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党的文艺工作的奠基礼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0周年
来源:太原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   2022年05月19日11:47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80周年。

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在延安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内容经过修改完善后发表在《解放日报》上,被称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又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为什么会有“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会上都讲了什么?

全面抗战爆发后,一批文学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纷纷从大城市、敌占区和国统区来到延安,为革命文艺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有些人在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上还认识不清,暴露出了诸多问题。1942年初,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按照中央分工,分管文艺界整风的毛泽东深知文学艺术是整个革命战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中国革命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统一思想,解决当时延安文艺界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毛泽东提议下中央决定召开一次文艺座谈会。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要围绕文艺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的问题,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思想,并就在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一思想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对后来我们党和国家文艺政策的制定以及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现阶段中国“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因此,“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文艺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

毛泽东指出,文艺工作者“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了解、熟悉工农兵群众,“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要“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唯有如此,文艺工作者创作出的作品才能深得工农兵群众的喜欢。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许多作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获得了新成就。出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阮章竞的《漳河水》,孙犁的《荷花淀》等作品。艾青、田间及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茅盾、巴金、老舍、沙汀、艾芜、路翎的小说以及曹禺、夏衍、陈白尘、宋之的、吴祖光的戏剧创作,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与多样化方面也都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些文艺作品在当时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直到今天也是我们记忆中的红色经典,成为一个时代人民文艺成就的标志与象征。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在新时代,当今的政治形势、社会背景和生活实践与延安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精神依然是指引社会主义文艺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