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决胜突击
来源:解放军报 | 孙国 杨玺  2022年06月21日08:20

火红的狼毒花艳丽绽放,连绵起伏的梅里雪山气势磅礴,蜿蜒的金沙江浩浩荡荡……云岭高原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驻守西南边陲的武警云南总队,在这片生机勃勃的高原上练兵备战、维护边境安全。他们用“高原情怀”滋养官兵,用“忠诚卫士”精神激励官兵,在新时代的彩云之南,以决胜突击的姿态创造新的业绩。

那年寒冬腊月,滇西北高原迎来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部队抓住这一有利练兵时机,组织官兵在茫茫雪野中开展基础课目训练,强化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提高部队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雪山上寒冷路滑,空气稀薄,大家巡逻走路时一定要重心前倾,这样走得稳一些。还有,脚一定要踩实,山高路滑,不要受伤了。”说话的是迪庆支队机动中队中士吴昀,在中队近日举行的“魔鬼周”极限训练中,他边整理装具边和新队员说起了山林地行军的注意事项。这已经是他第14次参加训练了。

“在行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猛冲,大步向前走就行了。后面还有很多课目,大家要学会保持体力,不然后面几天就会掉队。”在山林地行军课目开始前,吴昀再次跟新队员强调需要注意的细节。山林地行军对特战队员体力的要求很高。近日的降雨使道路格外泥泞,再加上山林地地形复杂,给行军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班长,我一定坚持住,放心吧!”新队员郑加吕由于背囊没有调节好,左肩被磨得失去知觉,渐渐掉到了队伍后面。“来,你把枪给我,赶紧跟上队伍。”话音刚落,他一把从郑加吕的背囊上把枪拿了下来。

经过近25分钟的急行军,队伍终于来到了休息点。导调员宣布:“现在休息,需要补充水分,请迅速找到水源并鉴定是否可以饮用。开始计时。”刚放下背囊休息不到5分钟的特战队员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拿起工兵铲寻找水源。

“注意,不能在水源的正下方挖坑,要在离水源两至三米的地方挖坑蓄水。”吴昀边走边说。新队员农布不明所以,吴昀解释:“在水源地正下方挖坑,要是敌人投毒,水渗透到土里你还怎么喝,不费一点功夫,就把你整‘光荣’了。”农布恍然大悟,赶紧照着班长的说法操作了起来。

吴昀有一个绰号叫“老牛”。说的是他有牛一样的闯劲,像牛一样“奔袭”。新队员都说有他在,这个“魔鬼周”极限训练心里很踏实。

清甜浓郁的柚子花香让云南边境小城瑞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而在武警德宏支队,却有着浓浓的硝烟味。

凌晨4时,一声尖锐的哨音惊醒了沉睡的营院。“全副武装,紧急集合!”瑞丽中队指导员鲁茸的口令急促有力。“同志们,接上级通知,一伙‘毒贩’试图通过边境线。我们的任务是配合警方实施抓捕,立即登车,准备出发!”

瑞丽口岸四通八达,边贸街上商贾云集,既给当地经济带来勃勃生机,也给守卫在这里的武警官兵带来各种考验和挑战。

道路两边华灯飞掠而过,光影交叠。战斗班班长李金服役13年,经历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战斗。那年,一伙蒙面歹徒持枪行凶,一时间人心惶惶。有位百姓拿着落在自家院里的子弹壳,来中队找武警官兵求救。“危急时刻,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武警官兵一边安抚百姓,一边维持边境口岸安定,很快就将不法分子抓获。

突发事件平息后,瑞丽百姓牢牢记住了“爱边疆、爱民族,不怕苦、不怕死,敢担当、敢作为”的武警官兵,也深深爱上了这些“孔雀之乡守护者,凤尾竹下文明兵”。德宏支队组建20多年来,先后参与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百余起,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数十次,被当地各族人民誉为“傣乡人民的守护神”。“有危险,找武警”被当地百姓唱进歌里、记在心上。

晨曦微露。武装巡逻车行至边境的南拔河。河水清浅,涉水可过。鲁茸说道:“不少贩毒分子随身携带枪支,只有严把第一关口,才能确保边境的安全稳定。”

“一组在前方树林警戒,二组在卡点一线设伏,三组占领高处准备狙击。”鲁茸手指地图发布命令,官兵迅速进入战位。

7时许,一辆白色小轿车驶入目标地点。“目标进入伏击地域,车内有4名‘毒贩’。各组迅速就位,准备抓捕!”鲁茸话音刚落,白色轿车停车。“毒贩”发现百米之外的武装巡逻车,立即弃车而逃,分头窜入路边林地。

“行动!”李金率先冲出。一名“毒贩”挥舞匕首,抗拒抓捕。李金抬起枪托,顺势横扫,击落匕首,在战友协助下迅速控制住“毒贩”。

“分组包抄!”另一边,鲁茸已带队冲向茂密的丛林。晨雾缭绕,水汽氤氲,林间能见度不到5米。 “砰!砰!砰!”数声枪响后,远处传来搏斗声。几分钟后,鲁茸和战斗班押着3名“毒贩”返回。

德宏州支队领导说:“这场‘背对背’的红蓝对抗,中队官兵打了个漂亮仗。封控、搜捕、围剿干脆利落,达到了封死、严搜、快打的作战要求。”

