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16位教师作家谈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来源:《教师文学月刊》 |   2022年08月03日17:16

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汤素兰(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主席)

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是我们全体教师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会以精品力作投身“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我的家乡十八洞》就是我向这个伟大时代的致敬。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总编辑吴新宇(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作协会员)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无论对我们的编辑出版工作和文学服务工作,还是对我们的个人创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浏阳市教育局苏启平(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

中国作协把这两项计划的启动仪式都放在湖南,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和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倍感荣幸,也感到内心当中有一种自豪感,激发了我的创作激情。这两个计划都紧紧地扣住了乡村振兴的主题,很有时代性,很有现实感,对于我们作家来说,写这样的主题、弘扬这样的主题是我们应该去做的,我们我也会自觉地去做。

作为我个人来说,就是三个立足:

一是立足于我生活的地方。我家在浏阳的一个小山村,从我出生到现在,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觉社会进步了,山村变美了,更多的是人——也就是乡亲们的内心更美好了,更幸福了,知识水平提高了,这是一个大的变化。

二是立足于我的这个行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我们校园的变化,到教学设施的变化,到老师的学历、观念的变化。

三是立足于我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去写广阔的生活,自觉地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在湖南举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农村、热爱文学的教育工作者、文学爱好者、文艺评论员,我倍感兴奋,深受鼓舞。两个计划的启动、实施,选择曾经创作《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恢宏巨著的周立波先生的家乡——湖南益阳清溪乡作为出发点,象征意义和实际意义兼备,历史情怀与当下追求融合,可谓恰逢其时,得天独厚,高屋建瓴,因势而发,此举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新文学的阔步发展,必将激励广大中国作家奋发图强,励志前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讴歌时代、反映民生、关怀家国、弘扬价值精神,夯实文化底蕴的伟大作品。我将一如既往立足教育工作,响应时代召唤,领会“计划”精神,深入火热生活,关注底层人生,努力捕捉并真切表达新时代带给人们的诸多变化,尤其是心灵嬗变、精神呼唤、道德建构和人性诉求,力争用细致的观察、深刻的感受、全新的体验和生动的文字来记录生活,讴歌人生,表达理想,让读者从文字中感受到光与热,从生活中萌生希望与追求。

 

娄底市教育局海叶(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

湖南作家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生动地体现了文学的人民性。几十年转眼过去了,依旧熠熠生辉。用文学的方式,用经典作品,为人民书写,为时代立传,是每个作家应有的情怀与抱负!

中国作协在湖南举行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及“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是中国作协向广大作家及文学工作者吹响的集结号,这种嘹亮的声音,一定能催生出更多讴歌新时代的经典作品,回应文学应有的社会担当!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游宇明(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在益阳清溪村举办“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启动仪式,我觉得意义极其深远。其一,这是对文学前辈的致敬。周立波是将自己融进生活,并从中获得过巨大思想启迪的作家。在其故乡启动这两个计划,实际上是要告诉后来者,我们必须继承文学前辈的优良传统,终生以生活为师、以民众为师;其二,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是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表现广大乡村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沧桑巨变,表现广大民众在新的时代气氛下思想感情、精神面貌的日趋美好,是新时代作家的重要使命!其三,文学需要高原,更需要高峰,想创造高峰,就不能只关在屋子里想象,而要坚定地走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文学世界——发现别人遗漏的题材,表现别人忽视的主题。其四,我们启动这两个计划,也是要告诉读者,真正的文学是美好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必不可少的,热爱文学,厚养自己的人文情怀,人的灵魂能变得更加纯粹和伟岸!

 

湖南大学刘长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常务理事)

《山乡巨变》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周立波先生“写”出来的,而是益阳乃至湖湘这片热土“生”出来的。这些人物形象就像益阳的擂茶,经得起研磨,耐得起品咂。周立波回到清溪村,就是回到自己的精神母腹。精神母腹毫不吝啬地馈赠了他这朵常开常鲜、永开不败的茶子花。大地出作家,生活出作家……艺术研究和文学评论不是理论的简单演绎、繁复搬弄,“生活”之树常青,有生命体验融入的研究和评论才能与伟大作品有所匹配。

 

株洲市教育局王亚(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常务理事,株洲市作协副主席)

