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鲁迅文学院举办2022年首期读书会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叶一格  2022年03月02日14:30

2月25日,鲁迅文学院举办2022年第一期读书会。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副院长李东华及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读书会。

徐可、李东华在动员讲话中肯定了青年教师们一年多来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对2022年首期鲁院读书会的举办表示祝贺,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阅读与思考,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达到学以致用、无用之用的兼顾,着力打造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研究有建树的文学院工作队伍。

之后的读书分享环节中,谭杰对鲁院学员吕铮的小说创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她认为,吕铮作为公安作家中卓有成绩的一位,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他的创作与同期其他公安题材、涉案推理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有着鲜明的不同。他的创作既兼顾了公安题材的内在属性,遵循了传统文学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启发性,为新时代公安题材文学带来了新的思考。

严迎春认为吕铮写警察故事的时候,更加关注现实故事,尊重事理逻辑,由此触发自己对主体性的思考,相对于好莱坞警察,人民警察身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民性与道德价值观的一致性,并结合众多公安作家、作品加以论证。

胡嘉也认为吕铮是一位勤奋且有创作理想的优秀作家,身上有中国公安的特性,给其他公安作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肖雯谈到东西的《回响》,和吕铮是两种风格,擅长描写更加病态的精神状态,建议可以对作者做一个横切面上的研究。分享了最近在读的郭爽《月球》,结合当下年轻作家的写作困境,分析郭爽的创作特点。

陈帅认为现实主义题材终将占到上风,最近热播的《人世间》所引起反响的非常少见的,四十年前的故事,真正关注到人们普遍的情感并呈现出来,深深扎根现实主义土壤中,展现中国人的故事、所思所想,所以才能引发各个层面的关注。他提出了关于当下写作方向的一些思考,认为研究者与作家应该共同成长和交流,可以对创作进行进行跟踪式的研究。

叶一格认为影视作品创作与纯文学领域的良性互动有助于现实题材的深化,从人物构建与文学隐喻的角度解读了王怀宇的长篇小说《芬芳大地》,分析了人物成长型小说的地域空间模式和三个情感维度,以个体视角来观照现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与乡村经济结构转型期普遍出现的文化裂隙和断层,进一步思考如何平衡好载道与文章的关系,在脱贫攻坚题材下实现真实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胡健玲认为可以对传统的小说和影视编剧方式做一个探讨研究,并解读了西班牙作家路易斯•兰德罗的《细雨》,提出谎言与生活、真相都是并存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文学创作应该具有更多可能性。

郭艳认为文学观是整体生命经验的映射,中年和青年的心态不同,对于真相和本质洞彻更为深入,在中西方比较阅读中,会发现青年作家作品已经能很好运用各种现代性的手法,但是日常经验背后进入得过于窄化,对于生活的谎言和真实要有多思考,个人经验化写作在激荡的年代也许能代表一个时代,但是现代生活是非常同质化的生活,是被限定的,这是现代性带来的生活本质。在阅读年轻作家作品时,作为评论家要保持敏感度、锐度,要克服重复无用性的叙述。

李东华总结认为这次交流丰富和拓展了大家的阅读视野,对大家解读的文本充满共鸣和感悟,并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包括作品的受众群体是什么,能否经受住时光的审视,以及影视化领域和纯文学领域的写作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关注鲁院年轻人的创作等。

会议决定,从今年起,鲁院读书会由每季度一次改为每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