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专家在京研讨沈念散文《大湖消息》
来源:光明日报 | 饶翔  2022年05月25日14:51

3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人民文学杂志社、湖南省作协联合主办的沈念散文新作《大湖消息》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出席并讲话,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致辞,孙郁、程光炜、阎连科、梁鸿鹰、何向阳、徐则臣、刘琼、韩春燕、张燕玲、张莉、张晓琴、季亚娅、岳雯、陈涛、李蔚超、李兰玉、梁豪等作家、评论家和编辑参加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主持。

作家沈念出生成长在洞庭湖畔,《大湖消息》记录了沈念近二十年百余次去往东洞庭湖湿地、长江集成孤岛的见闻与思考。作者历数候鸟、鱼类、麋鹿、江豚等生物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遭际,细致呈现洞庭湖区人与物的复杂纠葛,向人们描画大湖的过往与新貌,展现了一个生态行动主义者的人文关怀。《大湖消息》2021年12月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学》2022年第一期刊发作品节选,部分作品在《天涯》《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予以转载。书出版后,陆续入选了2022年一月华文好书榜、探照灯好书人气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书榜、《封面新闻·二月封面书单》、文学报三月好书榜,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与会作家、评论家认为,《大湖消息》是一部大湖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是新时代记录洞庭湖变迁的典型生态文学样本。书中一系列与江湖儿女有关的故事的叙说,呈现了洞庭湖生态历史文化的时间史,包括人文精神、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生存状态等诸多方面,融入了生态环保的时代主题和现实政策等,使得相关表达有了立体感的精神意蕴和时代观照。

有与会者将《大湖消息》比作中国版的《瓦尔登湖》,认为沈念通过《大湖消息》,呈现了一个清晰的作家形象,可以称为“大湖作家”。这部作品有灵动飞扬的语言,有令人沉思的人物故事,有亲自勘察社会实践,也有深刻的灵魂拷问,多种元素、多个维度地呈现了大湖变迁和生态实况,描绘的是一幅文学上的宏阔的生态实践图谱,让人看到一个有天高有地厚,活生生的散发着水气和鱼腥味的大湖。

谈及为什么要写水的故事,沈念表达了他的创作初衷:“是时代和人民给了我灵感。在多次到这些地方走访之后,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奋斗和命运变迁,感动了我,鼓舞了我。”为了写好这部作品,沈念在拥有长期湖区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年上半年带着他对洞庭湖这些年变迁的问题和疑惑,带着对当下生态环境变化的寻思和探讨,好几次走到偏远的地方采访,以自觉的身体意识切入洞庭湖区这一生命场域,体察湖区人民的现实生活,揭示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生命关联,从而实现对生命本体存在的深度认知。走访中,沈念见到了与过去认知中不一样的湖,在人身上看到比湖更广阔的性情、心灵。这些年来的退田还湖,生态修复,十年禁渔,守护好一湖碧水,成了人的自觉与自省。洞庭湖的历史、变迁,人的遭际、变化,湿地动植物的存在与消失,大湖所有的生命,他们和它们粗粝的命运轨迹和毛茸茸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大湖消息》的全部内容和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