“唯有从实战出发,不断提高官兵在复杂条件下遂行反恐作战的能力,才能将熟悉山地地形、惯于山地活动的不法分子歼灭。”近两年来,支队党委深入研究立体围剿、卡口封控、精确打击等战法,全面提升了部队打硬仗、打恶仗能力。

更多时候,高原上的官兵默默守候在云端,在哨位,在战位,在界碑,在国门,守望万家灯火,守望黎明。

长期驻守海拔5000米滇川藏交界虫草山的某机动支队驻训点官兵,凭一腔热血坚守在香格里拉的大山深处,不惧艰险挺起硬脊梁,用脚步丈量责任与担当。

在群山深处的巡逻点,寒风里矗立着几座简陋的临时板房。这一年的春节前夕,中士曹岗坐在床边,盯着自己制作的缩小靶板,气定神闲。新的一年,他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背着沉重的执勤装备登到山顶时,远望云雾在山谷中聚散,上等兵郑锋达拿起画笔描绘着一张张黝黑朴实的笑脸。红日爬上山头,大山里回荡着叮叮咚咚的敲击声,上士童淼带着工具箱正在修理营房被冻坏的水管。夜深了,远处牦牛在哞叫,院里的大灯照亮了“幸福一家人”的牌匾,中士吴凡端来热腾腾的面条给班里的战友庆祝生日……

巡逻在山上,大山就是家。任务在峰顶,群山就是栖身之所。不论条件多么艰苦、天气多么恶劣,执勤一线的官兵在任务面前没有别的选择,唯有泰山压顶不弯腰,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军人的价值,不仅仅是驰骋疆场时的金戈铁马,更是在无人知处的默默守护。年轻的战士用如山的胸怀、无悔的青春、炽热的忠诚,在雪域高原坚守,奉献热血丹心,留给大山一个温暖的背影。

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东旺乡盛产野生虫草,每年夏季,当地农牧民就会进驻深山,采挖虫草。这里高寒缺氧、环境恶劣,被称为“生命禁区”。然而该支队的巡逻官兵常年行走在这条巡逻线上,成为当地农牧民最坚实的依靠。

极端恶劣的天气让战士们上山执勤的路走得异常艰辛,看似近在眼前的山顶却举步维艰。上游虫草山到驻点的落差有500米左右,官兵们每次上勤需要2个小时才能到达任务区域。感冒、咳嗽这些在平原地区的普通病症在这里却很容易导致肺水肿、脑水肿等突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高原艰苦恶劣的环境不能改变,但这里却留下了战士们勾画出的一幅幅壮美画卷。

其实,官兵平日里箭在弦上,引而待发,为的是在关键时刻主动出击。

岁月静好的背后,是他们的冲锋陷阵和负重前行。

那一次险情来了,金沙江白格堰塞湖达到最大蓄水量约5.78亿立方米,18时出现最大下泄流量,达3.1万立方米/秒,于当日凌晨2时左右过境云南,武警云南省总队及时启动Ⅲ级响应机制,驻守金沙江千里沿岸的机动某支队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官兵昼夜奋战72小时以上,打响一场“家园保卫战”。

该总队司令员带领前指紧急赶赴金沙江沿岸,与一线官兵并肩作战,政委在基指密切关注堰塞湖过境险情,及时做好部队应急救援支援调度。在近千公里金沙江沿岸的木高、良美、福库、格兰、士旺等多个村落,驻守一线的武警官兵应急拉动,昼夜奋战,及时高效做好搬物资、运沙石、搭帐篷、救伤者、转移群众等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次日凌晨,不断上涨的洪水越过公路,倒灌进士旺村,大片农田被淹没,多间房屋损毁,武警官兵冒着严寒,分兵把守在各个路口,执勤巡逻在各条村道,用肩膀挑起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天亮后,他们进村入户解民忧,积极排查隐患,清理死亡牲畜,防止险情过后出现疫情。

漫长的一天过后,洪峰退去,原本美丽的村庄满目疮痍,地面残余着大量积水、淤泥和杂物。面对冰冷刺骨的积水和漂浮的牲畜尸体,某部二中队中队长黄勇拦下了前来帮忙的村民,率领官兵跳下近1米深的积水和淤泥之中,清理出淤泥100余方,打捞牲畜尸体35只(头)。在搬运掩埋腐烂的牲畜尸体时,他说:“乡亲们,接触积水和腐尸对身体不好,这一次,请让我们优先。”

“看到部队来了,心里热乎乎的。”“子弟兵的身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的身影。”群众看到战士来帮忙转移物资时这样说。

天气依旧潮湿,战士在冰冷的泥水中浸泡久了,脚底开始溃烂,但他们没有退缩。帮助村民李勇从浸水的房屋、衣柜中抢救出一些物资后,看着他脸上露出的笑容,战士宋波波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抢险任务,只要能帮助老乡避险,保护他们的家园,再苦再累也值得。”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迷彩的身影。灾害面前,该总队官兵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危险来临之际,他们逆着人流冲向一线。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抢险救灾,武警官兵先后清理街道30条,帮助群众转运粮食402吨、牲畜527头,设置安置点4个,搭建帐篷506顶,设置床铺3648床,转移安置群众6435人,灾区重建有序推进,金沙江沿岸的村庄,正在慢慢恢复昔日的美丽面孔。

任务结束之后,该总队官兵不忘总结经验,始终牢记职责使命,聚力备战打赢,圆满完成了一次次抢险救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