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网文独家|《开端》是怎么吃第一口螃蟹的? ——原著作者祈祷君访谈录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虞婧  2022年02月24日08:12

提及2022年开年最火的一部剧,很多人会想到《开端》。新颖的设定,惊心动魄的剧情,精湛的演技,次元壁的突破……无论是从文学还是影视的角度,《开端》都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没有哪一种内容可以随随便便得到大家的喜欢。作者和影视团队经过了怎样的磨合?网络文学的剧改和原著写作,又该如何相辅相成?

“如果能化不利的‘人设’或因素为优势,用剧情的推动和反转将剧情转化为更合理、更完整的故事,效果会更好。”热浪过后,我们可以从原著作者祈祷君平静的“回看”里,去看见更多。

作家写出好作品的“开端”

虞婧:您是怎么想到写《开端》这样一部作品的?

祈祷君:源于我在看到过很多以悲剧结尾的“公交车事件”后,所产生的“能不能救下他们”的念头。特别是在我通过网络和新闻了解过这些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其中的经过后,脑子里这种念头就会更加强烈。强烈的某种愿望,是作家会写出一个好作品的“开端”。

虞婧:公交车上的乘客各有特色,选取几位谈谈人设出发点?

祈祷君:关于其他人物的讨论网上已经有很多了,很多读者或观众对这些人物的研究写得很出彩,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言,我补充几个我留下遗憾的人物。

改编剧里出现了一些没有在原著里出现的人物,比如一哥原型的钥匙男,被增加了直播属性;比如健身教练这个人物,在原著里是没有的。他们是在剧本修改阶段,为丰满剧情、使得公交车里看起来没那么空旷,在后期增设的人物。我改编剧本初稿时,增设了原著没有的一些新剧情,完整了包括老焦、卢笛在内的这些乘客的人生经历,这种扩写让剧中的人物形象更饱满,也增加了剧情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从观众的反馈看来,这种增添是被接受的。

但健身教练和一哥这两个角色最初被提出来时,我是强烈反对的。从逻辑上看,车上如果已经有了健身教练这个“武力值”的天花板人物,李诗情就没必要拉下肖鹤云,只要教练一出手,陶映红肯定不敌,就全剧终了。此外,一哥的实时直播属性会暴露车上时况,警方大可直接调取直播内容,没必要问询男女主角。我担心这两个人物对剧情不但没有推动,反倒是一个阻碍作用。

在反复的讨论下,这两个角色还是保留了,但是修改了一些剧情和对白,一哥不再实时直播,更多时候起 “引线”作用,或插科打诨,或热心助人,调剂着车上沉闷的气氛;健身教练戴上了耳机,更多的时候是“下线”状态。现在我再回顾整个剧本,再看这两个角色,我觉得我做得还是不够好。一个好的编剧不应只考虑逻辑和合理性,如果能化不利的“人设”或因素为优势,用剧情的推动和反转将剧情转化为更合理、更完整的故事,或许效果比“下线”更好。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不会再一味强调角色不合逻辑,而是和“完整”其他角色一样,给他们构建更完整的背景故事,让他们在车上的存在变得合理。

虞婧:《开端》小说的标签是“无限流”,您觉得什么是无限流,这种讲故事的手法有什么特点?

祈祷君:无论是“密室逃脱”、“平行宇宙”还是“时间轮回”,各种包罗万象的种类都可以归于“无限流”这个标签下。而“无限的想象和延伸”是这个流派或者说类型最大的风格。譬如《开端》这本书,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一直让主角们循环下去,循环到“无限多”的次数,让他们不停“升级”,直至成为一个“超人”(这也是很多无限流作品的故事手法),但这样的故事就未免太过拖沓了,也违背我想讲一个“普通人拯救世界”的初衷。

虞婧:所以主要运用了时间循环的形式?

