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作品—— 王安润:瞭望塔上的人生(外一篇)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安润  2022年08月24日11:54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有绘不尽的壮丽画卷,也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为充分展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共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网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圆梦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作品,用文学形式讲述新时代故事。目前,活动已收到大量投稿,自今日起,本网将陆续刊发其中的优秀作品。

 

瞭望塔上的人生

从地面到塔顶,涂满草绿色的瞭望塔有31米高。每天,王先华要沿着“之”型铁梯一阶一阶攀上塔顶,然后举起望远镜瞭望。

3000多亩生态林郁郁葱葱,犹如沙海中的一片绿翡翠。沿着崎岖不平的林间小道巡逻、除草、扎篱笆、更换滴灌带……一天下来,要走整整10公里。

这是护林员王先华每天的工作量,22年来风雨无阻。

从登上瞭望塔至今,王先华脚下的巡查路超过了八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柔弱的幼苗长成了挺拔的林木,王先华的人生却注入了无怨无悔的庄重内涵。

这里是塔克拉玛干和库木塔格沙漠交界处,一直虎视眈眈的两大沙漠是不会给生态林立足之地的。两三天一次大风,企图将塔和林从这里驱走。长11公里、宽200米、总面积3300亩的生态林,是31团人向沙漠宣战的佐证。于两大沙漠而言却如鲠在喉,这根长在夹缝中的“绿刺”存在一天,它们就休想合拢,尽管已不到两公里,其狰狞的面孔触手可及。

2000年,顶着弥漫的沙尘走在去生态林路上,王先华心潮澎湃。兵团人与沙漠掰手腕由来已久,从没胆怯也从未退却过。生存环境再恶劣,瞭望塔不是依旧巍然挺立于茫茫戈壁上?塔在人就在,人在林子就绝不会后腿半步。

那天,王先华提着桶来到抽压井边压水,浑浊的井水从弯头处溢出,流进铁皮桶里。王先华舀了一大碗,刚刚喝进嘴里,便“呸呸呸”吐了出来,又苦又咸。仔细一看,一桶水有小半桶都是沙子。两个女儿跑过来一尝,扬起脑袋问王先华:我们就喝这样的水?王先华抬头望望渐渐炽热的太阳:是啊,有水喝不错了。两个女儿捂着脸,哭着跑回了屋子里。可呛人的沙尘如影随形,追进屋子弥漫开来,吐也吐不净。妻子嘴上安慰着宝贝女儿,却忧心忡忡。

晚上,蚊虫开始大举进攻。“嗡嗡嗡”挥之不去,去了旋即又飞回。即便是用被子把头蒙住,也难抵它们的疯狂,毕竟很久没尝到人血味了。一夜折腾,一家四口鼻青脸肿。唯有那桶水,沉淀了一晚上,居然可以勉强用了。

两个女儿,最大的不过十五岁。骑自行车去六公里外的团部中学上学,本不是个事儿,可在这里就不同了。五个沙包横亘在沙尘路之间,最大的那个高达数丈。得一步一个沙窝子推两公里左右,自行车才能骑行。汗水和泪水在滴落,委屈和埋怨也在蔓延。在连队,喝的是自来水,上学不过十几分钟的事。姐妹俩不明白,在连队干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来这个让人无法忍受的鬼地方。精明强干的父亲和同样吃苦耐劳的母亲,在哪里不是靠本事吃饭?一个多小时后,姐妹俩灰头土脸地进了学校。她们不知,一路跟过来的妈妈心在滴血。而瞭望塔上的爸爸,望远镜始终都在她们身上移动。

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不然赶不上第一趟课。姐妹俩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和体力,不知比别的孩子艰辛多少倍。长期下去,学习成绩能不受影响吗?妻子整宿整宿睡不着,唉声叹气。她的担心和孩子们的埋怨,王先华心知肚明。可工作总要有人来干吧?全团男女老少没黑没夜建起的林子苗木还小,如果没人看守维护,国家投入的钱岂不打了水漂?就是在这种情怀下,王先华主动请缨担起管理和看护生态林重任的。这些,两个花样年华的女儿浑然不知。既然选择了,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王先华的为人。

不久,罕见的沙尘暴毫无征兆地来了,来得让人猝不及防。转眼间,沙尘铺天盖地,天地间一片混沌,仿佛天空被罩上了一块毛绒绒的毯子。高大的瞭望塔被滚滚沙尘淹没,生态林被打的噼噼啪啪怪叫。呛人的沙尘弥漫在空中,几米之外不见任何踪迹。耳朵嗡嗡作响,让人不寒而栗,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势。王先华一脸冷峻,这是大自然给的见面礼,正是考验意志和毅力之时。他倒吸了一口冷气,树苗还在幼小期,如果没人守护怎么得了?面对沙尘暴大举进犯,退一寸都是不可饶恕咒的罪过!

