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文学报童书好书榜:面对生活,从惊奇开始
在疫情多地发生的当下,一半春天已经溜走了。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刚开始的人生或许多了许多疑问和思考,也多了许多主动分享、承担现实的品质。本月我们推荐的几本童书,都在鼓励孩子们获得新的“朋友”,它们是内心的独立思考、生活的勇敢面对、哲学的自由意志、新世界的冒险精神......“长大是多么不容易,每一个告别童年的孩子都有一段起伏波动的人生。而当你有一天能够积聚起力量,勇于‘为无可奈何的事’而奋战,你慢慢也能接受逐渐蜕变的自己。”
《棋门幻影》
张之路 /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天天出版社
推荐人:陆梅
张之路借这小说,试图想要提醒身处网络世界的人们,作为有灵魂的个体,我们该如何联结历史,感通当下,发现未来。
张之路是一位深具写实能力和幻想能力的儿童文学作家。这部彰显科幻气质的小说是他想象力朝向“内部”和“微观”的一个最新尝试。小说围绕男生海丹为寻找失踪的姐姐,循着线索参加了“春秋棋事”大型围棋赛事活动,他在被选为棋童的同时,看到了貌似姐姐的机器人服务员。站上棋盘的他没有名字,只有编号,戴上特制的帽子,选择不同颜色的按钮,棋童们或步入第三空间,或进入冥想世界……海丹在不知觉中被科技所操控。如果一个人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抹掉记忆,清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依赖,那么人的意义和价值如何体现?人创造了机器人,可是当人借机器人挟制人时,科技的底线又在哪里?
“在写科幻作品的时候,我们往往注重了‘科’而忽视了‘文’。我说的文指的就是人心!这个‘文’还应该包括伦理、哲学等社科方面。不论我们怎么追求神奇,希望不要忘记作品的内涵……”张之路借这小说,试图想要提醒身处网络世界的人们,作为有灵魂的个体,我们该如何联结历史,感通当下,发现未来。
《那年春假》
[日] 汤本香树实/著
王蕴洁/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陆梅
长大是多么不容易,每一个告别童年的孩子都有一段起伏波动的人生。而当你有一天能够积聚起力量,勇于“为无可奈何的事”而奋战,你慢慢也能接受逐渐蜕变的自己。
因为阿婆生病很痛苦,有一天少女智美忍不住想“阿婆不如死了算了”,第二天阿婆真的死了,那天之后,智美开始梦见自己是怪物,脑袋里总奇奇怪怪跳跃着很多念头;弟弟小哲将猫尸体丢在了隔壁邻居家的院子里,隔壁的爷爷很凶,还蛮不讲理砌起一堵围墙;智美随弟弟一起去探险,结识了每天早晚两次踩着脚踏车给流浪猫喂食的阿姨……
智美一家五个人,阿公整天忙着整理储藏室,当译者的父亲很少回家,回来也同母亲吵架,弟弟虽然很亲姐姐,也有自己的小秘密……“这个家庭同时存在着各自的时间、各自的世界,阿公的世界、父母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不同的世界不会混在一起,我认为这正是这部小说不可动摇的真实性。”日本小说家角田光代在书后的推荐长文里叹道:“春假是一个会让学生失去身份的时期。”比方说,刚从小学毕业的智美,已经不是小学生,但还不算是中学生。就在那一年的春假,少女智美为自己到底该属于家中存在的哪一个世界而感到迷惘。莫名的头痛,奇怪的梦境,被困住的危机……小说以充满了质感和迷离的细节,带领读者走进一段成长中的迷雾。长大是多么不容易,每一个告别童年的孩子都有一段起伏波动的人生。而当你有一天能够积聚起力量,勇于“为无可奈何的事”而奋战,你慢慢也能接受逐渐蜕变的自己。
《小雨滴和他的15个怪朋友》
[法] 西比琳·德迈齐埃 / 著
[法] 热罗姆·德阿维奥 / 绘
陈潇 / 译
后浪·上海文化出版社
推荐人:李凌俊
