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明代文学史》英译本出版 介绍《西游记》是怎样写成的
来源:浙江日报 | 郑梦莹  2022年04月07日15:32
关键词:出海 文学翻译

古代文学研究专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徐朔方

“我在快40岁时怀有编写明代文学史的梦想,至今已有三四十年之久。”1999年,在《<明代文学史>前言》中,年近耄耋的徐朔方老先生(1923—2007)曾这样回忆往昔。7年后,由徐朔方与弟子孙秋克合著的《明代文学史》终于面世。

徐朔方可能未曾想见,凝聚自己毕生心血的著述在今时今日仍泛起阵阵涟漪,并远播海外——

近日,《明代文学史》英译本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推出,在Springer Link平台向全球发布。这本著作的“走出去”,也意味着将有更多海外读者被领进中国明代文学大门。

《明代文学史》

一座高山

谈及中国古代文学,徐朔方是位绕不开的人物——徐朔方是我国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元明清戏曲小说研究领域泰斗。

《汤显祖评传》《晚明曲家年谱》《沈璟集》……徐朔方的一生,著作等身,《明代文学史》是他生前主写的最后一部著作。

2006年11月,这本书正式出版时,徐朔方已经在医院卧床两三年,一直长“睡”不醒。弟子们带上成书前去探望,“老师,您的《明代文学史》出版了。”话音刚落,一滴泪水从他的眼角滑落。3个月后,在2007年2月的一个下午,他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斯人已去,却为后世留下宝贵财富——时至今日,《明代文学史》仍是一座后人难以越过的高山。

《明代文学史》为明代文学创作了断代的文学史,全面总结了明代文学的特点。翻开目录,不需要看条分缕析的内文,便可一览明代作家作品,当时的创作实际、文学现象等,以及相关文学理论、史料……

与此同时,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明代文学史的新观点。例如,在文学史上首次提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长篇小说”。

此外,该著作还充分运用了发展中的文学原理和社会学方法,以文学个案研究为基础,资料考证与规律总结并行,在纵、横比较中看发展、识本质。

《明代文学史》将明代文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至今仍是中国明代文学研究的拱顶之作。在此之后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凡涉及明代的,目前仍未跳出此书搭建的框架。

新近出版的《明代文学史》英译本

《明代文学史》英译本

一个“窗口”

通过浙江看中国、通过浙江特色看中国特色。浙江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发挥着作为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作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实施浙江文化‘出海计划’,打造辐射全球的国际传播窗口”。

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陈洁认为,“学术精品走出去”计划有利于推动浙江经验走遍全国、走进世界,让世界真正理解和认识中国,“这对拓展中国学者的学术视野和提升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中国许多传统经典小说故事在国外家喻户晓,但系统地对明代文学进行梳理,探究其发展轨迹及历史意义的英文版专著屈指可数。

《明代文学史》英译本的推出,使得这本书的影响从国内拓展到了国外,恰好从系统性的角度弥补了明代文学在海外传播的短板。

在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越来越浓厚的当下,它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新“窗口”——

该书既是明代文学研究的文学史专著,也是这一专业内最权威的学生教材;既适合专业的文史工作者查考,又适合非专业文史爱好者做阅读之用。

据悉,《明代文学史》是浙江大学“学术精品走出去”外译计划出版的作品之一,为该“计划”第一期项目成果。

“学术精品走出去”计划于2019年启动,是浙大为推动学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走向世界而设立的,旨在推出一批能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计划”分外译计划和英文学术著作出版资助计划。

目前,外译计划已选定十六种浙江大学知名学者的人文社科研究著作。除《明代文学史》(英文版)以外,《敦煌学通论》(英文版)、《古汉语通论》(英文版)也即将出版。未来三年内,该计划将实现十六种图书的翻译和出版。

古典文学翻译

一道“关口”

在学术精品“出海”的过程中,翻译是一道关,文学作品尤其如此。在翻译学中有个说法:文学作品不可译。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背后更是著作个体的意志、文化背景的差异。

比如,莫言曾说,“翻译比原创还要艰苦”。因为他写《生死疲劳》初稿只用了43天,而瑞典汉学家陈安娜翻译这本书却整整花了6年。

那么,古典文学在翻译过程中难度几何呢?“难,多重的难。”《明代文学史》译者、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马莉在电话那头对记者说。从事翻译工作30余年,但她对翻译《明代文学史》这项工作的难度直言不讳。

《明代文学史》主要以小说、戏曲、诗文三种体裁为线索展开研究,其中不仅有著者的观点,也有很多明代文学作品中的表述作为引文,这些统统需要尽可能“无损”地再现出来。

这其中就存在着诸多困难。比如,古诗中的部分拟声词,在英文中就不容易找到对应的发音;有的戏文比较生僻,尚无人进行过翻译,只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翻译者;不同于白话文著作,翻译古汉语时不仅要考虑文化差异,还要尽可能向海外读者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

在动手翻译的过程中,马莉总要反复细读原著,结合作者的观点、语言特色以及中外文化背景差异等。“翻译没有捷径,永无止境。”马莉说,只能靠日积月累,积淀后才有通达。

文学译介出版承载着中国文化“出海”的重任。《明代文学史》英译版的推出,对更多海外读者来说,意味着对明代文学的学习、研究变得更加触手可及。这在马莉看来十分值得自豪,“这与翻译畅销书相比,难度和收获都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