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乡愁,一轴美丽的丝绸
来源:新华日报 | 朱晓闻  2022年08月12日08:29

2012年至2014年,我以驻留艺术家的身份在洛杉矶生活。一个平常午后,我开车经过比弗利大道,那里精品店林立,我的目光被一块陈旧而巨大的店标吸引:Oriental Silk——东方丝绸。

这是一家中国真丝店吗?为什么开在这条精品街上?看起来似乎格格不入。我想去一探究竟。玻璃门一下子就推开了,扑面而来陈年老店特有的醇厚气味,既厚又潮,在终年干燥少雨的洛杉矶极为少见。这股气味,一下子就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当时,妈妈会带我去南京西路的“真丝大王”店买真丝面料,然后请裁缝师傅量身定制。

眼前这家店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都摆满了色彩艳丽、雍容华美的真丝面料。一位六十开外的老先生应声而来,是店主黄先生。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温文尔雅,像民国小说里的人物。他用纯正的加州腔英语告诉我,这家店是他父母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成立的,是美国西海岸第一家中国真丝进口商店,也是目前洛杉矶唯一一家真丝商店。

走进店铺,发现它比我想象中大很多,四周全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真丝货柜,所有货柜都摆满了商品。货柜之间的空地,到处是有趣的服饰配件和挂着的样衣,连天花板上都挂满了全真丝的手工风筝,十二生肖、龙的图腾,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犹如穿梭在时空胶囊里。

黄先生说,要了解这家商店的历史,得从他的曾祖父说起。19世纪60年代,他的曾祖父作为华人劳工,被轮船运到旧金山当苦力,他攒了一笔钱,回国振兴家业,但后来家道衰落。黄先生的父亲年轻时到美国打工,之后先在比弗利大道上开了一家洗衣店,后来又考虑转行。此时恰好遇到一位老乡,其女儿叫黄柳霜(Anna May Wong),是好莱坞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影星。黄柳霜年少成名,又在欧洲居住多年,见过很大的世面。她听说黄先生的父母想转行,就向他们建议,如果能把从中国进口真丝的生意做起来,一定会有很好的收益。

这句话为黄先生的父母埋下了转行的种子,但是他们一辈子没穿过绫罗绸缎,真丝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过,黄先生的父亲有一点非常了不起,哪怕只受过小学教育,但他从来不怕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去社区图书馆借阅免费的资料。他开始潜心研究关于真丝的知识,比如真丝的分类、用途、制造工艺,还有进出口途径等等,经过几年,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真丝知识。

他有一位表兄曾是清华大学的教授,通过其在中国的人脉,黄先生的父母来到广州,去丝绸博览会采购了大批真丝面料。通过这种灵活的方式,他们开辟了一条中美之间真丝进出口的贸易渠道。黄家东方丝绸进出口商店终于在1973年正式开门营业。开业第一天,他们非常隆重地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

当时,店铺里成排的货柜,都是黄先生父亲自学木工做出来的。存放那么多真丝面料,需要非常多的货柜,如果在美国请工人来做,成本就太高了。从橱窗看店铺,第一眼并没有看到很多真丝,而是成排的瓷器。因为纯天然的真丝制品怕光,被暴晒后很容易褪色,所以黄先生的父母就想了这么个点子。

商店一开就是四十多年,一度成为好莱坞最受欢迎的中国真丝供应商。很多耳熟能详的电影,比如《泰坦尼克号》《星际迷航》《加勒比海盗》等,都曾在这里选购过面料。《星际迷航》里一个叫火神和尚的形象,他穿了一身像道袍的服饰。当年电影的服装设计师亲自来东方丝绸,发现了这种有龙图腾的真丝面料。他很有创意,通过反复洗涤,令真丝产生了一种天然的收缩,上面的图腾更为立体了。黄先生后来特意跑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就为了看一看自己店里的真丝在大银幕上是什么样。一根丝线,就这样从中国的养蚕厂,一路飘到了好莱坞的摄影棚。

后来,我想为这家店拍摄纪录片,整天都泡在店里,听黄先生闲聊,看他招待顾客。原来,黄先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的。他念完硕士之后进入NASA,成了一名计算机工程师。父亲曾经对他说,你别看工程师这份工作工资挺高的,但是只要行业不景气,你的工资越来越高,你就很容易被裁员。一开始黄先生对此不以为意,谁知道在此后的很多年里,美国的航天工业不断缩水,他本人也经历了三次失业。他才渐渐明白父亲的先见之明。

上世纪80年代,父母要退休了。黄先生的兄弟姐妹没有人愿意接手商店,因为他们都明白其中的艰辛与付出。最后,黄先生实在舍不得因为自己不接手令父母创造的产业无疾而终,于是辞去了工程师的工作。

刚开始学习店里生意的时候,父亲手把手地教他所有关于真丝的基本功和待人接物的道理。经常有名人甚至一些海外的王公贵族过来购物,黄先生的父亲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有一次,一位特别趾高气扬的顾客径直插队,还对父亲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红纽扣先生。”这是当时好莱坞很受欢迎的一位喜剧演员。父亲抬头看了看他说:“你好,红纽扣先生,我是黄先生。”过去了好几十年,店里的很多细节都还保留有黄先生父亲言传身教的痕迹。所有的价格标签都是老先生手写的,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了,黄先生就用红色记号笔跟着父亲的笔迹再描一遍。

黄先生的母亲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却和父亲一样聪慧勤勉。她根据年轻时务农的经验,在后院开辟了一片小小的菜园,种上各种新鲜果蔬,为全家供应营养。她在晚年,仅仅凭借听广播和看报纸就学会了炒股。有一年黄先生的儿子要上高中了,考虑买学区房。黄先生的母亲突然说,你们不用担心,我可以为你们全款买房。买房的钱就是炒股赚来的。

黄先生回忆父母的时候说:“他们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十指相握的时候,一点缝隙也没有。”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父母亲之间不会说我爱你,对孩子也不会那么说。当父母亲相继辞世之后,黄先生才发现父母亲曾经的感情是如此深厚。

我前前后后在黄先生那里拍摄了几个月时间,遇到了一些有趣的顾客。有一位戴着红色小帽的老太太慕名而来,她告诉我,她孙女在纽约学习时装设计,向她透露了洛杉矶这家店里有非常美丽的手工刺绣缎带。黄先生把店里的手工刺绣缎带倾数取出,像博物馆讲解员一样给她介绍。

不过,当有一些商人来,希望黄先生能以低廉的价格把手中的存货脱手,黄先生就不高兴,他仍然觉得这些真丝面料都有本身的价值。

有一次,一位灯具商来采购灯罩面料,他指着一幅薄荷绿的面料对黄先生说,这个绿色真鲜真好看,有讲究。黄先生特别高兴,他说这个颜色是父亲亲自研制的,当年父亲把配方邮寄到中国,让丝绸厂按照配方染色。说着,他把最后一轴薄荷绿的丝绸轻轻打开。那一瞬间,原本闷在塑料袋里的真丝好像活了过来,前赴后继地飞向桌子另一头。黄先生手势一挥,就像一位指挥家。我们看到,丝绸静静地延伸、展开、落下,似乎我们并不存在,外面的花花世界也不存在,这里只有黄先生和他对真丝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