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访谈 | 如何创作精品现实题材网文
来源:《青春》 | 卓牧闲 李玮 钱羽洁  2022年06月07日09:31

卓牧闲,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的标杆。他是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中能够实现阅读量均订过万和正能量传播双丰收的作家。深入一线生活,掌握一手素材,是卓牧闲现实题材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次对卓牧闲的访谈呈现了他观察警民生活的诸多细节,也为创作精品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提供了诸多参考。2022年5月16日,卓牧闲的新书《滨江警事》于起点中文网官宣上线,这是他在警务题材系列中的又一力作。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访谈

问:您好!您以《超级警监》开始网络文学创作后,还尝试过架空历史、玄幻题材的小说,订阅成绩却不够理想。但是2016 年您重新回到都市题材领域,创作出了广受好评的《韩警官》。我们想知道您当时回归警察题材的心路历程。

答:当时倒没有刻意地选题材,之前成绩不好我很在乎,但主要在乎的是有没有成就感,稿费多少倒不重要。因为那会儿纯属自娱自乐,没想过靠写小说养家糊口。之所以回头写《韩警官》,是因为身边一个很好的警察朋友积劳成疾牺牲了,那会儿还有很多人不理解,在网上说一些风凉话,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突然想写一本书,想让读者们知道真实生活中的警察是什么样子的。

问:您的警察系列,主角从具有特异功能的韩均(《超级警监》)、重生的韩博(《韩警官》)乃至基层民警韩朝阳(《朝阳警事》)和缉毒警察韩昕(《老兵新警》),“金手指”变弱,主角“普通人”的气质越发突出,他们也会有买房、相亲等烦恼,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现实化的转向,您能谈一谈这一创作转变的原因吗?

答:是的,我一直在转变,促使我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看我书的警察朋友越来越多,许多警察朋友认同我,甚至感谢我为他们“代言”,所以我要把故事塑造好,不能让他们看着像童话乃至像笑话;二是我虽然是个“新人”,但年纪却不小,有两个孩子,尤其女儿,那会儿上小学,现在都已经上初中了,我想成为孩子们的骄傲,让俩娃可以拿着我的书骄傲地告诉老师、同学和朋友,爸爸是作家。

问:您在创作过程中,深入基层警察生活,对此您能详细地和我们谈一谈吗?

答:我深入派出所、刑警队和社区警务室,跟基层民警、辅警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倾听他们的心声。看到民警忙到忘了自己的生日,孩子捧着蛋糕去所里为他庆生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看到许多民警一年出差办案200多天,经常连家都回不了,我才真正明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当看到有民警不但流血流汗甚至还因为群众的不理解而流泪,我心里跟他们一样憋屈;当看到民警们终于破获案件时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也跟着充满成就感……他们不只是给了我灵感,而且给了我素材,所以我很感谢他们。

再就是要感谢我们海安公安局乃至市委的领导,因为有许多作者朋友想写警察或别的现实类故事,也想深入一些单位体验生活。但人家在宣传上有纪律,不知道你会写成什么样,所以一般不敢让我们这样的网络作家去。而这些对我来说不是问题,领导们对我很信任,民警朋友们很欢迎我,给我提供种种便利,连我现在的工作室都设在警务室里面。

问:我们留意到您笔下的主角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抓住机遇,如韩均(《超级警监》)因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一跃成为“三级警监”;如韩博(《韩警官》)抓住了丝织厂改制的机遇,从经济民警转而变为正式的公安民警;如韩朝阳(《朝阳警事》)赶上了分局树立深入社区、扎根基层的典型的决策,被重点培养;如韩昕(《老兵新警》)因为边防改制从守边老兵退役成为人民警察……您认为个体与时代是怎样的关系呢?

答:这个题目有点大,还是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我是“70后”,是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成长的,亲身经历了这40多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只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也体现在一个个普通人身上, 他们有的通过辛勤劳动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有的通过拼搏获得事业成功,所以我觉得由点及面,把这些人的故事写出来,就能真实地体现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

问:您笔下的警察已有社区民警、缉毒警、办案民警等不同类型,专注于现实题材的您今后会有其他类型的“警务文”推出吗?有没有关于其他题材的创作计划?