与沙尘的较量从这天拉开了战幕。风停了,王先华叫上妻子赶紧来到沙漠边缘。沙漠边缘惨不忍睹:小树苗大片被风吹倒,侥幸立在那里的摇摇晃晃,树身千疮百孔。与两个女儿一样,小树苗也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将倒在沙尘里的小树苗轻轻扶起扶正,一如女儿幼时摔倒之后。孩子需要历练,树苗又何尝不是?这是在与大自然做殊死抗争,孰进孰退,定会拼个你死我活的。瞭望塔和生态林已立在那里,立在那里就足以显示人的力量和态度。眼前要做的是巩固这片来之不易的生态阵地,将生态保卫战进行到底。培土、浇水、灌溉……一棵、两棵,直到日头西陲。

当新的一天如期而至,生态林涛声依旧。王先华和妻子深情地目送着女儿的远去的身影,笃地,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般的感觉像山泉一样流泻出来。小树苗是生态林的未来,只要他们不倒,就能最终将沙尘暴击倒。这种自信,正从女儿矫健有力的身影上源源不断地涌来。

夜里,站在瞭望塔上,灯火阑珊的团部尽收眼底。夜市的人声鼎沸和广场的音乐律动断断续续飘了过来,让人跃跃欲试,欲罢不能。毕竟相距不过六公里,如果天晴路平抬脚就到。一家人孤孤零零守在这钢结构的塔下,能做到心无旁骛,委实不易。性格开朗的女儿正青春年少,寂寞孤独是不属于她们这个年龄的。花季年华的女儿在躁动着,上一次夜塔,必会引来一场被窝里的“大雨滂沱”。开始,妻子会为女儿的委屈暗暗落泪。

一个清晨,丈夫手持望远镜的剪影突然让妻子心跳加快,血脉偾张。那是她的丈夫吗?确切地说是这“孤岛”上唯一的男人。他是这个家这座塔,甚至这片林的主心骨,更是这茫茫沙海中的压舱石。这个清晨后,妻子对丈夫的理解上升到男人以及顶梁柱的高度。这是跟王先华生活了几十的妻子从未有过的冲动,相当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心里骤然光焰万丈。

当狂风卷着沙尘于凌晨再次闯入林子,肆无忌惮地撕扯窗户时,妻子远远没有了过去那种恐怖。她相信她男人,他在家就在,塔和生态林当然也会安然无恙的。果然,男人的冷峻与坚毅,让疯婆子乖乖败下阵去。太阳照样在沙包后面冉冉升起,女儿依旧迈着坚实的步子去上学,瞭望塔巍然屹立,生态林哗哗作响唱起欢快的歌。父亲是家里的山,山在,什么样的坎儿迈不过去?是啊,在这沙海深处,王先华就是生态之舟的舵手,三个女人与他同甘共苦,又何尝不是这叶孤舟上的贴心水手?

妻子推着自行车去了一趟团部,破天荒买回了足够的鱼和肉,还有王先华最爱喝的北京二锅头。当她在锅灶前哼着小调忙碌时,他的丈夫心中的男子汉,依然如故地行走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林间小道上。除草、扎篱笆、更换滴灌带……这些没什么新鲜感,却需要滴水穿石般的毅力和韧性,因为责任重如泰山。傍晚,王先华回到瞭望塔下的院子卸下水壶、挎包和一天的疲惫。没曾想到,迎接他的除了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还有两个女儿的笑靥如花,母亲的“新大陆”起作用了。从这个晚上起,一个男人携三个女性坚守沙漠“孤岛”,步入生死相依的境地。

