今日起,本网将陆续刊发其中的优秀作品。

 

1

2022年5月27日清晨的楼纳村,在我看来如刚出浴的仙子,既干净而又清新脱俗。

一派初夏万物生长的景象。

昨夜下了一夜雨,天刚亮,天空就放晴了。放晴后的楼纳村,把雨的一部分变成了朝露、由每一棵草木举过头顶,一部分水蓄在田里、每一块田都水汪汪的、如无数只水汪汪的、憧憬美好未来的眼睛,余下的呼朋唤友、欢声快语、唱着歌儿朝村子门前小溪奔、再奔江河而去。

田已经翻耕了四次,有机耕,也有牛耕。机耕地里,水汪洋一片,牛耕地里,水像及了镶嵌在大地上五花八门的镜子。阳光均匀撒在露珠上,随着阳光照耀,露珠就在楼纳天地间闪耀出无数星光;阳光撒在水汪汪的大田坝里,映照出山水间景致和村庄的喜悦。

楼纳村是贵州省兴义市义龙新区顶效镇下辖村,整个村在群山环抱中。2014 年,被首批命名为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楼纳是布依语,是“好大的田坝”的意思。不过这是2011年5月8日之前的含义了。2011年5月8日,是布依族同胞开秧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来到楼纳村考察,说:“楼纳村是我看到的第一个布依族村寨,村风很朴实,带头人也很踏实,发展得很好。希望村委班子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把布依族的新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

从那一刻起,楼纳村的“楼”字,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从此楼纳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仅用十年,从国家级二类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小康示范村。

往事不堪回首。千百年来,楼纳村经济收入以及生活来源,只有一个渠道——土地。千百年来,土地种植结构也单一,人们日子过得很清贫。

一眨眼楼纳村就变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变得不敢相信。

2

最先变的是通讯。移动、电信、联通很快在村里建了基站。基站刚建成的时候,村民们打电话用嗓门吼,好让远在祖国各地亲朋好友都听见。后来发现不用吼也听得很清楚,村民们打起电话来,就轻言细语,如拉家常。网络也很快畅通了,不管是走到村上谁家,上网、看电视、全无盲区。

道路建设后来居上。村上的道路时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外联,一条腿走内联。外联直接与顶效开发区相联,内联联到每家每户。内联路叫串户路,串户路共计621条、总长达21公里,车辆可直接开到各家各户家门口。

治安的改变可是一越千年。楼纳村如今治安依靠高科技,村里主要道路节点、人流集中区,都装有监控摄像头,人们在村里的一言一行,都得接受高科技规范和纪录。

之前,村上人喜欢喝酒,不管男女老少,都有酒量,还有人往死里喝。多年前我就认得的陈姓村民,他之前是村上出了名的“酒鬼”,他能把酒从早喝到晚,喝了酒见人就发酒疯,好在是文疯,只是嘴上念念,对人畜无害。而今早,我却看到他和众多村民一道,在广场上打起了太极拳。

这就引起了我的好奇。

我从人群中穿过去,逗了他几句。

我问老陈,今早干了几两?

老陈回我,两都不两。

两都不两是没喝的意思。

我又问,不喝,酒虫不挠肠子?

老陈却不忙着回答,他先是撸起真丝衣服的衣袖。真丝有些滑,他把袖子撸起来,一放手,袖子就滑了下去。再撸,再放手,又再滑了下去。后来,他索性撸起不放了。他一边撸起,一边忙着向我秀肌肉,他拳头一握,肱二头肌就鼓了起来。

我借他之前的话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怎么就不喝了呢?

老陈说,哄鬼。

我说,好日子得有酒养着。

老陈说却回我说,狗屁。

听老陈这么回我,一起在广场上打太极拳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我自知没趣,就不再逗了。

过一阵子,老陈对我说,是酒都是苦的,哪有现在日子甜?

