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云雷:新时代视野中的“延安讲话”
来源:《北京文学》 | 李云雷  2022年05月23日08:35

2022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80年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或“延安讲话”)在中国革命文艺、人民文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国文艺指明了方向,“延安讲话”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典范,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中,我们纪念“延安讲话”发表80周年,既要学习其中所阐述的文艺根本原理,也要学习其中所体现的立场、观点、方法与精神。

“延安讲话”是中国左翼文艺思想在进入历史新阶段的思想结晶。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与冲击下,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中国的左翼文艺思潮迅速崛起,1928年发起“革命文学”论争,1930年成立“左联”,瞿秋白、鲁迅、胡风、周扬、冯雪峰等左翼文学理论家在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等问题上不断进行深入的讨论。1930年代也是一个“红色的30年代”,欧美各国的文艺思潮也都趋向左翼,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发展的。但是伴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左翼文艺运动都遭到了挫折与失败,而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不仅没有失败,而且在转入苏区特别是在进入延安之后,却有了一个新的发展与深入。也就是说,欧美各国的左翼文艺运动只有失败的经验,只有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有胜利的经验,这一胜利使中国的左翼文艺与其他国家的左翼文艺及其发展道路不同。正因为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是胜利的,有着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独特经验,所以在理论与实践上也会遇到或提出新的命题,而“延安讲话”正是在中国左翼文艺进入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环境中,在1930年代左翼文艺思想讨论的基础上,针对革命文艺的新经验、新问题、新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命题并作出了系统性的总结。比如文艺“为人民以及如何为人民”的问题,比如民族形式与大众化的问题、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道路与世界观改造的问题,以及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问题,等等。这些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思想命题,却是只有在共产党执政的解放区才有可能提出来并进行探讨与实践的,在国统区、沦陷区不可能,在左翼文艺运动失败的欧美各国也不可能。“延安讲话”针对抗战时期解放区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理论上的解决方案,但它提出的根本原则又穿越了具体时空,具有适用性与普遍性。

“延安讲话”奠定了解放区和新中国前30年文艺发展的思想基础。1942年,毛泽东“讲话”发表后,在晋察冀出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在延安出现了《白毛女》,很多作家、诗人纷纷走向战场,走向工厂,走向田间地头,在与时代、生活和人民的结合中创作出了不少经典作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扩展为全国执政,“讲话”也成为全国文艺界的指导思想,广大文艺工作者热情参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创作出了“三红一创,保林青山”等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柳青扎根皇甫村14年创作出《创业史》,周立波返回湖南益阳故乡10年创作出《山乡巨变》,至今仍是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典范。但是到1960年代前期,伴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文艺界对“讲话”精神的学习也逐渐趋于左倾,发展到“文革”时期,则更加极端化、庸俗化与泡沫化。

新时期之后,我们党继续坚持“延安讲话”所开辟的文艺道路与方向,但也对文艺指导思想的具体提法作出了调整。1979年邓小平发表《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198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将文艺工作的总口号从“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就是后来的“二为”方向。“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新时期文艺的持续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早在1940年代,“延安讲话”从解放区传播到国统区时,郭沫若就曾评论“有经有权”,毛泽东对此深以为然。所谓“有经有权”是指,“讲话”中有的内容总结了文艺的根本规律,是“经”久不变的;有的内容则是针对当时文艺界具体情况所作的思考,是从“权”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会发生变化。在1980年代,胡乔木指出“讲话”至少有两个原则是文艺的根本规律,第一个是“讲话”在文艺理论史上最先提出的“文艺为人民”以及“如何为人民”的问题,第二个则是“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一重要命题。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持续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不少新的文艺思潮与新的文艺现象,其中一些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突破了传统的革命文艺的范式,比如1990年代兴起的大众文化,新世纪崛起的网络文艺等,但文艺界对“讲话”精神的学习,为我国文艺的人民性与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保障。

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文艺也进入新时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在这些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界的谈话、回信贺信、指示批示中,既继承了“延安讲话”所确立的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又对通俗文艺、大众文化、网络文艺等新的文艺现象作出了原创性、系统性的论述,在新的历史阶段,在更高层次上继承了“延安讲话”精神并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论断,为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延安讲话”继承的部分主要有:文艺事业是党的整体事业的一部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典型人物论。创新性的部分主要有:提出和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提出“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提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提出关于文艺人民性的新表述;提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提出文艺评论的新标准;提出加强和改进党领导文艺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不仅继承了“延安讲话”的根本原则和某些具体论断,更是在精神上与之一脉相承的。比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看待文艺问题的宏阔历史眼光,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的坚定意志,对新的文艺现象、问题、经验的系统性梳理与总结,等等。

2022年,全国文艺界正在热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正在准备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我们纪念“延安讲话”发表80周年,既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也要结合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条件;既要学习这一经典文艺理论文本,也要学习我们所走过的曲折历史。在新时代的视野中,我们可以看到,“延安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的重要思想来源,也奠定了我国文艺的人民性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在今天,我们应该将学习与纪念“延安讲话”,作为文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加坚定地走新时代文艺的人民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