一年、两年、十年……幼苗长成了大树,在沙漠边缘筑起了遮风挡沙的绿色屏障。两个女儿呢?在大漠深处雏鸟般练硬了翅膀后,在一个莺飞草长的季节飞了。飞出生态林飞出大沙漠,飞向那片属于她们的蔚蓝色天空。这期间,瞭望塔下的一切都在改变,唯一没有改变的是王先华和妻子守好塔护好林的初心。

王先华早已年过半百,每天,他要雷打不动地观察树木有没有病虫害,生态林有没有被破坏的痕迹?每每回来满脸是沙子,妻子心疼得掉下了眼泪。光阴荏苒,王先华到底磨破了多少鞋子没有人知道,坚如磐石的身影早已深深烙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

退伍军人宋财富接过父辈植树造林工具,参与风沙抗争。年轻一代护林员姚永川来到瞭望塔下,成为王先华的得力助手。当新增的1000余亩造林为生态环境注入强大的后续力,王先华和姚永川在清除杂草、预防火灾。宋财富和几名护林员每日奋战沙漠,检查管道、安装滴头……他们清楚,持续植树造林会让生态文明的太阳永远不落。

春天再一次来到瞭望塔。生态林里鸟语花香,花红柳绿,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延绵1.5公里长的“人”字形栈道将他们引入一片人间仙境。不远处,大步走着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王先华和思维超前的年轻一代护林员。王先华说,他依然是战士,一名抗击风刀霜剑的老战士。这一点,今生今世不会改变,就如同那瞭望塔般根深蒂固。

他喜欢绿色,更痴迷于大漠听涛。涛声就是几千亩生态林的哗哗作响,日夜欢歌。那样,瞭望塔上的人生才无怨无悔。

 

统其克村的孩子们

统其克村的孩子们都很阳光,清澈如水的眸子和落落大方的举止上,丝毫找不到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夹击的痕迹。

218国道以及国道边的尉犁县统其克村,无不在两大沙漠交界处。环境是恶劣的,特别是沙尘暴袭来时根本不按套路出牌。转眼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方圆几十米不见任何踪迹,搅得天昏地暗的。不然,夹缝中求生存从何谈起?孩子们恨不得抽老天爷一顿鞭子方解心头之恨。村民们倒是觉得,沙尘暴没什么可怕的,不然统其克村怎么可能至今还戳在沙漠的咽喉里,一年一年挺了过来。可一旦孩子们被耽搁形成了文化沙漠,那后果就不仅仅是捶胸顿足和哭天抹泪,是会遗憾终身的。这个时候,一位来自冀东南平原的援疆干部走进了村民艾尼瓦尔提·托乎提家。

那是仲春时节的一个下午,孩子们正在村头玩耍,艾尼瓦尔提·托乎提急三火四跑来,将儿子艾力凯木和他屁股后面的妹妹神神秘秘叫回去了。孩子们很懊丧,老鹰捉小鸡玩不下去了,只好闷闷不乐地散去,各回各家。

炕上,温文尔雅的援疆干部端端正正坐着,浓眉下的眼睛极其威严。一张口,艾力凯木和妹妹就惊呆了。怎么可能,一个汉族人能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很时髦的一个词汇,从他嘴里出来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还让兄妹俩兴趣陡长,这个词汇就是中华文化。这天,中华文化像一朵祥云飘落在艾力凯木和妹妹心坎上,还有兄妹俩对汉族老师的由衷敬佩。汉族老师叫周爱武,承德市衡水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尉犁县委副书记。

周爱武与艾力凯木兄妹俩的小课堂在持续,之后发展到四个孩子。几乎每个周六他都会如期而至,给每个孩子准备书包和学习用品是必须的。这时,艾尼瓦尔提·托乎提家的窗户上就会出现许多小脑袋。消息传开了一段时间后,考学是孩子们唯一出路的理念被绝大多数村民认可。个别的,周爱武将他们摆的平平的。艾尼瓦尔提·托乎提家如一片油菜地,引来成群结队的小蜜蜂。先是艾力凯木家亲戚朋友的孩子,接着是全村的孩子。当邻村的孩子也涌来时,小炕早已装不下。索兴,艾尼瓦尔提·托乎提将最大一间屋子腾空,小书包爱心课堂就这样叫开了。