简单的绘画风格会让小读者更容易抓到人物的形象特质。这也是一部充满哲学意味的文学作品。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好看”的童书,全书都是黑白色,绘画风格类似线描加素描,初看似乎缺少抓人的吸引力,但换个角度想,简单的绘画风格会让小读者更容易抓到人物的形象特质。这也是一部充满哲学意味的文学作品,诞生于一场大雨的主人公小雨滴,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遇到了15个奇怪的朋友,“我是谁?”“为什么总觉得孤独?”“怎样面对失去?……这些我们要用一生去寻找答案的问题,就在小雨滴和他的怪朋友之间的对话中展开,小雨滴找到的答案往往直接、幽默,充满敏感的洞察力,是一部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反复阅读的哲学童话。
《小地铁的第一次大冒险》
[日] 宫西达也 / 著绘
周龙梅 / 译
海豚绘本·岭南美术出版社
推荐人:张滢莹
作者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好奇和担忧诠释出来,给予安抚、宽慰和鼓励,家有适龄孩子的才会理解这种懵懂的紧张和期待,并会心一笑。
许多孩子的记忆里,宫西达也是温暖和忧伤的代表。每一只经历过创伤、又被温柔以待的小恐龙,都是宫西达也对世界的善意。这些善意,也在他多个系列的故事中始终如一地传递。新作《小地铁的第一次大冒险》中,宫西达也将第一次担任行驶任务的地铁列车比作一个进入新环境的孩子。绘本中,外面的世界在小地铁的想象里充满离奇古怪的因素:飞机就像铁鸟满载乘客、人类都住在盒子一样的楼房里,太可怕了,会不会有大蛇把隧道咬断?从胆怯、畏惧,到鼓足勇气开始探索,再到最终释怀,开始向更大的世界探索,在简单童稚的画风中,小地铁的心情让孩子感同身受。作者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好奇和担忧诠释出来,给予安抚、宽慰和鼓励,家有适龄孩子的才会理解这种懵懂的紧张和期待,并会心一笑。
《从惊奇开始:青少年哲学第一课》
刘擎 蔡文菁 钱立卿 陈勇 武云 施璇 冷欣 高松 / 著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推荐人:郑周明
人生成长需要许多课程,但哲学的确值得成为第一课。这本书名也取得巧妙,哲学是对世界保持天真、保持惊奇,因为这一份天真惊奇而让孩子不断获得勇敢。
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开始对世界投以怀疑和好奇的目光,开始去追问“我的存在有何不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疫情当下,孩子们看着成年人的种种反应和行为,自然更加剧了自我的思考,在《从惊奇开始:青少年哲学第一课》这本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刘擎教授的那一个发问,“我们的行动是自由选择的吗?”面对种种人生突如其来的困境,个人要选择的是自由意志还是决定论、宿命论?刘擎仔细梳理了哲学史上这个经典的争论命题,通过案例讲述的方式鼓励青少年,“生活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我们是生活的作者和主人。”
正如苏格拉底曾说,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一个领域的一种技能,而是一种生活的形态,一种处在不断怀疑、追问和探究中的生活方式。人生成长需要许多课程,但哲学的确值得成为第一课。这本书名也取得巧妙,哲学是对世界保持天真、保持惊奇,因为这一份天真惊奇而让孩子不断获得勇敢。
《橘豆的茧》
邹超颖 / 著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推荐人:袁欢
在长江边度过童年的作家将小时候的回忆掰开来,融成文字,分享给现在的儿童们,这是属于作家本人的珍贵宝藏。
这是一本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由小见大,以九岁女孩橘豆养蚕为引线,串联起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发展浪潮中江城武汉普通家庭的生活图景,呈现了人的善良、坚韧与向上。在长江边度过童年的作家将小时候的回忆掰开来,融成文字,分享给现在的儿童们,这是属于作家本人的珍贵宝藏,如她所说:“将自己沉入记忆的海洋中,记录下那个时代的节奏与诗意”,于是故事沾染着水汽,如植物般缓缓生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