祈祷君:在原著大纲阶段,我没想过写一本无限流的小说,只是单纯想写一个悬疑推理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普通人在车上解决炸弹危机的故事。但我在设计悬疑和剧情的迭进过程时,无奈地发现,如除非主角有“读档重来”的机会,否则作为一个普通人,既没有力量拯救任何人,也不具备收集情报的能力,更不可能让全车人信任并帮助他们。所以为了“破局”,在一次次修改大纲和细纲之后,我完成了不停“重来”的推理过程,在小说里增添了“时间循环”的元素,最终变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开端》。电视剧《开端》的表现形式虽然是时间循环,但内核是东方式的人文探索,在这一点上,《开端》和主流的“升级闯关”模式为主的时间循环作品完全不同。

我认为《开端》虽然可能没有一些好莱坞“英雄片”的爽感,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每个普通人虽然都有局限性,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齐心协力的不停尝试,最终拯救了世界的故事,才是更符合中国人思维模式的故事。《开端》的改编,虽然在形式上是“新瓶装旧酒”,但在精神内核上,却完全表达了我们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做“吃第一口螃蟹”的人有多难

虞婧:小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多久完本?这部小说写作的最大难点是什么?是否遇到过瓶颈期,如何度过?

祈祷君:2019年8月7日首发在晋江文学城,三个月完本。这本书最大的写作难点是伏笔的埋设和悬疑部分的递进与反转,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种时间循环类型的作品,也是第一次尝试悬疑类型的小说。因为写作之前就做了大量的推演和考据,所以在成文时并没有瓶颈期,最大的瓶颈是在整理大纲的时候,这种瓶颈通过在写作前不停推理循环步骤的过程中度过了。

虞婧:正午阳光出品过《琅琊榜》《大江大河》《都挺好》《山海情》等优秀影视作品,他们是怎么找到您的呢?参与编剧,和一个团队合作也是一种碰撞和磨合,懂内容、对内容有追求的人一起打磨一个作品,应该是特别的经历。能不能分享一下过程和心情?

祈祷君:在一个很寻常的下午,我的邮箱里收到了一封邮件,是来自正午阳光团队的,内容是沟通我的小说《开端》的影视改编合作事宜。起初我很惊讶,在回函确认了对方的身份确实是业界著名的影视公司“正午阳光”后,我接受了来自正午阳光的合作邀请,也有了之后我成为《开端》编剧的后续。

这部剧最初的初稿我用了半年的时间,之后其它主创们进组,我又和剧组在一起打磨了三个月的剧本。在此期间,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时间循环”这个题材是个新鲜而小众的题材,无论是导演组、制片组,还是道具组,每个部门都在反复推敲和讨论这个剧该怎么拍、用什么方式拍、在哪儿拍、用什么技术拍,该怎么呈现出这些东西,该怎么在呈现的过程中不穿帮,还要把伏笔表达出来。所以整个剧制作和拍摄的过程本身就像是一场场的“循环”,每一次的“推倒重来”,反馈到剧本阶段,就可能是一个新的版本的产生。

我后来统计了下,光《开端》的剧本,我就写了四个版本,开头和结尾的版本就更多了。连我这个编剧也不知道最后到底是哪个版本里的哪个部分最终能呈现到观众面前。从剧本阶段到拍摄阶段,再到剪辑和后期,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无数次的尝试,到最后才最终凝聚成了这部新奇的作品,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不会知道做“吃第一口螃蟹”的人有多难。

虞婧:您觉得《开端》能爆红,受到大家喜欢的原因有哪些呢?

祈祷君:《开端》能红,靠的是认真和尊重。

我写小说时很认真,我努力地讲一个“普通人拯救世界的故事”。我从不将我笔下的人物当做纸片人和工具人,而是把他们当活生生的人,努力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我对笔下人物的认真和尊重被正午阳光看见了,所以才有了《开端》被改编的机会。

正午阳光的主创团队在理解了我创作这部剧的内核是“普通人”,而不是“升级闯关”后,认真听取了我的想法,不以我是个新人编剧,而轻视我为此在改编上做出的努力。导演、制片主任以及每一个工作人员,敢用新人,也会去尝试使用新技术、新题材,新的拍摄手法来突破自己,这是对自己所处领域该有的认真,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该有的尊重,好的生态圈从来都是和谐共赢的。

