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才女重义共流芳
来源:北京晚报 | 朱小平  2022年07月06日08:24

清末“三才女”——吴芝瑛、徐自华与秋瑾曾拜盟互换过兰谱,三人不仅相互倾慕,而且以生死相托。

“三才女”中的佼佼者当属秋瑾,她喜击剑走马,所作诗词慷慨悲壮,自号“鉴湖女侠”。加入光复会后,秋瑾组织反清起义,因事泄不幸被捕,她在刑讯中不吐一字,唯书“秋雨秋风愁煞人”七字,凛然就义。尽管吴芝瑛和徐自华为秋瑾之名所掩,她们两人也是极有才气和肝胆的。

吴芝瑛是极享盛誉的书法家、诗人,在清代闺秀中鹊起文名。她是安徽桐城人,为晚清桐城派大家吴汝纶的侄女;其夫乃无锡举人、度支部郎中廉泉,曾创办文明书局,印行大量珂罗版碑帖书画。吴芝瑛的书法秀丽且不乏遒劲,书名冠绝一时,因与其夫寓居西湖小万柳堂,故世人又尊称其为“小万柳堂夫人”。

吴芝瑛与秋瑾短居京华时都住在南半截胡同,两人因此相识。吴芝瑛以清高自诩,“于时人少所许可”,却独许可秋瑾。吴芝瑛曾赠秋瑾对联“英雄尚毅力,志士多苦心”,秋瑾亦有诗回赠:“芝兰气味心心印,金石襟怀默默谐。”可见二人互相倾折之情谊。后来,吴芝瑛资助秋瑾东渡日本留学,并赠诗:“驹隙光阴,聚无一载,风流云散,天各一方。”秋瑾殉难后,她即写《秋女士传》,后又作《记秋女侠遗事》,至今仍为研究秋瑾的重要史料。吴芝瑛的记叙颇有太史公笔法,如述及她宴秋瑾罢,“女士拔刀起舞……歌数章,……歌声悲壮动人”,徐自华的《鉴湖女侠秋君墓表》也记秋瑾“悲歌击节,拂剑起舞,气复壮甚”,可见秋瑾的风神气度。秋瑾确有一股英气——1906年2月,三十一岁的秋瑾从日本返回绍兴,在明道女学代了几天体育课。弟弟秋宗章见姐姐“制月白竹布衫一袭,梳辫著革履,盖俨然须眉焉。……往越中蒋子良照相馆摄一小影。英气流露,神情毕肖”。

徐自华为浙江石门宿儒杏伯老人的女儿,因青年守寡、儿女早殇、孑然一身,故别署“寄尘”。她素承家学,师事南社诗豪陈巢南,自号忏慧词人,著有《听竹楼诗集》《忏慧词》《秋心楼诗词》等。徐自华与秋瑾结识于南浔女校,两人志同道合,“一见即各自倾倒,徒恨相见之晚”(陈去病《徐自华传》),日夕谈论家国之事。秋瑾有诗赠徐自华:“客中何幸得逢君,互向窗前诉见闻。”堪称二人交契之写实。后来,徐自华与秋瑾赴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吴芝瑛也由北京迁往沪上,吴、徐二人对《中国女报》多有资助。《中国女报》停办后,秋瑾回浙江组织起义,在与徐自华谒岳坟时约定,若就义,即请徐自华埋其骨于岳坟侧;徐自华亦将家产悉数变卖,以表明对秋瑾的支持。对此,秋瑾大为感动,脱臂上翡翠腕环相赠。

秋瑾就义后的1907年11月27日,徐自华为履行与秋瑾的约定,冒着风雪渡钱塘江至绍兴,趁夜秉烛入文种山寻觅秋瑾停厝处。她与吴芝瑛商定,将秋瑾的遗骨加木椁舁至杭州,由她来购地安葬;因购地款不够,吴芝瑛又出丧葬费二百元,终将秋瑾葬于西泠桥畔岳坟侧,时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二十四日。吴芝瑛亲书“呜呼鉴湖女侠秋瑾之墓”,徐自华则含泪撰墓志铭《鉴湖女侠秋君墓表》,吴芝瑛书“墓表”后石印成册,分赠友人。

吴、徐二人的义举,引起清廷的注意,有御史上奏请平毁秋瑾墓,并参奏吴芝瑛、徐自华为秋瑾同党。凶险随时到来,徐自华避匿上海日侨医院长达半年之久,吴芝瑛因有两江总督端方作保,幸免于难。吴、徐二人明知为秋瑾立墓并且明示文字纪念会有风险,但仍义无反顾,令人赞佩。民国之前盛行结盟风气,男儿上自高层、下至百姓,辄喜换帖;一旦逢危厄,却常常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吴、徐二人的重义举动,令须眉汗颜。

后来,徐自华又与南社同人结“秋社”,创办上海竞雄女校(“竞雄”亦为秋瑾之号),以示继承遗志。待秋瑾之女王灿芝长成,徐自华将翡翠腕环交还,并撰《返钏记》。徐自华在《返钏记》中写道:“忽卿(秋瑾字璿卿)自杭州来,云:将返越举义矣,顾饷绌将奈何?……乃悉倾奁中物纳之,曰:持以赠卿可乎?君辗然曰:感姊厚贻,何以为报!遽脱双翠钏示余曰:事之成败未可知,此区区物界阿姊纪念何如?予为悚然,顾勿得却,因相与涕泣,以埋骨西泠旧约为相属而别。”所谓“旧约”,是指秋瑾就义前三个多月,曾与徐自华在西湖泛舟,共登凤凰山,凭吊南宋故宫遗址,倾吐胸中抱负。秋瑾俯瞰杭州全域,将城厢、街道、路口和地形绘成地图以备用,后又与徐自华同瞻岳坟,流连不忍去,二人遂在此地订下“埋骨湖山之约”。(《秋瑾年谱》)

徐自华所赠“奁中物”价值几何?徐自华的妹妹徐蕴华在《记秋瑾》一文中说:“秋瑾到我家乡崇德,与家姊商筹军饷。姊氏倾全部首饰,约值黄金三十多两相助。秋瑾赠翠钏留念。临别时又作诗一首赠徐自华:‘此别深愁再难见,临歧握手嘱加餐。从今莫把罗衣浣,留取行行别泪看。’”可见义结同心的惺惺相惜之情。民国时期的中学课本曾选入《返钏记》一文,其感情真挚,文笔如诉,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