山乡自古以来便是文人歌咏抒怀的主题,从《诗经》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鸡栖于埘,羊牛下来”的朴素自然,到陶渊明辞官归隐采菊东篱的怡然自得,后又有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辛弃疾“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宁静恬淡……人们在山川乡野之间而得天地、人情之美。今人同样如此,每一位名家的文字里都有一块山乡的土壤。如沈从文先生,他的土壤在湘西,文字里都是湘西风物。先生曾说:“我只想把我生命所走过的痕迹写在纸上”,这些痕迹都是这片土壤里开出的花、结出的瓜。如周立波先生,一部《山乡巨变》亟写清溪乡的乡风水色之清峻。而当下山乡亦正经历前所未有之巨变,更值得人们去抒写与歌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或许给广大作家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回归山乡,从原点出发,而见山河大美。

 

祁东县教育局充原(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常务理事,祁东县作协主席)

半个多世纪前,周立波描绘新中国农村深刻变革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问世。半个多世纪后,中国作家协会发布“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邀请全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写作者共同书写新山乡,以原创长篇小说形式讲述山乡故事。这是个好消息,是广大小说作家的一次大好机遇。作为诗歌写作者,我个人虽然没有赶上这趟车,但从中得到了一个重要启示:文学创作题材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否则,很难为大众所欣赏,很难为时代所接受,甚至很难发表,很难出版,更谈不上获大奖。当然,作为祁东县作家协会领头人,我会借助协会这个平台,发动3-5名本土作家,积极参与到“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来,以原创长篇小说形式讲好祁东县的山乡故事。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中的“攀登”二字非常重要,给了文学工作者一个不断向上的指引。关于“攀登”,大家关注尤切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高度;二是难度。高度是目标,难度是过程。文学攀登的高度取决于文学作品的思想维度,而思想维度又取决于题材选择的角度。我认为,题材越平凡读者面越宽,作品也更有生命力。文学攀登的难度取决于作者的恒心和毅力,而恒心和毅力又取决于创作动机。我认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热爱是最好的兴奋剂,就像一个人再忙也能挤出时间谈恋爱。因此,我个人准备用3至5年时间创作一首描写基层小人物半个世纪生存状态深刻变革的万行长诗。同时,以祁东县作家协会的名义,发动部分本土作家,深入农村,深入山乡,创作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精品力作,掀起向新时代文学高峰攀登的热潮。

 

沅陵县教育局张远文(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常务理事,高级教师)

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每一粒尘埃都值得被看见、被抒写。“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两大计划,聚焦新时代中国乡村天翻地覆的史诗性变革,向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土地深深致敬,同时也向周立波和《山乡巨变》等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致敬,可谓意义重大,必将影响深远。

1938年11月,周恩来召见周立波,指派他和廖沫沙去湘西沅陵复刊《抗战日报》。1938年底《抗战日报》出报,周立波、廖沫沙等在沅陵积极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曾连续11天全文刊登了毛泽东1938年10月在延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论新阶段》,在此期间,周立波还到湘西民族地区采写了《湘西行》《湘西苗民的过去与风俗》《雾里的湘西》等报告文学、特写和通讯。

作为怀化沅陵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与写作者,我常常走过《抗战日报》旧址,想着周立波先生无论是描写东北土地改革的史诗性杰作《暴风骤雨》,还是散发着茶子花香的小说《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它们都像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清泉滋润着我与学生的心田。

今天,两大计划的开启,将以文学的力量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昂扬斗志与坚定信念,扎根人民、深入基层,在聚焦“物变”的同时,更侧重于“人”的巨变,为这个时代的人民掬捧出散发泥土芳香的新时代文学精品,令人心潮澎湃。自己身处乡村基层一线,教育一线,深切地感受着乡村的物换星移,日新月异,学生的慎思笃行,梦想启程,在今后的教育与写作中,当调整自己的精神定位,用新的格局与视野,新的理解与思索,在内心深处真正建立起与新乡村、新时代人民、新阶段学生的关系,看见与尊重每一个微小的个体,挖掘与抒写生活精彩纷呈的在场、本真与原味,理解与剖析新农村、新农民及学生们的心理认识、情感结构和精神风貌的内在根源,探究和审思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努力用充满力量感的抒写,让山川风物人事,让乡野的每一粒尘埃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被抒写。

 

石门县一中杨拓夫(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协会员)

