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向春路
银杏飞金,乌桕醉红,昨天还是春华般的晴朗,今日便冬雨敲窗作春寒。
追随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我们一行去江西抚州崇仁县许坊乡石背村参观红五军团宿营地旧址。汽车沿着S形或V形的山路上坡,峭岩上开满丛丛野菊,乡间公路两边树林葱郁,红叶热情地与车窗里的人们握手。到达山坳里的村庄,眼前豁然开朗,车停在一处宽阔的场地上。
映入眼帘的有两栋房子,一栋是32号民居主屋,一栋是仓房,这里就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五军团宿营地旧址。仓房一排共有四间,仓房内、仓房外的泥墙上到处写满了标语。标语白底黑墨字或红墨字:“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消灭国民党四次围剿与大举进攻!消灭敌人据点!”“打到南昌去!”等,仿佛回到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岁月。
1932年8月,红一方面军取得了乐安、宜黄战役胜利,红军占领南丰,直趋南城。不料守敌大增,在军力悬殊的情况下,红军撤至南丰、宜黄、崇仁休整,补充兵源。石背村、黄坊村成为红军主力部队的宿营地。至今在石背村周围的山上,还有许多战壕和防空洞。
同行的诗人胡建国慨然赋诗曰:白水淌房前,朱窗对沃田。门廊诵标语,梁柱辨烽烟。细雨微风静,青砖黛瓦闲。寒冬浑不畏,热血荡胸间。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黄坊村,去拜访黄天华老人。他有一个珍藏了近90年的传家宝。
黄天华老人兴致勃勃地把我们领到老屋,门楣上“彩云垂辉”的石匾,显示出这栋老宅的不凡。他家祖上是北宋名臣、词人黄裳的后裔,到他爷爷这一代已十分落魄。那时常有国民党军路过村子,爷爷目睹了国民党军队的种种劣行。一天,爷爷听说来了红军,不抢老百姓的东西,不抓壮丁,不逼挑夫,非常诧异。爷爷墟日去赶集,在老街上看见一位佩枪的红军司务长亲切地称菜农“老乡”,温和地与老乡谈价、买菜,爷爷大胆走上前去搭话。红军司务长告诉爷爷,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部队,不欺压百姓。
爷爷请红军来到家里住,把最好的房子让给红军战士。红军把爷爷的老屋当成了库房,将战马拴在偏房的柱子上。因苦于征战来不及喂养马匹,也许是饿了,那匹枣红马竟将木柱咬下了一块。据说这匹战马是红三军团第五军师长彭遨的。黄天华指着柱子上的疤痕说,这就是当时枣红马咬的痕迹。
因为要攻打宜黄,红军落脚后就开始征集楼梯、蓑衣、旧棉絮等攻城物资。爷爷把梯子和棉絮都交给了红军,并不顾天寒把门板也拆下来用作了担架。
红军发起了数次进攻,一批又一批战士倒在了城墙脚下。不久,红军向赣州宁都中央红军靠拢,在队伍撤离前,红军司务长将一把“宝剑”和两担弹壳交给了爷爷。司务长说,这些弹壳是战场上留下的,因弹药十分匮乏,捡拾这些弹壳,原打算带回去作为制造子弹的材料,现在带不走了。你保管好,如果我们不回来,可以卖掉贴补家用。
宝剑长约两尺,是用红线将114枚方孔铜板串编而成,这些铜板是司务长在攻打长沙后用省下来的零用钱做的。外形看起来像一把宝剑,其实暗含着镰刀和铁锤的图案。宝剑陪他参加了一次又一次反“围剿”战斗。现在要离开这里了,司务长把珍爱之物送给爷爷作纪念。
这把宝剑,记录了红军战士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见证了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
从那以后,司务长再也没有回来。爷爷再困难,也一直保留着司务长交给他的物品。只是在上世纪50年代,四筐弹壳化在了大炼钢铁的炉水里。
路边的水杉像一排排亭亭玉立的少女迎迓着我们。我们驱车来到大斜村。这里是乡村振兴生态价值试点示范项目,投资12.6亿元、占地7086亩的综合田园。在农业科技园里,生长着热带才有的芒果、桂圆,我们像置身西双版纳:硕大碧绿的芭蕉叶、串串芭蕉果、圆溜溜的百香果挂在青绿的藤架上。鱼儿在水中游来弋去,有生态养殖的鲈鱼,水质达到二类水标准才有的珍稀鲥鱼。白鹭和野油鸭在农田翩跹。
在丹霞地貌公园,眼前是圆鼓鼓的石山。攀爬上石阶,坐在山顶一条长长的巨型石脊上,天上白云悠悠,山下绿水漾漾。
我们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斜水库。细雨中云雾缭绕,碧波微荡,秀丽狭长的碧水青山中,泊着一只小白船。
水库200多亩,蓄水量70多万立方。导游告诉我们,前两年水库可没有这么美,养猪场的粪便往水库里直排。现在村里引进了先进技术,修复青山绿水,开发旅游。库底种植了四季常绿、有净化水功能的水草——矮形苦草,投入鲑鱼鲈鱼,纯天然养殖,保护生态平衡。游人来到这里,可采摘、可垂钓、可观景。
春燕翻飞,白鹭展翅,细雨从水库两岸的峭壁上刮来,吹进船舱。烟岚云岫,林木苍苍。山石如睡狮沉眠,大的石岩如钟鼓、似船舰、若团扇。岩石斜伸出水面留下清俊的倒影,如立体雕塑。岩壁上画着岁月雕琢的绝妙岩画,水浪咬开的一个个小洞,如鱼吐出的排排气泡。两块岩石在水中相交相合,中间镶着绿树,流淌出汪洋的泉水,好似琵琶淙淙的乐曲。随着船儿劈开水波,一帧又一帧、一卷又一卷的山水画迎面展开,令人目不暇接……
坐在船上,我仿佛变成山上一棵长满红叶的小灌木,或一枝开花的芦苇,随着碧波悠悠荡荡。又似乎回到了儿时,坐在竹筏上,划着咿呀的桨,古老的船歌由远而近隐隐传来。身体随流水的节拍,在青山的摇篮中轻轻摇晃,阳光涂满全身。
诗友写道:大斜山,白鹭齐飞,碧水流长。岩石沧桑,闪闪银波,微风细雨初凉。奏琴声,九曲回肠。
这一天我们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好似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大巴车行走在宽阔平坦的大路上,窗外姹紫嫣红,我知道明媚的春天已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