《开端》的演员们也非常厉害。他们理解了故事里每个角色的个性和深层次的东西,既塑造出了“普通人”该有的人性,也塑造出了“英雄”式的“神性”。他们塑造的人物,在表现出人性的闪光之处时,也表现人性的脆弱。每个角色演绎出来,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样板式的人物。尤其是刘丹老师饰演的陶映红,我在看到这个角色时,都为之深深震撼。

这个角色从服装、神态到台词的表现方法,其实都和我的原著以及剧本中的设定不一样了,这些都是她坚持和再次创作的结果。她不但理解了我塑造这个人物的原因,甚至还超越了我的理解,将锅姨这个角色同时作为“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复杂性与悲剧性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果没有这些演员对角色的认真和尊重,对观众的认真和尊重,是做不到这么深刻地理解一个角色的。

虞婧:这次参与剧改后,对您之后的创作思路有什么启发?《开端》播出后的影响力,是否带来新的动力?

祈祷君:在整个不停修改和反复讨论修改的合理性的过程中,我也沮丧过,也经历着从小说作者的思维到编剧思维的变化,但这个变化不是我自己产生的,是剧组里其他人带给我的。当作者时,你只需要考虑小说里人物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你的故事是你的价值观和思想的体现。但变成一部戏时,现实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有时候甚至某个拍摄技术的难题都可能造成剧情的变动。一直到进组了,我们还在不停地修改剧本,这个过程从未停止过,在这个过程里,我完成了一个网络作家到编剧的身份转变。

之后,我觉得我该让自己之后的每本书都尽量做到完美或完整后再和大家见面,而不是和以前一样连载时边写边发。“反复修改和推倒重来的过程确实能让作品打磨得更精彩”,这就是我在这次参与剧改后得到的最大收获。《开端》在影视改编上的成功,对我来说更像是考试后交出了一份答卷,我认真地准备了,完成了,无论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我都感激和感恩。之后我会继续将精力放在创作出“好故事”上,网络作家要用作品说话。

“普通人”和“英雄”

虞婧:《开端》中最让我震撼的一个情节是,在第17次循环的时候,因为拎行李箱的老焦和带着红色塑料袋的锅姨是一起上车的,在这次循环中是排查嫌疑的对象。当李诗情想以借卫生巾的理由探锅姨虚实无果的时候,老焦作为一个男人,竟然不害怕车上人的目光,耐心地翻到箱底拿出了卫生巾想要帮助李诗情,继而插叙他的故事以及对女儿的爱。但不拖沓,马上就回到车上揭示锅姨提起爆炸线的一幕,让人起了好几身鸡皮疙瘩。这一段落非常完整,有张有弛,舒缓又紧凑,有转折有感动有爆点。您能谈谈这一情节的设计吗?

祈祷君:中国人的父亲,很多是深沉的,是含蓄的。他们在自己的儿女面前,可能木讷而寡言,不但说不出爱,甚至不能流畅地沟通,一场正常的沟通经常会以“不欢而散”结束。但他们却能为子女做出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事情。王兴德和老焦都有女儿,他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女儿,一个为了女儿“赴死”,一个为了女儿“求生”,他们是我在这个剧情里关于父亲的“对照组”,是人性和父爱的一体两面。而在《开端》里,主角组面临的最难的两个难关,一个是探查老焦这个壮年男人带的行李箱,一个是让一个一心求死的司机停车。我是个不崇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暴力的手段只会滋生出新的恶,“建立信任”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那要如何让两个被生活的苦难和压力折磨的中年父亲对主角组产生“信任”?李诗情这个角色,因为承载着“女儿”的身份,就成为了老焦和王兴德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面上的人性折射,也成了故事“破局”的关键。

虞婧:李诗情和肖鹤云这对CP,我自己是认为在极限情况下,两人是对方唯一的支撑,也有善良的本质(共同点),在一次次循环中不断增进信任和配合度。感情的升华是肖鹤云杀人自我怀疑且无助的那次循环,此前李诗情较为柔弱,展现更多的是肖鹤云的理性和能力。在那次循环中,男性角色的柔弱和无助是允许发生且被体现的,这时候李诗情经过历练,是勇敢且坚持的,换她支持他。这正是平等的性别观和情感观。不过也有观众认为是强行把男女主CP,爱情线牵强。您怎么看呢?

