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从北京出发
来源:文艺报 | 慧 言  2022年07月13日07:5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乡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乡村中小学美育工作,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和文化振兴,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发起并主办了“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活动,该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办公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北京师范大学乡长学院、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部联合承办,中国电影家协会青年和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协办。

7月10日上午,“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活动出发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等领导嘉宾出席启动仪式,与支教团师范生代表共同见证本次活动扬帆起航。

“电影下乡”活动充分依托北师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戏剧与影视学“双一流”A+学科的专业优势,以北师大“强师工程”师范生为主体组成大学生美育支教团,通过“电影大篷车”的形式走进中西部乡村基层,着力打造“行走的电影美育思政课”,致力于提升乡村青少年的艺术感知力和人文素养,鼓励新时代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的理想信念,拓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空间,服务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布局。

“青春有为,强师有我”。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先锋队”与“排头兵”,多年以来立足于自身在师范生培养方面的底蕴和优势,持续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培养和输送先进师范人才。近年来,通过“志远计划”“强师计划”等项目的具体实施,北京师范大学坚持巩固和拓展教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积极承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周作宇表示,本次“电影下乡”活动恰值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是对北京师范大学百廿华诞的隆重献礼。

“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谈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电影的观念深入人心。电影成为帮助广大中国人民认知社会主义制度、接受现代文明启蒙的最重要工具。百年中国电影史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大时刻、英雄人物、感人事迹。通过“电影下乡”活动,新时代中国高等学府的学子们将再一次把最新的电影技术和艺术成果播撒向千顷澄碧的大地。中国电影资料馆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好邻居、好朋友,将广泛而深入地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向美而行、以美育人”。“电影下乡”项目发起人、总策划、总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与会进行项目汇报。肖向荣首先回顾了“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活动为期一年的精心筹备历程。肖向荣介绍,“电影下乡”活动线路主要覆盖中西部教育环境相对滞后的地区以及脱贫攻坚摘帽乡县;活动形式将通过“电影大篷车”携带一系列中国优秀经典电影进入乡村“边走边播”;活动人员将邀请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师范生和青年志愿者代表等共同组成“电影美育支教团”;活动内容将囊括露天电影放映、主题宣讲、电影情节戏剧再现、公开课等环节。活动当天,肖向荣宣布,贵州省遵义市成为“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的首站,主题为“中国电影中的时代精神”。红色基因在遵义代代传承,红色精神在遵义代代赓续,这一首发站意义非凡。未来本项目将不断拓展美育支教行路线,致力于将电影艺术之光照亮全国乡村的每个角落。

出发仪式上,五名支教团代表以青春的名义宣誓,“青春有为,强师有我”,以电影为媒,做好基础教育点灯人,让乡村美育持续生长;以电影为媒,种下乡村发展常青树,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带着电影下乡,汲取山河养分,触摸乡土中国,让乡村孩子拥有美的翅膀。

周作宇、孙向辉等领导嘉宾向支教团“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项目授旗。支教团在与会领导嘉宾的目送中,登上“电影大篷车”,正式开启乡村之旅,带领电影艺术走进田野乡间,肩负起乡村美育教育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