答:短时间内不会再写警察文,因为之前写了那么多,感觉自己都已经被“掏空”了,需要一段时间来沉淀。并且我的读者看了那么多本,再看也会审美疲劳。原来打算写一个关于基层法院法官的故事,但在法庭体验了一个月生活,依然觉得积累不够。但我们网络作家又不能长时间不写,不然老读者会忘记你。所以先开了一本历史类的,其实我很喜欢历史,跟喜欢写警察文一样写历史。

问:您怎样理解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与传统现实题材文学的异同?您对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发展得失怎么看?

答:写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作者大多很年轻,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同时考虑到市场的反应和读者的阅读体验。所以现实题材网络文学非常正能量,写的都是积极向上、心潮澎湃乃至大气磅礴的中国故事。从事传统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作者可能考虑得更多更深远,故事中会有一些对人性的挖掘,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思乃至批判,完全是两个方向,两个路子。但我觉得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大有可为,因为它紧跟时代,紧抓时代脉搏,能激起当下读者尤其年轻读者的共鸣,而这个世界不就是年轻人的嘛。

问:您会考虑尝试其他类型的网络文学吗?

答:考虑过,我正在写历史,甚至想写写玄幻,我不想让人家以为我只会写警察文。不夸张地说,写网络文学、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我想多一点尝试,不想一成不变。

问:据我们了解,您参军和从事法律工作的经历为您创作作品提供了不少帮助, 在您的作品中会涉及许多法律条例和相关政策的介绍,十分注重细节的处理和对历史事实的把握。但有部分读者反映有时候会像在“读教材”。请问您如何兼顾作品的严谨性与趣味性呢?

答:刚开始确实存在“读教材”的情况,因为我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我甚至没接受过系统的文学教育。刚开始不会写小说,遇到法律条文有关的情节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写着写着进步一些,现在知道不能“读法律条文”。情节上再有这方面的需要,开个头,用省略号就完事。但必须有对话、心理或其他描写,让读者知道省略号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问:《韩警官》正在改编成电视剧, 这是一部3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不单单是主人公韩博的成长史,更涉及盗窃、凶杀、拐卖、走私、贩毒等多种犯罪情节。“全省第一打拐”“中国第一税案”等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复杂多样的内容在改编时相对应会产生一些困难,您对于作品影视化有什么想法呢?

答:坦率地说,我没任何想法,因为我一直在想,脑子里整天想着现在的故事怎么往下“编”,连孩子几岁、什么时候生日都不记得了,根本不会想那些。值得一提的是,我只要开新书就会先“清空”脑子, 别说几年前的《韩警官》《朝阳警事》,就是刚完本的《老兵新警》我都不记得情节了,回头看看感觉像是别人写的。

问:您在诸多场合都说网络文学实现了众人的“中国梦”,能给我们再具体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想法吗?

答:可能因为年龄的缘故,我有时候考虑得很现实。再套用一个烂大街的说法,我们“跳出网络文学看网络文学”,它真是一个没有门槛、没有天花板、没有权威,全凭一个人自己的才华、努力和一点点运气便能养活自己,乃至能获得成功的行业。

博士硕士可以写,中学毕业的人也可以写。只要感兴趣,只有小学文凭的人一样可以注册个账号写。而且它投资非常小,只需要一台电脑甚至一部手机,再加上一点时间成本。比别的创业方式靠谱多了,即便失败也不会赔多少钱,更不会连累父母。

答:它给了无数人希望,而现在的年轻人最需要的就是希望。事实上很多年轻人,甚至有很多学历不高的作者(其中就包括我), 通过网络文学获得了成功,我认为这就是“中国梦”的最好体现。

问:作为资深的网络文学阅读者和创作者,您对目前的网络文学发展有怎样的看法呢?对于网络文学的未来又有哪些展望呢?

答:这个问题对我而言很矛盾。作为一个读者我都快没书看了,觉得现在的网络小说越来越“扯淡”。尤其这两年,每次看到那些新书的书名,感觉像是“群体降智”;但作为一个作者我又能理解,不这么写就没读者看,没读者这碗饭就吃不下去。其实这个现象在别的行业也存在,但不管作为读者还是作者,我都希望网络文学会越来越好,衷心希望读者能有好书看,作者能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