祈祷君:哈哈,我是个感情戏苦手。无论是小说还是剧本里,我的爱情线都写得都很隐晦和含蓄,也因此让剧组大为苦恼。现在大家看到的感情戏部分,更多的是整个编剧组努力后的结果。在我的理解里,李诗情和肖鹤云互为彼此的精神支柱,通过无数次的同生共死,他们的感情其实已经超越了“爱情”的境界,除了情愫外,还有“战友”和“同袍”之间的惺惺相惜。但是就像卢笛说的那样,“你们的颜值不谈恋爱太可惜了”,在无数次交托生命和信任下,会产生爱情也是人之常情,增加爱情线也能让剧情的内容更加丰富嘛。

帕赫贝尔《卡农》乐谱手稿

虞婧:《开端》播出后,观众们都开玩笑要得“卡农后遗症”了。为什么选取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的这首《D大调卡农》作为爆炸发生前的音乐铃声。它的旋律和情节的推进、循环模式之间有呼应吗?

祈祷君:“卡农”本身也是一种作曲技法,一种复调音乐体裁,我在原著和剧中设定“卡农”作为循环开始和结束的提示音,暗喻着男女主角的加入使得周而复始的旋律出现了变奏。实际上,在我的剧本初稿里,无论是王萌萌没有打开的手机,还是这个“卡农”的音乐形式,都有着贯穿始终的作用,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卡农的铃声在电视剧里只是起到了一个“提示时间”的作用。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辛苦埋设的一些伏笔没用上我很遗憾,不过我也能理解剧组为了最终呈现效果做出的一些删减。

虞婧:《开端》创作源点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内在驱动力是普通人的英雄情怀和责任意识,内核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也充满着正能量,这算是现实题材的创新表现吗?您的“开”系列,其他几部作品《开盘》《开奖》《开学》,您正在更新的作品《开更》是这样的创作手法吗?您怎么看待现实题材创作,自己有什么写作上的计划和追求?

祈祷君:我在刚刚写网络小说时,所写的小说主角不是帝王将相,就是英雄俊杰。这是和我所处的写作环境息息相关的。在网络上连载小说,为了让读者持续订阅,就必须满足读者的阅读快感,不但在剧情上要足够紧凑,在主角的塑造上更要足够鲜明和打动人,否则就很容易“泯然众人矣”。如果用普通人做主角,明显“爽点”不够,所以大部分时候,普通人在网络小说是作为配角出现的。我在刚开始写作时,确实也沉溺于这种写“超人”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个世界需要英雄”是我刚踏入写作时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也因此收获了一些成绩。这是我创作小说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阅历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转变,从创作小说《木兰无长兄》开始,我思考起“普通人”和“英雄”的区别,并由此在创作角色时,更多地用“普通人”、“小人物”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借由故事的发展来尝试诠释“普通人”和“英雄”之间的不同究竟在哪里。渐渐的,我就变成了读者眼中“擅长塑造群像”的作者之一,我笔下的配角因为做出了“不普通”的选择,成为了能被读者们牢牢记住的角色。这是我创作小说的第二个阶段。

人到中年后,我的人生观也发生了更加剧烈的变化,我开始创作以“普通人”为主角的“开”系列故事,在这些以现实题材为主的故事里,我的每一位主角都是有着这样那样缺点的普通人,他们或许不完美,但他们会通过不停的学习和思考来弥补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并且在解决困境的过程中,最终达成“普通人”和“英雄”这两个身份之间的转变。就像我的作品反复强调的那样,“能打动人的不是英雄身上超凡的能力,而是他们所做出的超凡选择”,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下阶段,我可能更多地尝试一些我没写过的题材,比如科幻或者惊悚类型的。

祈祷君简介:

晋江文学城签约作家,2009年开始创作,代表作《开端》《老身聊发少年狂》《木兰无长兄》《寡人无疾》等,多部作品改编为影视、游戏、动漫、有声读物等。同名作品改编的网剧《开端》于2022年1月11日在腾讯视频播出,作家作为编剧参与剧本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