我再三打量老陈,眼下的日子着实比他之前的滋润了许多。

3

现在楼纳村主要产业是观光农业。眼下正是枇杷成熟时节,枇杷金光灿灿遍布全村。这些枇杷可不愁销路,一到周末,城里的大人小孩奔着枇杷而来,既能尝鲜又能亲手采摘。尝鲜是不要钱的,采摘下来按斤两计价。来人都高兴得不亦乐乎,而村民大都可以坐地搬䉕、坐收渔利。

枇杷只是楼纳村观光农业的一部分,光水果品种,还有桃子,李子,橘子,梨,板栗。

楼纳村最大的变化缘于农业产业经营模式的改变,随着经营模式的改变,一眨眼就蜕变成了“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幸福的欢笑,如同绽放的鲜花,四季常开”的全国小康示范村。

楼纳村的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走的是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村里各家各户的土地,统一流转到农业公司。土地流转到公司后,村民们摇身一变,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

也有村民另辟溪径,有人走南闯北去务工,有人经起了商。经商也有在村上经的。在村上经营的,多半办起了农家乐、客栈。在楼纳村,农家乐、客栈都起到了规模效应。最多的时候,全村有客栈8家,农家乐16家。客栈是田园客栈,就连厨房门上的对联,都富有田园趣味:

时令菜蔬巧制搭配葱姜蒜

四时佳肴烹饪家禽鸡鸭鹅

不说别的,光凭这对联,游人哪能不被吊起胃口?

除了水果还有瓜果,除了瓜果还有花卉,除了花卉还有农作物,所有这些都顺应农时,农时一来,属于楼纳村一个时节的收获,就牵引着观光客人们的脚步。

4

我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又碰上一个熟人,熟人姓罗,他采得一背箩桑叶,手里还提着一小篮子桑椹。我看了他小篮子里的桑椹,歪瓜裂枣似的。我这一看,怪让老罗不好意思。他似乎既想把篮子送过来,让我尝尝桑椹,又有点不好意思。

最终老罗还是把桑椹送了过来的。他说,尝尝,虽然有些过,但蛮甜的。我从中取出几颗,往嘴里一送,一股子甜味就顺着喉咙进到了肚子里去。

这下老罗把不好意思一扫而光,转而有些责怪我,不早来,都过串了。

我回他,没过串,这不是吃上了吗?

我问他,家里养了多少蚕?

他回我,十张。

我说,十张可是不少了,够你忙活的。

他回我两个字:乐意。

我想,换成谁谁不乐意呢?日子这么有奔头。

我对老罗说,能不能到你家去看看?

老罗一边喘气,一边回我:走呗。

桑树和蚕全身都是宝,桑叶、桑椹、桑皮、桑根、蚕丝……都是上好的宝贝,养蚕进钱很快,四十天就进钱。

进得老罗家,他并不急于安排我坐,而是第一时间去伺候蚕宝宝。桑叶都吃光了,只剩下吃不动的叶架子,蚕床上尽是蚕宝宝拉的屎。老罗一边清理叶架子,一边细心清理蚕屎。我以为老罗会把蚕屎顺手一扬,可却不,他非常细心地把它收集起来,装在一个袋子里。

我问老罗,你这是把蚕屎当宝贝?

老罗一边忙着装蚕屎,一边回我,就是宝贝。

我就问他,怎么个宝贝法?

老罗说,这蚕屎大名叫蚕砂、夜明砂,是上好的中药。

这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一个老农民都懂的,我却一点不懂,我想发问,又不好意思。

老罗并不在乎我好不好意思,他没有回头,只顾把关于蚕屎的话题往下谈。

老罗说,下午就有人上门来收,收去做治失眠的蚕砂枕,专卖给城里人。

我回老罗,城里人傻啊,屎臭屎臭的。

老罗回我,抓把闻闻。

我勉强地抓了几粒,象征性地往鼻孔边一放,一股清香就强钻进了鼻息。我又试着多抓了几粒往鼻孔边一放,人就突然觉得脑子清爽了几多。

5

我又转身去看了一眼广场,打太极拳的人不见了踪影,田坝里忙碌的人三三两两,鸟儿们不时在林间欢叫,也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在串户路上穿梭。

是谁带头往水田里扔东西,这一扔,一坝的镜子就荡了起来。我顺着荡开来的镜面找回去,是刚才还在广场上打太极拳的老陈们,他们在田埂上往田里扔秧耙子。不一会儿,人们就跳到田里去,先是站成一排,再是弯下腰,集体往后退着。再不一会儿,大田坝里就长出一片片稀梳的新绿,阳光既照在插秧人背上,又照在水田里,更是照在新绿上,新绿起先并没有打起精神,接着就打起了精神,成为了大田坝里最新的景观。

突然我就明白了,这哪是楼纳村最新的景观哟,分明是耕耘着的最富希望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