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霞:拿到手的每一辑大益文学,都让人惊叹!
曹明霞
祖籍云南,现工作在河北。发表、出版文学作品三百余万字。小说集《这个女人不寻常》、长篇小说《日落呼兰》《青山不墨千秋画》等曾获奖。另有作品《晚餐》《金刚》等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寂寞沙洲冷》在大益文学书系对垒栏目刊出,反响不错,现入围本届大益文学双年奖,你的心情如何?
很高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样子,而是记住的样子”。今天的日子就很难忘。非常感谢评委们的嘉许和抚慰。
如果您获奖了,您打算用奖金来做什么?
优秀的作品很多,不知能否有此幸运。大益对文学持久的浸润滋养,感染过许多人。若有奖金当然会珍视,用当所用。
你觉得文学对我们当下的世界有什么价值?
战争、瘟疫、疯魔般的当下,文学表面上看更像一片轻得不能再轻的羽毛。但我记得四十年前,人们饥肠辘辘,温饱有忧,可如果听说晚上的广场要放映电影,他们搬着板凳携着幼子,不分年龄身份。
也许跑空了,等了一个晚上广场也没有那块幕布挂起。但是没关系,或听闻哪个村庄在放,他们又徒步几十里,搬凳子牵孩子,向那里奔——饥不果腹尚需艺术,形体肥大实则枯槁的当下,更需要。
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它能让喧嚣安静,让失灵的刹车缓停。如果稍放长远,你会发现,最坚韧的,就是能穿过时间的文学和艺术了。它们之于人类,像大地阳光之于植物,只是人们习焉不察罢了。
你怎样看待与你同时代的作家和作品,比如入围本届大益文学双年奖的作家和作品?
不久前我读过拉美作家的一个短篇,写了一个父亲,弄了一条小船,离家出走漂浮在海面上。他不远也不近,即不远离,也不肯上岸。这使母亲觉得他丢透了人。这篇小说很短,但那份意境,深远的况味,久久的打动人心。大益的图书每一辑拿到手,我都静心阅读,有些作家语言之好,思想之深,让人惊叹!
你是60后,现在80后,90后,乃至00后更容易博得关注和赞许,对此,你怎么看?和年轻作家相比,你认为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文学做不到怜少惜老。作家的出色也不因年老或年轻。就像好的文学它永远只有一个标准。不分国籍,地位,种族。
我个人没什么优势,是业余写作。文学路上那些因热爱、真心的热爱而一直走着的人,她们既是灯火,也难望其项……
你最近有什么创作计划?
心里生长了很久,抽时间要写完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