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院士为什么推荐这本化学科普书? 关键词 现代科学 化学 科普
《合成未来》丁奎岭、黄少胥、葛航铭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2022年1月版/58.00元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它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创造物质的基础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改善着生活:为了让菜肴更美味,人们发明了酿造技术、发明了味精;为了让服装更靓丽多彩的同时兼具抗菌、防水、防火等功能性,人们发明出了人造纤维、人工合成色素、表面活性剂;为了让居住环境更舒适,人们发明了诸多建筑材料,例如制冷剂、液晶材料;为了让出行更安全环保,人们在交通工具中应用碳纤维材料、制造新能源汽车。
虽然化学让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因当前部分化工业存在污染问题,化学身陷被妖魔化的处境——不少人将其与脏乱差、排毒气、工业废水的黑心工厂联系在一起。为了改变公众对化学科学的认知,多位化学权威及中科院院士希望为科学正名、发声,《合成未来》一书就这样应运而生。
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创造新物质,合成出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人类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合成了各种各样有用的分子,进而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合成科学已然处于现代科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化学家就像建筑师,用一个个原子搭建出形态各异的复杂分子,而当这些“杰作”具备优秀的分子功能时,人类社会很可能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幸福感可能会增加一个量级。作为我国化学领域科技大师的云集之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不仅深入基础研究、努力发展“绿色化学”,同时也致力于把合成科学生动、客观地展示给大众,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讲述其发展历史,展示它的魅力与神奇。
《合成未来》主编丁奎岭院士等专家耗时3年,经过反复打磨,终于完成了该书的创作。他们从合成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共3个维度,围绕“化学慧光”“迷人材料”“饮食之基”“生命旅程”“手性科学”“走向未来”等主题,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合成科学对人类的深刻影响。该书得到了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推荐,20余位专家倾情出镜录制了18段微视频,介绍各领域化学发展简史,通过对重大案例、事件和重要化学家的介绍,引导读者认识化学、热爱科学,提升科学素养。
做好科学研究是科研工作者的天职,提高广大公众的科学素质也是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还未形成广泛的科普环境。我们需要一批批有专业背景,同时又有艺术性,懂得大众传播的科普创作者。科普的过程是艰难的,同时也是有趣的,更需要理想和激情才能坚持下来。同时,科普不是简单地罗列或转述科学知识,它需要与大众的生活相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创造力,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让科普发挥其本该具有的传播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能把合成科学的发展与变化系统地、科学地、通俗易懂地展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