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董学文:跨越时空的理论穿透力和感染力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来源:中国艺术报 | 董学文  2022年05月19日09:57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已经发表八十周年了。八十年来,它像一面鲜艳的旗帜,指引着中国革命文艺前行的方向;它像一块真理的燧石,越敲击越发出耀眼的光芒。今天,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发展道路上,我们重温这篇《讲话》,依然感到它无比的亲切和新鲜,无比的透辟和深刻。

毛泽东《讲话》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无论是在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它的思想魅力和理论生命力,都是极其巨大的。《讲话》为什么会令人百读不厌?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就?为什么会赫然耸立在人类的文艺思想史上?原因固然很多。譬如,《讲话》在紧密结合文艺规律和特点的时候,又进一步从作家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源泉两个方面科学解决了发展革命文艺的关键问题,这就抓住了解决文艺问题的总枢纽。但是我认为,《讲话》能具有如此的成就,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和高度,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文艺的方向与道路问题,创造性地阐释了中国革命文艺发展的特殊性问题,换一种说法,就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这是它具有跨越时空的理论穿透力和情感影响力的最真实的秘密。

我们知道,《讲话》不是在静态地讲述文艺的空道理,而是在着力解决当时延安和各根据地文艺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的。《讲话》不是就事论事、只顾眼前的泛论,而是放出眼光,从大历史观上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发展的历史经验。《讲话》充满了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它懂得只有问题才是时代的呼声,只有反思才是前进的动力。马克思说过:“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之,《讲话》所有的理论探讨和现象分析,都是从问题出发的。《讲话》把解决各种文艺理论和政策问题放在了首位,这就为它理论联系实际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我们读到《讲话》讨论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时候,当我们读到《讲话》阐述文艺与时代、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批评等诸种关系的时候,不难发现,所谓“文艺是什么”“文艺搞什么”“文艺怎么搞”“文艺有何用”等基本文艺理论命题,就已经给出了符合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答案。这确实是给我们启发最大的地方。

毛泽东《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的重要文献

《讲话》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永远的行动指南。这是不争的事实。这里,我想从《讲话》产生的文化语境视角,探讨一下《讲话》问题意识产生的主要特征。这对我们深入学习《讲话》精神,领悟《讲话》的现实意义,是有好处的。

从大的方面讲,《讲话》是笼罩在“抗日战争”的氛围之下的。这从《讲话》的一些论题和论述风格看得出来。但我觉得,从具体语境看,《讲话》最直接、最深邃、最能拨动人们心弦的,是它是在延安整风运动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从根本上讲,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就是整风运动的一部分。毛泽东在座谈会上讲话,就是文艺上整顿党风、学风和文风的实践。只要看一看《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目录”,便可知道,《讲话》前面的两篇文章:《整顿党的作风》 ( 1942年2月1日)和《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连同上一年的《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这三篇文章则是“毛泽东关于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毫无疑问,《讲话》则是毛泽东于1942年5月在文艺问题上开展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在《讲话》的第“五”部分,毛泽东这样说:“我们延安文艺界中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这是说明一个什么事实呢?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文艺界中还严重地存在着作风不正的东西,同志们中间还有很多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的缺点,需要有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讲话》正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产物。

那么,作为整风运动的文献,《讲话》的思想价值主要在什么地方呢?或者说,毛泽东《讲话》的理论意义究竟表现在哪里呢?这儿,不妨用《毛泽东选集》中《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篇的“题解”做以回答。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毛泽东进一步地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风,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毛泽东号召开展全党范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即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原则整顿作风的运动。”这个准确的概括,同样可以用来指称与评价文艺上的整风运动。我们正是从“整风”的角度看《讲话》,才更加看清了它对文艺运动历史经验总结的贡献,看清了它剖析文艺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必要性,看清了它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上的理论分量。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整风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按照毛泽东的说法:“整风运动是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整风就是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整风中间,我们一定可以更多地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讲话》中反复讲:文艺工作者要“很虚心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尤其是党员作家,必须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在《讲话》的最后,毛泽东还动情地说:“我相信,同志们在整风过程中间,在今后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间,一定能够改造自己和自己作品的面貌,一定能够创造出许多为人民所热烈欢迎的优秀的作品,一定能够把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全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一个光辉的新阶段。”

事实也正是如此。延安“整风”之后,文艺界面貌焕然一新,作家、艺术家的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统一,作家、艺术家纷纷主动地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火热斗争,创造出许多描绘“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永载史册的作品。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指出:“党从一九四二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这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收到巨大成效。”延安“整风”以后文艺界的变化,证实了这一“收到巨大成效”判断的正确性。

如今,每当我们捧读毛泽东《讲话》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亦简称《讲话》)。这两篇《讲话》,前后相隔七十二年。时代变迁了,语境演化了,问题更新了,其变化程度可谓天翻地覆。可是,我们仔细分析起来,又很容易发现,两篇《讲话》在理论指向、议题论域、阐述逻辑和话语风格上,又是那样的相通和相似。这是颇耐人寻味的。两篇《讲话》的相通性和相似性,说明了它们的思路是衔接赓续的,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在理论上是与时俱进的。两篇《讲话》都紧紧围绕着文艺“为人民”这个中心,都注重文艺家的核心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培养,都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导作用,都期望文艺作品能带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因之,成就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的两座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继承的基础上,也是守正出新的。由于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更高目标来阐释文艺问题,深邃思考了新时代的新特征和新使命,充分论证了“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的道理,敏锐抓住了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面临的新挑战,清楚看到了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对文艺形态、类型、观念和实践造成的新改变,有力阐明了历史虚无主义、“三俗”以及“以洋为尊”“唯洋是从”这一套对文艺的严重危害,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成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

这里,我想特别谈道,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是针对广泛存在于文艺界的诸多不良风气和习气而谈论的,也是号召文艺界要按照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来加以改进的,也是期望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学得更多马克思主义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继承党的光荣传统、继承毛泽东《讲话》精神的又一关键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勇于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突出表现。我们需要从这个角度阐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明确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已明确指出的各种“偏差”“问题”和“缺欠”的。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这同毛泽东在《讲话》中讲“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的思想,完全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这同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界的主要的斗争方法之一”,“文艺批评应该发展,过去在这方面工作做得很不够,同志们指出这一点是对的”的意见,也是吻合的。这些论述,都把马克思主义对文艺指导地位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要把学习贯彻两个《讲话》的精神切实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他还说“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毛泽东也主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为这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并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毛泽东指出:“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好比种牛痘,经过了牛痘疫苗的作用,人身上就增强免疫力。”“如果没有见过风雨,没有取得免疫力,遇到错误意见就不能打胜仗。因此,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些意见,讲得多么鲜明、透彻、辩证、发人深省啊,读来令人深受启发、深受鼓舞。

眼下,文艺界显性或隐性的历史虚无主义作品仍时有出现;娱乐领域暴露的畸形审美、良莠不分、“饭圈”乱象、流量至上、“耽改”之风、违法失德、逾越底线等乱象时有发生;批评上明知不对却少说为佳,或轻描淡写、隔靴搔痒,或当“好好先生”“开明人士”的风气并未绝迹。这就提醒我们,学习毛泽东《讲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都还存在一个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的问题。学习两篇《讲话》,不是为了别的,仅仅是为了它能够而且应当更好地指导行动。如果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却只是把它空谈一番,不去认真执行,那么,此种作风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们要把学习两篇《讲话》的意义提升到统领文艺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实到创作和批评的行动中去,自觉完成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这才是我们应取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