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小绘本大作用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王雅卓  2022年02月17日09:36

编者按 眼下,家校共育不仅是社会热点、教育热点,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新课题、大课题。家庭与学校之间因为每个成长个体而紧密链接在一起,但双方又该怎么有效协同面向每一个孩子细微而复杂的成长变化和需求?这是一件难事。有什么四两拨千斤的办法吗?答案也许仅仅是一本书。那么,在家校共育里,一本书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么发挥作用?

“老师,我想和您沟通一件事……”

小铮妈妈的一通电话让我走进了一个一年级小男孩的成长世界。小铮妈妈说,假期中小铮和哥哥、堂姐爆发过很多次争吵,爸爸妈妈对小铮的教育从说教演变到了叱骂;小铮的反应则从大哭发展到生闷气、不耐烦。但,类似的事情总是在重演。

这一次交谈,让我了解到了孩子的家庭成长状态,同时也推动我在学校环境中给他更多的关注。

学校的“重演事件”

课间,小于同学哭着来找我说:“老师,小铮说我是‘臭鱼’,还朝我吐口水。”

我把小铮叫到身边,让他说说是怎么一回事。

“老师,不是那样的,我在喝水的时候她故意从后边撞我,让我把水撒了,我才……”小铮着急地反驳。

“老师,我没故意撞他。我给小凡让路,不小心碰到小铮了。结果小铮上来就又骂又吐。”小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

这时,小铮低着头不说话,像只鸵鸟一样。之前跟小铮妈妈的沟通让我对这次的事件有了基本的预判,我故意开玩笑地说:“经常听你妈妈说,你特别懂事儿,老师也觉得你特别懂事儿,怎么今天还骂同学呢?”

“老师,不是的,我不知道她不是故意的。”小铮连忙解释,生怕我误会。我明白,他分得清对错,但总是在误会对方,因为他只关注自己当下所看到的事。

放学后,我把事情转述给小铮妈妈。小铮妈妈半是开心半是担忧地说:“那他还是有长进。在家里,我说什么他都不吭声。”

小铮妈妈的话让我陷入了思考。作为一名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的思维发展还不健全,对事物全面性的认知有限,比较容易形成误解,不断引发矛盾。现阶段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式,可以帮助小铮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学会倾听、了解听对方的想法。

和小铮妈妈的那一通电话也让我意识到,在小铮成长为“交友小达人”的旅程中,还需要他那位性子急的权威型妈妈的改变和配合,于是我“策划”了一节特殊的绘本课,想讲给小铮听,讲给小铮妈妈听。

辩论赛“到底谁的错?”

第二天。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从书架上拿出绘本《不是那样,是这样!》,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们讲了一遍后紧接着发问:“獾、狐狸、熊在故事里吵得天翻地覆、各说各的,那到底是谁错呢?”

同学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说起来。看到孩子们热情表达的火苗已经燃起,我赶紧趁热打铁提议开展一场小型辩论赛。在一段激烈的PK之后,我惊喜地发现,有一些同学的思考角度发生了变化。

“老师,我们觉得不好说。”

“都没错,又好像都有错。”

小朋友们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追寻到了答案的边缘。

“那我们先来看看小松鼠看到了什么?”我开始从细节中展开重点引导。

“老师,这个好像是一场误会吧。”小班长很快抢着回答。

小于同学也马上跟着说:“对,虽然他们打起来了,但是感觉都不是故意的。”孩子们接二连三迫不及待地说着自己的新观点。

我发现新的时机出现了,赶忙给孩子们递出现实问题:“你们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你们觉得应该怎么解决争吵呢?”

梓萌说:“不要先吵架,先好好说。”

王小铮说:“可以先问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小铮的回答让我感到莫大的惊喜。“同学们,小铮说得非常棒,以后我们和朋友遇到矛盾时,可以‘先问问’。那你觉得你会问谁这句话?”小铮挠挠头小声说:“问小于吧,那样我就不会误会她了。”

我竖起大拇指说:“小铮,老师真为你骄傲!‘先问问’,这可是你独创的交友小方法。”小铮一脸兴奋地点头。

家长分享会

课后。我把课堂上的事告诉了小铮妈妈。她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同时仍旧迷惑于为什么孩子在家不肯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铮妈妈,孩子跟我说,您一说话就像在埋怨他。孩子不爱听又没办法,容易把不吭声当成一种反击方式。有没有尝试换一种方式跟孩子沟通?”我告诉小铮妈妈,如果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避免生硬的说教,那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说绘本。绘本可以用在课堂上,也可以用在家庭中。

经过这次谈话,我和小铮妈妈达成了一个新共识:孩子的世界不是任何人都能进去的,老师、家长在和他们沟通时,不仅要学会懂他们,还要找到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而绘本恰恰能够给大人、孩子新的视角,是一个为大人和孩子搭建沟通、理解新通路的有趣桥梁。

其实,小铮的事件并不是个案:一年级的小学生受限于身心发展的特点,使他们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交往。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老师的帮助与引导至关重要。在和小铮妈妈沟通后,我决定开一场家长分享会。

分享会上,小铮妈妈将小铮出现的问题、自己教育方法上的误区,以及那堂绘本课上的成长一一作了分享。小铮妈妈结语的一番话更是让我感到欣慰。她说:“绘本课结束以后,孩子再遇到冲突时,真会记得‘先问问’。有的时候他没有做到,我也不再着急替他解决冲突,我会提醒他‘要不你先问问’。现在,孩子也不烦我说话了,而且我发现他自己也能够在绘本里找到解决方法……”

这样的真实分享,很容易让更多家长产生共鸣——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问题选择不同的绘本,进行针对性教育。

经过这次分享会,家长们的思考与渴望学习的状态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也让我再一次地意识到,教育绝不是单方的行动就能成功的,它一直需要父母和老师的配合!

借助绘本代替简单的说教,更温和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减少抵触情绪。同时让孩子们自己从绘本中寻找解决方法,这会让孩子们的成长、家庭的教育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