可艾尼瓦尔提·托乎提家很困难,周爱武敏感地捕捉到这点后,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从怀里掏出一笔钱让艾尼瓦尔提·托乎提赶紧去买种子和化肥,至于兄妹俩的学费,周爱武负责一半。另外一半,他建议艾尼瓦尔提·托乎带两个孩子去摘黑枸杞换取。生长在盐碱土荒地和沙地上的黑枸杞,多刺多枝还异常坚硬,可紫黑色的浆果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收购价不菲。没想到,来村子没几回的周爱武连这个都知道。在采摘的艰辛中,艾尼瓦尔提·托乎和两个孩子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蜜。维吾尔族表达感情的方式很直白,艾尼瓦尔提·托乎提跑到县城,买回一台电风扇悄悄放进课堂,为的是让周老师少出点汗,他的身子可金贵着呢。

这件事不胫而走,小书包爱心课堂顿时成为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

来小课堂的,最小的四岁,最大的不过十一二岁,正是花咕嘟年纪。天真烂漫是必须的,可人生的迷茫也不可避免。统其克村历来毫不起眼,被其他村整整甩了好几条街。不仅仅是两大沙漠夹击的缘故,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知识的匮乏和贫穷落后。孩子的启蒙教育对这个距县城不过六公里的村子,与空气和阳光一样重要。

帕其曼的漂亮在方圆几十里都是数的着的,但她不是统其克村的,姥姥姥爷是。住在姥姥姥爷家的她去了一次小课堂,就再没间断过,后来考到县城中学也是这样。那天,周爱武讲的是成语“滴水穿石”,帕其曼知道这个成语,但是模模糊糊。周爱武讲了成语的出处后说,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那我们的学习呢,水滴石穿的精神是不是也可以用在读书上?帕其曼马上联想到眼前的老师,他拜师学习维吾尔族语言的故事已经传开。背维吾尔语单词着了迷,一头撞在县宾馆的树上鼻血长流,当晚的公务活动没能参加。第二天晚上,当他戴着个大口罩如期出现在维吾尔语老师家时,所有的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大概就是滴水穿石精神吧?帕其曼恍然大悟,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有所成就呀。从此学习成绩始终稳定在第一名。

那年,迪力夏提12岁,一身野性,精力旺盛的不得了。爸爸没有办法,就让哥哥骑着自行车把他送到了小课堂。不料,周爱武非常喜欢这个皮肤黑黝黝、眼睛亮亮的男孩儿。起初,迪力夏提非常不适应,他爱动。随着周爱武有的放矢的教学,尤其是那一口维吾尔族语,一下子拉近了与迪力夏提的距离。迪力夏提提的问题,周爱武都能让他满意。渐渐,迪力夏提喜欢上了这位汉族老师。孩子们说,老师是个大卡的(大干部),让他注意点。迪力夏提说,我才不管呢,他是我的朋友。朋友,在这个不到2000人的村子是不敢轻易出口的,尤其是在迪力夏提的嘴里说出,那必有大原委。一天晚上,迪力夏提当着全家人的面一语惊天:长大了,他要去当兵!自然,全家人都没睡好觉。哥哥通过弟弟的小伙伴们才整明白,周爱武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军人的故事,国防意识在青葱少年迪力夏提的心里开花了。之后的日子里,迪力夏提变了,开始坐的住了,爱读课外书了,还开始思考一些问题。谁也没有想到,这小子会成为小书包爱心课堂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眼睛圆圆的、脸蛋红扑扑的麦丽亚来小课堂时,心里背负着一座冰山。一年前,堂哥西尔艾力·艾比和战友们跳入两米多深的孔雀河中,成功将一对内地游客营救上岸。遗憾的是堂哥不幸溺水身亡,献出了自己年仅24岁的生命。堂哥是库尔勒市公安局巡警大队协警,英俊洒脱,前程似锦。突然间堂哥走了,全家上上下下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麦丽亚怎么也走不出这巨大的阴影。当她来到小课堂,顿时被一股奶茶般馥郁的氛围所包围。周爱武问长问短,用暖心的故事和贴切的哲理宽慰启迪着麦丽亚的心智。同学们围上前来,簇拥在左右,排遣着她内心的痛苦和焦虑,温暖着她冰冷冰冷的心。麦丽亚明显地感觉到,友谊是一缕和煦的阳光,正把她里里外外照了个透。从这时起,她对集体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小书包爱心课堂,面对这样一位汉族老师和几十个同龄人,她有一万个理由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唐诗、宋词、三字经、游戏……周爱武的博学和灵活的教学,让小课堂里时常充满欢声笑语。