我正在乡村做凤凰诗歌村,迁日又在张家界慈利县建起了首家诗歌客栈。我有几次扶贫经历,亲自见证了乡村的发展变化。我一直关注着乡村,2012年我出版了《行走的村庄》之后,我继续关注、行走村庄,十年来,我一直追寻着乡村的美好、文化的回归,过去我们一直在说诗与远方,越走越飘,丢失了许多传统的美好的东西。我总觉得需要一场文化的回归,于是,我又想到了诗与村庄,也是我今年即将出版发行的新诗集《诗与村庄》的名字。近年来关于乡村变化的诗作近千首,还可以出版好几本书,在这些作品里也记录了山乡巨变、人民的辛劳与幸福,也有关于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的诗的叙说。

今后,山乡依然是我创作的重点,我的理想是创建百家诗意文化名村,同时创建诗歌客栈,为城市人提供一个个好好的去处,为各路文人墨客提供创作基地,为研学旅行提供诗意阵地。未来我将开始新的乡村之旅,创作更多更好的诗篇,也希望有十部关于乡村的诗意之作服务于我深爱的那些乡村,那纯朴的人民。同时也希望我们的作品少一点虚假、花哨、故弄玄虚,多接地气,多有泥土的芬芳……

 

长沙市怡海中学卢望军(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理事,高级教师,首届教师文学奖散文奖获得者)

这两个文学创作计划,最吸引我的是“山乡”。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乡村,既是我永远的文学原乡,也是我永远的精神原乡。它决定了我看世界的眼光,也决定了我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其实,大部分分中国人都是如此——推而广之,现代中国,仍然是植根在乡土中国之上的。然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似乎一边在抛弃乡土、农民以及田园牧歌,又一边在怀念那种淳朴、宁静、简单和自给自足不外求的生活。失落的荒芜的乡土和田园,灵魂无依、精神内耗的现代人类,这就是我们与乡村的相处的现状。

可喜的是,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村扶持力度的加大,乡村经济振兴稳步推进,农村人口回流明显,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已是不争的事实。文学作为时代的镜子,必然要对这种巨变做出积极反应。我觉得,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正是这种反应的结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固然是美丽乡村,值得我们永远怀想,但是,直面新时代的新农村,直面汽车、手机、电商、直播带货等乡村新命题,更是文学的光荣使命。

文学发展史上,每当一种文学潮流、文学样式陷入僵化的境地,就会自动选择回归普通人民的生活、回归劳动人民的语言,并因此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产生新的文学潮流或者样式。中国作协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向文学原乡的回归,更是向文学新高峰的出发。

我期待伟大的作品,因为这两个计划而诞生。

 

益阳市一中甘健(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理事,特级教师)

文学之树只有深植民族土壤,汲取时代养料,方可茁壮,方能长青。百年展新颜,山乡迎巨变。“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再次提点了文学创作的来处,也指引了文学创作的方向。作为教师作家,我们既要以自身创作丰富新时期文学艺术的内涵,也当在文学创作的浩荡队伍里留下自己的独特丰姿,努力成为文学创作的攀登者。

 

安化县教育局陶金生(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理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新时代乡土文学的主题肯定是描述与讴歌“山乡巨变”,中国作协响应时代的要求,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攀登计划,必将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史诗般呈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成果,必将为文化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吹响号角,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也将抓住机会,为创作出好作品加倍努力。

 

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黎凛(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理事,浏阳市作协副主席,高级教师)

乡村是文学的根与沃土,也是新时代文学的鲜活现场。当今,文学表达需要注入乡村活力,乡村振兴需要借用文学赋能。深入乡村,扎根乡土,练好腿力脑力笔力,用情用心用力,讲好乡村新故事,写好乡村新史诗,弘扬中国新精神,表现新时代乡村巨变,我们责无旁贷,逐梦前行。

 

湖南工商大学教师贺予飞(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理事,博士)

随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我们看到近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农业”、数字乡村、科技兴农、农旅融合等让农民早已不再局限于狭隘闭塞的一方天地。这些新的社会现实要求我们创作者走出传统乡土写作的滥觞,摈弃城乡二元对立思维和挽歌式创作,描绘出当代农村的生产发展与生活方式变化,凝练出新时代新农民的典型形象,更重要的是揭示出当代农村的精神面貌、社会结构与文化心理,从乡土现代性书写中提出新的问题和反思。我相信,通过中国作协此次“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当代文坛将涌现出一批讲述新乡土、新故事、新人的精品力作,新的乡土经验也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学经验的重要变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