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山海经”普及古代科学精神
近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童书市场上一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风格、气派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青岛出版社自2015年出版“少年读史记”以来,便将“少年读”作为给8~14岁少年儿童提供经典阅读类产品的一个重要品牌来打造,选择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经典名著进行解读,陆续出版了“少年读西游记”“少年读徐霞客游记”“少年读中国简史”“少年读中国哲学”等拳头产品。“少年读山海经”是该产品链上的重要一环。
从科学探索角度入手解读《山海经》
选择哪些经典名著进入“少年读”品牌的构造中,编辑团队是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出版规划的。近几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山海经》以其独特的内容越来越吸引读者的目光。媒体对一些考古热点(如三星堆)的追踪报道,也语及《山海经》,更扩大了它在读者中的影响。书中所言之奇闻、怪兽、异国精彩纷呈,对少年儿童更是有着较强的吸引力。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山海经”关键词的选文有《精卫填海》《阿长与〈山海经〉》等,这进一步推动了《山海经》在少年儿童中的普及。
早在2019年,我们在与知名地质学家、科普作家刘兴诗教授合作《少年读徐霞客游记》的过程中,便探讨了古代主要地理典籍的传承和转化问题,《山海经》名列其中。后来,我们进一步调研发现,刘兴诗教授有地理地质学、矿产资源学的研究背景,对《山海经》中所蕴含的天文、地理、气候知识如数家珍,这提示我们可以从科学探索的角度入手,结合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知识,给少年儿童出版一部具有启发意义,并能普及古代科学精神的《山海经》。经过近2年的创作、打磨,“少年读山海经”终于与读者见面。
组建项目团队、明确产品特色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200多种有关《山海经》的儿童读物陆续出版。青版“少年读山海经”的特色在于,把《山海经》定位为一部地理书,不仅讲其中的神话,还讲其中的地理、自然、环境、动植物知识,乃至与人类学、考古学有关的故事。“讲好经典名著中蕴含的中华文明故事”,是我们在出版这一产品时秉承的理念,也是该套书的主要特色和卖点。
为了打造好该套产品,我们组建了一个项目团队:1人负责与作者沟通,商讨主要的产品设计思路;3人负责文稿和图片的统合编辑。考虑到《山海经》的文字佶屈聱牙,大部分片段很难理解,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表述的体例:先整体介绍《山海经》的版本、内容和研究情况,让读者对《山海经》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继而结合重点篇章,由作者引领代入《山海经》描写的世界,对其中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古代文明成果的片段进行解读,设计并利用“读山观海”“我的读书笔记”等栏目,补充相关的知识点,体现作者的原创精神;最后是阶段性地总结古人的天文、地理观念,凸显我国先民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家园意识和朴素的科学精神。
插画的作用不可忽视
图书打磨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一是知识点密集,需要团队对文本进行大量的查证,从古代文献到现代研究成果,每一个论点都要经得起推敲,符合认识规律;二是解读的立场要正确,重在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有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过程。这些两个方面,都需要编辑团队具备一定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编辑能力。
“少年读山海经”作者刘兴诗教授今年90多岁,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只能通过电话、微信联系。他的听力受限,编辑团队和营销团队在与他通过电话或者视频沟通时,语速要放慢。然而通话过程中,谈到一些能引发共鸣的地方时,同事们会不自觉地上扬语调、加快语速。刘兴诗教授从来不生气,总会善意地提醒我们: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长期的合作交流中,他与大家结成了“忘年交”。
除了文字,我们也格外重视插图。这是由《山海经》独特的阅读性质决定的,图画是《山海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决定以手绘插图为主,用色彩鲜艳、设计精美、想象力丰富的插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适当搭配古代各个版本的古画古图。
创新营销、立体开发
2021年10月底,“少年读山海经”出版。根据营销团队的建议,我们首先在当当网开启预售,效果较好。预售结束,又配合渠道要求,进行网络直播销售,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目前,该书稳居当当网新书销售榜前列。同时,我们配合发行、营销团队,在寒假前后集中向全国线上销售渠道和地面店推介新书。
青岛出版社“少年读”品牌下聚集了很多优质的作者资源,下一步,我们将在出版社统一规划下,进一步梳理、寻找作者资源,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市场检验的产品群,让“少年读”品牌焕发生机。“少年读山海经”后期的开发,还将围绕新媒体转化来进行,我们将积极寻找合作平台,实现“纸声联动”,创设情境视频,让《山海经》更完整、更立体地呈现在少年儿童读者面前。