小书包爱心课堂创办第二年底,周爱武结束了第一轮援疆工作回到河北。霎时,盛满六七十个孩子的小书包爱心课堂如同一叶飘摇不定的轻舟,向何处去?统其克村两委没有让乡亲们失望,轻舟一天也不曾搁浅,新来的大学生迅速接过了周爱武手里的接力棒。而且教学条件改善了许多,图书资料也增添了不少。家长们情不自禁地加入进来,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华文化学习热潮。这时,一份份牵挂,穿越千山万水从冀东南平原源源不断地来到统其克村。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全村老少最思念小书包爱心课堂创始人的2017年金秋时节,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重现统其克村。周爱武被任命为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党委副书记、副师长。那一刻,全村沸腾了。每一位受过他资助、启迪和教诲的大人孩子无不热泪盈眶。周爱武一刻也没离开过这片情深意切的土地,对小书包爱心课堂和孩子们的思念从未停止过,微信一直代表着他那颗火热的心。纵然隔着千山万水,也挡不住他对统其克村刻骨铭心的爱和孩子们的牵肠挂肚。

当2022年的夏阳普照统其克村,艾力凯木、帕其曼、麦丽亚先后走出考场,准备填报高考志愿。大学毕业不久的迪力夏提,则在等待一个庄严的时刻——参军入伍。艾力凯木当医生的志向没有丝毫改变。麦丽亚人民警察的政审已经通过,将踏着堂哥的光荣足迹前进。泪水从帕其曼美丽的大眼睛里溢出,她告诉我们,她报考了河北的大学,想离老师近一点好照顾大病初愈的周爸爸。

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燃气泄漏意外事故几乎夺走周爱武的生命。经过近八个月的生死搏击,周爱武浴火重生,重返铁门关市工作岗位,创造了全国烧伤领域医学奇迹。在帕其曼她们一帮子孩子死活闹着要去看他之时,周爱武再次闪射出体恤他人的人格魅力。不久之后,他在全村老少泪眼朦胧中走进小书包爱心课堂,又在依依不舍的深情里挥泪告别。现在第三轮援疆工作临近尾声,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山山水水奉献了十个年头聪明才智的周爱武,能不让他的学生们牵挂?

父亲节这天,帕其曼与周爱武有这样一段对话——

父亲节快乐,爸爸。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每天开开心心的。

亲爱的女儿!谢谢孩子!爸爸也祝你一切顺利,开心快乐,前程似锦,金榜题名!

这一天,统其克村的孩子们给周爱武发的信息雪片似飞到他的手机上,孩子们的思念、担忧和祝福情真意切,血浓于水。大病初愈的周爱武热泪盈眶,早已泣不成声。

如今,走在统其克村洁净的街道上心旷神怡,家家户户花红柳绿,贫穷落后早已被幸福的生活赶入塔克拉玛干。英模之家、农家书屋、县图书馆馆外流动服务站、石榴花巾帼大讲堂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兴平镇文化站负责人麦尔哈巴气质不凡、装束得体,她指着小书包爱心课堂说,马上安空调,还要大规模扩建,它可是咱统其克村人的头号功臣。往后谁敢提文化沙漠几个字,就是在戳乡亲们的心窝子了。

精气神十足的艾尼瓦尔提·托乎将我们引入他家一尘不染的院落。那间功不可没的屋子今非昔比,地毯上摆着长条沙发和满是食品的小桌,精美的挂毯、普通的小黑板,还有师生们亲密无间的合影都在墙上挂着。当年,就在这间屋子,一位来自冀东南平原的援疆干部点亮了统其克村中华文化的星星之火。被多家媒体报道后,小书包爱心课堂早已家喻户晓,渐渐成为统其克村人的精神高地。

文化润疆大潮涌动,百舸争流的壮景正在天山南北势不可挡地呈现。勇立潮头的,不乏统其克村孩子们矫健的身影。

2022年7月1日于乌鲁木齐

【作者简介:王安润,供职于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