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如何讲好体育故事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表现出色,勇夺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取得了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折柳寄情、天下一家,流光溢彩、气氛热烈的国家体育场见证和凝聚着人类社会团结友谊的荣耀与梦想。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最普遍、最便捷的方式之一,为了冬奥会这场盛事,也推出了《我们的冬奥》《我心飞扬》两部影片烘托氛围。在《我们的冬奥》中,“冰墩墩”“雪容融”与孙悟空、熊大、熊二等国漫形象共同演绎着关于团结、梦想、勇气和拼搏的冬奥故事。《我心飞扬》的原型是中国第一位在冬奥会夺金的运动员杨扬,影片带领观众重温金灿灿奖牌背后的冰雪传奇。然而,整体来看,我国的体育题材电影创作良莠不齐,部分影片“叫好不叫座”,与《女篮五号》《沙鸥》等经典体育电影有较大差距。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中国电影如何讲好体育故事,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是一个值得行业重视的课题。
紧贴时代脉动
紧贴时代脉动是中国电影讲好体育故事的基础与前提。体育题材电影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90年代可以看作是第一阶段,代表作品有《女篮五号》《水上春秋》《女跳水队员》《沙鸥》以及《女足九号》等,主要讲述“拼搏、争光、服从”等大国体育精神,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叙事,代表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第二阶段从1990年至2020年左右,代表性影片有《女帅男兵》《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许海峰的枪》《破风》《夺冠》等,这些影片更加重视作为个体的运动员,在延续中国特色体育精神的同时,开始转向对人类共同的体育精神的展现,探索将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荣誉统一起来、注重人的天性表现等。
当前进入到体育题材电影发展的第三阶段,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已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体育层面看,中国已经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迈向体育强国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展现出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的风度,同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共同挑战人类极限,又将中国与世界相处的智慧直观传达给了世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体育电影的创作要更加注重表现运动员怎么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生动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我心飞扬》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影片中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既有为国争光、实现梦想的渴望,又有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既有面对困境时的坚强与反抗,又有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极致追求,呈现出中国体育人独有的精神气质。
此外,中国电影体育故事的表达还可以集中在新时代群众体育的新发展、新面貌,充分展现新时期以来围绕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多”起来、体育比赛活动“火”起来、体育服务力量“强”起来的故事,而不只是停留在对竞技体育的抒写中。
巧选叙事角度
紧贴时代脉动是讲好体育故事的基础,创新叙事手法则是成功的关键。体育题材电影应该跳出着眼输赢、直白说教、强硬抒情的窠臼,寻找新的叙事角度和故事体裁,创作出能打动观众而又情感充沛的电影。例如“天才少年”苏翊鸣的故事就非常感人。2004年,苏翊鸣出生于吉林,年仅4岁,就在父母的影响下开始练习单板滑雪。9岁的时候,在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中饰演的“小栓子”一角,让苏翊鸣小小火了一把,正当人们以为他会在演艺道路上发展时,他重回滑雪赛道,在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分别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和男子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中收获金、银牌,为中国冰雪运动取得历史性突破。尤其是在裁判打分引发巨大争议后,苏翊鸣和其教练的大度回应,体现了新时代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同时,从小人物或者“巧”角度来讲述体育故事往往更能打动观众。在这方面,一些外国电影值得借鉴,比如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和伊朗影片《小鞋子》。《摔跤吧!爸爸》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影片里的父亲是一个有缺陷的角色,但却真实可信、立体丰满。《小鞋子》讲述家境贫寒的小男孩阿里因为把妹妹弄丢了,一心要赚钱帮妹妹买新鞋。看到全市长跑比赛季军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时,阿里克服种种困难参加比赛,结果阴差阳错地得了冠军,未能实现自己的心愿。这两部影片之所以获得观众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很好的叙事角度,同时摆脱了一味争第一的单一价值导向。这也提示我们的创作者需要向历史、群众、生活要素材,从新的角度去讲述体育领域真实的故事。
《我们的冬奥》在叙事手法上有很多创新之处。这部影片是奥运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授权吉祥物出演的动画电影,主角正是现今大热的“冰墩墩”“雪容融”。从孙悟空到图图、熊大、熊二,片中集合30多个知名动画角色,唤醒不少观众的童年记忆。在制作形式上,这部影片更是融入CG动画、传统木偶定格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但由于这部影片的创作周期比较短,质量方面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其经验和教训都值得今后的体育题材电影好好总结。
探索多元类型
讲好体育故事,重点还在于注重多元类型的探索,尝试体育故事表达的更多类型和方式。
近年来,中国类型电影创作正在向戏剧性更强、元素更复合、叙事更复杂、表意更复调、现实关联更自觉的方向演进。体育题材电影的创作,也要适应这种趋势,努力与剧情片、喜剧片、青春片等类型相结合,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
从大的类型上看,体育电影与战争电影很接近,战争电影是要解决“为什么去战斗”的问题,体育电影要解决“为什么而去比赛”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为体育题材电影的类型探索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体育电影可以以赛车、足球、篮球、体操、龙舟等项目为依托,以丰富的视听语言与快节奏叙事展现激烈的竞技景观,彰显充满热血的运动场面与青春气质,使影片更富于亲和力和参与感,为体育电影类型开拓新局面。在这方面,2021年上映后广受好评的《雄狮少年》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总之,体育电影作为反映与体育活动有关的社会生活故事片,其故事情节、人物命运与体育事业或体育竞赛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较多的紧张、精彩的体育竞赛场面。讲好体育故事,传承体育精神,中国电影不能因循守旧,应该以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基础,紧贴时代脉动,创新叙事手法,注重多元类型探索,创作出有温度的、真实的、情感充沛而又符合当下观众口味的电影作品,满足人类对追求极致的力量之美、速度之美、技巧之美、勇气之美的永恒渴望。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